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人際關係的秘密運用(1 / 3)

第三章 人際關係的秘密運用

人際關係,即人與人之間,在一段過程中,彼此借由思想、感情、行為所表現的吸引、排拒、合作、競爭、領導、服從等互動的關係。良好的人際關係是社會正常運轉的潤滑劑,和諧、友好、積極、親密的人際關係是社會生活中人與人之間進行交往的基礎。

在吸引力法則中,行動被看作是“引發我們去做”的思想,行動與思想一致,就會與願望相契合,就會在生活中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由此,這個秘密就告訴你,人際關係的好壞完全取決於你的思想,完全取決於你自己。

認識你自己

大家都知道,在人際交往中,事先了解交往的對象是很重要的。不過我要說的是,在做好這項工作之前,你必須先徹底的了解自己,認識自己。

——麗莎·妮克絲

早在2000年前,古希臘人就把“認識自己”作為銘文刻在特爾斐神廟上。然而時至今日,人們仍不得不遺憾地說,“認識自己”的目標還遠遠沒有實現。

認識自己,就是不要僅僅看到眼前的自己,還要學會用發展的眼光看待自己。要了解昨天的“我”,認識今天的“我”,追求明天的“我”;要看到自己的長處,並依靠這些長處使自己不斷進步;同時,也要看到自己的不足,知道自己應該努力的方向。

隻有充分認識了自己,你才會知道自己的努力方向,知道成功的內在動力。因為隻有你自己才了解自己,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為什麼而努力,才知道從中你可以獲得什麼,需要付出的是什麼——隻有這樣,你才能保證在思想指導下的行動的有效性,才能完全激活吸引力法則在你身上的神奇能量。

凱勒豐是蘇格拉底相知極深的朋友。有一天,他特意跑到特爾斐神廟,向神請教一個問題:“世上到底還有誰比蘇格拉底更聰明?”

神諭曰:“沒有誰比蘇格拉底更聰明的了。”

凱勒豐高興地向蘇格拉底展示了神諭的內容,可是他從蘇格拉底臉上看到的卻是迷茫和不安。蘇格拉底並不認為自己是最聰明最有智慧的人。

蘇格拉底要尋找一位智慧聲譽過於他的人,以反證神諭的不成立。

他首先找到一位政治家。政治家以知識淵博自居,和蘇格拉底侃侃而談。蘇格拉底從中看清了政治家自以為是其實無知的真相,他想,這個人雖然不知道善與美,卻自以為是無所不知,我卻認識到自己的無知,看來我似乎比他聰明一點。

蘇格拉底一一尋訪以智慧而著稱的人,結果發現,名位最高的人,幾乎是最缺乏智慧的,名位較低的人相反有更多的學識。

蘇格拉底還不滿足,依然繼續著他的證明。他找到了一位詩人,發現詩人作詩是出於天賦,而詩人自以為能寫幾句歪詩便目空一切。

接下來,蘇格拉底又向一位工匠請教。想不到工匠竟在重蹈詩人的覆轍,因一技在手便以為無所不能,這種狂妄反而抵消了他所固有的智慧之光。

最終,蘇格拉底悟出了神諭之話的深意:神並非說蘇格拉底最有智慧,而是以此警醒世人——你們之中,惟有像蘇格拉底這樣的人最有智慧,因為他自知其無知。

心靈感悟:“認識你自己”,這句鏤刻在特爾斐神廟上的名言,曾賦予了蘇格拉底一種深沉的智慧之光。而今,蘇格拉底的證明則向我們開啟了一扇智慧之門:許多時候,認識自己,或者認識真理,都是從認識自己的無知開始的。

對自己有一個完全的認識,然後,才能去認識別人,才能在實現理想的過程中更好地同別人交往。這種在自我認識基礎上構建的良好人際關係,正是你的思想所期望的,它會促使吸引力法則更快、更好的發揮作用。

在這個法則中,你就是想象中的“自我”,別人判斷你能力的惟一標準也隻是你的行動,行動受你的思想控製,思想又取決於你對自己的正確認識,所以,認識你自己總是必要的。

著名作家詹姆斯·米徹納曾寫道:“人一輩子所進行的最漫長的旅程就是——找到自我。如果在這一點上失敗了,那麼無論你找到了別的什麼,都沒什麼意義了。”因此,請在頭腦中想象,將自己一層層地剝落,去認識內心最真實的本性、潛能、真實的自我所需、所喜和追求,積極正確地思索。

尊重自己

如果你真的相信自己,並且深信自己一定能達到夢想,你就真的能夠步入坦途,而別人也會更需要你。

——戴爾(企業家、成功學家)

