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考據學、史學和圖書整理4(1 / 3)

第十章 考據學、史學和圖書整理4

許褚

許褚是曹操身邊的忠實警衛,他在隨曹操東征西戰中,始終不渝以保衛曹操的生命安全為己任,為曹操贏得魏國統一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在中國曆史上也是一名很有名的衛士。一次,曹操與韓遂、馬超等單獨會晤,其他人不能參加跟從,曹操隻留下許褚在身邊。馬超曾聽說過曹操有一位警衛,名叫許褚,勇力超人,眼前這個人是不是許褚,他弄不清楚,便上前問曹操:“聽說您有虎侯,他現在在哪兒?”曹操指指許褚,許褚正瞪大眼睛盯著馬超,馬超嚇得不敢妄動。幾天後曹軍與馬超作戰,馬超軍被打敗,許褚連連斬了他很多將士,立了大功,因此曹操便提升許褚為武衛中郎將。“武衛”的稱號便開始叫起來了。

謝靈運之死

提起南朝文學,人們可能會馬上想到山水詩,想到扭轉玄言詩風,開創山水詩派的第一個詩人謝靈運。自他之後,南朝的謝朓、何遜,唐朝的孟浩然、王維等許多山水詩人相繼出現,他們以優美的山水詩篇豐富了詩歌的園地。

謝靈運出身於官宦世家,他的祖父謝玄在淝水之戰中功名赫赫,官至車騎將軍。父親謝瑍天性遲鈍,做過幾年秘書郎,很早就已亡故。謝靈運自幼聰穎敏悟,謝玄對他非常喜愛,曾對親友們說:“我生下謝瑍,謝瑍的兒子為什麼就不能和我一樣呢。”

謝靈運從小就喜歡學習,博覽群書,文章寫得奔放俊美,被人們譽為江南第一。成年後襲封康樂公,人稱謝康樂。出仕為琅邪王大司馬行參軍。他性格豪放,生活奢侈。出來進去,車馬和衣飾都極其華美,經常別出心裁,製作一些新的服裝樣式,令人爭相仿效。

宋武帝劉裕北伐後秦,攻下長安,謝靈運當時任黃門侍郎,奉朝廷的命令前往彭城慰問,他情緒激奮,揮筆寫下《撰征賦》,熱情頌揚將士們一往無前的英雄氣概。劉宋立國後,被任命為太子左衛率。

謝靈運為人放蕩不羈,經常違反禮教。朝廷因此隻把他當作一個文人名士來對待,從不委以重任。但是,謝靈運卻認為自己才華出眾,應該參予朝廷大政。由於沒有受到重用,經常怨憤不已,有時甚至詆毀朝政,不久,便被權要人物排擠出朝,調任永嘉(今浙江永嘉縣)太守。

永嘉名勝山水很多,謝靈運平素特別喜愛山水,加上政治上很不得誌,於是他開始傾心於自然風光,天天遊山逛水,足跡踏遍永嘉郡的各個屬縣。有時一出去,就十天半個月不回來,郡府的各種事務,他一概不問,每到一處,隻是寫詩記勝,吟詠不止。他的山水詩就是從這時開始創作的。

在永嘉呆了一年以後,謝靈運上表朝廷,聲稱自己身體有病,要求離職,回到家鄉會稽(今浙江紹興)。謝靈運居住在一處依山傍水,清雅幽靜的莊園裏,生活得無拘無束,逍遙自在。有時他也約來幾個朋友,一起海闊天空,飲酒作歌。這個時期,謝靈運的創作非常勤奮,他的詩作一傳到京城,朝野內外都爭相抄錄,一夜之間,幾乎人人皆知,詩名轟動了整個京師。

宋文帝即位,徐羨之等權臣被殺,朝廷任用了一批名人學士。謝靈運被征召為秘書監。到了建康,謝靈運負責整理皇家圖書館的藏書,拾遺補缺。宋文帝還讓他編纂《晉書》,可是不知什麼原因,他隻是粗略地分立了一下條目,遲遲沒有動筆。不久,他又被任命為侍中,受到宋文帝的優厚待遇。謝靈運的詩作和書法,在當時都是精絕於世的藝術佳品,他每作一詩一文,總是親手抄寫出來,呈送給宋文帝。宋文帝每次都認真鑒賞,讚歎不已,認為他的詩文和書法堪稱人間“二寶”。

謝靈運這次入京,是懷著一展宏圖的遠大抱負而來的,他自認為他是當時最有名望的人物之一,應該參加朝政的決策,在政治上成為舉足輕重的人物。誰知入朝之後,朝廷還是以文士相待,每次陪侍宋文帝飲宴,不是問問書法,就是議論一下詩文,從不涉及國家大事。可王曇首、王華、殷景仁三人,名望和地位原本都比自己低,卻受到宋文帝的重用,被委以要職,在朝廷中說一不二。謝靈運對此很是憤慨不平。於是他經常稱說有病,不再上朝處理公務,在居處修造池塘,整天種植竹木花草,自己的奴仆忙不過來,就動用官府的役吏,有時到城外遊玩,竟出去一百六、七十裏,幾天後才興師動眾地回來,事先既不上表請示,事後也不予以說明,弄得大臣們議論紛紛。

