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成功源於信息廣3(1 / 3)

第四章 成功源於信息廣3

投保人“不死”也可以賺錢

——誰也不會花錢去買不吉利。

在台灣台北市南京東路三段新光人壽大樓門口矗立著一尊鉛鑄火球雄獅,這是這家企業的創始人吳火獅的雄心壯誌。

1919年,吳火獅出生在台灣省新竹市一個小康家庭,從小就幫助父親賣一些油鹽柴米等雜貨,對做生意有一種家傳的天性。他從小就有雄心壯誌,總在想出人頭地,開創自己的事業。

後來他到了台北,在一家日本人開辦的商號裏當學徒。在這裏,他憑著自己的聰明好學,不但學會了紡織技術,還學會了經商和為人處世的方法。

1939年,他與朋友合作,在台北的永東町(現在的迪化街)開了一家賣布的商店,自任總經理。他經常在日本和台灣之間往來,專門經營布匹生意。不久,他就在同行中出名了。

到了20世紀50年代,吳火獅擴大他的事業,進入了紡織業。1963年,他開辦了新光人壽和新光產物保險公司。1964年,他打通了台灣當局的關係,獲得了經營瓦斯的特許,從此,他奠定了“新光集團”的基礎。

我們主要談一談他辦人壽保險的其思妙想。

他所從事的產業很多,每年都要向別的企業繳納數量很大的產物保險費。他準備組建保險公司的想法由來已久,但是當時台北的保險市場已經被“國泰”

“國光”兩家企業壟斷了,其他人要想插足是很困難的。吳火獅的新光人壽保險公司成立後,其員工對保險業不僅是外行,而且從前對保險業就有天生的反感。他對此認真地動了一番腦筋。

辦保險公司的第一問題是如何設計保單。他曾經希望找一個從事保險業的同行谘詢,可是人家都隻說一些皮毛的東西,不肯說出實質性的東西,因為這是別人的商業機密。經過一番努力之後收效甚微,他想出了一個辦法,派自己的員工去各家保險公司購買保險。這一回有了結果,幾天之間就拿回了8家公司的保單。

吳火獅對這8張保單進行了深入的研究:這些保單分為5年期、3年期、2年期、1年期。通過反複比較,最便宜的是“國泰”的5年期,每年保費才142元。通過谘詢,他知道了這142元是怎樣計算出來的了。他認為,自己的保費一定要比“國泰”的便宜,而且保險的內容還要比別人的多。其他的保險公司的最高賠償額是3倍。經過一番思考,他提出了“最大的保障,最少的保費”的銷售口號。

新光人壽保險公司的第一張保險單發出去了,但是“泥牛人海無消息”。公司的業務員跑了幾個月也沒有獲得什麼好的業績。即使取得一些業績,也是很多人看在吳火獅的麵子上。

他進一步認識到,全靠推銷是靠不住的,一定要找到問題的症結。他認為,自己的創意應該沒有什麼問題,但是怎麼效果不好呢?

他作出決定:新光人壽保險公司暫時停業,董事長、總經理、職員都全部到第一線去,每個人都要找到一定數量的客戶,詳細地摸出情況。最後情況報告上來,主要的意見是這樣的:

有的人認為,投資保險錢會貶值,不值得;有人認為,參加保險要人死後才能得到一筆錢,這簡直是詛咒別人死,很不吉利。

吳火獅經過冷靜分析,提出了讓投保人“不死”也可以賺錢。他的主要步驟如下:

第一步:對新光人壽保險公司的員工進行反複訓練,樹立他們對保險的信心,在遭到保戶拒絕的時候,要做耐心細致的工作。

第二步:做價廉物美的廣告。保險公司要做廣告,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事情,但是做廣告要花很多錢,這也是事實。怎樣才能夠做一次經濟適用的廣告呢?吳火獅一直在考慮這個問題。一次,他在電影院裏看電影,中途的時候,有人在電影院裏用打字幕的方法找他。他立即感覺到這是一種最廉價的廣告方式。

