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借力絕招2
借來他的嘴,打動他的心
我們和別人相處的關鍵取決於相互間的交流,它決定了我們和他人的關係。在人們進行交流時,思想上的溝通是必不可少而又至關重要的。古人雲:“流水不腐”,隻有當思想上的交流如行雲流水一樣暢通無阻時,才會產生共鳴,達成共識,並進而獲得別人的認同和讚美。這就是人際交往中的“流體效應”,它要求我們必須具備與他人進行良好交流的技巧。
良好的交流可以拉近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增進人與人之間的友誼。良好的交流亦可以打動別人的心,讓別人認可、接受你,從而讚美你。
要做到良好的交流,必須把握以下三方麵的因素:
(1)理解和共鳴
首要的因素是你是否能確立一個共同的語言,能否得到對方的理解,能否產生共鳴,這很重要。一些管理者和雇員之間的關係往往證實了這一點。管理者或許對前景、計劃、目標和談話更感興趣,而雇員則可能對獎金、放假、活動更感興趣。
日本的一些公司的做法值得借鑒。人們可以發現,日本的老板與雇員之間的交流與和諧很好,他們常在同一個餐廳就餐,老板呆在工作場地的時間也很長。同事之間相處也是如此。
在社交中,一群人正在談論他們熟悉的話題,而你卻一竅不通,找不到與他們的共鳴,你就會感到被人疏遠了,感到每個人說的話都深奧難懂,你就會產生一種很不舒服、孤立的感覺。
例如,某單位新分來兩名大學生A某、B某。
在進入該單位之前,A某與B某分別來自不同城市的兩所大學,素不相識,更談不上什麼交流了。可是,進入該單位後,A某與B某很快就成了好朋友了。原因是,A某與B某在一次聊天中,彼此都發現對方有一種懷才不遇的感覺,彼此也都覺得現實生活與大學生的夢想,實在是相去甚遠。因此,他們經常一起聊天,一起聊過去的學校生活、現在的單位生活,彼此感到了有一種理解和共鳴。所以,他們的友誼深厚了,他們完全溝通了。
這就是理解和共鳴更易於良好交流的一個實例。
(2)建立共同點
交流中的第二個因素是建立共同點。在交流進行順利時,還需要進行合作,尋找共同點,而不是強調思想的分歧。人們經常發現英國人為了建立某種關係而談論天氣的情況。也許,這也是在尋找一種共同點吧。
我們都曾有過和分別很久的朋友或其他人團聚的經曆。這種團聚通常包括回憶過去,談論共同的經曆,通過觀察來了解發生的變化。相反,我們也聽到有人說他們和一個老朋友之間也沒有共同之處,以前的關係已終止了,這時,就需要尋找一些共同點來重建這種關係。
我們每個人之間各不相同,這是由不同的背景。經曆和知識程度所造成的。
因為這個緣故,我們與他人不可避免地會有不同的信念、態度和價值觀。這意味著,我們不必要也不可能和每個人都觀點一致。
但是,我們必須尋找一些共同的東西,以便更好地進行交流。我們可以把這個建立在事實、情感、信念或價值觀一致的基礎上。
(3)交流和管理
要成為一個好的管理者,”融洽的交流是必不可少的。當我們分析了諸如主持會議,在會議上發言;因為工作而和員工麵談,從別人那裏得到合作等活動後,我們意識到,這些都要通過交流而實現。
要成為成功的管理者,就需要在交流中有高超的技巧。管理者切不可以管理者身份自居,簡單說教,行動粗暴。管理者隻有與員工搞好交流,才能得到員工的心說誠服,才能上下擰成一股繩,才能產生一個向心力。
我們不難看出,生活離不開良好的交流技巧。良好的交流技巧,可以打開別人的心扉,看透別人的心思。良好的交流技巧,也可以讓你做起事來,事半功倍。
培養你的伯樂
每一個人都會參加工作,而在工作中都會有上司。無論你是在政府機構中任職,還是在企業或公司中謀生,對你影響最大。對你的前途和命運握有生殺於奪權力、對你的實際利益具有至關重要意義的人,當然就是你的上司。
因此,如果你能令上司產生好感,並且讓他賞識你,那麼,你的前途一定無限光明,生命的色彩也會絢麗多姿。
在一個單位裏,身為上司的人隻是少數,更多的人則是作為下級和職員而存在。由於上司的重要性如此之大,因而每一位下級和職員幾乎都會想方設法讓上司發現自己,肯定自己,以便得到上司的賞識,打開自己的升遷之路,提高自己的工資待遇。
然而,在位於金字塔尖之下的如此眾多的人中,能夠得到上司肯定的人畢竟隻是少數,而能夠得到上司賞識的人則更是少數中的少數了。
在這種情況下,你怎樣做才能排眾而出,受到上司的格外青睞呢?
