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成功之路的捷徑2
美麗的尊嚴
很多女人有一個誤區:她很“隨意”地與男人們打成一片,很愛“歡迎”,男人們圍著她團團轉,她很得意。其實,你知道男人的真實想法嗎?
一家旅館半夜失火,消防隊員迅速趕到。在慌亂的救火現場,許多衣衫不整的男女們在消防隊員的協助下從旅館中逃出來。旅館中最後出來的是一位美麗的姑娘,她一身白裙,穿得齊齊整整,顫微微地從搭在三樓上的梯子上走下來,她的雙手緊緊抓住被風吹起的裙角,火光中滿臉的聖潔與光輝。一瞬間,滿場男人的目光都充滿敬意。
記得這好像是作家劉亞洲《海水下邊是泥土》中的一個細節描寫。從這一刻起,書中的男主人公就深深地愛上了這位美麗而自重的白衣女郎。人貴自重,對女人尤為如此。自己不尊重自己,別人當然不會瞧得上你。“賤”,對女人而言,可說是最惡毒的攻擊。
教養、理智、羞恥,是每個女孩都應時常牢記的。她們應該知道的最重要的一句話是,美好的東西使人愛羨,但同時也最易受到侵襲。當我們捧起一件玉器的時候,我們第一要當心的是不要失手把它打碎了。
如今社會上很時興‘句口號——女人當自重。其實,好的女人根本不用別人提醒她,她自己曉得自重。不自重的女人你要她自重她也自重不起來。女人們從做女兒開始,就一直在揣摩著自己在人前的份量。這種份量大凡指風度、氣質、學問、美貌、年齡等。但是,沒有一個女人對所應有的“份量”的期望值能夠麵麵俱到,完美無缺。女人所不足的,也往往是女人所受困擾且又很難更改的一些缺陷。很多女人生怕自己的短處被人“識破”,以掉其身價,所以,她要盡力地將不足的部分藏匿起來。女人深知,自己的美貌是最吸引人的本錢,而這本錢倘若自己不珍視,隨隨便便的供人品之賞之,便如同大逆不道。為此,女人在與他人相處中,很注意掌握分寸,又很節製地展示其美態。
此外,女人又都曉得是什麼原因能讓身邊許多不太檢點的男人垂涎欲滴,那就是因為他們思想得到她們身上的東西。女人生來就有自我保護的本能和意識,這種本能和意識表現在語言和行動上,就是自重。女人若不自重,人類的倫理觀念就會受到扭曲,那些如狼似虎的男人就會更加肆無忌憚地為所欲為,女人將自身難保,成為他們唾手可得的獵物。
自重的反麵是輕浮。女人一旦輕浮,她在人前就顯得無足輕重了。她的“底牌”——女兒身也就毫無價值可言了。
從美學意義上說,女人的自重,正是反映她內在美的一種表現。有人說輕浮的女人無可救藥,但卻不會有人因為女人自重而說長道短。就以漂亮為前提吧,輕浮的女人仿佛一本連環畫一般,也許人人愛看,但一旦讀完隨手即扔,因為你在他心裏毫無價值可言。而自重的女人卻以其誘人的魅力,成為一本永遠也讀不完的長篇巨著。
品格的力量
隻要能達到目的就行,人們看重的是結果,才不在意你用什麼手段呢。
林肯做律師時,有人找林肯為一件訴訟中明顯理虧的一方作辯護。林肯回答說:“我不能這樣做。如果我這樣做了,那麼出庭陳詞時,我就會不知不覺地高聲說:‘林肯,你是個說謊者,你是個說謊者’。”
林肯為什麼會成為美國曆史上最偉大的人物之一,長久地受到人們的尊重呢?除去他成就的事業外,更緣於他那偉大的品格。
同樣身為美國總統,比爾·克林頓在任期的業績也是世所矚目的,他執政的能力是無可挑剔的。“拉鏈門”的醜聞卻令他終生蒙羞,盡管美國人民原諒了他。在世紀之交,他領導美國繼續沿著繁榮的道路前行,但他同時也把他品德上的汙點寫進了美國曆史。
私生活不檢點也好,工作、事業上用一些陰謀詭計也好,不誠實守信欺騙他人也好……這些好象都隻是道德領域中的事情,又不犯法,又不影響工作,有時候還能更容易地達到目的,有什麼關係呢?
