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嬰幼兒飲食宜忌2(3 / 3)

3.影響腦髓發育。脂肪中的不飽和脂肪酸,是合成磷脂的必需物質,而磷脂又是神經發育的重要原料。嬰兒飲食中不飽和脂肪酸長期缺乏,將對腦髓神經的正常發育和智力發展,造成難以彌補的缺損。不飽和脂肪酸又是製造前列腺素的原料,對膽固醇的正常代謝和運送,都有重要作用。

4.減弱溶劑作用。脂肪是脂溶性維生素的溶劑。嬰兒生長發育必需的脂溶性維生素A、D、E、K,必須經脂肪溶解後才能為人體吸收利用。飲食中缺乏脂肪,即可導致脂溶性維生素缺乏。而缺乏維生素A,嬰兒生長發育就要受到全麵影響。例如,皮膚於燥、頭發枯黃、指甲不平、角膜軟化以及夜盲等等。維生素E缺乏可影響生殖係統正常發育,肌代謝失常,引起皮脂萎縮及早衰等。維生素D缺乏影響鈣磷吸收,導致嬰兒佝倭病;維生素K不足可影響肝髒合成凝血酶原的功能。引起廣泛性出血。總之,無論從脂肪的營養功能,還是從脂肪與其他營養素的相互關係上看,飲食中適量脂肪都是必需的。對嬰兒來說,含不飽和脂肪酸的油脂更具特殊意義。6個月以內的嬰兒,以母乳喂養即可滿足不飽和脂肪酸的需求。6個月以後添加輔食時,應盡量采用含不飽和脂肪酸的植物油。動物油含飽和脂肪酸,既難消化,又能引起腹瀉與厭食。因此,在嬰兒食譜中,應控製其用量。

為什麼忌嬰幼兒營養過多

嬰幼兒飲食量太少,營養素供給太少,不利於他們的健康成長,但過多飲食和營養素也是有害的,這在醫學上稱為營養過剩。

1.蛋白質過多:攝入蛋白質食物,除可長身體外,代謝產物氮是經腎髒排出的,腎髒排氮量有一定限度,過多則不能負擔。嬰幼兒腎功能尚未發育完善,不能將體內過多的氮量排出,若加之嬰幼兒發熱、嘔吐、腹瀉等症時,人體內水分不足,小便濃縮,可致高氮血症。可引起患兒嗜睡,少尿或無尿,驚厥和昏迷等症狀。若長期攝入蛋白質過多,可產生高脂血症。

一般對嬰幼兒的每日蛋白質供給以每千克體重計算不超過3~4克,注意供給定量水分。

2.食鹽過多:食鹽過多可致鹽中毒,患者煩躁不安,嚴重者可有神經質症狀。長期慢性食鹽過多,致高血壓症。食鹽為氯化鈉,氯離子經腎髒由小便排出,過量氯化鈉會增加腎髒負擔。

3.脂肪過多:脂肪過多可發生肥胖病,嬰兒在一歲內攝入脂肪過多,大多數在成年患肥胖病。肥胖者的體重增加了心髒的負擔,極易發生心血管病。

4.碳水化合物過多:食糖屬於精製碳水化合物,攝入過多後,除代謝需要外,轉為脂肪而儲存於體內,最後也可發生肥胖症並導致心血管疾患。

5.維生素A過多:如果服用維生素A製劑每日大於50000單位(相當於濃縮維生素A2粒,濃縮魚肝油滴劑30滴),連續三個月可發生中毒症狀。症狀為食欲不振、皮膚發癢、易激動、毛發脫落、骨膜增殖性改變(骨病)、口腔黏膜脫落等。

6.維生素D過多:如果每日服用2000~5000單位(相當於淡維生素A、D滴劑10g或濃劑1g約30滴),可發生中毒症狀。症狀為無力,胃納差、惡心、嘔吐腹瀉甚至腎損害和血管鈣化等,後果嚴重。

7.維生素C過多:維生索C是水溶性維生素,一般認為過多可無害地從尿中排出,實際過量維生素C也有許多害處,主要易發生腎結石,可使鈣磷從骨內移出,還伴有腹瀉、腹痛等。

