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巧說“不”字動人心(2 / 3)

勉勃·胡佛是一位著名的試飛飛行員,經常參加飛行表演。有一次,他在聖地亞哥舉行空中 表演,在返回洛杉磯駐地途中,飛機的兩個發動機在米高度時突然熄火,他憑著熟練的 技巧使飛機降落。雖然人無傷亡,但是飛機遭到嚴重損壞,著陸後,胡佛立刻檢查飛機燃料 ,發現果然是燃料加錯了。

回到機場後,他要見見為他座機服務的機械師,當時這個年輕人已經為自己的過失而非常苦 惱,當胡佛走近他時,他流淚了。由於他的過失,一架非常昂貴的飛機被毀了,而且差點 使三人送了命。胡佛沒有像人們想象的那樣,怒氣衝衝地批評、指責這位機械師的失誤,而 是上前摟著他的肩膀說:”為了向你表明我堅信你不會再這樣做,我希望你明天為我的F- (戰鬥機)提供服務。”

結果可想而知。這位機械師在今後的日子裏不但不會再犯這樣的錯誤,而且會因為這樣而幹 得更加出色。如果胡佛劈頭蓋臉就給這位機械師一頓諷刺打擊或是嚴厲的批評,不 僅可能會大大地傷害機械師的自尊心,而且會使他變得沮喪、自卑、畏首畏尾,甚至放棄 他本來可以做得很好的機械師的工作。

另外,要做到不講刺話,還要注意自己的態度。假如心中不高興,切不可在言語態度上流露 出來,特別注意言語間不可含有譏諷或敵意。避免在批評他人時做出握拳、瞪眼、皺眉、 把臉沉下來等發怒的表示。使原來不帶”刺”的話,也讓被批評者聽來覺得麵子上過不去 或懷疑你是對其心懷不滿,這樣也就不會繼續聽你所說的內容了。應盡量用平和或溫和的 態度去麵對你的批評對象,盡量剔除感情成分,學會借表情、態度、聲調增加批評語的積 極效果。

用事實說話,蠻漢也得低頭

有時候批評他人,無需迂回曲折,繞山繞水地暗示一番,隻需要用事實輕輕一點, 就能夠達到效果,也不失為一個好方法。

一個病人在和醫生約定的時間準時到達,可等了分鍾後醫生才到。他非常氣惱,覺得醫生 這種不守信用的行為實在是無禮,他必須提出批評,否則心裏感到不平衡:自己受到了輕 視,自尊心受到了傷害。於是他通過以下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批評意見。

他進入醫生辦公室後,先用手指了指手表,然後冷笑了一聲說:”現在是點分。”醫生 似乎沒明白他的意圖,敷衍說:”是嗎?”醫生的回答更激怒了這位病人,可他仍是說:” 現在是兩點過一刻。”盡管他內心是非常憤怒,可臉上仍保持平靜。他在克製自己,試圖用 暗示讓醫生明白自己的意思。可醫生仍裝糊塗:”兩點過一刻又怎麼樣?”這下病人忍無可 忍了,終於指出了醫生的錯誤:不該遲到,浪費了自己的時間,不守信用。醫生這才向他 道歉。

這位病人開始想用迂回的暗示法將自己的批評信息傳遞給醫生,讓醫生接受批評,並為自己 的錯誤道歉,可醫生並不願意坦然接受。這位病人因此更加惱火,最後直接了當地將醫生 遲到,耽誤了病人時間的事實說出來,醫生才接受了批評。

現實生活中確實會常常遇到這種情況,有時需要直截了當地提出批評意見,”擺事實,講道 理”,令對方醒悟,否則你采用委婉的或迂因的辦法,對方並不能領會你的批評意見,或 者是故意回避、裝糊塗,有時還會引起對方的誤解,雙方產生新的矛盾。

戰國時期的”農家”學說的代表人物許行主張人人自食其力,一切東西都自己做,萬不得已 才進行交易,根本否定了社會分工。因此他和他的弟子數十人,都穿著粗布衣,靠打草鞋 、織席子來維持生活。有一個叫陳相的人本來信奉儒家思想,但一見到許行,便改換門庭 ,信奉”農家”學派了。有一次,陳相遇到孟子便竭力宣揚農家思想,他說:”我計為許 行先生的觀點很有道理,凡是賢明的君主都應該與百姓同耕作,自己親自做飯吃,同時兼 理朝政;如果不能自給自足,怎麼能稱得上是賢君呢?”孟子於是問道:”那麼許先生是否 必定自己種糧食然後自己做飯吃呢?”陳相回答說是的。孟子又問:”那麼許先生一定是自 己織布做衣服了?”陳相說:”不是,許先生穿的粗布衣服裏用麻做的粗布衣服。”孟子又 問:”許先生戴的帽子是他們織布做的嗎?”陳相回答:”不是,是用糧食換來的。”孟子 又問:”許先生為什麼不自己織布做帽子呢?”陳相說:”怕對耕種有妨礙。”孟子又問: ”許子用鍋做飯,用鐵具耕地,這些都是他親自做的嗎?”陳相說:”不是的,也是用糧食 換來的。”孟子因此說:”如果許先生用糧食去換鍋、農具,這不能說對陶工和鐵匠有所 妨礙,那麼陶工和鐵匠用器具去換糧食,又怎麼能說他們對農夫有所妨礙呢?況且許先生主 張自給自足,那他又何不自己親自做陶器和鐵具,一切東西隻是自己家裏拿來用?又為何忙 忙碌碌地拿糧食與別人交換呢?”

