管家說:“小人不知。送蠟燭的廣東差人還在這裏,一問便知。”
不一會兒,管家就把方務德的心腹帶了進來。
這個心腹說:“這箱蠟燭是經略大人親自監製的,專門奉送相府使用。一共隻造了50支。可這些蠟燭是專門給相府定做的,經略大人不敢輕慢,試點了一支,不敢用其他的蠟燭來充數,因此隻有49支,還望相爺恕罪!”
秦檜一聽,心中十分高興,把方務德當成了自己的“忠臣”,認為誠心可佳。史書上現在還留下秦檜“待方益厚”的字句,可見方務德的妙計深得“溜須”之精髓。
無獨有偶,唐玄宗時的李林甫也玩過這樣的把戲,後人戲稱之為“一箭雙雕”的馬屁。
當時,李林甫和李適之都是唐玄宗的宰相,可是口蜜腹劍的李林甫很想給李適之派一個“不是”,把權力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裏。
有一天,李適之正好要入朝奏事,李林甫就派人對他說:華山下麵有黃金,皇上現在還不知道,如果告訴皇上,皇上一定會很高興的。
李適之剛剛擔任宰相,有這樣的好事,自然不肯放過,認為這是一件利國利民的事情,就對唐玄宗說了。唐玄宗聽了果然很高興。不久,唐玄宗把李適之所奏的華山有黃金一事告訴了李林甫,還誇李適之會辦事。
李林甫聽了一點也不感到奇怪,緩緩地說:“這件事我很早就知道了。”
唐玄宗奇怪地問:“哪你為什麼不早奏呢?”
李林甫表現出十分虔誠的樣子說:“華山是皇家的龍脈所在,帝王之氣就在那裏,即使有黃金也是不能去挖的!不是下臣不說,而是下臣不能說,也不敢說。”
李林甫的一番回話,讓唐玄宗感到了他的一片忠心,進一步認為他沉穩老練,辦事周到,而認為李適之辦事輕浮,於是下了一道口諭給李適之:“今後如果有事上奏,先與李林甫商議,不要這樣輕浮孟浪!”
我們不能不說李林甫“拍馬有術”,唐玄宗這樣曾經有作為的皇帝也被他給蒙住了。
察——觀察·察看·覺察
“察”的意思是“觀察”“察看”“覺察”“了解”,這看起來可能僅僅是眼睛的功能,其實遠遠不是這樣簡單。
有個成語叫做“視而不見”,意思很清楚,眼睛看到了,但是並沒有發現事物的真諦。因此,看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難怪佛家有慧眼的說法。
同樣是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
周瑜打黃蓋,一般將士看來,周瑜神經出了問題,無端就對一個大將動大刑;黃蓋也是吃飽了撐的,你那臭嘴就不能閉一閉。在魯肅看來,諸葛亮是客人,周瑜打黃蓋,你也不肯勸一下;而諸葛亮看來,這簡直是做戲給曹操看,是在搞苦肉計。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可見不同的水平看出不同的內容,看的學問大得很。
同樣是水開了,水蒸汽把蓋衝得不斷地跳動,小小的瓦特看見了,就感到很奇怪,最後發明了蒸汽機。別人不是沒有看見,而是“視而不見”。
看要從身邊開始,成功者要看出別人看不到的東西。
張開慧眼看看世界
張開心靈
張開你所擁有的所有感知與理性
用眼睛感知眼睛
心感知心
用我們的需求感知宇宙
一切都在守候
所有的條件都已具足
成功就像你的左手握住右手
從“死人”身上開始
——不管是處於什麼環境,奮鬥的思想一刻也不能丟!
