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產後與飲食保健6(3 / 3)

說明:減肥強身,適合於產後胖人食用。

軟炸鵪鶉蛋

原料:鵪鶉蛋10隻,雞蛋清2隻,澱粉10克,白麵5克,蔥薑汁5克,黃酒、細鹽、味精、食油適量。

製作:鵪鵓蛋煮熟,去殼,在蛋白上輕輕劃些口,放入碗內,加蔥、薑汁、鹽、味精拌勻醃一下;把雞蛋清放在平盤中,連續拍打,使其成為蛋泡,再拌入精白麵粉、幹澱粉成糊;把鍋燒熱,放入食油1000克待油三成熱時,就把鵪鶉蛋掛上蛋泡糊,用湯匙舀入油鍋炸至淡黃色撈出,裝盤上桌。

說明:鵪鶉被人們稱作動物裏的人參,其蛋有豐富的營養,適合哺乳期婦女食用。

雞蛋炒韭菜

原料:韭菜200克,雞蛋100克,鹽2克,味精1.5克,香油5克,油20克,蔥1克,薑0.5克。

製作:將韭菜去老葉,洗淨,切成長約3厘米的段;蔥、薑剁成末;把雞蛋在碗中打散,加約0.5克鹽。

炒鍋上火,放入底油,燒熱後放入雞蛋,不停地炒動,使其成為小塊狀;加入蔥、薑末略炒後,放入鹽、味精,炒勻後,加入韭菜翻炒,使其略變色;加入香油,翻炒後即可裝盤。

說明:本菜口味成鮮,黃綠相問,較為美觀。且韭菜性溫,適合於哺乳期的婦女食用。

紅黃兩件

原料:番茄150克,馬鈴薯100克,醬油10克,植物油10克,薑3克,精鹽3克,味精0.5克。

製作:先將番茄洗淨,切成片;馬鈴薯洗淨,去皮,切成片;蔥、薑剁成末;用熟油鍋先煸炒蔥、薑末,繼將番茄放入略翻炒,接著把馬鈴薯片放進去一起炒至熟時,加入鹽和佐料即成。

說明:本菜中含有較多的蛋白質,維生素C、鈣、磷等,非常適合於哺乳期的婦女食用。

奶汁鯽魚

原料:活鯽魚一條,約重500克,牛奶50克,豬油、蔥、薑、精鹽、味精、肉湯。

製作:將加工好的鯽魚背部上切斜刀,用油煎或開水燙;勺內放底油,用蔥、薑熗鍋,添肉湯,加味精,將魚放入,燒開燉約20分鍾。

熟後,把魚撈在大碗裏,取出蔥、薑塊,勺內湯對好口味,撤去浮沫,加牛奶後,澆在碗內即可。

說明:鯉魚利尿消腫,通脈下乳,再加之營養極高的牛奶,非常適合哺乳期的婦女食用。

八寶鴨

原料:鴨一隻(1500克),糯米飯90克,香菇丁15克,蓮子15克,筍15克,熟火腿丁30克,蝦仁30克,醬油60克,香菇片15克,味精0.6克,料酒15克,奶湯30克,熟豬油30克,白糖30克,鹽1.5克,濕澱粉適量。

製作:將鴨沿鴨背剖開(肚不要割開),挖去內髒,洗淨,用刀在脊梁骨上角3厘米寬斬斷骨,使粗骨逐節脫開,再斬掉腳趾;投入熱水鍋中翻氽一下,用冷水洗淨(使肉白淨)。

蓮子泡軟,剝成兩片,去心;冬菇、筍、火腿腸切成蝦仁大小,放入容器中,加糯米飯,拌勻;再放入白糖、醬油、味精、料酒、鹽、少許奶湯拌勻,鹹中帶甜即可。

把拌好的料從鴨背脊骨剖開處塞人,一部分塞入肚內,另一部分塞在脊梁骨剖開口上,然後把鴨頭、鴨頸都彎在糯米餡心上,使蒸鴨時鴨汁流在餡心中,增加鮮味。鴨肚朝上,扣放在大小合適的大湯碗中,放入蒸籠中蒸2~4小時,蒸至鴨酥爛不變形,出籠。