孟子用設問誘導的方法,一步步地擺事實講道理,將許行的觀點駁得體無完膚,卻又合情合 理,讓陳相在不知不覺中就接受了孟子的批評意見,毫無孟子故意打擊自己信奉的學派的 感覺。

世界上的事情往往如此,捷徑總是最短的路,最有效辦法常常是最簡單、最基本的,其實有 時候直接將對方的缺點、錯誤指出來,反而是避免傷人自尊心、避免雙方誤會、避免便人 產生逆反心理等的最好方法,往往能達到批評者預期的效果。

批評也是一種讚美,有人批評自己,表明對方在某些方麵很欣賞自己或對方很喜愛、關心自 己,否則,誰也犯不著冒著得罪人的危險去批評別人;批評也是種讚美,它從側麵反映出 你在許多方麵是做得不錯的,缺點錯誤僅存於某些小的方麵,否則就用不著批評,而應該 懲罰,興師問罪了。

所以,當一個人受到他人批評時,應以積極的態度去對待,心平氣和地聽取對方的批評意見 ,看到批評對自己進步、成熟的重要性,勇敢麵對別人的批評,對於合乎情理的地方進行 積極肯定並確實改正,對於不合情理的意見,須保持冷靜頭腦,使之對自己起到防微杜漸 的作用。

說“不”得講藝術

讚美和說”不”應該是生活的必須,它們任缺其一,都會使生活失去原訐原味。 說”不” 在某些時候比讚美更重要,它就像在炎炎夏日,使你冷靜清醒下來的冰水。在讚美別人時, 需要說”不”,就勇敢的說出來。

唐太宗李世民是曆史上的明君,而魏征則是敢於向皇帝說”不”的名臣。

有一次,”大逆不道”的魏征竟然指責皇上李世民失信。

”陛下曾說:'朕以誠信禦天下,欲使臣民皆無欺詐。'但陛下言而無信,自己就失信過好 幾回了。”魏征對李世民說。

”寡人什麼時候失信於人了?”李世民心中有幾分不悅。

”且聽微臣細細道來。”魏征不慌不忙的說,”陛下登基之初,曾下令免去所有百姓欠官家 的債務。可如今朝廷仍然追索秦王府的舊債,理由是秦王府的債權不屬朝廷。陛下過去是秦 王府的主人,現在雖貴為天子,秦五府的財物也應該屬於官家所有。既然如此,為何還要追 索呢?”

李世民低頭不語,顯出沉思的神色。

魏征見狀,接著說:”剛才隻是一例。陛下又曾降旨免除關內外兩年之賦稅,百姓聞之歡欣 鼓舞。而今又降旨說今年照常征收賦稅。朝令夕改,隻會失人心於天下。臣以為,若想以誠 信禦天下,當從陛下始。”

麵對這種觸犯龍顏的行為,李世民非但沒有降罪魏征,還高興的說:”愛卿說得好。寡人確 實言而無信,幸好讓卿家給點了出來,否則失信於天下,那就不妙了。”

魏征毫不隱諱,一針見血地向李世民失信於民的行為說”不”,李世民不僅不生氣,還對他 大加讚賞,並且心存感激地給予魏征很高的評價:”貞觀以來,盡心於主,獻納忠讜,安國 利人,犯顏正諫,匡聯之違,唯見魏征一人。”李世民之所以這種做,是他認識到魏征對 自己說”不”,其實從反麵讚美自己是一個明君。因為隻有明君,才可能接受臣於的諍諫 。同時,李世民明白魏征是為自己的江山著想,君王的過火,臣子及時指出來,有利於治 理國家。

所以,當別人的行為有錯誤,說”不”的讚美更重要,讚美容易使對方忽視自己的缺點,沉 浸於讚美者營造的虛幻世界裏,不利於他的進步。在對方出現錯誤時,還一個勁的恭維, 這種讚美就有阿諛奉承,甚至居心叵測之嫌。

