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家庭理財技巧與策略家庭理財6
現代家庭理財的危機
1.子女少,花費多
過去的夫妻並沒有節育觀念,孩子多多益善是多數人的觀念;而現代家庭普遍響應計劃生育,隻有一個孩子,但由於父母十分重視孩子的養育,花在生活上、學習教育上的費用比以前多得多。
2.家人少,負擔重
傳統家庭結構主要是三代同堂,雖然自主性不足,但小夫妻的開銷卻能大幅降低,而現代夫妻結婚後多自組小家庭,於是購房、買家具、帶小孩子等由自己來做。雖然可享有自由,卻也造成經濟基礎還不穩定的小夫妻多了房租或房貸、保姆費開支等經濟負擔。
3.收入增加,支出擴大
傳統家庭多是男主外女主內,全家收入多依賴作為一家之主的男士;而現代家庭,夫妻二人都有工作,雙薪家庭收入增加,可以支配的家庭收入相對較多。但是由於現代人物質欲望高,加之社會消費誘惑也大,收入雖較豐厚,花費也比以往高出許多。
傳統家庭生活儉樸,賺5000元可以存2000元,但現代家庭常有過度消費情形,賺得多花得也多,掙1000元可能花1000元,反而更難存錢,有時甚至負債消費。
4.投資雖廣,風險也高
傳統家庭財理方式一般以儲蓄為主,財富累積速度雖慢,但風險也低,至少不會把本金賠掉。而現在,隨著時代的發展,理財工具多樣化,包括股票、基金、債券、保險等,各種理財工具的報酬率也比存款高,但若未具備專業知識而盲目理財,其結果不僅白忙一場,還可能因此賠掉老本。
5.借錢雖易,利息巨增
傳統家庭總認為借錢是件比較難為情的事情,而且借錢渠道很少也不方便;現代人借錢較容易,造成許多人習慣先消費後付款甚至借錢消費,利息負擔便成為資產累積的絆腳石。特別是那些借款投資的家庭,一旦投資受損,利滾利可能讓你終身負債。
儲蓄是積累資金的好選擇
將錢存入銀行,無論是活期還是定期都會取得利息。當然,銀行也有所得。它把你的錢和別人的錢彙聚成一大筆,轉借給其他人而收取更高的利息。這樣,對你、銀行和他人三者來說,都是有利的。
利息的高低,由中國人民銀行統一規定,各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沒有權力隨意調高或者調低利率。一般來說,定期存款比活期存款利率高,長期存款比短期存款利率高。
根據人民銀行的相關規定,各種儲蓄存款是以元為單位,元以下的角、分不計利息。
儲蓄存款的存期是從存入之日算起至取款前一天止,存入的當天計息,取出的當天不計息。
儲蓄存款的天數,按每月30天、一年按360天計算。30日到期存款於31日來支取,不算過一天。31日到期,30日來支取,也不算提前一天。30日存入當月31日支取,給1天的利息。
在法定節假日到期造成儲戶不能按期取款,儲戶可在節假日前一天辦理支取。這在手續上視同提前支取,但利息按到期計算。
按對年、對月、對日法則計算儲蓄存期,自存入日至次年同月同日為一對月。如存入日期為到期或支取月份所沒有的,則以到期或支取月份最大的一天作為對月計算。
所有的儲蓄存款,在原定存款遇利率調整,不論調高或調低,均按存單開戶日所定利率計付利息,不分段計息。活期以結息日或銷戶日利率計付。
各種定期儲蓄存款,如提前或逾期支取部分,均按支取日掛牌公告的活期存款利息計付利息(通知儲蓄除外)。
不論你手中有幾百元、幾千元或是幾萬元,存入銀行1年、半年或者隻有幾個月,或者隻存活期,多多少少都會生出些錢來,總比放在家裏有意義得多。
雖然現在儲蓄已是微利時代,但存款仍是一種有效的資金積累方式,畢竟存錢或多或少有一些利息回報,而且將錢存入銀行具有安全可靠、存取方便、回報穩定等優點。
儲蓄在個人理財中的地位
提到個人理財,很多專家都會告誡人們:個人理財應遵循“三分法”原則,即除去個人日常生活的必要開支,應將剩餘收入的三分之一存入銀行,三分之一買證券,三分之一買不動產。事實上,情況並非如此簡單。調查表明,我國居民投資途徑的選擇依次為儲蓄、證券、保險、實物(包括收藏品、保值品、房地產等)以及直接投資辦企業、做生意等。我國居民儲蓄一直保持著很高的比例,達50%以上,而投資債券、股票等有價證券僅占10%左右。從我國近幾年來工資的增長速度與儲蓄存款餘額的增長速度相比,也可以看出儲蓄存款的增長率遠遠高於工資的增長率,即居民不僅把新增工資的大部分用於儲蓄,而且還把工資外的收入大量存入銀行。可見,儲蓄在個人理財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大多數人仍習慣於將閑餘資金存入銀行,儲蓄存款仍是個人理財的主體。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傳統觀念:中國人一向注重勤儉節約,有閑錢就存入銀行,這在人們的思維中形成了定勢。
