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機遇來自於淵博的知識中
深入學習機遇才好
大家都知道法國大思想家、教育家盧梭。盧梭曾在華倫夫人家當音樂教師,當時他已對音樂有很深的研究。
1741年,他把長期鑽研的完善的音樂簡譜交給法蘭西學士院,希望得到普遍推廣,卻被否定了。但盧梭並不因此灰心。次年,他又在法國科學院講台上宣讀了關於音樂譜法的論文。
後來,簡譜又通過許多人的改進,方才被人們接受。但盧梭的功績卻是誰也不能磨滅的。
另一位人物也很出名。他就是給迪斯尼動畫片《米老鼠與唐老鴨》中給“唐老鴨”配音的美國藝術家克拉倫斯·納什。
納什本是在洛杉礬擔任一家牛奶公司的牛奶推銷員,他從小就愛鳥成嗜,從小練就了模仿鳥鳴和畜叫的本領。終於,在一次自薦時,被迪斯尼動畫片.製片廠經理沃爾特·迪斯尼看中其模仿鴨叫的聲音。從此,納什開始了他在動畫片中的藝術生涯。
50多年來,納什為聞名世界的唐老鴨配音,在125部動畫片中出現過,被稱為“唐老鴨靈魂” 的藝術家。
可見,想學什麼,可能被人認為是歪門邪道的東西,也會是一種資本。要不然,信陵君三千食客中也不會需要有“雞鳴狗盜”之輩了。
學習什麼,知識、技能是重要的,但做人的道理,包括個人的性格、氣質等非智力能力也是不可缺少的。
一所正規的大學與一所不正規大學的區別,就在於對於人的培養。我們做人的道理,正直、誠實、善良這些美德都是不可少的。這些原本就擁有的美德仍需在大學裏得以鞏固和發展。
我們一定要成為大海,有容納百川的能力,而不要成為小水潭,自滿自足。別人的優點,我們都可以借鑒。學習別人的勤懇,學習別人的謙虛,學習別人的衝動,學習別人的沉穩,甚至於學習別人風度翩翩的氣質,幽默的言談,讓自己完善起來。
小陳與小王是大學同學,同班又同寢室。小陳對於所有的學習都十分熱情,一直保持著積極的心態去學習。學習起來又輕鬆,效果又好。而小王恰恰相反。他把學習當作任務,每一天的學習都好似生監牢一般,一提起學習就無精打采,唉聲歎氣。
於是,結果也很明顯。小陳成績一直優秀而且還能騰出時間來更加完善自己,機遇空間也就越大。小王則一直都是“副班長”,也沒什麼好的表現,機遇相對也就少。
隻有主動地去學習,才會把學習當作是一件愉快的事,_使自己身心漸決,做起事自然毫無阻礙,甚至事半功倍了。此時,機遇也會青睞你。
接下來就要在學習中保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平和心態。切莫要因一兩次的成功而沾沾自喜,也千萬不可因小小的失敗而沉浸於無限悲傷之中。
說得功利一些是為了學而學,其本身的特定意味十分鮮明,但換種眼光看問題,一切從實踐出發,學習提高的目的最終還是要落到為實踐服務上去的,這又何必羞言呢?