宋文帝一看這樣也覺得有點不太象話,但又不想輕意傷害謝靈運,便派人委婉地告訴謝靈運,希望他能夠自動辭職。謝靈運隻好上奏聲稱有病,無法擔任官職,宋文帝順勢賜予長假,讓他回家養病。

謝靈運回到會稽後,立即叫來堂弟謝惠連和幾個友人,談詩論文,遊覽山川,又完完全全地過起名士生活來。

謝靈運對遊山登嶺的興趣,幾乎到了無以複加的地步。他專門尋找最險峻、最幽靜的山巒,既使是懸崖峭壁,他也要親自登臨。他經常穿著木屐登山,上山時去掉木屐的前齒,下山時去掉木屐的後齒。一次,他帶領數百人,從會稽的南山開始,一路砍伐樹木,開壁道路,直到臨海郡(今浙江臨海縣)的轄界,聲勢浩大。臨海郡太守王琇聽到報告後,大驚失色,以為是山賊打來,最後得知是謝靈運在遊山,這才安下心來。謝靈運派人給王琇送去兩句詩:“邦君難地險,旅客易山行。”並邀請他一起來遊山,王琇慌忙連連辭讓。

會稽太守孟顗信奉佛教十分虔誠,但謝靈運卻非常看不起他。他曾當麵對孟顗說:“成仙得道要有悟性,您老升天當在我謝靈運之前,成佛必在我謝靈運之後。”孟顗聽了這句冷嘲熱諷的言辭,心裏十分不滿。

謝靈運有時喜歡故意做出驚人之舉,以此來顯示自己不受禮教束縛。有一次他和幾個隱居名士,在會稽的千秋亭開懷暢飲,借著酒氣,幾個人脫得一絲不掛,手舞足蹈,狂呼大叫。孟顗作為太守,實在忍受不了,派人前去勸說,謝靈運一聽大怒,反而吼道:“我們自己大喊大叫,關你癡人什麼事。”

會稽城東有回踵湖,謝靈運想占為己有,他上書宋文帝,請求準許他放水造田。宋文帝批轉給郡府,令他們酌情處理。這片湖麵由於離會稽城很近,水產又很豐富,老百姓們認為破壞了太可惜,孟顗據此堅決不同意。謝靈運一看不行,又請求將自己莊園附近的岯崲湖劃歸給他,孟顗還是表示反對,氣得謝靈運十分惱火,他對人攻擊孟顗說:“孟顗這樣做,決不是為了老百姓,他是怕決湖造田,使大批魚蝦無辜送命,自己由此犯了殺生之罪,死後不能成佛。”孟顗知道後,非常怨恨謝靈運,他上書朝廷,指控謝靈運圖謀不軌,懷有造反之心。同時派兵設防,通告全郡,就如同真有其事一樣。謝靈運被逼得無法,隻得趕緊奔赴建康,上書宋文帝,陳述事情的前因後果。宋文帝知道他是被誣陷的,便不再追究。但又怕他回去重新挑起禍端,於是任命他為臨川郡(今江西臨川縣)內史。

謝靈運到了臨川,仍然和在永嘉一樣,整天遊山玩水,不理政務。監察禦史上書對他進行彈劾,司徒劉義恭立即派遣專使前去拘捕。謝靈運覺得自己受到侮辱,率眾拒捕,從臨川逃了出來,不知不覺起了反叛的意念。他在《臨川被收》一詩中詠道:“韓亡子房奮,秦帝魯連恥。本自江海人,忠義感君子。”但這隻不過是一種感慨而已。他很快被抓獲。他雖然犯有死罪,但宋文帝非常愛惜他的文才,想把他罷了官就算了,可是彭城王劉義康堅決要求按法律辦事,認為這樣的人不應寬恕。宋文帝無法,隻好免去謝靈運的死罪,將他流放到廣州。

過了一段時間,秦郡府將宋齊受出使塗口,路經桃墟村,看見七八個人聚在一起說話,他懷疑這些人不是普通百姓,馬上報告了當地官府。官府得知,派兵將他們全部抓獲,其中有一個叫趙欽的犯人說:“同村人薛道雙早先與謝靈運一同共事。薛道雙派人對我說,謝靈運犯罪流放廣州,留下一筆錢財,讓薛道雙糾集一些壯士,購買兵器,在途中將謝靈運解救出來。但我們始終沒有遇到被流放的謝靈運,隻好回來,由於路費已經花完,隻好一路搶劫。”此話傳到朝廷後,宋文帝立即下令,將謝靈運在廣州斬首示眾。謝靈運在臨死前,照樣吟詩不止,表示自己對命運的慨歎。死時,僅49歲。

謝朓

謝朓,字玄暉。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縣)人。南朝齊著名詩人,出身世家大族。謝眺高祖謝據為謝安之兄,祖父謝述,吳興太守,祖母是史學家範曄之姐。父親謝緯,散騎侍郎,母親為宋文帝之女長城公主。與謝靈運同族,有詩名,時與謝靈運對舉,亦稱“小謝”(另一說,“小謝”指謝惠連)。初任豫章王蕭嶷的太尉行參軍,後在隨王蕭子隆、竟陵王蕭子良幕下任功曹、文學等職,頗得賞識,為“竟陵八友”之一。建武二年(495年),出任宣城太守,故有“謝宣城”之稱。因告發嶽父王敬則謀反事受賞,舉為尚書吏部郎,得齊明帝信任。後因不參與蕭遙光謀反,被誣陷死於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