(2)儲蓄的動機:維持日常生活開支、籌集婚喪嫁娶費用、積攢子女教育經費、準備購房買車款項、預備養老及醫療基金等都是我國居民儲蓄的主要動機和內在動力。
(3)政策:我國曆來采取鼓勵和保護個人儲蓄的政策,遵循“存款自願、取款自由、為儲戶保密”的原則,使銀行存款成為居民心目中最為可靠、最為保險的理財工具。
(4)實際情況:由於股票、債券、基金、保險等金融市場相對來說還不是很完善,其他新興的郵票、外彙等投資市場也尚未形成規模,這些理財工具存在著種種的局限性,客觀上使存款成為居民理財的主流。
(5)儲蓄本身的優勢:與股票相比,儲蓄收益穩定、風險小、安全性高;與債券相比,儲蓄存取靈活方便、變現力強、種類繁多、沒有存取數額限製等特點,因此,儲蓄成為個人理財首選的投資渠道。
儲蓄的優點
儲蓄之所以深受人們的青睞,而成為人們最常用的一種理財方式,是因為它有以下優點:
1.安全可靠
我國憲法規定:國家保護公民的合法收入、儲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財產的所有權。保護公民的儲蓄是國家保護公民所有權的重要組成部分。儲戶的存款完全歸存款人自己自由支配,任何人和機構不得侵犯。國家對查詢、止付、沒收個人存款等問題都作出了嚴格規定,所以,儲蓄是一種受法律保護、最安全可靠的理財途徑。儲戶存款一般采取實名製,存單(折)丟失後可掛失,掛失後一旦存款被冒領支取,銀行要負責賠償。且相關金融法規規定了,在銀行倒閉時,優先支付個人儲蓄存款本金和合法利息的原則。這對於保護儲戶的利益,維護社會穩定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2.手續方便
從主觀上講,投資者參加儲蓄不需要具備專業的投資知識。從客觀上講,我國儲蓄業務由4家國有商業銀行、3家政策性銀行、10家股份製銀行、90家區域性商業銀行和上萬家農村信用社組成,儲蓄網點遍布全國。因此,每個投資者都可結合自己實際情況,就近有選擇地儲蓄。特別是隨著銀行網絡技術的發展,信用卡的使用,異地存款業務的開辦,儲戶不僅可以在當地存款、取款,而且可以在住地開戶,到異地辦理存款、取款業務,極大地方便了儲戶和投資者。
3.形式靈活
儲蓄有多種類型可供投資者選擇,儲戶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靈活決定該選擇哪種形式進行儲蓄;儲蓄的期限也有長有短,除活期和信用卡可以隨時支取現金外,定期存款的期限也有多種選擇,隻要急需,可以辦理提前支取,不收手續費,隻是按活期計算利息,但本金不受影響。
4.存款可以繼承
我國相關法規規定:如果存款人死亡,其合法繼承人可以繼承銀行存款。繼承人隻要在當地公證處辦理好繼承權的證明書;銀行即憑此辦理過戶或支付手續。如果繼承權發生爭執,銀行將憑法院判決書、裁定書或調解書,辦理過戶或支付手續。
5.風險小
與其他理財品種相比,儲蓄風險最小。可以說,隻要儲戶選擇可靠的、合法的金融機構,儲蓄幾乎是一種無風險的理財項目。在發達國家,銀行都參加了國家儲蓄保險,銀行破產後,國家儲蓄保險負責償還存款。我國銀行大部分是國家開辦的,有國家財政收入做後盾,所以把節餘的錢存入銀行還是比較理想的理財渠道。
儲蓄操作技巧
對於每一個首選儲蓄為理財方式的人來說,要做到科學安排、合理配置,運用好儲蓄這一理財手段,應掌握以下的方法和技巧。
1.存期的選擇
一般來說,在經濟發展形勢良好、通貨膨脹率較低的情況下,宜選擇長期。因為存期越長利率越高,實際收益越大。但在經濟蕭條、通貨膨脹率很高的情況下,應選擇短期。因為短期存款流動性強,可以根據利率的變化及時作出調整。
2.儲種的選擇
目前銀行開辦的儲蓄品種主要有活期、定期、零存整取、存本取息、通知存款、定活兩便等。在眾多品種中應選擇不受降息影響或影響較小的儲種。如遇降息,定活兩便、通知存款、活期儲蓄均要按新利率計息。零存整取遇降息利率在存期內不變,從而保證了儲戶的利益。定期、存本取息隻要不提前支取,也仍按開戶日的利率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