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著把這一切都記下來。寫出計劃是整個過程中重要的一環。之後你所做的就是在畫一幅從目的地倒著回到出發點的路線圖。
(1)前進途中的門衛。
要想讓門衛同意通過,必須找出促使他們開門放行的原因。最佳辦法是直接去問,征求他們的建議和看法,也可向經常與打交道者谘詢。
20世紀60年代中期,當時在福特一個分公司任副總經理的艾科卡正在尋求方法,改善公司業績。他認定,達到該目的的靈丹妙藥在於推出一款設計大膽、能引起大眾廣泛興趣的新型小汽車。在確定了最終決定成敗的人就是顧客之後,他便開始繪製戰略藍圖。以下是艾科卡如何從顧客著手,反向推回到設計一種新車的步驟。一顧客買車的惟一途徑是試車,要讓潛在的顧客試車,就必須把車放進汽車交易商的展室中。吸引交易商的辦法是對新車進行大規模、富有吸引力的商業推廣,使交易商本人對新車型熱情高漲。說實際點,他必須在營銷活動開始前生產出小汽車,並送進展車室。
為達到這一目的,他需要得到公司市場營銷和生產部門100%的支持。同時,他也意識到生產汽車模型所需的廠房、人才、設備及原材料都得由公司的高級行政人員來決定。艾科十一個不漏地確定了為達到目標必須征求同意的人員名單後,就將整個過程倒過來,從頭向前推進。
幾個月後,艾科卡的新型車從流水線上生產出來了,並在60年代風行一時。它的成功也使艾科卡在福特公司一躍成為整個小汽車和卡車集團的副總裁。
(2)階段性的重點。
逆向思維的一個基本要素就是分出階段性重點。這樣,你不得不將長遠目標和近期目標清楚地區分開,然後再將逆向思維分別應用到每一個目標中去。
舉例來說,如果你說40歲想成為首席行政總監,這是不夠的;這個目標太遙遠,逆向思維不能得以有效地發揮。你必須瞄準所要取得的具體成績,這些成績才是助你步人高層的高明戰術。
你想為自己樹立怎樣的聲譽?想對公司或本行業做何種改變?在前進道路上,你想擁有哪些特別的工作經驗?你想在哪裏工作,與哪些人共事?以上這些問題的回答為逆向思維提供了十分具體的目標。
在考慮上述問題的同時,要將長遠目標分成一係列明確目標。目標越集中,逆向思維越來越奏效,為達到目標所需征得同意的人就越少,整個過程花的時間會更短。
敢於想像出機遇
想像是開啟機遇之門的金鑰匙,它無處不在,無時不在。俗話說: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隻要敢於想像,並將之付諸於實際行動中去,你就有可能創造出機遇。
電視機現在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隻是一件再平常不過的家用電器而已,但你或許並不了解,電視機的發明最初就源於一個人的想像。
那是1922年,美國一個年僅16歲的中學生費羅在黑板上畫著一幅莫名其妙的草圖,老師問他畫的是什麼,他指著那幅草圖說,他要發明一個能通過空氣來傳輸圖像的東西。老師聽了之後目瞪口呆,要知道在當時即使是無線電收音機,對於人類而言也還是十分驚奇的東西,而16歲的費羅競然異想天開地想發明傳播圖像的東西,這樣的想像力確實讓人感到難以理解,如同天馬行空般。
然而4年之後,費羅在一個實業家的資助之下,開始為實現自己美不可言的想像而專心工作著,並且不久以後,他果然發明了那名叫電視機的電器。
這裏講述費羅的故事,是想告訴人們想像和我們一刻也不曾分離,機遇就在你的眼皮底下等你去創造。費羅所具備的天賦條件並沒有什麼過人之處,他也隻是一個普通人,但他憑著自己的想像,並將之付諸於行動,終於創造了成功人生的機遇。那麼你呢?你並不一定就比費羅差,說不定還可能比他強一點,你為什麼就不能有一個妙不可言的想像,然後以自己的決心和信心將它實現,從而創造出成功的機遇,攀登上人生事業的巔峰呢?
