鬆下對他們的說法雖然感到有點失望,但是不論怎麼說,畢竟還是一個完全沒有被證明的新產品而已,顧客的批評也很有道理。因此,他還是認真去考慮他們的說法和態度,也把燈泡業界的現況和將來,做了通盤的探討與分析。
最後,鬆下就得到了一個結論,那就是非賣三十五錢不可。後來鬆下到北海道接洽批發商的時候,他們都表示三十五錢一定賣不出去。他說:“如果你有培植鬆下電器公司的意思,那麼就請你賣三十五錢吧。我們將來一定會做出更優秀的產品,目前剛開始,當然還沒有辦法。也許現在大家都認為不好賣,但是,假如都沒有人願意試著賣賣看的話,工廠如何能夠生存呢?電器業界也要相互競爭,才能獲得進步,所以,這種燈泡賣三十五錢,就是為了培養鬆下電器公司成為一流的公司。各位無論如何請多多考慮。”
當鬆下講完之後,連最初表示反對的人也說:“既然你這麼說,那我們就配合看看。”結果大家都以三十五錢的價格出售。就在國際牌燈泡不斷地努力,以及顧客們熱情地幫助之下,銷售量最後比M牌燈泡還要好。
本國產品絕不比外國差,價格相同是理所當然的。
在談到價格問題時,有位老板說:“它的價錢,要和在德國評價最好的商品一樣。”對方認為這樣太貴了,因為日本銷西德的產品,都比本地便宜了百分之十五。“既然是來自同一國家的產品,則都應該便宜百分之十五才行,而要求和西德的價錢一樣,這是不行的。”聽起來,這似乎是合情合理的。但這位老板則表示,這產品絕不會比德國的一流商品差,因此以同樣的價錢銷售,也是理所當然的。隻是日本產品的品牌,尚未打開知名度,因此在銷售此產品時,一定要說明“這是日本一流的商品,就以比德國的一流商品價便宜百分之三的價格,來當作是宣傳費好了。”聽了這席話,劉方表示:“從日本來的一流產品,而像這樣的說法,你倒是第一個。這個買賣到此,我已很清楚了,很高興賣這個產品。”於是這筆生意便成交了。同樣是日本的產品,一個比德國貨便宜百分之十五,一個價錢不變,隻是從其中提出百分之三,做為宣傳費,並且使人很樂意地去銷售此種產品,結果是後者大為暢銷。
有些日本商品剛開價是一百元;後來就降成九十元;再降成八十元……像這樣價格不定,沒有銷售計劃的結果,隻會把自己的信用降低。批發商也因此無法安心作買賣。
但是像上麵所說的那一家公司,就沒有這種顧慮。不但使信用提高,也很容易把商品銷售出去。我想這確實是做買賣時一個可行的方法。
一味討好顧客而不堅守經營原則,反而得不到顧客的信賴。
鬆下在開始做生意的兩三年後,很想把當時製造的兩用插頭,推銷到東京。於是決定到以前從沒有去過的東京去,爭取開發市場。
鬆下準備坐夜班車出發的當天,工廠的二十九名員工,都到門口歡送他。在這種鼓勵下,鬆下精神抖擻地前往東京。第二天清晨,抵達了東京。因為是第一次到東京,東西南北都分不清楚,隻能依靠地圖,尋找每一家批發商。出發前,他已查好東京批發商的商號名稱,因此找到一家就訪問一家。像這樣從早到晚,在東京市區邊走邊拜訪,然後又坐夜間火車回大阪。
就這樣,鬆下一連做了三年。這期間,從來沒有在東京住過一晚。鬆下認為如果在東京住一個晚上,然後坐第二天早班車,那白天時間就浪費了。鬆下覺得這樣做不好,所以來回都利用夜班車。
在這三年中,鬆下逐漸打開了東京的市場,漸漸有了銷路。銷售的商品種類也增加了,工廠也漸漸發展成完整的雛形了。
在訪問第一家批發商時,鬆下將帶去的產品給他看。這個批發商,拿起鬆下的商品,端詳了半天,然後盯著他說:“這東西你想賣多少錢?”