在人際交往中,要想讓別人尊重你,首先你必須自己尊重自己。隻有尊重自己,看得起自己,才會不畏懼別人,不畏懼和別人交往,才會得到別人的尊重。

如果你看不起自己,沒有用尊重和熱愛來對待自己,你就會向周圍的人、向宇宙發出信息:我不重要、我沒有價值、為了我不值得……這樣的信息會持續不斷的發送,於是,更多你不重要、你完全可以被忽視的相關事物被吸引而來,對你不友善的人會越來越多,你會陷入人際關係的絕境。

你之所以遭受這樣的困境,完全是由你的思想造成的。你的思想到處流露著對自己的不尊重,吸引來的當然也隻是別人對你的不尊重。所以,從現在開始,你必須用尊重和熱愛來善待自己,然後,在吸引力法則的作用下,你在人際交往中也會贏得尊重和熱愛。

人們從小受到虛假的觀念、準則和信條的限製,往往使人意識不到實際上自己是多麼有能力,多麼有優勢。要知道,每個人都是自己生活的創造者,都有力量改變生活的任何一麵。

每當我們勝利地完成一項工作時,不管這項工作重要不重要,不管別人對我們的成功怎麼看,隻要自己覺得它是出類拔萃的,就應該承認自己的能力,為自己的能力而自豪,並為此贈給自己一份美好的禮物,這樣,就會增強自己前進的動力。哪怕隻是細小的成功經驗的積累,也會逐步激發出我們的自信心,挖掘出生命深處的潛能,逐漸勝任高質量的、有創造性的工作。

所以,不管是在生活中還是在工作中,自我尊重、自我認可都能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蘇格拉底在風燭殘年之際,想考驗和點化一位平時看來很不錯的助手。於是,他把那位助手叫到病床前,意味深長地說:“我的蠟所剩不多了,得找另一根蠟接著點下去。你明白我的意思嗎?”

助手連忙答道:“明白。您的光輝思想得很好地傳承下去。”

“可是,”蘇格拉底慢悠悠地說,“我需要一位最優秀的傳承者。他要富有智慧,要具有非凡的勇氣和信心。你幫我尋找和發掘這樣的人吧!”

“好的,好的。我一定竭盡全力地尋找,決不辜負您的栽培和信任。”助手溫順地說。

蘇格拉底笑了笑,沒說什麼。

那位忠誠而又勤奮的助手,不辭辛勞地到處尋找。可是,導師蘇格拉底都婉言謝絕了他找來的人。

最後,病入膏肓的蘇格拉底硬撐著坐起來,撫著助手的肩膀,說:“真辛苦你了!但是,你找來的人,怎麼能成為我的傳承者呢?”

“我一定加倍努力。”助手懇切地說,“哪怕找遍天涯海角,我也要找到那位最優秀的人,舉薦給您。”

蘇格拉底又是笑了笑,沒再說什麼。

半年之後,蘇格拉底眼看自己就要告別人世,然而尋找傳承者的事還沒有眉目,隻好再把助手叫到自己的床邊。助手淚流滿麵,沉重地說:“我真對不起您,令您失望了!”

“失望的是我,對不起的卻是你!”說到這裏,蘇格拉底就閉上眼睛。停頓許久,他又不無哀怨地說:“本來,最優秀的就是你。你不敢相信自己,才把自己給忽略、給耽誤、給丟失了。你要知道,每個人都可以成為最優秀的人才。關鍵在於能否自己尊重自己、相信自己尊重和推薦自己……”話沒說完,一代哲人——蘇格拉底就永遠地離開了他深切關注的世界……

這位助手就是柏拉圖。

相信自己,尊重自己,在這個世界上,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行為準則,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去選擇生存方式,去維護人格,發展個性。所以,請端正思想,鼓起勇氣,尊重自我吧,如此,你必將在人際關係上開拓新的局麵,在人生理想中達到新的高度。

充實自我

與人交往,你必須先把自己填滿,否則你沒有東西給別人,別人自然就不會對你感興趣,你的人際關係就會很糟糕。

——朗達·拜恩

吸引力法則認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需要先進行自我充實。

深諳這個秘密的人際關係學家約翰博士說:“在人際交往中,你要盡量讓自己成為解決問題的那個人。不要總是挖空心思地苦想,我能從他們那裏得到什麼。這樣的被動意識隻會使你陷入愈加貧乏的境地。你要多花費一些時間和精力,將自己填滿,直到達到飽滿自溢的程度,然後你就會樂意去給予。由此,你的人際關係便會自然而然地好起來。”

“將自己填滿”,的確對人際關係的建立和改善大有裨益。

比如愛,如果你想在人際交往中得到別人的愛,首先就要用愛充實自己,直到心靈完全被愛充盈,然後你就可以去給予。別人得到你給予的愛,也會將他們的愛反饋給你,讓你吸引到更多的愛。從充實愛到給予愛,再到吸引愛,這就是關於愛的吸引力的實現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