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閑聊一般來說都是正常健康的,多是隨口而說,說完也就拉倒,解悶而已。但有些人聊到興頭上時,卻會口無遮攔,講出—些不該講的話來。
不該講的話多是以下兩種內容:一是隨意在背後講別人的壞話。尤其是公司裏的同事們在一起時免不了會發些牢騷,講些怪話。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對上級、公司有些不讚成的看法,這些勞資之間、上下級之間的些許矛盾、摩擦本屬正常範圍,你盡可以在公司正式場合光明正大地提出來希望公司加以改進,或直接與領導溝通以解決問題。相反,在這些場合大家不負責任地亂講一通,酒酣耳熱之際,話語難免有失公正之處,大家七嘴八舌,調子也會越來越高,小事也講成了大事,小問題變成了大問題。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也許你們在坐的某位明天酒醒了之後立馬就去打小報告邀功請賞呢!本來可能你並不讚同他們的說法,也沒有說過頭的話,但這又怎麼說得清呢?
還有些不該講的就是一些私密性或短處之類的話題,盡管這是眾人最感興趣的題目,但最好別講。東家長,西家短,本身很多事情就難有定論,再加上人言可畏,傳來傳去,不定說成什麼版本了呢。有些事也許你親眼所見,有些地方也許你知道的最清楚,可為什麼要說別人的短處呢?
君子隱惡揚善,小人隱善揚惡。人都會有些缺點和不足,你反複渲染人家這些地方,你又是何居心呢?況且“來傳是非者,必是是非人”,你又成了什麼樣的人呢?
熟視無睹的危險
有些危險的動作與習慣,久而久之,已然習以為常,就在你不覺著危險的時候,危險開始襲擊你了。
一條寬闊的馬路,車來車往,川流不息。馬路中間的欄杆讓人扒開了一個缺口,盡管往兩側走上二百米各有一座過街天橋,但許多人還是圖省事從這兒穿越馬路。久而久之,大家都習慣了,甚至白發蒼蒼的老頭老太太拉著小孩的手,也堂而皇之地走過去。
終於有一天,隨著一聲刺耳的刹車聲,一對挽著手的情侶倒在血?白中……
其實,生活中、工作中類似的事情還很多。有些不應該的動作或行為潛藏著巨大的危險,也許起初人們對其尚有一份警覺,但隨著重複次數的增多,你的潛意識中也許就把不應該當成了應該,把危險變成了安全。你習慣這樣了,沒覺著有什麼不對,可其中潛伏的危險因素消除了嗎?沒有,反而在你習以為常的時候,它正一步步向你逼近。
當年在部隊軍訓時,班長再三告誡我們不可用槍玩遊戲、開玩笑。他給我們說了這樣一個真事:那一年,有個戰士同戰友開玩笑,他上起刺刀裝模作樣地刺向戰友。他以為戰友會躲開,戰友以為他不敢刺,結果刺個正著!
大哲學家柏拉圖曾有一次就一件小事毫不留情地批評了一個小孩,因為這個小孩在玩一個很愚蠢危險的遊戲。小男孩不服氣,說這隻是一件雞毛蒜皮的小事,柏拉圖說:“你經常這樣做就不是小事了。”
一位朋友開車手藝不錯,已有多年駕齡,但他開車時總是小動作不斷,點根煙啦,換個磁帶啦,看看路邊漂亮姑娘啦等等。我說他他不聽,他說:藝高人膽大,沒事。結果一次在北京三元橋上,他連人帶車從橋上衝了出去,原因再平常不過:在高速急轉彎的同時,他低頭拔弄夾住的磁帶。
不要以為那些潛伏著危險的不良習慣隻是件小事,不要覺得你本事大,別人眼中的危險事對你而言如履平地,總有一天,它會同你算帳的。
一隻蟑螂
你也太怎麼著了,這種小事你也在意。這樣吧,就此一回,下不為例。
你見過一種名字叫作蟑螂的可怕的動物嗎?可能有,也可能沒有。但是如果你了解蟑螂的話,你就會感到無比的恐懼。
蟑螂最大的特點在於:當你把僅僅是一隻叫作蟑螂的東西帶到了你的新居,你很快就會發現,整間幹淨的房子都變成了它們的天下。它們的繁殖能力極為驚人。但是它們的危害遠不止於此,真正可怕的是蟑螂最喜歡髒東西,什麼地方不幹淨它就往什麼地方去。即使是幹淨的地方,被它們爬過,也會變成細菌孳生的場所。
