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成功之路的捷徑1
知識爆炸
在這個信息時代,許多人被各種新知識、新名詞衝擊得暈頭轉向,疲於奔命地盲目追趕著各種知識潮流。
孔子跟師襄子學習彈琴,一連十天,沒有再學新的內容。師襄子說:“可以學習新的內容啦。”孔子回答:“我雖然練習了這支曲子,但是它的技巧還沒有掌握。”過了一段時間,師襄子說道:“它的技巧你已經掌握了,可以學習新的內容了。”孔子回答說:“我還沒有領悟出它的主旨呢。”
又過了段時間,師襄子說道:“現在樂曲的主旨你已經領悟到了,可以學習新的內容了。”孔子回答說:“我還沒有體察到作者的為人呢。”
又過了一段時間,在彈奏中,孔子由於受到樂曲的感染,有時進入深沉的境界,有時感到心曠神怡,胸襟開闊。於是說道:“我體察到作曲者的為人了。他膚色黝黑,身材魁梧,眼光明亮而高瞻遠矚,好象有統治天下的帝王氣魄。除了文王,誰還能創作出這樣的樂曲呢?!”師襄子聽了,立刻從座席上站起來,向孔子施禮道:“我的老師曾經告訴過我,這正是文王譜寫的《文王操》啊!”
博學本身是沒有錯的,但太多的人卻隻注重了數量而忽略了質量,擺龍門陣,侃大山時,隻聽他古今中外,天文地理,納米、基因、《圖蘭朵》……等等無所不知無所不曉,但他的這些知識,充其量也就是些可以賣弄的談資而已。
而且要命的是,在這樣一種閱讀習慣和思維模式的指導下,人會養成一種淺嚐輒止的毛病,在較深入的地方也難以沉潛下去,成為一個隻會誇誇其談的調侃博士。
術業有專攻,無論什麼時候,一定要死抱住自己的專業不放鬆,這才是一個人安身立命的本錢。你盡可以花精力時間去掌握本專業的新發展,對其他領域,顧得過來的情況下,開闊一下眼界和思路足矣。跟住時代潮流,指的是你的思維方式和專業水平,而不是所有的新鮮事物你都得去了解掌握。
什麼時候需要休息
我的身體很好,多幹點活,少休息一會沒關係,關鍵是賺錢、提升、買房、買車……,有了錢才能真正享受休閑。
有一位朋友這樣說道:“我喜歡花很長的時間散步,特別是在鄉下。但是我每散一次步,罪惡感便隨之而來,因為我總覺得還有很多重要的事情等待我去做。”可是散步可以使他暫時獲得思想上和精神上的放鬆,還可以使他在往後的日子裏保持健康的身體,而健康的身體正是他做這些“重要事情”的本錢。
看看這個可笑的數字吧!依據美國人的統計,約有九千萬的美國人每個月平均運動不超過兩次,他們都各有借口:時間不夠,找不到有趣的活動,沒有同伴,買不起裝備……。奇怪的是這些人找不到運動的時間,卻能找到生病的時間,他們負擔不起裝備的經費但是卻能夠毫不猶豫地掏出昂貴的醫療費用。人,為什麼老是要到真正吃到苦頭的時候才懂得後退呢?
當今的時代,工作與娛樂勢同水火的局麵早已經過去了,一個真正成功的人應該懂得如何去工作也應該懂得如何去生活。我們要記住:對任何人來說,隻有工作沒有娛樂,都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對身體的任何透支與傷害都會被你的軀體忠實記錄下來,以備將來的某個時候同你算總帳,到那時候,許多人才發現,藥費是這樣貴!
著名心理學家約翰·戴萊爾發現:成功的人懂得把工作與休閑安排成適當的比例,他們知道何時應該輕鬆。舊金山全美公司的董事長約翰·貝克每天堅持晨泳和晚泳,還經常抽空去滑雪、釣魚以及打網球。聯合化學公司的董事長約翰·康諾爾偏愛原地慢跑,一直保持著標準的體重。成功者都各自擁有休息和保持健康的方法。人的心靈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麵對喧囂的人世,人類的心靈需要安靜、獨處與和平的時間,以利於忘記工作事業上的壓力和不順心的煩惱,而休閑娛樂就是暫時轉移注意目標,促使心靈恢複平靜的最好的保健方法。
你可以尋找出適合自己的休息方式,上下班途中戴上耳機聽會兒音樂,晚飯後同愛人一道散會兒步,周末帶孩子去公園,等等。
注意,休息的概念不是說等你覺著累了,不舒服了才需要休息,而是要養成自己良好的休息習慣。
每天5個單詞
從小學到大學,我們學了十多年的英語,可絕大多數人還在考托福前拚命地背單詞。其實要在前十年中,每天記5個單詞會是什麼樣呢?
如果你有心在你生活的每一天給自己悄悄定下一個小小的目標,當事情長久地發展下去,你就會明白其實我們正在從事一項偉大的工程,我們正在製造差異。這種差異是什麼?大的?小的?恐怕都不重要,也沒有什麼太大的關係,如果每個人每天都有一點點小進步的話,我們終究會帶來巨大的差異,不是嗎?真是可惜,我們大多數人都沒有這種差異眼光。
一天清晨,有個人到海灘上去散步,他看見許多海星被早潮衝上了海灘,當潮水退去的時候,它們被留在了海灘上。如果被正午毒辣的陽光照射到的話,它們很快就會死去。因為剛剛退潮,所以絕大部分的海星都還活著。那人向前走了幾步,撿起一條海星,把它丟進了海裏。他就這樣不停地撿啊撿,又一條條把他們扔回海裏。有個人正走在他的後麵,不理解這個早來的男人為什麼這麼做。於是就追上他問:“你在幹什麼?海灘上有成千上萬條海星,你能夠救幾條?救不救這幾條海星又有什麼區別?”這個早來的男人並沒有直接回答他的問題,而是又向前走了幾步,撿起一條海星,把它丟進水裏。然後轉過頭來說道:“對這條海星來說,撿不撿有很大區別。
“千裏之行,始於足下”本來就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可是我們在沒有成功之前,又有誰會讚歎過自己走出的一小步,自己做過的一小件事情呢?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積小善終成大德,積小成終成大功。有很多人壯誌滿懷地準備著做一番大事業,卻不屑於認真做好身邊的每件小事。他們不明白:任何偉大的事業都是由諸如“每天5個單詞”這樣的小事組成的。
過去的事情與流逝的光陰再去追悔已然無用,但明天還有許多的路程要走,設定一個目標,從今天開始堅持做下去吧。每天做一點點,每天進步一點點,你終將會有巨大的收獲。
運氣
我要是有他那樣的機會,說不定比他還強呢,隻可惜老天爺不長眼,哼!
先來講一個成功人士的故事。張驥這位北京小夥子,在自己剛剛過完29歲生日的時候就被美國第七大計算機廠商Micron看中,出任Micron電子公司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中國區總經理。這在年輕幹部居多的計算機行業也是令人稱奇的事。而在此之前,張驥不過隻是該公司駐北京辦事處的一名普通員工,更不利的是,Micron公司正準備撤銷在中國的這家辦事處。運氣好像從天而降,1999年11月,在何去何從的關口,公司總部召他去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