這顯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需要花一番心血。下一番功夫才能做到。但這並不是說,你就可以“知難而退”,收起你千裏馬的駿蹄,坐等伯樂出現。
如果你的上司還沒有慧眼識駿馬,那麼,趕快行動起來,把他培養成你的伯樂吧!
(l)讓他發現你的理想
做為上司,幾乎都是一些具有遠大理想和非凡抱負的人,無論他是身為官員,還是身為老板、經理,在這一點上都是一樣的。這是因為,如果他們不具備這一特征,就無法坐到上司的寶座上去。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英雄惜英雄”,因此上司所賞識的人,必然是那些與他們一樣具有遠大理想和非凡抱負的人。
拿破侖有一句名言:“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優秀的士兵。” 因此,他所讚美的士兵,就是那些“想當元帥的士兵。”
很多上司與拿破侖都具有同樣的心理。他們為什麼這樣想呢?其實,原因很簡單,那就是身為上司的人,都想把自己所掌管的多項事務—一處理好,而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使用素質優異的人才。判斷一名下屬是否為人才的標準,首先就是看他是否具有遠大的理想和抱負。
一個毫無理想、每天隻知道吃喝玩樂、遊戲人生、無所事事、渾渾噩噩、混天度日、得過且過、對任何事情都顯得無所謂的人,絕對算不上人才。
因此,若想得到上司的讚美,首先必須讓上司知道你是一個有理想的人,也就是說,要動之以“想”(即理想)。
那麼,怎樣才能讓上司發覺你是一個有理想的人呢?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人手:
①養成愛讀書的習慣。讀書可以使人變得聰明睿智,知識廣博與否是一個人能力大小的體現之一。
因此,當領導知道你是一個勤於用功讀書的人時,必定會對你產生良好的印象,認為你比其他下屬都要優秀,是一個可以培養和造就的人才。
但是,一定要注意,你千萬不要在工作時間讀書,以免使領導對你產生工作不認真的壞印象,這樣反而弄巧成拙,得不償失。你應該在工作之餘的閑暇時間讀書,比如午休時或下班之後。不要害怕領導不會發現你的這一優點,俗話說得好:“紙裏包不住火”、“真金不怕火煉”,即使領導不能立即發現你愛好讀書,久而久之,他也會通過其他途徑了解到的。
②與那些有理想、有抱負,有工作能力的同事交朋友,而不是與那些隻知混日子的庸俗之輩為伍。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人們往往會根據一個人交往的朋友來判斷他本人的性質與特點。領導在判斷下屬時,當然也會受這種思想左右。
因此,你務必讓領導看到,你所喜歡交往的人都是遠大理想的人。通過這一點,可以相應提高你的身份。
當然,與那些有遠大理想的同事交朋友的同時,也要與其他同事保持比較友好的關係。要知道,他們雖然不可能對你有什麼幫助,卻極有可能對你造成某些危害。因此,與人為善是正確的選擇。
③通過與領導進行談話的機會顯示自己的理想。無論在工作中,還是在工作以外的日常生活中,你都有許許多多的機會與領導接觸和進行談話。每當此時,你不妨顯示一下自己對人生和事業的獨特看法,談一下你內心高遠和追求與奮鬥目標。
這樣一來,你的上司就會對你留下與眾不同的深刻印象,那麼獲得他的賞識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了。
不過,應當注意一點,在你向上司表現自己的理想時,一定不要讓他誤認為你的理想是虛無飄渺、不切實際的,而應讓他認為那是符合你的實際情況,是你可以通過不斷努力來實現的。
有些人在向上司談論自己的理想時,往往喜歡高談闊論。他本來是想增加自己在領導心目中的份量。提高自己的聲望,可是,結果往往適得其反,不僅沒有實現自己最初的願望,反而讓領導認為他所麵對的隻是一個會吹牛的人,因而是不能重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