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生存故事庫4(1 / 3)

第一章 生存故事庫4

[BT2]晏子巧諫齊景公

齊景公十分喜愛竹子,在宮殿內外種了很多竹子,並派官吏看守。一日,景公外出,經過竹林附近,突然發現有人在砍伐竹子。景公看到竟然有如此膽大妄為的人勃然大怒,立即命人把伐竹的人拘押起來,準備處刑。

晏子聽說了,對景公說:“君王聽過先君丁公的行事嗎?”

公說:“沒有。是怎樣的呢?”

晏子答說:“當年丁公率軍攻打曲沃,攻下曲沃時,下令手下士兵不得運財物出城,百姓可以自由進出。一天,城中有人抬著死人出城,丁公看到後覺得怪異,叫人開棺檢驗,結果發現裏麵全是金玉。旁邊的官吏建議殺了他們。丁公卻說:‘用軍隊攻占別人的城池,已經對城裏的百姓帶來了戰亂的困擾。現在借著人多勢眾來取得別人的財物,更是不仁道的。況且治理人民的領袖,應該要寬大仁惠,慈愛眾人,我不能隨便殺人。’於是命令官吏放了他們。”

景公聽了,說:“很好!很好!”就令人放了砍伐竹子的囚犯。百姓聽說了,更加擁戴他了。

當權者隻有愛護百姓,寬大仁慈,這樣百姓才能真心實意地擁戴他。

[BT2]人參果的味道

四個剛得道的仙人都想知道人參果到底是什麼味道,於是分別找到了唐僧師徒四人。

第一個仙人回來後說:“人參果味道甘美,非常好吃。”

“的確如此。”第二個仙人說。

第三個仙人也連連點頭,表示讚成。

隻有第四個仙人反駁道:“人參果吃起來滑溜溜的,根本沒什麼特別的味道。”

於是兩邊爭論不休,最後他們跑到南極仙翁那裏要問個究竟。

南極仙翁想了一下,問道:“你們是怎麼知道的?”

“我問的唐三藏。”

“我問的孫悟空。”

“我問的沙悟淨。”

“那你呢?”夫子問第四個仙人。

“我問的是豬八戒。”

仙翁微笑道:“這就對了,當年豬八戒吃人參果時連嚼都沒嚼,他如何得知真正的味道呢?”

最靠近你的人常常對你的影響也最大。接近善良的人,你會更有愛心;接近樂觀的人,你會更加豁達。所以交朋友時,一定要慎重。

[BT2]一個“好”徒弟

從前,在一座山上,有一座香火很盛的廟宇,廟裏有一位和尚。這位和尚年事已高,加上有些積蓄,便想著收一個品德端正、老實本分的小和尚為徒。

一天,一個小青年來到廟裏,求見老和尚,讓他收自己為徒。老和尚沒有表態,先叫他在太陽底下站兩個小時再說。這時正值盛夏,火辣辣的太陽像一個大火爐,灼烤著大地,沒過多久,小青年熱汗滋滋直冒,他有些挺不住了,趁老和尚不在,偷偷溜下山去了。

幾天以後,廟裏又來了一個後生.誠懇地要求出家,請老和尚收他為徒。老和尚也沒有馬上答應,他拿來一些木炭,讓他到小溪裏花兩個小時時間將其洗淨。後生覺得洗木炭是捉弄人,當場丟下木炭揚長而去。老和尚見了,搖搖頭歎了口氣。

又過了一段時間,山下又來了個年輕人,他一踏進廟門,就一頭拜倒在老和尚麵前,發誓出家終生,不再糾纏塵世,求老和尚收他做徒弟。老和尚見他出家之心如此堅決,而且又這般有禮,心裏已有五分歡喜。於是,他便吩咐他先在太陽底下站兩個小時,之後再進廟裏麵談。年輕人沒有多說什麼,真的在烈日下站了兩個小時,身上的皮都曬脫了一層。老和尚見了,心裏又增加了三分歡喜。接著老和尚又叫他去洗木炭,年輕人二話不說,拿起木炭走了出去,在小溪邊足足洗了兩個小時,沒有一點怨言。老和尚見這位年輕人如此循規蹈矩,彬彬有禮,誠實聽話,心裏非常高興,當下決定收他為徒。

卻說小和尚進廟後表現確實不錯,一月有餘,他所做的每一件事都令老和尚非常滿意,老和尚逢人便說:“我收的這個徒弟真是不錯,既賢明又老實!”

時間過得真快,眨眼間,一個月又過了。這天老和尚要下山化緣,對小和尚簡單地交代了幾句,就放心地走了。可是待老和尚三天後歸來,廟裏卻被洗劫一空,小和尚已不知去向。

生活中有很多騙子,他們將自己偽裝得很好,人們稍不注意就會掉進他們設下的陷阱裏。時刻保持頭腦的清醒,不可輕信別人,這樣才可能避免上當受騙。

[BT2]值錢的帽子

大仲馬曾經將一個非常好的劇本以非常低的價格賣給了一家小劇院的老板,有位很有名的劇院經理很是不服氣,因為他曾出過兩倍的價錢,但大仲馬沒有賣給他。於是這位經理親自到大仲馬的住處拜訪,一見麵,他連帽子也沒脫下,就質問這位劇作家為什麼以那麼低的價格賣給小劇院,而他出了兩倍的價錢竟空手而歸。大仲馬笑了笑說:“其實你的那位同行一點力氣都沒費。”

“那是為什麼?”

