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擇言——社交的技巧
擇言在彼此交談過程中是一件製勝的武器,無論是交朋結友,還是舌戰群儒,無論是風雲變幻商場中,還是彼此社交中展示的智慧,會使你無堅不摧,事半功倍。
擇言,是社交活動的需要
在社交活動中,擇言時的表情可以直接影響別人對你的感觀,不信你可以試一試。
無論你是冷漠無情或是快活樂觀、是自暴自棄或是誠實向上、是漫不經心或是小心謹慎等,皆能從你說話時的態度中做出判斷。
應該注意的是,說話時態度驕傲容易激起別人的憤怒,低三下四又會被認為懦弱,沒有骨氣。
隻有在說話時與對方保持平等,用平和的口氣,真誠的態度來交流彼此間的認識與觀點,才能達到思想上的統一。
不過話又說回來,一個擁有語言技巧的人是不在乎什麼形式的,他既不會采取說教的形式,也不會搞什麼炫耀自己的名堂,他的說話技巧就是他在與人交談的時候,態度始終是那麼開朗坦然,語言始終是那麼溫和和謙虛,一方麵他能夠接受別人的忠告,另一方麵又能夠給予別人提示。這種人在任何場合下都會受到歡迎且能獲得很好的評價。
如果這種人還具有很強的工作能力的話,那麼,他的成功肯定是指日可待的。
有些人往往不經過大腦考慮就隨意發表言論,從而產生不良後果。簡單明了而具有說服力的言談,才能達到交談的目的。值得注意的是,該說則說,不該說則不說,對不了解的事情更不要輕易開口。
即使是傻子,也能開口說話,但隻有聰明的人,才能完美地使用語言表達。
在社交應酬上,若能做到以坦然、開朗的態度與人交談,並能把握住該說的話和不該說的話,那麼,其人緣關係自然是良好的。
擇言,能遊刃有餘
在社交場合,有時會遇到別人有意無意奚落、挖苦譏諷你,你該怎麼辦?你應該用語言作為"護身符",築起防衛的堤防。有隨機應變能力的人,就能調動自己的智慧,化被動為主動,使尷尬境遇煙消雲散。"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你可視不同的來者選擇不同的應付辦法,隻要擇言有方,你將輕鬆應對,遊刃有餘。
若判明來者不善,是懷有惡意,故意挑釁,你可以"以眼還眼,以牙還牙",有理、有節地回敬對手。
英國前首相威爾森在競選時,演說剛講到一半,突然有個故意搗亂者高聲打斷他的話:"狗屎!垃圾!"顯然,他的意思是叫威爾森"別再胡說八道"。威爾森卻不理會其本意,隻是報以容忍的一笑,安撫地說:"這位先生,我馬上就要談到您提出的環境髒亂問題了。"搗蛋者一下子啞口無言。
如果對方來勢洶洶,盛氣淩人,前來指責辱罵你,而你確信真理在手,則應保持藐視的目光、冷峻的笑容,讓他盡情地發泄個夠,而不予理會。有時沉默無言的蔑視,能力勝千鈞,抵得上萬語千言。假如有人衝著你橫眉豎眼,惡語中傷地罵道:"你這個人兩麵三刀,專門告我的陰狀,想踩著別人的肩膀往上爬,沒門!"如果你心中無愧,完全不必大發雷霆,倒不妨解嘲地反問:"哦!是真的嗎?我倒要洗耳恭聽。"然後誘使謾罵者說下去,直到對方找不到言辭了,你再"鳴金收兵"。在這種情況下,你以溫文而雅、彬彬有禮的方式笑迎攻擊者,顯然比暴跳如雷、大動肝火要好。
須知,在人數眾多的場合中運用針鋒相對的手法,還有個爭取群眾的理解和支持的問題。若你頂得過於刻薄,引起一頓爭鬥,那就會失去意義。
假如有人以半真半假的口吻問:"你得了一大筆獎金,該'發財'了吧?"你可以就實避虛地回答:"你也想嗎?咱們一塊來幹。"語中帶點陽剛銳氣,別人再問,也不大好意思了。
