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多個朋友多條路,多個敵人多堵牆2(1 / 3)

第十章 多個朋友多條路,多個敵人多堵牆2

威逼利誘,收服悍匪

胡雪岩通常能夠對於那些為自己所用的人,恩威並用,使之口服心服地為自己效力,成為自己事業發展的幫手,使胡雪岩的事業在亂世之中卻能蓬勃發展。

在太平天國運動時期,胡雪岩的生意達到了鼎盛時期。亂世當中,許多生意人抱著穩定安全的心理一心一意在老家慘淡經營,圖個養家糊口。但胡雪岩卻與他們不一樣,他的誌向是做大生意,掙大錢,他認為亂世出英雄,亂世也能掙大錢。正由於亂世,提供了商業中許多前所未有的賺錢機會,如運輸上的生意,再如槍支軍火生意等等。能夠在亂世中把握住每一次成功的機會,用比常人更高遠的目光來處理人事關係,從而使胡雪岩贏得了不少將生意做大做順的契機。

如在從事軍火生意的過程中,胡雪岩碰上了一個不得不與之打交道的黑路盜匪蹺腳長根。做軍火生意,一頭連著官府,一頭連著洋人,盡管風險很大,但獲利頗豐。胡雪岩看準的就是這一點,胡雪岩又有跟洋人打交道的商業經驗,官場上也有靠山,因此他也做起了軍火生意。

胡雪岩從洋人那裏買進一批軍火,從上海剛剛押運到浙江境內的烏嶺山,便被一夥盜匪劫持。胡雪岩做軍火生意好多次了,但遇到這種事卻真是頭一回。胡雪岩一時間一籌莫展,拿不出好主意。

這時,幸虧胡雪岩鬆江漕幫的朋友尤老五趕來了。原來胡雪岩軍火被劫之事,他已經聽說了。尤老五通過鬆江漕幫在江湖中的朋友了解,劫持軍火的事是外號叫蹺腳長根的帶領一幫土匪做的,而蹺腳長根恰好是尤老五的朋友俞武成過去的一名手下。隻是蹺腳長根如今勢力強大,自己另立門戶了。但若俞武成親自出麵,想來這事不難解決,所以他跑來及時向胡雪岩告知這一消息。

胡雪岩聽了以後,心中又燃起了希望,腦瓜子又飛快轉了起來。他十分慶幸自己結識了尤老五這樣一位信得過的江湖朋友。

在尤老五的引見下,胡雪岩結識了年已古稀的俞武成。依靠胡雪岩在生意場中積累的為人處世的經驗,胡雪岩很快與俞武成結為忘年之交。俞武成不顧年事已高,身體不便,答應為胡雪岩親自走一趟。他自信蹺腳長根也要看他的老麵。

見到自己過去的老大哥俞武成前來,蹺腳長根沒有任何話說,當然是滿口應承,馬上就表示可以歸還胡雪岩的那批軍火。但一待俞武成離去,蹺腳長根一拖再拖,老是不見動靜。俞武成聽到消息後對此十分氣憤,但又有何辦法呢?隻能大罵蹺腳長根大逆不道,一旦翅膀

長硬,就忘了本。

胡雪岩見通過中間人協商說和的辦法行不通,蹺腳長根如此無賴,俞武成也拿他無法,隻好另打主意。既然蹺腳長根行蹤已定,不過是憑手中有點江湖勢力,才敢對俞武成這麼愛理不理。那最好的辦法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必須給蹺腳長根一點厲害瞧瞧,至少也要嚇他一嚇,讓他知道胡雪岩這個人是不好惹的。與蹺腳長根相比,胡雪岩的優勢在於官場有人。胡雪岩在官場十分吃得開,浙江巡撫何桂清就是他的大靠山。當初為了巴結這座靠山,胡雪岩連心愛的新寵小翠都拱手送給了何桂清。如今他的軍火被劫,自然是依靠何桂清這座靠山的時候了。

胡雪岩了解到蹺腳長根為匪多年,並且以前曾有對抗清庭的劣跡。胡雪岩便牢牢抓住這一把柄,對蹺腳長根施以重壓,說蹺腳長根如果堅持不歸還所劫軍火,他胡雪岩要請巡撫大人出兵圍剿烏嶺山。胡雪岩同時用安撫的辦法引誘蹺腳長根,力勸蹺腳長根退回槍支,並歸順朝廷,否則遲早會受到朝廷的圍剿。實際上胡雪岩如果真能收服蹺腳長根,也可以因勸服擾亂治安的土匪歸順有功,從而在官場上又可博個名聲。蹺腳長根本就是江湖中的無賴,是個極會耍腦筋,變花樣的人,口頭是一套,暗地裏做的又是一套。蹺腳長根口頭上答應歸附,但說到具體地怎樣歸附時總是推三阻四。胡雪岩知道,沒有真正的官軍來嚇唬他一下,他是不會輕易就範的。