鐵鍋置旺火上,加入筍片、蝦仁、冬菇片、少量奶湯,滾至筍熟(黃色),淋放濕澱粉拌勻,勾成淡黃,加人熟豬油20克,拌勻出鍋,澆在全鴨上,即可食用。

說明:鴨酥透,原汁濃香。

糖醋瓦塊魚

原料:鮮草魚一條,約重500克,豆油750克(實耗100克),白糖75克,醋50克,醬油、鹽、薑和蔥末少許,澱粉200克。

製作:把魚去鱗、鰓、內髒,洗淨,用刀劈成兩片,剁成瓦塊形,用精鹽、醬油醃1O分鍾。

再把魚塊掛上一層稠澱粉糊,先用大火熱油炸一下,然後離開火口浸炸,再上大火炸成金黃色,撈出裝盤;勺內放底油燒熱後,用薑末和蔥花熗鍋,加入白糖、醬油、清水150克燒開,再放醋、水澱粉,炒成醬色濃汁,澆在魚塊上即成。

說明:草魚味甘、性溫,功能暖胃和中,適用於胃寒腹痛,且其肉嫩刺少,肉質充實,可作為產後的必食之品。

赤小豆粥

原料:赤小豆100克,米500克。

製作:先將赤小豆洗淨,放入鍋中,添入適量水,用慢火煮開;待豆煮爛時,將米淘洗淨,放入鍋中,直至煮爛即可食用。

說明:清熱解毒,利尿通乳。適用於產後乳少、水腫食用。

鯽魚杏仁紅糖湯

原料:鯽魚一條,甜杏仁9克,紅糖適量。

製作:將鯽魚去鱗、鰓及內髒,洗淨後同甜杏仁共入鍋中,加水適量煮熟,調入紅糖稍煮即成。

說明:本湯最益於哺乳期的產婦食用,不但營養豐富,且可催乳下奶。

西紅柿粉湯

原料:瘦豬肉100克,粉絲28克,西紅柿200克,精鹽、味精、蔥、薑、香油各少許,高湯500克。

製作:把豬肉洗淨切成細絲,西紅柿洗淨去皮,切成條;粉絲用溫水泡軟。

勺內放高湯燒開,把粉絲、蔥、薑絲加入湯內;待湯滾開時再加入肉絲,西紅柿條,鍋再開時加味精出勺盛湯碗內,淋上香油。

說明:本湯大補陰血,適合於產後婦女食用。

黃燜鮮魚

原料:活鮮魚一條重約750克,油75克,薑片、蔥、醋、精鹽、味精、醬油少許。

製作:活魚去鱗、去腮,從腹部剖開去掉內髒,撕去粘在腹腔上的黑膜,在魚背兩側肉厚的地方每隔3厘米劃一刀,深度至魚骨。

炒勺置火上,放油7.5克,燒到五成熱,把魚的兩麵煎至微黃色,加精鹽、薑片和冷冰750克,用中火煮15分鍾左右,再加醋、醬油、味精,燒開盛入大碗裏即成。

五白糕

原料:白扁豆50克,白蓮子50克,白茯苓50克,白菊花15克,白山藥50克,麵粉100克,自糖100克。

製作:將扁豆、蓮子、茯苓、白山藥、菊花磨成細麵,與麵粉調勻;加水和麵,或加鮮酵母令其發酵,發好後揉入白糖。

上籠沸水武火蒸30分鍾,至熟,出籠後切成塊狀作主食用。

說明:此糕健脾和胃,補血養血,兼以清肝熱,非常有益於乳母食用。

蝦米熬白菜

原料:大白菜800克,蝦米5克,豆油少許;精鹽、味精、蔥花各適量。

製作:把白菜用水洗淨,控去水分,切成寬1.5厘米、長5厘米半的段,將蝦米用溫水泡發。

勺內加入豆油,放置旺火上燒熱,放入蔥花煸炒,炒出香味,放入白菜段翻炒均勻,再加入精鹽炒勻,隨即放溫水500克左右,下入蝦米同煮,開鍋5分鍾左右,加入味精,即可出勺。

五香魚

原料:草魚肉400克,豆油1000克(實耗100克),白糖、醬油、醋、

精鹽、白辣椒段、蔥段、薑片、蒜瓣、雞湯各適量。

製作:將魚肉用刀切成瓦塊,放入碗內,加入醬油、蔥、薑、蒜,醃半小時。

勺內加入豆油,放旺火上,燒至八成熱時,把魚塊下入,炸至火紅色撈出。

勺內留底油,燒至五成熱,將蔥段、薑片、蒜瓣、辣椒段炸一下,隨即加入醬油、醋、雞湯和白糖,放入魚塊,烤至汁掛在魚塊上即成。

五香醬雞

原料:雛母雞1隻(約1200克),醬汁(以漫沒雞為度),香油15克。

製作:將光雞從肛門下豎開4.5厘米長口,取出五髒,剁去爪,洗淨,放開水中煮透取出,洗去血沫;再放入醬鹵鍋中煮開,再微火煨30分鍾,撈出抹上香油,食用時或斬塊或去骨片片,摞於盤中。