你剛被提拔到某領導崗位,有人對此揶揄道:"這下子你可平步青雲、扶搖直上了吧!"你聽了不必拘謹,可一笑了之:"是這樣嗎?你算得這樣準?"用這種不卑不亢的應酬方法,立即使對方語塞。相反,你過於計較,說出一大堆道理,倒顯得太認真,反而適得其反。
如果有人用過於唐突的言辭使你受到傷害,或叫你難堪,你應該含蓄以對,或裝聾作啞、拐彎抹角、閃爍其辭,或順水推舟。轉移"視線"、答非所問,談一些完全與其問話"風馬牛不相及"的事,用這種委婉曲折的方法反駁對手,一定會取得奇特的功效。
有的時候,可能會遇到棘手犯難的問題,對此,若以幽默諧趣的方式回答,往往會化險為夷,改變窘態。在山重水複疑無路時,轉為柳暗花明又一村,使尷尬局麵消失在談笑之中。
社交應酬中,選用攻心術是為了讓人信服並接受你的觀點。
為了說服別人,使別人接受你的觀點,往往需要滿足對方的需求。
某建築公司的李工程師,有一次折服了一個剛愎自用的人。一個工頭,他常常堅持反對一切改進的計劃。李工想換裝一個新式的指數表,但他想到那個工頭必定要反對的。李工去找他,腋下挾著一個新式的指數表,手裏拿著一些要征求他的意見的文件。當大家討論著關於這些文件中的事情的時候,李工把那指數表從左腋下移動了好幾次,工頭終於先開口了:"你拿著什麼東西?"李工漠然地說:"哦!這個嗎?這不過是一個指數表。"工頭說:"讓我看一看。"李工說:"哦!你不用看!"並假裝要走的樣子,並說:"這是給別的部門用的,你們部門用不著這東西。"但是,工頭又說:"我很想看一看。"當他審視的時候,李工就隨便但又非常詳盡地把這東西的效用講給他聽。他終於喊起來說:"我們部門用不到這東西嗎?糟糕,它正是我想要的東西呢!"李工故意這樣做,果然很巧妙地把工頭說動了。
有一位雜誌社編輯,他對說服作家很有一套。不論那些作家如何繁忙,他也有辦法使他們答應為他寫稿。本來他的口才並不屬一流,但奇怪的是,那些作家在他麵前,都無法拒絕他的要求。
"當然我知道您很忙,就是因為你很忙,我才無論如何請您幫個忙,那些過於空閑的作家寫出來的作品,總不見得會比您的好。"
據他說,這種說法從未失誤過。一般來說,當對方已有很充分的拒絕理由時,想讓他接受你的請求是十分困難的。如果你事先也知道他們會用這些理由來拒絕你,你反而裹足不前的話,會培養增加他對抗的意念,於是當時的氣氛就更加緊張,也別說什麼說服了。但若能運用前述那位編輯先生說的那套辦法,先給對方來個"高帽子",會使他無法拒絕,也就是巧妙地使對方的"不"成為"是"的一種說服技巧。
所以,說服別人,必須透徹了解別人的意見。有人把這形容為"能鑽進別人的眼球裏,看他怎樣看世界"。知己知彼,百戰百勝,這就是說服別人的基本道理。
擇言就是順耳中聽
有時候,你對家人、對朋友,覺得有許多話不得不說,可是說了,反而把感情傷害了,反而把事情弄糟了。於是你就引用一句中國古話,替自己解釋,說什麼"良藥苦口,忠言逆耳"。
其實有時候良藥未必苦口,忠言也未必逆耳。擇言,就是順耳中聽。把良藥弄成苦口,以致病人怕吃,這是醫學不發達的現象;把忠言弄得逆耳,以致別人不能接受,這是說話的人對口才不加研究的結果。我們都有這樣的感受,我們並不是不願聽別人的批評,也不是不能接受批評,有時,我們還真希望有人來指點指點,或者是請教別人。
我們做了事情,說了話,寫了文章,自己不放心,不敢下判斷,這時候我們何嚐不希望有人出來告訴我們哪點好,哪點不好。有的時候,我們會遇到一個人,他能夠忠實地、大膽地指出我們的許多錯誤,正因為如此,我們就敬佩他、感激他,甚至永世不忘。
可是為什麼也有些批評和忠告我們不愛聽,我們聽了就難受、就氣憤,甚至感到自己的自尊心、自信心都受到了損傷?我們還會感到受了委屈、誣蔑以及侮辱?