於是,胡雪岩寫信將此事秘報於浙江巡撫何桂清。何桂清以前曾得胡雪岩多種好處,此時也夠交情,馬上調遣官軍,將蹺腳長根的老窩烏嶺山圍了個水泄不通,一場交戰眼見一觸即發。

胡雪岩見兵匪兩家對壘,成箭拔弩張之勢,知道一旦交上火,蹺腳長根無疑是以卵擊石,自取滅亡。這時胡雪岩考慮的更多更遠:萬一真要交上了火,於人於己都無好處。對胡雪岩來說,這種損人又不利己的事不是他的一貫作風。對蹺腳長根,且不說他長期立下的基業就此化為灰燼,這一舉對類似蹺腳長根這樣的盜匪也不是一個好榜樣。況且胡雪岩的目的是招撫,而非剿滅。如果這些土匪勢力能歸順朝廷的話,在那兵荒馬亂的年代裏,是完全可以利用的一支武裝。再有,對何桂清來說,他抽調的這些都是負責城管與戍衛的非正規的軍隊。這些兵勇根本沒有上過戰場打過仗,並且按規定這些官軍是不能隨意調去外地出征的。真打起來,雙方肯定都有損失。而且這件事的影響一旦進一步擴大,有可能有不懷好意之人利用此事奏何桂清一本,那何巡撫大人的烏紗頂戴不就成問題了嗎?

所有的事情胡雪岩通盤考慮了一下,認為自己承擔的壓力著實不小。因此隻有招撫才是上上策。在這樣異常緊張戰火一觸即發的氣氛中,胡雪岩決定親自上烏嶺山一趟,和蹺腳長根麵談。

天黑人靜,蹺腳長根呆在屋裏苦思冥想琢磨對策。看到山腳兵多將廣,他感到自己是插翅難飛了。蹺腳長根已經做好破釜沉舟的打算,要與官兵拚個魚死網破。這時,他忽然聽得一個嘍羅來報,說胡雪岩上山求見。在這種時刻,胡雪岩居然敢隻身冒險來見他,他就不怕死?蹺腳長根不得其解。

胡雪岩進得屋來,用了幾著極漂亮的手法,就將蹺腳長根收服,並且使他心服口服。胡雪岩首先惠之以利,讓匪首嚐到歸順朝廷的甜頭。申明以前許諾招安的條件不變,蹺腳長根的人馬繼續由他自己統領,並給他加四品武官頂戴,但條件是聽從朝廷調遣。另外附贈當時胡雪岩上海絲業賺取的一分利,這一分利就是一萬兩銀子的銀票。再加上以前酒桌上胡雪岩故意輸給蹺腳長根的一萬兩銀子。蹺腳長根對胡雪岩辦事才能和待人慷慨非常佩服。當時胡雪岩的口才更是發揮到了極致,在清兵大軍壓陣的局勢下對蹺腳長根許以厚恩,但說話的口氣卻象是央求蹺腳長根幫他一個忙的,說造成這種局麵並非他的本意,這種境況下他亦十分為難。而在胡雪岩給蹺腳長根好處時還讓人覺得這些錢是他應該得的,盡管心底裏雙方都清楚。但從胡雪岩嘴中說出來的話不僅讓對方的麵上有光,心裏更是舒坦。

胡雪岩的話使處於絕望邊緣的蹺腳長根心中重又燃起求生的希望。蹺腳長根早就與胡雪岩有過接觸,知道胡雪岩的為人。如今他見胡雪岩冒著危險隻身前來,也是誠心誠意地分析他的處境,為他著想。倘若與自己斤斤計較,隻怕自己已經身首異處了,蹺腳長根聽完胡雪岩的分析,對胡雪岩萌生了一份感激之情。

胡雪岩不戰而屈人之兵,說服了蹺腳長根歸順朝廷。他此行滿載而歸,踏著淡淡升起的霧靄,連夜返回何桂清駐營,向何桂清訴說了蹺腳長根願意歸撫一事。原想準備與土匪大打一場的何桂清沒想到事情有此轉機,也未料到胡雪岩這麼輕易地就將事情談妥,於是當即收服了蹺腳長根的部眾,撤師回府。

胡雪岩此行可謂是一舉多得,不僅收回了自己的軍火槍支,還為朝廷收服了一夥“盜匪”勢力。更有胡雪岩自己也未料到的意外收獲:收服蹺腳長根,使得胡雪岩在江湖上俠名遠播,此後軍火生意,真是越做越順。黑道上隻要一聽說是胡雪岩大老板的貨,紛紛開道讓路。所以胡雪岩的各種貨物運輸,在那兵荒馬亂的歲月意外地做到了暢通無阻。

幫人幫在實處

胡雪岩熟透人情世故,遇見有才幹、可以結交的朋友並能夠收為己用的人就相機而變,在幫助對方的過程中自然就放出一個人情。這是胡雪岩在結交朋友時,以情服人的原則,他在幫助對方時,始終能夠做到幫人幫在實處,總能夠做到別人缺什麼,就及時地送什麼。做這種事的關鍵之處在於隻要看出征兆就立即行動。

