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成功源於信息廣2(3 / 3)

經過戰爭的香港,戰爭的創傷不是一天一日可以醫好的,一直到20世紀50年代後期,香港的情況也是如此。那時劉文漢主要做汽車零件的經銷,雖然已經過了“不惑”之年,卻還是沒有什麼建樹,一天都在為了糊口而拚搏。可是他一直在苦苦掙紮……

1958年,他又一次來到了美國。有一天,他在一家飯店裏和兩個美國商人共進午餐。當談到美國流行什麼商品時,一個美國商人脫口說“假發”。

劉文漢不大相信,就指著自己的頭說:“假發?”

那個美國商人說:

“OK!”並且從自己隨身攜帶的包裏取出了一副黑色的假發。他解釋說,在美國,現在假發已經成了暢銷產品,不知什麼原因,很多人都爭著買。可是生產假發的工廠很少。這個美國商人還表示,如果能夠找到合適的貨源,他可以購進13種不同顏色和樣式的假發。

真是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劉文漢馬上意識到從事假發業可能大有前途。

他延長了在美國的停留時間,進行了一番詳細的調查研究,就像那位美國商人說的那樣,美國市場對假發需求量很大,他也因此成了假發之父。

自己就是“鑽石”土地

——最大財富不在別人的手裏,而在自己的心中。美國有一所著名學府叫做坦普爾大學,位於賓夕法尼亞州的費城。

關於這所大學,有一個十分耐人尋味的故事:100多年前,有一位牧師名叫康惠爾。一天,費城的6個高中生向這位他們仰慕已久的博學多才的牧師提出請求:先生,您肯教我們讀書嗎?我們想上大學,可是我們沒錢。我們中學快畢業了,有一定的學識,您肯教教我們嗎?康惠爾答應了這6個貧家子弟的要求,同時他想:一定還會有許多年輕人沒錢上大學,他們想學習但是付不起學費。我應該為這樣的年輕人辦一所大學。

就這樣,康惠爾開始了踏上了籌資建大學的漫漫征程。康惠爾四處奔走,在各地進行巡回演講,懇求那些有錢的人為出身貧窮但有誌於學習的年輕人捐錢修建大學。他整整花了5年當時,建一所大學大約要花150萬美元。出乎他意料的是,5年的辛苦勞累,他籌募到的錢還不足1000美元。康惠爾深感悲傷,情緒低落。

一次,當他走向教堂準備下禮拜的演說詞時,突然發現教堂周圍的草一片枯黃,東倒西歪。

他就問園丁:“為什麼這裏的草長得不如別的教堂周圍的草呢?”

園丁抬起頭來望著牧師回答說:“噢,我猜想,你覺得這地方的草長得不好,是嗎?這主要是因為你把這些草和別的草相比較的緣故。看來,我們常常是看到別人美麗的草地就希望別人的草地就是我們自己的,卻很少去整治自家的草地。”

園丁的話使康惠爾恍然大悟。他什麼也沒說,跑進教堂就開始撰寫演講稿。

他在新的演講稿中說:“我們大家往往都是讓時間在等待觀望中白白流逝,卻沒有努工作使事情朝著我們希望的方向發展,我們需要認真地品味人生”。

他在演說中講了一個印度農夫的故事:

阿裏·阿斐特是一個農夫,他有一塊土地,生活過得很不錯。但是,他一心想尋找一塊生長有鑽石的土地。於是,農夫變賣了自己的土地,離家出走,四處去尋找可以發現鑽石的土地。農夫不斷地尋找,一直走向遙遠的異國他鄉,但是卻從來沒有發現有鑽石的土地。最後,他已經弄到了囊空如洗的地步。

一天晚上,他在進退維穀之中,在一個海灘自殺身亡。

真是無巧不成書!

那個買下這個農夫土地的人在散步時,無意中發現了一塊異樣的石頭,他拾起來一看,這塊石頭金光閃閃,反射出光芒。他仔細察看,原來這就是一塊鑽石。就在農夫賣掉的這塊土地上,新主人發現了從未被人發現的最大的鑽石寶藏。

康惠爾繼續講道:這個故事是發人深省的!財富不是僅憑奔走四方就可以得到的,財富屬於自己去挖掘的人,屬於依靠自己土地的人,屬於相信自己能力的人……

康惠爾就這樣進行“鑽石土地”的演講,經過七年的努力,他籌集到了800萬美元。這筆錢大大超出了他想建一所大學的需要。

今天,這所學校坐落在賓夕法尼亞洲的費城,這便是著名學府坦普爾大學——它的建成隻是因為一個人從樸素的故事裏得到的啟迪。

康惠爾的故事告訴我們生活的最大秘密——你自己就是那個蘊藏豐富的“鑽石土地”,不要舍近求遠,不要見異思遷

小草也是商品

——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可能都蘊含著相當多的機會!