由以上可看出對嬰幼兒的營養;補充要適度,否則有害而無利。

牛奶越濃越好嗎

不少家長以為,牛奶吃得越多、越濃,嬰幼兒長得越快,於是常用過濃的牛奶來喂嬰幼兒,其實這是不科學的。

所謂過濃牛奶,指衝奶時多加奶粉少加水,濃度超出正常的比例標準。有的家長惟恐牛奶太淡,還在新鮮牛奶中加奶粉。殊不知,牛奶的濃淡應與嬰幼兒年齡成正比。喂食奶粉須根據年齡大小而有不同的比例,即使喂食鮮奶,也要按嬰幼兒年齡逐步遞增。如一個月以內的新生兒,摻水的比例應根據消化情況由1/2逐步減少到1/3。如果嬰幼兒常吃過濃牛奶,輕者引起腹瀉、便秘、食欲不振甚至拒食。久而久之其體重非但不能增加,重者還可引起急性出血性小腸炎。這是因為嬰幼兒髒器嬌嫩,受不起過重的負擔與壓力。奶粉衝得過濃,或者鮮牛奶中摻入奶粉,營養成分濃度升高,超出嬰幼兒的胃腸道消化吸收限度,不但消化不了,還可能損傷消化器官,於是出現上述一些症狀。給嬰兒調配牛奶,一般是兩份牛奶加一份水。近年來,有些市場銷售的牛奶成分已經相當於加水稀釋後的奶,所以,應視牛奶的質量而決定加水多少。

為什麼不宜用嚼食喂嬰幼兒

有些母親生怕孩子噎著,總習慣自己先把食物嚼碎再喂嬰幼兒。其實,用嚼食喂嬰幼兒是有害無益的。

嬰幼兒的消化係統,是要通過進食過程而發育成長的。嬰兒在吃東西的時候,同成人一樣,由唾液腺分泌出含有消化酶的唾液來調和食物,清洗口腔,並通過唾液澱粉酶把食物中的澱粉分解為麥芽糖,經過胃腸進行消化。吃嚼過的食物,會使嬰幼兒的唾液分泌逐漸減少,引起消化功能減退,降低食欲。再說,這種【做法】極不衛生。母親如果有病,就會把疾病傳染給嬰幼兒。

能在牛奶中添加帶湯、稀飯嗎

一些家長常在牛奶中添加米湯、稀飯等喂養嬰兒,以為這樣營養互補,利用價值高,其實這種【做法】不科學。因為牛奶中含有維生素A,而米湯、稀飯這些以澱粉為主的食物裏含有脂肪氧化酶,會破壞維生素A。嬰幼兒攝取維生素A的主要來源是乳類食品,維生素A長期不足會導致嬰幼兒發育遲緩,體弱多病,所以,不宜在牛奶中添加米湯、稀飯等喂養嬰兒,最好分開喂。

牛奶加糖越多越好嗎

調配牛奶加糖的目的,是增加碳水化合物所供給的熱量,但加糖必須定量,一般應是每100毫升牛奶加5~8克糖(一茶匙糖約等於5克)。如果過多地往牛奶裏加糖對嬰兒有弊無利。過多的糖進入體內,會使水分瀦留在身體內,結果使肌肉和皮下組織變得鬆軟無力。這樣的嬰兒看起來胖,但身體抵抗力差,醫學上稱為“泥羔型”體型。過多的糖貯存在體內,還會成為一些疾病的隱蔽因素,如齲齒、近視、動脈硬化等。

牛奶裏加什麼糖好呢?目前的看法是加蔗糖,蔗糖進入消化道被消化液分解後,變成葡萄糖被人體吸收。有的家長專門給嬰兒買葡萄糖,其實大可不必。葡萄糖甜度低,用多了就超過規定範圍,嬰兒還會因不甜而拒食。

還有一個何時加糖的問題。有些家長把糖加入牛奶中一起加熱,這樣做對嬰兒身體有害。因為牛奶中所含的賴氨酸與糖在高溫下(80—110℃)會產生“梅拉德”反應,從而生成一種有害物質果糖基賴氨酸,這種物質人體不僅不會吸收,還會危害健康,尤其對嬰兒危害更大。因此,應先把煮開的牛奶涼到溫熱(40-50℃)時,再將糖放入牛奶中溶解。