你可能使用一些手段來企圖殺死他們,比如蟑螂屋、蟑螂藥等等現代化的科學武器,但是你發覺蟑螂們也顯然進入了現代化,無論何種手段,它們總是越戰越強,生生不息。它們更重要的優勢是無孔不入,隻要有一點點藏身的地方,它們就可以安頓下來繁殖生養,然後出去傳播病毒和肮髒。所以你的衣服,你的箱子,你的櫃子,你的床都變成了它們恣意瀟灑的舞台。
最後發現,把他們殺死的唯一的辦法也許就是:丟掉所有的衣服,所有的箱子,所有的櫃子和床。其實,一個人身上的壞習慣又何嚐不像這些蟑螂呢?它可能由二隻小小的蟑螂開始,但是最終卻形成了強大的力量。它們存在的個體雖然小,但是通過無數次的克隆和重複繁殖,它們獲得了巨大的破壞力量。甚至你想方設法采取一些先進的方法都不能奏效,直到你丟掉你房間裏的所有的東西。
有許多時候,我們經常用“沒什麼影響”、“微不足道”等此類的詞語來為自己的小錯誤、小毛病開脫,自認為這點問題沒什麼了不起,其實有了開頭,就會有持續下去的慣法,終究會給你釀成難以下咽的苦果。
習慣就是力量,有好也有壞。壞習慣就像一種慢性病,可能一開始並不引起你的注意,但是如果不能引起重視,發現得越晚,損失就越大。
錯誤鏈
許多人犯了一個小錯誤,這時不願認錯卻反而想去掩飾,這就已經犯下第二個錯誤,為掩飾第二個錯誤又去犯第三個……
從孩提時代起,父母和老師就開始教導我們:要敢於承認自己的錯誤和缺點。可真要做到這一點可並不那麼容易。如今我們有些人已經是為人父母,也時時在教育自己的孩子:別怕認錯。但自己總是做不到這一點,這讓人想起來難道不好笑嗎?
一旦我們做錯了事情或者是暴露了缺點,即使我們深知自己確實錯了,我們還都很容易想到通過掩飾把它隱藏起來。但是,所謂紙是包不住火的,尤其很多錯誤都是當著公眾的麵就更難逃脫群眾雪亮的眼睛,一味地掩飾隻能導致欲蓋彌彰。因為你要去掩蓋第一個錯誤,必然要用一些非常手段,不得已犯下第二個錯誤,舊的
珠絲馬跡可能不見了,但卻留下新的線索,……依此類推,終會形成一個錯誤鏈,使你的神經越來越脆弱,擔心某一處的薄弱而使你的整個帝國隨之崩潰。
終有一天,人們不僅認識到你的錯誤,你的缺點,而且對你的人格提出質疑,你的信任度會立刻下降,你整個人的價值也會隨之貶值。假如我們勢必要因為自己的錯誤和缺點遭受責備時,為什麼不先發製人,自己責備自己。這樣難道不比讓別人責備好得多嗎?聽自己的批評,不比忍受別人的斥責容易得多嗎?為什麼我們不學會善待自己?
掩飾是繁殖缺點的土壤,虛偽能在上麵種出荊棘、毒草。其實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知過能改,善莫大焉,這才是一種健康積極的人生態度。諱疾忌醫,終會把小毛病發展成無可救藥的不治之症。
“杠頭”
有些人總是喜歡與別人做口舌之爭,與別人往往爭論得麵紅耳赤,嗓音沙啞,最後卻得到一個相同的結果:徒勞而沒有任何收獲。人就是這樣,你越想和他爭論,他就越想誇大自己的權力,他就越有可能和你一味地抬杠,以便得到他人的尊重和內心的滿足。我們有的人就是喜歡爭論,但是爭論本身不能解決任何問題。
有一位所得稅顧問巴森士與一位政府稽查員因為一項9000元的帳單發生的問題爭辯了一個小時之久。巴森士先生聲稱這筆9000元的款項確實是一筆死帳,永遠收不回來,當然不應該納稅。“死帳,胡說!”稽查員反對說,“那也必須納稅。”
巴森士先生在講述他的故事時,說他對這位稽查員的印象是冷淡、傲慢而且固執。理由對他來說是毫無用處的,事實也沒有用。最後巴森士先生考慮良久之後認為辯論地越久越激烈可能會使這位稽查員更頑固,他決定避免爭論,改變主題,給他讚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