“因:勾他說與我交往是他的榮幸。並且每次見麵他都禮貌地脫下帽子。”

其實,值錢的並不是帽子本身,而是通過它表現出來的禮貌和對人的尊敬。

[BT2]王敦一石兩鳥計

王如因家鄉關中鬧災荒迫不得已流浪到河南宛地。晉朝政府下令流民各歸舊地,不許流移他郡,各地地方官員甚至派兵驅迫流民出境,王如也在被驅逐之列。他覺得被趕回家鄉也是餓死,不如舉兵起事。於是他暗中交結流民中的少壯之民,組織起來,乘夜偷襲了驅趕流民的將軍山簡和杜蕤的軍營,一舉取得成功。

此後,關中南支、馮翊、長安等地的饑民紛紛響應,人眾多達四五萬,王如自號大將軍,領司、雍二州牧。他率眾南攻沔漢地區,進駐重鎮襄陽。不久,投奔了後來背叛了晉朝的王敦。王敦的弟弟王棱喜愛王如的驍勇善戰,要求王敦將王如派到自己麾下,置於左右,甚為寵愛。

王敦密謀割據自立,常常受到弟弟王棱的反對,為此對弟弟心懷不滿,又無從下手。一日王如因為和王敦的部將兌射失敗而給王棱丟了臉,被王棱痛打了一頓,王如感到羞愧難當,心內憤憤不平。

王敦了解到這一情況之後,馬上密派心腹前去激怒王如,說:“將軍與王敦部將兌射失敗,之所以受此淩辱,是王棱為在哥哥麵前保全自己的麵子,他把對哥哥的不滿加在了你的身上,大丈夫怎能受遷怒之辱?不如趁此機會殺掉他!”王如認為說得非常有道理,暗下決心洗清自己的恥辱。

有一天,王如拜訪王棱,王棱設宴款待他,酒席問王如請求舞劍助興。王棱平日與王如並沒有什麼私怨,也就沒有多想,同意讓他舞劍助興。王如握劍起舞,王棱及在場侍從衛士一個個注目觀看。王如正在酣舞之時,突然挺劍直刺王棱前胸,王棱當場斃命。王敦聞訊,先是假裝吃驚,而後假裝生氣,下令逮捕並殺了王如。

就這樣,狡猾的王敦不僅鏟除了阻止自己稱帝割據的反對派,又殺人滅口,掩蓋了事實的真相。

王敦巧施計策,就借剮人之刀將阻止自己事業進展的人除掉了,並且順理成章地殺人滅口,取得了一箭雙雕的效果。

[BT2]仇恨袋

古希臘神話中有一位大英雄叫海格力斯。一天他走在坎坷不平的山路上,發現腳邊有個袋子似的東西很礙腳,海格力斯踩了那東西一腳,誰知不但沒有踩破那個東西,反而使它加倍地膨脹、擴大。海格力斯非常惱怒,舉起一根粗壯的木棒向它砸去,那東西竟然長大到把路堵死了。

正在這時,一位聖人從山中走了出來,他對海格力斯說:“朋友,快別動它,忘了它,離開它遠去吧!它叫仇恨袋,你不犯它,它便和最開始時一樣小,你侵犯它,它就會膨脹起來,擋住你的路,與你敵對到底!”

人與人相處,難免會發生摩擦,摩擦產生後,不要讓仇恨占據你的大腦,要多一些寬容,這樣,你的人生之路上才會少一些坎坷。

[BT2]範蠡的兒子

中國商人的始祖範蠡曾輔佐越王句踐打敗吳國,之後,他辭官經商,很快便富甲一方,後人尊稱其為陶朱公。不料,他的次子卻因殺人被囚在楚國,陶朱公便想破財免災,打算拿錢換回兒子的性命,於是準備讓小兒子去辦這件事。

大兒子聽說後,立即找到父親,說:“如此大事,父親竟然讓小弟弟去而讓我待在家中,是不是覺得我無能,如果這樣,我活著還有什麼意思?”說著競要死給父親看。陶朱公無奈,隻得派長子去,並囑咐道:“一到楚國,立即把信和錢交給莊生,他是為父多年的朋友。不管他如何處理,你都要聽他的安排。”

長子找到莊生家,發現其院內雜草叢生,連個奴仆都沒有,心想父親絕對看錯了人。但他還是把信和錢交給了莊生。莊生讀完信,收下錢,對長子說:“你現在趕快離開我這裏,等你弟弟一出來,你們馬上回國,不要究其原委。”但長子並沒聽從莊生的話,不但沒走還去賄賂其他權貴。他哪裏知道莊生的話在楚王那裏有多大的分量,莊生貧窮隻是因為其廉直。

莊生求見楚王,說近來某星宿來犯,恐有不祥,隻有廣施恩德才能消除災禍。於是楚王決定大赦。長子也聽說此事,心想既然弟弟肯定能出來,我何必給莊生那麼多錢。於是他又找到莊生把錢要了回來。

莊生大為惱火,覺得被一個小子給耍了,又去見楚王說:“聽說陶朱公的兒子殺了我國子民被囚,現在有人說大赦是因為陶朱公賄賂了大臣,這有損於您的威名啊。”楚王一聽當即說道:“那就先殺了他,再行大赦。”結果,長子隻好捧著弟弟的屍骨回家。

長子回家後,陶朱公悲極而笑曰:“我早就料定如此啊。他雖想救出弟弟,但隻因他幼時經曆過艱辛,因而格外吝惜錢財。而小兒子從小就不知何謂貧窮,總是揮金如土,以前我之所以要派小兒子去辦這事,就是因為他舍得花錢。”

有“舍”才會有“得”。尤其是金錢,需要出手的時候,千萬不能吝嗇。

[BT2]預 約

羅勃特的生意剛剛開始後不久,他就聽百事可樂的總裁卡爾·威勒歐普要到科羅拉多大學來演講。他找到專門為總裁安排行程的人,希望能找個時間和他會麵。可是那個人告訴羅勃特,總裁的時間很緊,隻能在演講完後的15分鍾與他碰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