戰國時蘇泰、張儀二人求學於隱士鬼穀子,鬼穀子問二人所欲求何,蘇秦坦言:“欲求封官掛印之術。”後來他果然以所學之術身掛六國相印。
可見,為特定目的而求學反而能堅定求學者的意誌,使之全身心地投入,最終達到常人也許難以想像的成功。換句話說,機遇被你抓著了。
勤奮自然出機遇
有一句諺語說:“有恒為成功之本”。這句話一語點破了勤奮出機遇的道理。機遇的出現是同個人的打拚緊密聯係在一起的。
每個人心裏都清楚,機遇並不是一朵開在花園裏的鮮花,你伸手就能將它采摘,它是一朵開在冰天雪地、懸崖峭壁上的雪蓮,隻有那些不畏艱險,勇於攀登高峰的人才能聞得它的芳香,才能將它擁有。
拿著名漫畫家方成來說,每個人都知道他以漫畫為業,但很少有人知道他曾經是一位從事化學研究的工作人員。方成在漫畫上取得如此高的鹹就,完全是憑借個人的奮鬥精神。多年以來,方成一直在報社當編輯,專門為文章配漫畫,常常是夜裏定下題目,然後仔細構思,反複揣摩。第二天就要交稿見報。然而並不是每次工作都能順利完成,有時畫稿交上去以後,回家後又想出新的主意,於是又重新畫一幅;有時費盡心思也想不出好的點子,他就把頭放在水龍頭下衝一衝,繼續思索,直到畫出一幅自己滿意的漫畫為止
幾十年如一日,方成憑借自己的勤奮努力,抓住了一個幾乎不存在的機遇——作為一個漫畫家享譽中外。由此可見,如果方成缺乏一種奮鬥精神,那麼他不可能碰到這種得之不易的機遇;如果對一開始的退稿感到心灰意冷,那麼他不可能最終成為知名的漫畫家。
方成的成功,向我們說明了任何機遇都不是偶然的,而是“得之在俄頃,積之在平日”。隻有平時的刻苦勤奮,隻有敢於在荊棘叢生、充滿危險的無路之處走出一條平坦的大道,才能創造出原本不屬於自己的機遇。“天賜良機”,隻是對那些平日潛心奮鬥者的回報。
勤奮是實現機遇的動力,它體現出了一個人對待工作的態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本職工作,但這並不是說每個人都能獲得成功的機遇。本職工作是一個外因,它隻是為機遇提供了可能的場所,而是否能夠創造機遇,抓住機遇,關鍵還是要看每個人的內因,即是否勤奮好學。
著名的音樂家莫紮特之所以在音樂上取得非凡的成就,除其個人的天賦以外,更重要的是他每天都進行十六七個小時刻苦訓練的結果。梅蘭芳創造的舞台藝術形象經久不衰,成為人們耳熟能詳的戲劇代表人物,但你是否知道他曾經被認為笨得無法學戲呢?正如著名科學家富蘭克林所說:“勤勉是好運之母,上帝把一切事物都賜予勤勉”。
這充分說明了一個道理:機遇的出現並不是偶然的,要想在工作中出人頭地,創造機遇,達到自己事業的高峰,就都離不開個人的勤奮努力,否則,一切都是空談。
有些人對自己工作的效果不滿意時,往往不是從自身找
原因,而主觀地將一切都歸咎為自己的工作崗位沒有機遇,或是沒有識人才的伯樂。於是整日滿腹牢騷,哀歎自己空有大好身手,卻無法施展開來。這當然是一種錯誤的想法。機遇首先應該是熱愛的化身,隻有了解到本職工作的內涵意義時,才能讓滿腔的熱情化為勤奮工作的動力。關鍵一點就是要轉變自己的觀念,要認識到其實工作本身並無好壞之分,付出總會有回報。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勤奮努力,照樣可以創造出機遇。
機遇就如同一粒粒種子,在黑暗的泥土中汲取營養和能量,慢慢地積蓄力量,一旦聽到春風的呼喚,它們就會破土而出,茁壯成長。而這個“春風”就是“勤奮”。
談到勤奮出機遇,有一點還必須要認識到,那就是勤奮應該是終生的。如果隻想憑借一時勤奮就能換來機遇女神的青睞,這無異於癡心妄想。因為要深入全麵地揭示工作中發展規律並把握這個規律,使之創造出成功的機遇,往往要曆盡無數次的失敗與考驗,沒有恒心和毅力是無法堅持下來的,正所謂“羅馬不是一日建成的”。
所以說,如果你一直在勤奮地工作,但卻始終沒有任何機遇,請你千萬不要因此而灰心失望,更不要因此就放棄對工作的執著,就這樣堅持下去,你就會發現“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機遇就在前麵不遠的地方等你。
機遇,是對頑強拚搏者的獎賞,它隻會降臨那些勤奮的、有準備的人們。所以,與其羨慕別人的“好運氣”,與其哀歎自己的“不走運”,還不如先來想一想自身的問題:
我是否在工作時做到了全力以赴?