“這東西的成本,每個花了兩角,所以我希望您能以每個二角五分的價錢買下。”
“二角五分嗎?價錢是不高。可是,你是頭一次在東京推銷,那麼你應該多少算便宜些,算二角三分好了。”
鬆下本來想答應他的要求,然而,內心中又有另一番想法,於是鬆下說: “成本是二角,賣二角三分不是不可以;不過,老板,這些產品,是包括我在內的所有員工,從早到晚努力工作所生產出來的,價錢絕不算高。甚至比起一般行情,可以說相當便宜,因此二角五分這個價格是相當合理的。當然,如果您覺得這個定價嫌高,那我就沒法子了。假使你認為這個價錢可以,那就請您以這個價錢買下來吧。”
“你說的也是,當然這個價錢並不高,所以我想這樣的價錢,是可以順利賣出去的。好,我決定買你的就是了。”這樣,在東京的批發商之間,這件事變成了話題。
“大阪一個叫鬆下的廠商,做的商品很不錯,價錢也公道。不過他的特點是,絕不肯減低售價。”
“對對,的確如此,鬆下這家廠商,不肯減低售價,好像是要維持一定的價格,買方也可以購買。”
每次批發商之間的聚會,都可以聽到類似的談話。
這裏,鬆下對廠商並未討價還價,讓對方覺得值得信賴,從而樹立了自己的良好形象。
如果一開始就抬高售價,有人還價就削價,那麼買方就不容易了解,應該以多少錢購買較為妥當。買方會因為不知道自己到底是高價或低價買進,而不能放心。
然而,如果是一開始就訂下了合適的價錢,即使買方還價,也不減低售價,使買方隨時都可以放心地采購。當然,如果認為這個售價太高,就不會購買了。事情就是如此簡單。因此,訂價的賣方,就得慎重行事了。不能訂下太高的價錢,必須顧及各方麵,而尋求一個合理的價錢,並堅持這個定價銷售,如此就能順利銷售了。
信用能為企業帶來顧客,為顧客帶來信心;而信用的培養,必須以誠心誠意為顧客服務。
有人經常這樣問鬆下,東京和大阪的商人,在做生意的方法上有什麼不同。鬆下也是大阪商人之一,他認為,這些都是因為大阪商人非常重視生意的緣故。
當然每個地方都有重視生意的商人。不過,大阪商人似乎更迫切地把一切希望都寄托於生意上麵。因為把整個生命都貫注於生意,所以才產生商業膽量。自古以來,大阪的船場商人不論買東西或賣東西,膽量都很大。這種膽量也是因對生意認真而產生的。
膽量不光靠冒險心就能產生。由於熱心做生意,自然了解如何取舍選擇。而且大阪的商人,非常重視信用,也就是說,重視招牌。
這樣的商店,不但對店員的要求特別嚴格,同時對店員的培養,也有自己的特色。也許,古代經商的方法在現代已行不通,但鬆下認為對於信用和招牌,從古以來,其精神都是一貫的。即使社會或企業形態改變了,也可在現代的經營中發現傳統中值得學習的精神。
建立信用很難。在從前,商店設立分號是件大事,可能傷害到商譽的人,絕不讓他設立分店。這種重視招牌的觀念,還包括重視顧客的意思在內。重視顧客和重視招牌,兩者是息息相關的。他們就是這樣以顧客為中心,以信用為中心,同時也以服務為中心。
沒有老招牌,而要新開張一家商店是很困難的。因為各個商店都是有互相聯係的,要在其中新開一家,與人競爭,談何容易?