實踐是檢驗一切真理的標準,也是檢驗想像的標準,那種脫離了現實、不著邊際的想像,是根本不可能實現的想像,就如同想憑著一個梯子,就妄想登上去摘月亮一樣可笑,那不是想像,那是傻想。所以說,缺乏想像的實際性,是一種空想,當然也就談不上創造機遇了。
在科學界曾經發生過這樣一件事,在19世紀末期有人提出發明一種機器,不依靠動力就能不停轉動。然而經過許多次的實驗,終於證明了這是不切實際的,沒有動力就轉動的永動機根本不會存在,首先它就違背了能量守恒定律,因為能量的轉移與變化始終守恒的,它既不會憑空產生也不會憑空消失。因此,永動機隻能是一個脫離實踐的想像,當然也就不會發明出來。
愛因斯坦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嚴格地說,想像力是科學研究中的實在因素。”愛因斯坦如此推崇想像,是因為他知道想像力是一個人幹好工作的起碼要求,想像力是人類進步的主要動力。沒有了想像,人類將永遠停滯在野蠻落後的狀態之中。
想像力可以使你創造機遇,並且利用這個機遇,使你取得別人所沒有的成就。
有這樣一個例子,非洲島國毛裏求斯大顱欖樹絕處逢生,就是得益於科學家豐富的聯想。在這個國家有兩種其特有的生物——渡渡鳥和大顱欖樹,在 16、17世紀的時候,由於歐洲人的入侵和射殺,使得波渡鳥被殺絕了,而大顱欖樹也開始逐漸減少,到了20世紀50年代,隻剩下13棵。1981年,美國生態學家坦普爾來到毛裏求斯研究這種樹木,他測定大顱欖樹的年輪時候發現,它的樹齡是3見年,而這一年,正是渡渡鳥滅絕300周年。這也就是說,渡渡鳥滅絕之時,也就是大顱欖樹絕育之日。這個發現引起了坦普爾的興趣,他找到了一隻渡渡鳥的骨骸,伴有幾顆大顱欖樹的果實,這說明了渡渡鳥喜歡吃這種樹的果實。
一個新的想法浮上了坦普爾的腦海,他認為渡渡鳥與種子發芽有莫大的關係,可惜渡渡鳥已經在世界上滅絕了,但坦普爾轉而想到,像渡渡鳥那樣不會飛的大鳥還有一種仍然沒有滅絕,吐緩雞就是其中一種。於是他讓吐緩雞吃下大顱欖樹的果實,幾天後,被消化了外邊一層硬殼的種子排出體外,坦普爾將這些種子小心翼翼地種在苗圃裏,不久之後,種子長出了綠油油的嫩芽,這種瀕臨滅絕的寶貴的樹木終於絕處逢生了。
上述例子又給了我們這樣一個啟示,就是想像雖然是人類的特有的才能之一,它建立在客觀實際的基礎之上,但是想像還必須與正確的判斷相結合,隻有想像而沒有判斷,就會迷失方向,就如同航海時沒有指南針一樣,肯定會迷失在茫茫大海上。坦普爾如果不能正確判斷出渡渡鳥與大顱欖樹之間的關係的話,那麼他也不可能想像出讓鳥吃種子然後使大顱欖樹絕處逢生的妙計。
聯想創造機遇,而這機遇的出現一般情況下都會有一個前奏,那就是聯想可能極大地激發人們的思維活動性。客觀世界是錯綜複雜的,就是窮其一生的精力,也不可能探索出自然界的許多深藏的奧秘,如果隻是單純地為了尋求一種解釋答案而去追尋探索,往往都會限製人們對事物獲得進一步的認識,從而抑製了自己的創造精神。反之,發揮聯想,充分調動自身的認識積極性,這既可以汲取無盡的知識營養,又可以進一步發展聯想能力,在聯想中產生飛躍式的認識,進而創造出機遇。
這樣的事例可以說是不勝枚舉。
在軍事韜略研究上,由動物角鬥技能聯想到韜略權謀處處可見:由鱷魚以裝睡的假象迷惑獵物啟發假癡不癲而創造奇效;由虎熊之戰中老虎避其鋒芒,待熊精疲力竭之後再製服熊的啟發,先讓人一步,再後發製人。
在創作上,由蹦蹦跳跳追咬自己的尾巴的小愛犬的頑皮動作,啟發了作曲家創作了一首不朽的名曲——《降D大調圓舞曲》;由一朵別人毫不經意地財朝花啟發俄國作家列夫·一托爾斯泰創作了一部小說《哈吉·穆拉特》。
在科學發明創造史上,曲飛木梳啟發插秧機的發明;由河蚌育珠啟發人工培育牛黃。
這些事例告訴人們,隻有借助於活躍的聯想使未知為已知,進而有所發現和發明。“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聯想中所創造的機遇,不是天才的啟示,不是上帝的指點,而是刻苦努力,熟練掌握知識的結果。要想在聯想中獲得成功的機遇,就必須下一番苦功夫,將所學到的知識融會貫通。。
當然,空有聯想還不夠,還必須由聯想得到啟示產生新的想法之後,要把它付之行動,使聯想變為現實,否則的話隻不過是鏡中花、水裏月罷了。
通過聯想創造機遇的人,他往往不局限於此,他還善於實施於行動當中,達到由此及彼的目的。
萊特兄弟從風箏誘發製造飛機的念頭之後,一點也沒有猶豫,立即就投入到實踐當中。1899年,他倆首先做了一隻雙身的風箏,用來觀察官在空中的翻滾動作和如何借助空氣的浮力,由下降轉向高升,從而發明了機翼,並且於1903年發明創造了第一架飛機。
善於模仿創造是豐富想像力的自由之路。
模仿是培養想像力的第一步,它本身就是一種“再造想像”,學會模仿,才能使我們的想像更加豐富多彩。它告訴人們在不斷的模仿中,先是陌生的,通過模仿後不斷地熟悉它、了解它,再進行深人地創造性的模仿,最後才能漸漸地自由起來。模仿可以說是想像成功的基石,隻要加以正確的引導,就能使想像的花朵綻放出成功的機遇。
有這樣一則故事,說的是有一個賣帽子的商人,走累了以後就坐在樹陰下打起盹來,等他醒來以後,發覺自己的帽子都被樹上頑皮的猴子給取走了,聰明的商人想出了一個辦法,他將泥土扔向猴子,這群猴子見狀,也紛紛把“手” 中的帽子扔向商人,這樣一來,商人的帽子就失而複得了。這個例子雖然說的是猴子模仿人的動作,但其實換個角度來說,在很多時候,往往就是學會模仿,然後豐富我們的想像力,從而創造出機遇。
還有一點,要善於觀察和擁有充沛的工作熱情。知識是想像的基礎,但知識來源於觀察和學習,一個人的觀察能力直接影響到想像力和創造力,進而影響到能否創造出機遇。
我們對一部優秀的作品的評價往往用“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 來概括,這也就是說它應該是觀察和想像的結合體。正如培根所說:“我們這些具有人的精神的科學家們應當實驗、實驗、永遠實驗下去。” 英國地質學家賴爾,一生都是在仔細觀察中度過的,他遊曆了幾乎大半個地球,在實地觀察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終於寫成了《地質學原理》等偉大著作。在實踐中觀察,在觀察中獲得新知識,這是豐富想像力的一個行之有效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