有關係。公道自在人心,品格、道德是公眾衡量一個人的永久標準。一個立身嚴謹、道德高尚的人即使不能成就非凡事業,也不致於完全失敗,因為大家會信任他、幫助他;相反一個人格墮落、道德水平低下的人,也許有很好的能力,很多小聰明,能取得一時的勝利,但卻不會成就大事業,贏得人們長久的敬意。
可以這麼說,品格道德也許不是一個人的直接生產力,但卻是無形資產和財富;也許不是成功的充分條件,但卻是必要條件。
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上述兩類人:一種人大家都樂於與之交往合作,無論他眼下是春風得意還是仍在苦苦奮鬥,因為他們身上且備大家所認同的一些美德。同他們在一起,我們放心,安全,不會受到傷害和欺騙。大家說:他們的路越走會越寬。
還有一類人,占盡了小便宜、大便宜,耍了很多小聰明、小手腕,也許已然聚斂了錢財或攫取了權勢,但大家提起他們來,卻多有非議,也不敢輕易與之交往合作。因為與他們在一起睡覺都得睜隻眼,誰知道他會幹些什麼出來呢?大家的道德準則對他不適用,他有自己獨持的“道德遊戲規則”,為了自身的利益,他不在乎別的。
惡人自有惡人磨。善良的人往往鬥不過一些不顧道義的小人,因為他們無所不用其極,但終究他們會遭到懲罰的,一則是碰到更厲害的對手:小流氓碰上大流氓;二則是受到正義力量的製裁,因為在這條道上越走越遠,終究會碰上法律準繩。
在人的一生中,道德品格都會起作用,要麼是你的寶庫,要麼是你前行的絆腳石。試想,如果你在二、三十歲就被人給你貼上一個不道德的標簽,往後經曆的路怎麼走呀?
分寸尺度
真理過一分則成謬誤,很多時候我們掌握不好辦事說話的分寸尺度,盡管方法、初衷都是好的,但未必收到好的效果。
有位哲人說過,世間凡事都可用兩個字來概括,一個是“道”,一個是“度”。道是指方向、原則性的東西,度指的就是分寸尺度。大的方向要正確,微妙的分寸尺度亦要把握好,二者中任何一個出問題,都會把事情變糟。
大的方向不能錯,這個“度”字也有那麼重要嗎?關於度的最淺顯的例子就是喝酒了。少喝一些,身心俱泰,氣氛熱烈;多喝一些呢,喝高了,過量了,自己難受,身體受損,大家還得費勁地照顧你。
謙虛是必要的,可過了頭就讓人煩了,成為虛偽;自信是必要的,可過了頭就是狂妄自大,咄咄逼人;要強是對的,可處處占上風就讓人覺著你一味急強好勝,難與相處;
熱心熱情是好的,可做過了頭就會有交淺言深,讓人無所適從;
與同事領導搞好人際關係沒有錯,但一味如此,就該說你是滑頭專家,老好人了;
堅持原則是應該的,但如沒有機動靈活的策略,就成了刻板僵硬;
業餘愛好必不可少,可沉迷其中就成了玩物喪誌;勤懇敬業是對的,但天天加班加點就讓老婆孩子對你有意見;
疼愛孩子是人之常情,尺度過寬就成了溺愛嬌慣;此類的例子多得數不勝數。不可否認,許多時候也許僅僅是好事之人的多嘴多舌,說長說短,完全可以置之不理,反正無論你怎麼做,都不可能令所有的人100%的滿意,某種程度上來說,你自己滿意才是最重要的。
但我們也不能就以此為理由來為自己開脫一切,完全隨意而行。說到底,這也是個“度”的把握。
如何把握好各類事項的各種尺度,沒有一定之規和科學標準,因人因事而異,更多的是靠自己的一種感覺,一種模糊的藝術性的感悟。這種境界正如古人所雲:如行雲流水一般,當行則行,當止則止。至於應行於何處,止於何處,那則要看各位的風格悟性了,隻能用自己的經驗、智慧給出自己的答案。
隱惡揚善
哪個背後不說人,哪個背後不被說。關鍵是說的都是些什麼內容呢?
同事、朋友們聚在一起,談天說地之外免不了要臧否人物,被議論的對象上至國家政要、社會名流,下至街坊鄰裏、朋友同事無所不包,議論的內容也可能是工作生活、道德品格等五花八門,無所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