主意一經確定,吳火獅立即行動起來,安排在台灣的新光公司全部外務人員在電影院門口寫個條子,花5毛錢找人,條子上寫著“新光人壽保險公司吳經理外麵有人找”。在台灣的電影院裏,每場電影都出現這樣的字樣,很多人在短時間內就知道了一個新光人壽保險公司。這種方法比花錢做廣告實在是便宜得太多了。

第三步:吳火獅決定在報紙上刊登“有獎征答”,用“討厭人壽保險”作為討論的題目,針對這些征答,又提出了“對人壽保險討厭的解答方法”開展有獎征答,回答正確的有獎,還可以參加摸獎,獎品很豐富。參加這次有獎活動的人,十個有九個人對這種活動表示讚成。這些人之所以這樣回答,主要是怕失去了摸獎的機會。

顧客寄來的答案堆積如山,新光人壽保險公司的名字差不多到了家喻戶曉的地步,吳火獅的目的達到了。

他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

當時保險公司的業務人員要進客戶的公寓,敲門,按門鈴,可是人家不讓進去。很多時候還沒有進門就被警衛堵在門外了。有時候即使進去了也不一定可見到人,的確是困難極了。

可是因為大家想中獎,就必須寫上詳細的地址。我就讓業務員拿著這些地址,叫他們拿著名片去訪問,好像有人推薦似的。這樣,業務員拿著“通行證”,敲開了很多客戶的大門。對那些沒有中獎的人,也可以得到紀念品。

絕大多數客戶就是這樣聯係上的。

吳火獅走出了這三步棋後,並沒有停留不前,而是不斷地想方設法,把目標投向了學校,把目標投向更多的人群。他的那些業務員全憑“口吐蓮花”的“三寸不爛之舌”,新光人壽保險公司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了保險公司的金字招牌。

由於他的這種新奇的思維方法,在成功的道路上越走越寬廣。

寬容對健康有利

當一個人遇到不順心的時候,是采取寬容態度,還是“匹夫見辱,拔劍而起”?

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社會學家約翰·米勞斯基研究顯示,盡管憤怒可能是男性情緒的典型表現,但是女人更容易發怒,女人發怒頻率要比男性高大約30%,而且表達的方式更多。

通過對超過2000名男女的采訪調查,米勞斯基發現女人發脾氣多數起因於與撫養孩子有關的壓力。難怪美國ABC新聞主持人南希·斯尼德曼醫生在《早安,美國》的婦女健康係列節目說,憤怒對女性和她們的健康來說是一個特別的問題。因為就照料孩子的問題上,女性就承擔著70%的責任,男性隻承擔30%的責任,

《憤怒的殺手》一書的作者,杜克大學的雷德福德·威廉斯博士也說,進一步的研究顯示,引起人發怒的壓力激素皮質醇可以導致心髒營養血管內膜破損及撕裂,如果整天持續憤怒,則難以進行修複。一旦動脈發生損壞,就會引起心髒病發作。而且頻繁且長期的憤怒會減弱人體對疾病的抵抗力,使人更容易患癌症。

荷蘭希望學院的研究人員在最近進行的一項研究中,要求71名大學生分別采用寬容和非寬容的態度來回憶一個自己受傷害的情景,每個過程持續了大約16秒,然後進入一個放鬆期。在非寬容期間,他們要在腦海中重放事件全過程,回憶了他們所受到的不公平際遇,他們感受如何,以及他們持續怨恨的感覺。

結果發現,在非寬容期學生們的平均心率從每4秒1.75次的基礎值增加到每4秒2.6次,血壓在4秒一個周期的研究中升高了2.5mm/Hg。但是當學生選擇對傷害他們的人采取寬容態度,並且主要集中在對他們的人格原諒時,他們的心率每4秒平均下降了0.5次。

由此可見,寬容不僅對其他人來說是一種客氣的表示,而且對寬容者本人的健康也是有利的。當你要發怒的時候,請嚐試讓自己冷靜下來,深呼吸,努力製怒吧!

