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世界名牌中國爭霸戰2
摩托羅拉與愛立信、諾基亞
說起電信市場,人們就會想起摩托羅拉、愛立信和諾基亞。多年來,這三大電信公司占據著全球大部分的市場份額,始終名列《財富》雜誌評選的世界500強之中,其品牌價值也高居世界前100位。①近年來,三大公司紛紛在中國開展業務,並逐漸將戰略重點轉向中國。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和電信市場日新月異的發展,這幾個外來的洋名字,和麥當勞、肯德基一樣成為中國人家喻戶曉的品牌。盡管麵對電信業後起之秀如西門子、飛利浦、鬆下、三星以及民族通信企業的競爭與挑戰,三巨頭仍牢牢控製著80%左右的中國市場份額。
一、三大電信巨頭在中國發展概況
(一)進入中國時間——愛立信最早
如果按照與中國第一次交易的時間來計算,愛立信無疑是最早進入中國的外國通訊企業。當1892年愛立信與中國簽訂第一個訂單時,世界上根本還沒有摩托羅拉和諾基亞公司。1985年,愛立信和諾基亞分別在北京設立了辦事處,兩年之後的1987年,摩托羅拉北京辦事處開張。
為了更好地搶占中國市場,僅有辦事處是遠遠不夠的。為了將生產搬到中國,1992年,摩托羅拉在天津成立摩托羅拉(中國)電子有限公司,生產尋呼機、手機、對講機、無線通信設①根據2001年美國(商業周刊》和國際品牌公司對全球品牌的排名,諾基亞名列第5位,愛立信居第36位,摩托羅拉居第66位。
半導體、汽車電子產品等。其銷售不僅麵向中國市場,還出口到亞洲其他市場。目前,摩托羅拉在中國共設立了26家分公司、1家獨資企業、1家控股公司、8家合資企業。1998年,其北亞中心也從香港遷至北京。
愛立信公司也於1994年成立愛立信(中國)有限公司,目前在中國擁有24家辦事處、10家合資企業和4家獨資公司,主要生產移動電話和移動通訊設備,其生產的電話和配件產品銷往歐、美、亞洲等地客戶及其他愛立信公司。
諾基亞在中國有8家合資企業、20多家辦事處,幾乎所有諾基亞的主要產品都可在中國生產。諾基亞在中國第一個接通GSM電話、GSMl800電話,是簽訂中國第一個雙頻網協議的通訊企業。
(二)在中國發展規模——摩托羅拉最大
摩托羅拉是三巨頭中在中國投資最大的,投資總額累計已達285億元人民幣(約合34億美元),是中國電子領域最大的外國投資商。2000年,其在中國的銷售額為375億元人民幣,占其全球總銷售額的12%,中國已成為其繼美國和歐洲之後的第三大市場;采購額為128億元人民幣,遠遠高於其他競爭對手。而且,摩托羅拉在中國所進入的業務領域遠遠多於愛立信和諾基亞,產品涉及電子通信的各個方麵。根據《國際商報》2001年12月3日公布的在中國外商投資企業500強名單,摩托羅拉(天津)電子有限公司銷售額首次超過上海大眾而名列榜首。愛立信1999年在中國采購額為39億元人民幣,其中國公司出口總額為3億美元;2000年在中國投資額超過6億美元,采購額約149億元人民幣。中國市場在1998年成為其全球第一大市場,1999年位居第二。
諾基亞在中國投資額累計約17.3億美元,2000年在中國的銷售額約為28億美元左右,出口額為15億美元。中國也是諾基亞的世界第二大市場,僅次於美國。
二、通訊巨頭轉戰中國市場的原因
(一)全球業務受困
其實,無論是摩托羅拉、愛立信還是諾基亞,近年來,在歐美市場上的經營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甚至虧損。全球經濟不景氣對於高科技公司的影響有目共睹,而且由於歐美手機市場普及率高,發展空間小,整個市場趨於飽和。2001年一季度,摩托羅拉的兩大主營業務——移動通信和傳呼機銷量持續疲軟,16年來首次出現營運虧損。而且,由於流通不暢,其短期償債能力受到懷疑,導致股價跌至8年來的最低。二、三季度的財務報表繼續虧損,而摩托羅拉對第四季度的經營也發出了盈利預警。在這樣的困境下,摩托羅拉隻好采取裁員措施,2001年的裁員人數將達到3.9萬人,同時公司還對組織結構進行調整,將部分生產部門合並,並先後關閉了在歐美的部分工廠。摩托羅拉表示,2001年6月以後,摩托羅拉將不再在美國本土生產手機,手機生產將轉移到中國、巴西、德國、墨西哥和英國的工廠,還有一部分生產業務將外包給別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