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像一下我當時的感覺。站在我麵前的是一個文盲,他既不會寫也不會讀,盡管如此,他卻在這場決鬥中打敗了我,而戰場——以及武器——都是我自己挑選的。
我的良心在譴責我。我知道自己不僅被打敗了,更糟糕的是,我錯誤地采取了主動,這一切隻會更增加我的羞辱。
我的良心還在嘲笑我,戲弄我。我站在那,自詡為高級心理學學者,“黃金準則”的倡導者,一個頗為熟悉《聖經》和莎士比亞、蘇格拉底、柏拉圖、愛默生等人的作品,而站在我對麵的這個人對文學和哲學一無所知,但缺乏這些知識的他卻在這一場舌戰中把我打得慘敗。
我轉過身,以最快的速度回到我的辦公室。我再也沒有其他事情可做了。當我反省一遍之後,我立即看出了我的錯誤。但是,坦白來說,我並不願意去做我知道要改正錯誤而必須做的事情。
我明白自己必須向那人道歉,這更多是為了我內心的寧靜,而不是為了與他和解。最後,我下定了決心,決定到地下室去,忍受我必須忍受的羞辱。作出這個決定對我來說絕非易事。
我開始往地下室走去,但這一次我的腳步慢了許多。我不斷地在想怎樣進行這第二回合的交涉才能把羞辱減至最低程度。
我來到地下室後,把那位管理員叫到門邊。他以平靜、溫和的語氣問道:
“你這一次想要幹什麼?”
我告訴他我是回來為我的行為道歉的,如果他允許的話。他臉上又露出了那種微笑,並且說:
“憑著上帝的愛,你用不著向我道歉。除了你我之外,沒有外人聽見你剛才所說的話。我不會把它說出去的,我知道你也不會說出去的,因此不如就把此事忘了吧。”
這段話比他第一次的話語更令我難受,因為他不僅表示願意原諒我,實際上還表示願意協助我隱瞞此事,不張揚出去,對我造成傷害。
我向他走過去,抓住他的手,我不僅是用手和他握手,更是在用我的心和他握手。在走回辦公室途中,我感到心情十分愉快,因為我終於鼓起勇氣,化解了我做錯的事。
故事並未到此結束。事實上,它才剛剛開始呢。在這件事發生之後,我下定決心,以後絕不再失去自製。因為一失去自製之後,,任何人——不管是隻字不識的管理員或有學問的人士——都能輕易把我擊倒。
在下定這項決心之後,我身上立刻發生了顯著的變化。我的筆開始更有威力,我的言辭更具分量。在我所認識的人當中,我開始有了更多的朋友,更少的敵人。這個事件成為我一生當中最重要的轉折點之一。它教導我:一個人除非先控製自己,否則他將無法控製別人。它使我明白了這句話:“上帝要毀滅一個人,必先使他瘋狂。”背後蘊含的哲理同時也使我明白了“不抵抗”原則的真諦,並幫助我正確理解《聖經》中的許多章節,尤其是有關這一原則的章節。我以前從未真正理解這些章節。
這個事件在我手中放入了一把通往知識寶庫的鑰匙。這些知識對我所做的一切事情,不但具有啟發性,而且還大有幫助。在對手企圖毀滅我時,它給了我一件有力的防禦武器,並且無往而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