說明:色棗紅,味鮮香。

生薑粥

原料:鮮生薑69克,粳米100克,大棗2枚。

製作:將生薑切成薄片,或切細料,同粳米、大棗同煮為粥。

說明:可供寒天早餐,溫熱服食,功能暖脾胃,散風寒。

兔肉餛飩

原料:兔肉100克,麵粉250克,雞蛋1隻,澱粉適量,鹽少許,味精、蔥適量。

製作:將免宰殺後剝皮,去內髒,取淨肉,將兔肉剁碎成肉末,放入澱粉、味精、蔥適量。麵粉加水揉成麵團,用擀麵杖擀成薄片,切成5厘米見方的麵片。

左手拿麵皮,右手打餡,按常法包成餛飩,在鍋內加水適量,置火上燒開,將生餛飩放入鍋內煮開後,3分鍾即成。

虎皮豆腐

原料:豆腐3塊,豬油150克,咖喱粉、鹽少許。

製作:把豆腐切成長3厘米,寬2厘米,厚1厘米的塊;用豬油燒八成熟,炸成柿黃色,撈出、控油、入盤。

在虎皮豆腐塊上撒勻咖喱粉、鹽,即成。

說明:呈柿黃色,外脆裏嫩。

酸甜菜花

原料:菜花780克,胡蘿卜80克,醋精、白糖、香油少許。

製作:把菜花切成小塊,用清水泡一會兒,胡蘿卜去皮切成帶花邊的圓片,分別用沸水燙透菜花、胡蘿卜,再晾涼。

在容器中加開水加白糖,晾涼後再加適量醋精,最後加入菜花塊、胡蘿卜片、香油,並用重物將菜壓在糖醋水中,使充分浸泡入味,2~3分鍾後即可食用。

說明:本菜甜酸開胃。

茭白炒青椒

原料:茭白180克,青椒100克,素油80克,白糖20克,精鹽8克。製作:將青椒、茭白分別切成細絲,再分別用素油炒熟,分開炒是因為青椒炒得時間長了,顏色要變黃,清香氣味要減弱,

兩種原料都炒好後,兌在一起,放白糖及精鹽,再炒半分鍾即可。

春芽烘蛋

原料:雞蛋5個,鮮香椿頭50克,豬油180克,澱粉少許,味精、精鹽各適量。

製作:把香椿頭去掉老梗,洗淨,下開水鍋燙一下撈出,擠淨水分,剁成細末。

取一大碗湯,把香椿頭末放入碗內,磕入雞蛋,加精鹽,味精,豬油(80克),澱粉,攪拌均勻。

勺內放豬油1見克,燒熱,將蛋汁緩緩倒入勺內,用勺子輕輕推動,待蛋汁將熟時,蓋上蓋,用小火烘四五分鍾後,將雞蛋翻過來,加入餘油,再烘3分鍾取出,裝入盤內。

說明:鮮香鬆散。

鮮蘑蠶豆

原料:去殼蠶豆800克,罐頭鮮蘑一聽,精鹽、料酒、味精、胡椒粉、澱粉、奶適量。

製作:將去殼的蠶豆洗淨,用熱油炸透,鮮蘑切成同蠶豆大小相同的片。

湯鍋置火上,添人適量奶湯,倒入蠶豆和鮮蘑片,用精鹽、料酒、味精、胡椒粉凋好口味,燒幾分鍾後,用水澱粉勾芡,出鍋即可。

炒肉豆芽粉

原料:綠豆芽100克,豬肉100克,細粉絲(或粉條)50克,豬油80克、醬油、精鹽、醋、蔥末、薑末、蒜末、味精各適量。

製作:將肉切成絲,豆芽用清水漂洗幹淨,細粉絲用開水發好。

勺內放油,燒至四五成熱,放入肉絲,炒至七成熟,放入蔥末、薑末、蒜末、醬油,隨之放入豆芽、細粉絲翻炒,撒入味精,滴幾滴醋,出勺即成。

說明:本菜脆嫩,爽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