悟——感悟·頓悟·聯想

“悟”就是“感悟”“頓悟”“聯想”“分析”,就是“心有靈犀”“豁然開朗”等。這是關於信息的最重要的問題。對於同樣的信息,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理解。成功者的不同之處就在於發現其中最為閃光的地方。

據有關資料報道,當年中國在鬆遼平原發現大慶油田的時候,日本的情報專家僅憑報紙上的幾張照片就基本估計出了大慶油田的規模等。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中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次,蘇聯紅軍與德國法西斯軍隊相持不下。一天,在兩軍陣地交界處不遠的地方,一位正在值勤的蘇聯紅軍戰士突然發現德軍陣地上有一隻貓,他馬上想到,能夠養貓的必定是德軍的高級軍官,那個地方很有可能就是德軍的指揮部。他很快把這個情況向上級作了彙報。經過繼續觀察,一連兩天都發現貓經常出現——蘇聯紅軍很快調集炮兵,向那個地方進行猛烈炮擊……戰役結束後得到情報說,那個被徹底摧毀的地方果然是德軍的一個司令部。

一個士兵看到一隻貓而聯想到德軍的高級軍官,這就是一種悟性;而從高級軍官又聯想到司令部,這就是對信息的分析和利用。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沒有養成分析問題的習慣,對很多有價值的信息聽而不聞,視而不見,這是很可惜的。

你要停下靈魂的腳步,無論你的軀體是否願意,無論它是否需要休息

你要在子夜坐下來冥思,仿佛大風的日子放飛一片彩紙,仿佛楓樹丟下一葉紅色的美麗

你要坐進無所事事的日子,趁你還有改變生活的勇氣,趁你還有力量繼續

你要試著停下來,無論你的生命列車到了哪裏,無論那是怎樣一個令你歡樂或失望的站台

你要試著停下來,如果你早已發現走錯了道路

即便你沒有走錯,即便你對現在比較滿意,你也要停下來,因為你總會有迷茫、疲憊之時

停下來並且走出你現在的道路吧,哪怕你隻願意在這個無意義的站台作短暫停留

趁你願意,在這個小站停下來吧,哪怕你知道你很快又要上路

背著你的生命負擔從這個站台走下來吧,無論你是否願意,無論這將令你感到多麼地失意與羞慚,無論對於當下的自己有多麼糊塗

帶著你的失敗與灰心皈依這個站台吧,趁你終於停下了腳步,趁你暫時減損了奔波的熱情,趁你需要休息

然後,讓你的心靈睜開眼睛,讓它去看這片小鎮,讓它告訴你這是哪裏

讓它發現此處的美麗,讓它審視你所有的過去與目標

然後——你就可以任意啟程,並且永遠地走在那無處不在

的美麗之中——因為

因為你在這參悟之中發現了真正的追求

發現了屬於你自己的那條大路,還有你的身姿,以及你的行囊與支柱

哈默賣酒桶

——一道法令往往會造就一批富翁,這是一條致富的秘訣。

哈默是一位有名的魔術師,平常的時候,他隻是使用障眼法從大禮帽中變出一隻隻兔子或一束鮮花。可是有一次他突然變換了一個花樣,從一隻實實在在的“大酒桶”裏跳了出來

他為什麼會這樣做呢?這是有原因的。

當時,富蘭克林·羅斯福正在競選總統,正在逐漸走近白宮總統寶座,哈默的眼睛雖然盯著羅曼諾夫藝術品的銷售生意,可是他的耳朵卻在打聽著總統競選的事情,他聽到了一個清晰的信息:新政。哈默的精明就在於他能利用捕捉到的信息迅速領悟,作出驚人的判斷。他認為,有朝一日,隻要羅斯福的新政得勢,那末,禁酒法令就會被廢除。

果然不出他的預料,富蘭克林·羅斯福在1933年宣誓就職,接著就簽署了一道法令:廢除禁酒令。14年來,全美國都實行禁酒令;但事實上,暗中走私酒,可以說是有令不行。

羅斯福解決這個矛盾的方法很直接,就是徹底廢除禁酒令,誰想喝酒就喝個夠。

威爾·羅傑斯對羅斯福這種態度給予了很高的評價:“羅斯福隻說了三個字:

‘讓人喝’,頭兩個星期,美國政府就收到1000萬美元的酒稅。如果他有優質啤酒,現在已經能付清國債了。”

廢除禁酒令之後,脫銷的商品不是啤酒,而是裝啤酒的酒桶,特別是經過處理的白橡木製成的酒桶,可用來裝啤酒和威士忌的那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