我是否每一天都勤奮地工作?
我是否始終堅持不懈地努力著?
如果你對以上的問題都能迅速地作出肯定的回答,那麼,請相信,機遇不久就會出來叩響你的大門。
逆向思維產生機遇
所謂逆向思維,就是突破傳統性思維方式,對事對物反過來想一想,以達到創造機遇的目的。所以,我們可以戲稱這種善於逆向思維的人為“反動派”。
有逆向性思維的人,在生活中的表現常常令人稱奇,“他為什麼會想到這樣幹呢?”
相傳北宋史學家司馬光,童年時代就常常表現出聰敏過人。有一天,司馬光和許多小孩一起在一個大花園中玩耍,有一個小孩在爬假山時,腳下一滑,跌進了盛滿水的大花缸中。別的孩子一見,個個驚惶失措,呼叫著四散而逃。而司馬光見狀,卻不慌不忙,搬起一塊大石頭,狠命地朝大花缸砸了過去。水缸被砸破了,水嘩嘩地流光了,落水孩子終於得救了。按照日常的做法,小孩落水,都是采用從水中將之抱起來的“傳統救法”,而司馬光卻一反常規,用砸缸救人的辦法救出了小孩。雖然花缸砸破了,但卻達到了迅速數人的目的。司馬光采取的便是逆向思維的方法。
從反向思考,或者把問題顛倒看一看,其在創造活動中的作用,往往可以導致別有洞天的機遇,易於導致新發現或發明的機遇。
1822年,奧斯特發現了電流磁效應現象。英國物理學家法拉第以極大的興趣重複了奧斯特實驗,在實驗中,隻要一通上電流,導線附近平行位置的磁針確實立刻便發生偏轉。麵對這一現象,法拉第卻產生了逆向思維:“反過來,磁是否能夠產生電流呢?” 經過許多實驗,法拉第仍然沒有獲得實驗結果。直到1831年,在一次實驗中,他把一塊條形磁石插入一隻纏有線圈的空心筒中,奇跡便出現了:線圈連接的電流計上的指針動了起來。磁石取出,指針便回複到零處。“原來感應電流與磁石有關。” 由於逆向思維導致的這次實驗,使法拉第擁有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發電裝置的機遇。
“逆向思維”的例子在日常生活中是很多的,特別是出奇製勝,靈活多變,常常由於某個怪點奇招獲得意外收獲,過去也有人把這稱為“反其道而思之”。一般人多從正的方麵思考問題,結果是流於大眾,沒有做出成效。但是沿著反的方麵去思考問題,結果常是與眾不同,大獲奇效。
美國約翰遜化妝公司就是這樣,別的公司都去想著如何美化白人的皮膚,而約翰遜來了個反向思維,迎合黑人認為皮膚越黑越美的心理,開發出美化黑人皮膚的化妝品,而大獲成功。
你一生中的大部分成就都受製於形形色色的人,取決於他們的決定,他們就是你成功道路上的門衛,在放行前必須對你的計劃、產品、思想及求職的要求,乃至你的長相和性格說一聲“通過”。
逆向思維就是要調動那些站在你和目標之間的門衛,他們沿途攔截,每一位都有權決定自己事業與人生的走向。
逆向思維首先要確定或設立一個可以達到的目標,然後從目標倒過來往回想,直至你現在所處的位置,弄清楚一路上要跨越哪些關口或障礙、是誰把守著這些關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