秦朝末年,朝廷腐敗。秦二世的統治在農民起義的打擊下搖搖欲墜。秦二世慌忙召集群臣來 商議對策。

”我聽說南方有農民起義,官兵謀反。你們有沒有什麼良策?”二世憂心忡忡地問。

有的大臣進言道:”陛下應立即降旨禁止臣民聚眾鬧事,聚眾鬧事者格殺勿論。”

二世一向認為自己比始皇帝老爸英明,一聽這話當然不高興。謀事叔孫通看在眼裏,樂在心 頭。

”你們簡直危言聳聽。”叔孫通站了出來,對二世大唱讚歌,”現在天下一家,兵器被熔煉 為銅人,郡縣的城牆、關卡早已摧毀。四方百姓心向朝廷,怎麼會造反呢?那些傳言不過是 把一些偷雞摸狗的小事誇大罷了,根本用不著大驚小怪的!”

這番話自然贏得二世的歡心,獲得了獎賞。

在國家危難之時,不指明君王的過失,卻瞎扯胡吹,大放讚美之辭,實在是有害無益。要是 這個時候,能多有幾個如魏征般勇於向君王說”不”的大臣,秦朝可能不會二世而亡。

如果把讚美比作一杯熱咖啡,使人感覺到溫暖和幸福,那麼說”不”則可稱一杯澄明的冰水 ,使人清醒地看清自己的優點、缺點。

一味地讚美隻會讓許多人迷失方向。並且聽了太多的讚美,就會使人上癮,它如同毒品一樣 ,需要的劑量越來越大,瓦解你的鬥誌,懶散你的身心。你對一個人向來隻有讚美之辭, 當他聽慣、聽得順耳以後,你的其他話他就可能聽不進去了。

當然,說”不”非常講究技巧和策略。不加思考,隨隨便便的”No”隻會使對方不怏。因為 ”No”代表著你反對他,否定他,不承認他。對方要是一個心胸狹窄、報複心又強的人,那 麼,隻有對你深表同情--你慘了。

要想順利地把”不”字說出口,使對方滿意,不再為自己招來麻煩,還真得學上一兩招。

()以情動人

在辦公室裏,同事間借錢是屢見不鮮的事。要是你碰到一個平時關係不怎麼好,口碑也不怎 麼好的同事,向你張開”虎口”時,你該怎麼辦?

”沒有!”你從此可能多了一個敵人。

”找別人吧!”你以後就有事沒事多往身後看幾眼,當心被人放冷槍。

”哎喲,老兄,真看得起我,我很想借你,不過我也沒錢啊。咱們關係這麼好,我也不怕家 醜外揚了。每次工資下來,全被那口子悉數沒收,隻給生活費。你看!”你翻衣袋(當心翻 出大鈔)。

這種時候,聲情並茂的哭窮是對付借錢的好辦法。你那副楚楚可憐的樣子定會讓對方找到一 種平衡和滿足感。

”唉,這小子比我還窮。更慘還是個'氣管炎'!”說不定他在心裏還對你深表同情。

當你站在對方所持觀點的依據上,坦誠布公,解除對方的疑慮,使他產生安全感和滿足感, 你的”不”字就可說出來了。

()誘敵深入

有的時候,對方向你提出觀點,要求是很荒唐很不切實際的,但是他自己卻沒有發覺。如果 你單純的表示拒絕,就有可能傷了對方的自尊心。

那該怎麼辦呢?

其實很簡單。你來做一次導演,從他提出的要求或觀點出發,推導一個荒謬的根本不可能產 生的結果。誘導他,讓他認識到原來自己是多麼的可笑。

著名的裝簧設計師荻羅就非常精於此道。有一次他接待了一位客戶,這位客戶堅持用一種與 自己房間根本不協調的花布做窗簾,並且說它如何漂亮。

要是碰到別人,一會苦口婆心,口幹舌燥的去勸說客戶放棄自己的想法。精明的荻羅就不。 他悶聲不響的把那種布掛到窗子上。那客戶一看,唉呀,真難看!

荻羅沒有說一個字,對方就自己請示換一種布,並聽從荻羅提出的意見。

()含糊其辭

明明白白的”No”難以說出口,那何不來點”模糊學”,使對方糊裏糊塗、心甘情願的就被你拒絕了 。

有一家公司招聘設計師。招聘主任用這樣的方法來拒絕不佳的應征者。

”哎喲,真是對不起,可能太累了,你這幅設計圖我不大看得懂。你能回去再給我畫一副我 比較看得懂的,好嗎?”

這種回答,在肯定了對方的水平的同時,巧妙的拒絕了他,讓他滿懷希望地離去。說不定第 二天帶著一副合格的設計圖回來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