如當初胡雪岩隨王有齡到上海辦事過程中,有事情急切需要當地富商豪紳出麵相助。但貿然拜訪,事情肯定無法順利辦好。胡雪岩想必須找機會先送他一樣緊缺的東西,但身為富商豪紳,他缺什麼呢?在那年代,商人見官低一級,他缺的正是官場給他威風,給他的麵子。於是,胡雪岩決定找機會送一個大大的麵子給上海富商。恰好當時撫台大人送給王有齡一桌海菜全席。於是胡雪岩與王有齡商量後決定,迅速將這桌酒菜擺到了這位豪紳府中。豪紳一聽是撫台大人所送的海菜全席,平時那目中無人,十足的傲岸頓時拋於九霄雲外,變得對王有齡、胡雪岩二人畢恭畢敬。

胡雪岩抓住機會,送當時盡管富甲一方但社會地位卻低的商紳一個大大的官場麵子。這樣的做法,也許隻有胡雪岩想得出來,不愛珠寶,隻愛虛榮,一桌席麵勝過許多重禮。這在平常人是想都沒往那想的。這足以顯示胡雪岩做事之高明,他做事的方式總是出人意料。

又如胡雪岩結交古應春的過程,古應春是上海洋行裏的翻譯。他在當時的十裏洋行裏是個人盡皆知的人物,也算一腕兒。由於古應春自小就讀於基督教會學校,後來到上海學生意,既擅長外語又懂生意經,便做上了翻譯這一行。胡古二人的相交緣自於二人共同的感觸和認識——做洋務,國人須拿出點自己的骨氣,如果中國人內部自相揭底,吃虧的是自己,占便宜的是洋人。因此,當時中國的絲業如果要與洋人進行競爭,就必須要求至少東南沿海一帶的絲業商人聯合起來,作為整體來同洋行抬價。否則,零散的絲業同行之間互相拆台,不僅誰也掙不到錢,反而便宜了洋人。

共同的感觸,共同的想法。二人決定聯合上海絲業,一致對抗洋人商行,為中國商人爭一口氣。此時二人對洋人洋行都摸得十分透,以後與洋人做生意,必須相互幫忙。

事有湊巧,當胡雪岩與古應春和洋人談完一個生意回到住處怡情院時,非常巧合地遇著了七姑奶奶。古應春掀開門簾,貿然闖入,與七姑奶奶撞個正著。二人對視良久,彼此互相吸引,心中都是怦然一動。這種錯愕情迷的狀態,加上二人又是初見,一時之間,半晌無語,不知如何招呼。胡雪岩隨後而來,一眼就看出了二人一見鍾情的苗頭。事後七姑奶奶的種種表現更是驗證了胡雪岩的猜測,七姑奶奶果然對古應春有意。七姑奶奶是尤五的妹妹,平素膽大獨立,做事爽快,人稱“女張飛”。自從她見到古應春後,竟然說話行事斯文十二分,而且雙眼玲瓏左顧右盼、臉頰緋紅,樣子像個姑娘。古應春鰥居了十幾年,見如此動人姿色女人亦是春心動蕩。而七姑奶奶也由於丈夫過世,孀居已多年,一直住在娘家。這餐飯吃完,古應春就懇求胡雪岩給他作媒,由於胡雪岩熟悉二人脾氣,考慮到二人互相尚不了解,就找機會讓他們自己相互交往。

誰知七姑奶奶是性情中人,對古應春十分中意,生怕古應春縮手縮腳,會中途突然變卦。於是她趁一次機會將古應春請到家中,將他灌得大醉,留宿家中。第二天一早,古應春一覺醒來,見自己躺於女人香榻。七姑奶奶隻穿件貼身的小夾襖在燈下獨坐,淚光盈盈,頗為委屈的樣子。又聽得七姑奶奶對他說什麼都給他了,要他對燈起誓,永不變心。這也是七姑奶奶行事不同於一般人之處。她性格向來豪放不羈,連她的親哥尤五都作不了她的主。七姑奶奶留宿古應春,其實並未讓他碰自己的身子,但古應春酒醉之下根本無法知道實情。古應春身為洋場上走動的人物,為道德和責任心所使,就不得不娶她過門了。這恰恰是七姑奶奶的如意算盤,誰知事與願違。這件事風傳之後,名義上她與古應春是夫妻關係了,但卻無任何嫁娶儀式。讓人家說閑話,不僅七姑奶奶無臉回鬆江,連尤五提到這件事都覺臉上無光,家門不幸。胡雪岩聽說此事,認為自己做為古應春、尤五的好朋友有義務有責任幫忙理順這件事。如果事情處理得妥貼,這不僅是幫古應春的忙,而且又幫了尤五甚而七姑奶奶這一辦事能力極強的女人的一個大忙。這三人事後總會感激自己的。事實證明,這三人後來都對胡雪岩以後做事幫助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