但這並不是說,開新店是不可能的。新商店也不見得就賣不起好的東西。因此新商店也可以發展。要使新商店發展,就要有足以證明其信用的東西。也就是說,我們雖然是新開張的商店,但我們一直很努力在追求品質,服務顧客,要有真正的表現才行。開新商店要爭取信用,就得有這樣的實質。也就是說,要具有足以發展的條件,才會得到成功。
這種作為信用基礎的“實質”,並非你有意建立,就能夠建立起來;必須以這人的誠實、對自己生意的重視,慢慢累積下來,才能得到信用,信用才也因而產生。
搏擊商海“信”為本
——韓國現代集團總裁鄭周永的十六字經營策略
“現代企業集團”是韓國資產、經濟實力最為雄厚的巨頭之一,它下轄37個係列公司,79個海外分公司,職工人數達16萬,經營領域包括建築、汽車、造船、電子、鋼鐵、機床、水泥、石油、貿易、海運、金融、保險等等,1988年銷售額達到了20兆韓元,設備投資為1兆韓元,研究開發投資是3500億韓元。現代集團的創始人鄭周永,本是從山區農村逃出來的窮人,完全是白手起家,四十年奮鬥竟創下了如此輝煌的大業,這裏麵有什麼秘訣嗎?鄭周永自己總結說:“我們事業成功靠的是‘現代人精神’,概括起來即十六個字:‘信用是企業的財富,競爭是企業的生命’。”
以信為本。貸款開始發家
鄭周永為了擺脫窮困,上學沒畢業便從山區逃到城裏闖蕩,為人極講信用,口碑甚好,他有個朋友李乙學懂汽車修理技術,鼓動他辦汽車修理廠。但由於資金不夠,鄭周永隻得去找三昌精味所社長吳元根借貸。吳過去與鄭打過交道,相信鄭的信用,竟不加任何條件,便借給他3000元。汽車修理生意正紅火著,不料一場大火把廠房燒得精光!成了窮光蛋的鄭周永隻得又去找朋友吳元根借錢,吳相信鄭的信用,立即借給5000元,並鼓勵說:“幹吧,我敢說你會成功的。”鄭周永十分感動,更買力地辦廠,修車非常守時、保質、價格合理,吸引了許多客戶,甚至不少官員也送車來修,生意越來越好。兩次借錢辦廠,使他悟出了一個哲理:“誠實和執著,可以克服一切。”
以信為本,創建國內霸業
因為戰爭,鄭周永的汽車修理廠被迫合並掉,他隻好轉向運輸業,掙到了幾十萬韓元,於是再次開辦汽車修理廠。為適應當時韓國擁有的許多外國進口汽車修理的需要,鄭周永掛出“現代汽車工業社”的牌子,精修各種結構複雜的、技術性能不同的進口車輛,生意非常火爆。同時,根據戰後複興的形勢和政府對建築業的特別補貼政策,他又成立了 “現代建設公司”,憑著自己的實力和信用,爭來了美國陸軍第八軍在南韓的物資儲備庫、營房、辦公樓等各項建築工程,獲得厚利,也鍛煉了隊伍,學到了西方先進的工程技術。1953年“現代建設”以5478萬韓元的工程總價,投標奪得高靈鐵路橋修複工程。這工程由於地質複雜、時間緊迫、技術要求高、建築材料漲價等原因,實際耗資6500萬韓元,比原標底預算超過1000萬元,幾乎把鄭周永的企業家底都賠光了。但鄭周永講究信用,仍然咬牙堅持,保質保時地完成了此項艱巨工程。“現代建設”的突出表現,受到政府的高度讚揚,當時的首相樸正熙特地親臨現場,為通車典禮剪彩。這樣一來,“現代建設”忠誠守信的企業作風譽滿全國,使得他贏得了美軍仁川第一船塢、漢江人行橋、烏山機場等大項目,企業迅速起飛,1961年資金總額3.6億韓元,1964年就增至15.7億,三年中暴增5倍。至1966年經營額就達到40.6億韓元,為進軍世界打下了紮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