徐展堂是香港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物,在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名聲大振,成為香港傳媒爭相報道的新聞人物。
他打過工,賣過餛飩,經過20多年的艱苦奮鬥,現在居香港25位大富豪之列,並躋身世界50位著名私人收藏家的行列,在英國和美國都有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藝術館。
1952年,他的父親從大陸到了香港,不幸染上肺結核,舉目無親,求助無門。因為是傳染病,病人一定要被隔離,徐展堂一家幾口流落街頭,幸好東華三院的免費門診收留了他,並為其免費治療,直至其1954年病逝。
徐展堂說:“我的創業史是從‘死人’身上開篇的。”
13歲喪父的時候,他就已經明白了自己的處境:上無祖蔭,下無輔佐,要想讓母親和弟弟、妹妹有片瓦遮天,餘穀充饑,隻有靠自己去奮鬥了。於是,港島上又多了個迫於生計而輟學的少年: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做信差——今日他有一個魁梧高大的身材,也許就是得力於那時的“鍛煉”。
徐展堂17歲那年的清明節,和往常一樣,他備好為父親上墳的祭品,早早去掃墓。在墳地裏。他看到山地小孩子在墳地間跳來跳去,清雜草,翻新土,並用紅油漆在脫字的墓碑上塗填:他們是在替那些對亡靈“有心無力”的人盡孝,用這種方法去賺取幾個銅板。
徐展堂很早就對那種被人“呼來喚去”的打工生涯產生了厭倦心理,看到這情況,偶然之中產生一種念頭:給那些蒙著塵土、脫了油漆的店鋪招牌當“清潔工’不是一種賺錢的好機會嗎?如果有人能讓這些招牌煥然一新,即使收取少許費用,它們的主人一定會很高興的……
徐展堂就這樣開始雇工,第一次嚐到了做老板的滋味。
他的老板生涯開始了,但是這僅僅是一個起點,他畢竟才17歲。就在剛剛涉足社會的時候,他就已經懂得知識的重要性了。所以無論怎麼忙,他都堅持上夜校,一直堅持到18歲。僅憑這一點,他就與一般打工仔不同。在他心裏,創就偉業的想法,不論在貧寒還是小康的日子裏,始終沒有放棄——他就是那種早上一覺醒來,就渴望投入種種考驗的人:精神上總有新的追求。
幫別人清掃“門前雪”是很難成就大事業的,關鍵還是要
抓住機遇。在徐展堂的創業生涯中,他抓住了兩次重要機遇:
一次是1972年前後。當時大陸的“文化革命”正在轟轟烈烈地進行,港人也感到人心惶惶,紛紛向國外移民,房地產價格一跌千丈。徐展堂憑著自己的觀察,認為大陸這種混亂的局麵不會持續太久,於是他幾乎動用了自己的全部資金,大量收購房地產。這為他成為富甲的事業種下了一棵搖錢樹。
事隔10年,也就是1982年,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訪華前夕,港人再度掀起移民潮,香港的房地產再次暴跌。徐展堂又抓住這個機會,大量收購房屋,他個人資產因此直線上升。
徐展堂有何穩操勝券的法寶?
他是這樣介紹經驗的:做生意的人很多都不關心政治。我卻不同,始終關注著中國的變化和發展。平時每天都要閱讀10種以上、分屬不同的政治傾向的報紙,因此我對中國的變化和發展有一個比較清晰的認識。這樣我就可以審時度勢,進退自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我是從“死人”的身上開始發家的,我知道發家的艱難,也知道發家的道理。
徐展堂的這些話是很有道理的。他就是那種常常可以在平凡中發現神奇的人。表麵上看是無意之中受到啟發,其實應該算是有意的:這離不開平日的仔細思考與觀察。無論遇到什麼事情,凡是想到的、遇到的,心裏總問一個為什麼,這樣早晚都會通過某種突發事件引發一個一個好的主意!
亞默爾發瘟疫財
——發現機遇就馬上行動,不要等到第二天。
1875年春天。
一天,美國實業家亞默爾像往常一樣在辦公室裏看報紙,一條條的小標題從他的眼睛中溜過去。突然,他的眼睛發出了光芒,他看到了一條幾十字的短訊:墨西哥可能出現了豬瘟。他立即想到:如果墨西哥出現豬瘟,就一定會從加利福尼亞、得克薩斯州傳人美國。一旦這兩個州出現豬瘟,肉價就會飛快上漲,因為這兩個州是美國肉食生產的主要基地。他的腦子正在運轉,手已經抓起了桌子上的電話,問他的家庭醫生是不是要去墨西哥旅行。家庭醫生一時間弄不清什麼意思,滿腦子的霧水,不知道怎麼回答。
亞默爾隻簡單地說了幾句,就又對他的家庭醫生說:“請你馬上到野炊的地方來,我有要事與你商議。”
原來那天是周末,亞默爾已經與妻子約好,一起到郊外去野餐,所以,他把家庭醫生約到了他們舉行野餐的地方。
他、他的妻子和他的家庭醫生很快就聚集在一起了,他滿腦子都是錢,對野餐已經失去了興趣。他最後說服他的家庭醫生,請他馬上去一趟墨西哥,證實一下那裏是不是真的出現了豬瘟。
醫生很快證實了墨西哥發生豬瘟的消息,亞默爾立即動用
自己的全部資金大量收購佛羅裏達州和得克薩斯州的肉牛和生豬,很快把這些東西運到美國東部的幾個州。
不出亞默爾的預料,瘟疫很快蔓延到了美國西部的幾個州,美國政府的有關部門下令一切食品都從東部的幾個州運往西部,亞默爾的肉牛和生豬自然在運送之列。
由於美國國內市場肉類產品奇缺,價格猛漲,亞默爾抓住這個時機狠狠地發了一筆大財,在短短的幾個月時間內,就足足賺了900多萬美元。
事後,亞默爾還感到很後悔,他本來是想叫他的家庭醫生當天就到墨西哥去的,由於野餐白白地耽擱了一天時間,使自己少賺了100來萬美元。
他之所以能夠賺到這樣一大筆別人沒有賺到的錢,就是因為他比別人的消息靈通一點,抓住一個有用的信息就充分地發掘出信息的最大價值。
改變“空調冷麵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