乳房過脹時可采取哪些措施

在乳腺開始分泌乳汁之前,由於靜脈及淋巴管鬱滯,乳房先有膨脹。這時候,乳房摸起來很硬,並且有塊,碰碰就痛,一般不會發熱,即使體溫上升,也不太高。乳脹持續一兩天後就自然消退,而乳腺開始分泌乳汁。如果乳房過脹引起疼痛,可以用托帶把乳房向上兜起托住,乳房上放置冰袋或熱水袋,用毛巾做冷敷或熱敷也行。中藥鹿角粉每天9克,分三次服,用少量黃酒衝服更好,有助於消脹催乳。疼痛難忍時,可服些“優散痛”或“解痛”等止痛藥片。但千萬不可急於擠吸,否則有害無益。

乳頭破損後宜采取哪些喂養方法

母親的乳汁是嬰兒最理想的營養品,因此,每一位母親都願意盡可能地自己給嬰兒喂奶。然而,有些年輕的母親喂奶後乳頭破損,疼得不敢讓嬰兒吸吮,這樣一來,母親的乳房脹得要命,有時甚至誘發急性乳腺炎,而嬰兒卻餓得啼哭不止。

那麼,乳頭破損後如何給嬰兒喂奶呢?

為了減輕嬰兒吃奶時引起的疼痛,可以先讓他吸吮沒有破損或破損較輕的一側乳頭,等到進食了一定量的奶汁後,再吸吮另一側乳頭時用力相對就小了,從而能夠減輕疼痛。

在哺乳前可先擠出少量乳汁,以濕潤破損的乳頭,然後再讓嬰兒吸吮,也能夠減輕疼痛。當嬰兒咬乳頭時,用乳房擋住他的鼻孔,他便會鬆開嘴。

如果條件允許,在哺乳前先在乳頭上塗些麻醉藥普魯卡因溶液,也能夠減輕哺乳時引起的疼痛。但應注意,必須將藥液洗去之後方可給嬰兒吸吮,以防嬰兒發生過敏反應。

如果乳頭破損嚴重,哺乳時疼痛較為劇烈,應暫時停止讓嬰兒吸吮,但必須定時排空乳汁,以防團乳汁淤積引起急性乳腺炎。做法是洗淨雙手和乳房,用洗於淨並消過毒的吸乳器吸出乳汁,裝進奶瓶喂哺嬰兒,然後在乳頭破裂處塗些金黴素眼膏或蓖麻油鉍軟膏。擠出的乳汁存放時間不可超過6小時,以防被細菌汙染。

為了防止哺乳時乳頭破損,應從產前三個月就開始經常用酒精棉球擦拭乳頭,一方麵清潔消毒,另一方麵能使乳頭“老”一些,哺乳時經得起嬰兒的吸吮,不致發生乳頭破損。

哺乳時應注意清潔衛生,先洗淨雙手,並以消毒紗布蘸水或硼酸水洗淨乳頭。最好是坐著喂奶,並用中指和食指輕輕抵住乳頭,稍稍用力擠壓,要讓嬰兒輪換吸吮雙側乳頭,每次喂奶時間以20—30分鍾為宜。不要讓嬰兒含著乳頭睡覺,以免因較長時間浸漬導致乳頭破損或乳腺開口堵塞。

母親患哪些疾病忌哺乳

有些母親患病不適合母乳喂養嬰兒。下麵將這些疾病分述如下:

1.結核。患結核的母親應接受適宜的抗結核治療,直到痊愈前,不宜照看和喂養嬰兒。嬰兒必須立即接種卡介苗,至少應與母親隔離6周。如條件所限不能徹底隔離時,要定期為嬰兒作身體檢查。

2.心髒病。大多數情況下,喂乳會加重母親的負擔。有心衰及重症心髒病的母親不適宜喂乳。隻有心髒病的代償期或瓣膜損傷已作修補術而且效果良好者,才可以喂乳。

3.甲狀腺功能亢進。抗甲亢的藥如硫氧嘧啶等都可隨乳汁分泌出來,如嬰兒長期食用這種母乳,可引起甲狀腺腫及甲狀腺功能不足。

4.精神病。患這種病的母親由於不能像正常人那樣愛撫和照看孩子,嬰兒饑一頓、飽一餐,容易患營養紊亂病,而且智力開發也會受影響,因此不適合母乳喂養。

5.嚴重的腎髒病和糖尿病。但所患糖尿病,經飲食及胰島素治療,病情已趨穩定時,可以用母乳喂養嬰兒。

6.急性感染病。如肺炎等經抗生素治療能很快治愈,因此僅需要終止數天哺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