捕捉商機貴在獨具慧眼:身邊每一件小事當中都蘊含著相當多的商業機會,成功的創意不會放過每一件讓人的神經觸動小事,從小事中發現大機會,這就是他們的智慧之處。

台灣有個“天作實業公司”,老板是位女的,名叫板周玉風。一天,她從報紙上看到這樣一條消息:科威特由於完全是沙漠,每年需要進口大量泥土種植花草,美化環境。

這是一條簡單的消息,如果一般人,一晃就過去了,可是這卻啟發了這位有經商頭腦的老板,她認定小草可作商品,它會比泥土更有發展前途。於是,她投入資本,請科研部門和專家協助研究一種可不需泥土種植的小草。不久,果然獲得成功,小草成為了天作實業公司的生財之道,發財之源。

天作實業公司研究出來的小草,準確地說,應為“植生綠化帶”,是一種可以大量生產的標準化草皮。它的構成,首先是用化學纖維與天然纖維製成“不織布”,然後把青草種子和肥料均勻地灑在兩層“不織布”之間,卷成一卷,再把它包裝好,由商店進行零售。

用戶在使用時,隻要把這些“不織布”鋪在地上,敷上一層薄薄的泥土或稻草杆,每天灑水保持濕潤,不用一個月的時間,這些地毯般的“不織布”就會長出綠茸茸的小草,這與在泥地上種出的草坪毫無異樣。這種“植生綠化帶”優點很多,它到處可以“種植”,不管在土地上或沙漠上,乃至樓宇的頂屋陽台,隻要把“不織布”鋪開和保持濕潤,綠草就會如期長出來。它既可以防止灑水時把草種衝走,又能保持水分使小草均勻成長;成本低、成活率高,幾乎達到100%。正因為它比泥土種植草坪優越,所以很受建築商和用戶歡迎,它一上市,生意就十分興隆。

天作實業公司在研製成功後,沿著信息提供的方向,派員到科威特、沙特阿拉伯、阿聯酋等這些寸土難得的國家去推銷

這種“不織布”,並在當地進行“植生綠化帶”的示範種植,

宣傳它可以綠化環境,見效迅速,還有定沙、防沙的優良特點。經過三個月的推銷活動很快使當地人信服了,連酋長和

王子都得意地稱這種產品是“台灣創造的現代神毯”。

現在,天作實業公司的小草生意越做越大,來自世界各地的訂單應接不暇,利潤如潮水般湧來。

“拍立得相機”的奧秘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亨利·蘭德很喜歡給女兒拍照,而每一次女兒都想立刻看到父親為她拍攝的照片。

有一次,他給女兒說:“照片必須全部拍完,等底片卷回來,從照相機裏取下來後,送到暗房用特殊的藥品顯影。而且,副片完成之後,還要照射強光使之映在別的像紙上麵,同時必須再經過藥品處理,一張照片才告完成。”

女兒說:“難道沒有馬上就可以看到相片的照相機嗎?”

他沒有責怪女兒,而是說:“等等,讓我想想。”

他自己問自己:“難道沒有可能製造出‘同時顯影’的照相機嗎?”

在那個時代,隻要有一點攝影常識的人,聽了他的想法之後,都會異口同聲地說:“哪兒會有可能!”還可能舉出很多理由之後說:“筒直是異想天開。”但是他卻沒有因為別人反對而退縮,抓住這個契機,終於不畏艱難地完成了“拍立得機相”。

這種相機的作用完全符合女兒的要求——蘭德企業就這樣誕生了。

“拍立得相機”正式投產以後,他還不知道如何宣傳和推銷這種新式相機。經過慎重考慮,蘭德請來了當時美國頗有名望的推銷專家一霍拉·布茨。

布茨一見“拍立得”立即產生了好感,很高興地接受他的邀請,專門負責營銷“拍立得相機”。

邁阿密海濱是美國的旅遊勝地,每年都有很多客人來這裏度假旅遊。精明的布茨認為,邁阿密就是理想的推銷“拍立得相機”的最佳場所。他專門雇了一些演技高超、線條優美的妙齡女郎,叫她們在海濱浴場遊泳時假裝不慎落水,然後再由特意安排的救生員救起,驚心動魄的場麵引來了許多圍觀的遊客,這時,“拍立得”相機大顯身手,眨眼功夫,一張張記錄當時場麵的搶拍照片就放在人們的眼前了。

很多遊客看到這種情況都驚訝不已,推銷員便趁機推銷這種相機,這樣“拍立得”相機迅速由邁阿密走向全美國,走向世界,成了市場的熱門商品,暢銷不衰。

蘭德公司因此生意興隆,名聲大振。

俗話說,隻怕想不到,不怕做不到,“拍立得相機”的問世再一次說明了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