我們自己覺得我們並不是不歡迎批評、不接受批評的人,然而,我們又被人指責,說我們不歡迎批評、不接受批評。
一種苦味的藥丸,外麵裹著糖衣,使人感到甜味,容易一口吞下肚子裏去了。於是,藥物進入胃腸,藥性發生了效用,疾病就治好了。我們要對人說批評的話,在說以前,先給人家一番讚譽,使人先嚐一點甜頭,然後你再說批評的話,人家也就容易接受了。
有一天,某機關王主任對女打字員說:"你打字的速度真是越來越快了。"那位打字員突然聽到主任對她這樣誇獎,受寵若驚,臉孔都紅起來了。於是王主任接下去又說道:"可是,我希望今後打字的時候,對標點符號應該注意一些才好。"
王主任如果不這麼說,而直接對打字員說,叫她對標點符號要特別注意,她心裏就會覺得今天受了上司的責備,並感到十分羞愧,她也許為此有好幾天都不愉快。她也許還要為自己辯護,說她自己是很小心的,因為原稿上有錯誤或是不太清楚的地方,所以她不能負這個錯誤的全部責任。這樣一來王主任的規勸不但未起到效果,說不定還會由此惹來一些麻煩呢!
我們來回想一下,什麼人,在什麼情況下批評我們,甚至是非常嚴厲地批評,我們就會點頭接受,並且心悅誠服;而什麼人,在什麼情況下即使碰我們一根毫毛,我們也會跳起來反駁。當你仔細分析和比較之後,你就會發現,在二者之間有一根本的不同點。這一根本的不同點,就是別人對我們的同情與了解的程度深刻與否。
我們始終歡迎的是那些了解我們,而又非常同情我們的人,歡迎他們對我們明白透徹而又充滿溫暖和熱忱的批評。
沒有人會不願意接受這種措辭良好的批評的。一般來說,在這一點上別人也和我們一樣。
苦口的良藥和不苦口的良藥放在一起,每一個人都會選擇不苦口的良藥的,逆耳的忠告和悅耳的忠告比較起來,悅耳的忠告也永遠是占上風的。
擇言,也是場合的需要
在社交中,你不妨到過一些不同的場合,與對方交談,如何擇言將對社交中不同場合起著非常重要的環節。
人們借著大小圈子的聚會共享珍品美味,以消除陌生,傳達美意,並建立友誼。這真是個大好的主意,人們對此樂此不疲。因此,各種名目的大宴小酌就都出籠了,讓人愈來愈沉醉其中。
做一個稱職的社交宴會的東道主,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必須從宴會籌備到宴會結束,其中每一環節都在適當的控製之下。要記住不要搞力不從心的宴會。有的人為了把宴會設計得盡善盡美,結果宴會沒開始,自己先累倒了;有的人把菜單列得極其複雜,結果主人整晚隻顧穿梭於廚房客室之間,弄得客人怪不好意思的;有的人不顧自己隻有鬥室麵積的事實,邀請的客人太多,弄得大家無立錐之地。
如果你舉行宴會是為了歡迎嘉賓或是為某人祝賀,那麼你應先弄清對方是喜歡場麵大的酒會還是小型的家庭餐會。
盛大的酒會自一開始就不易控製,來人不易控製,會場氣氛也不易控製。你應在居間擺幾盆鮮花,燈光宜柔和,以增加美麗的氣氛。做完來賓介紹後,參加宴會的人就可愉快地說起話來了。這時,你可以坐下來,你不宜獨自和某人展開忘我的長談,必須注意處於宴會邊緣,那些遭到冷落而不說話的沉默之人。
你去解圍時,要不露聲色。如果你硬是把他拖到談話的人群中去,他的自尊就會受到傷害。你應該緩緩地接近他,找些他感興趣的話題和他談談。你和他談著的時候,別的客人遲早會過來加入你們的談話,此時你即可乘機飄然而去。
當宴會的客人離開時,你應像迎接宴者時一樣的站在門口與他們依依握別,並應致意說:"非常感謝各位的光臨,真謝謝你們把宴會的氣氛維持得這樣好。"不要以時間過早挽留客人,如果是星期天晚上,你尤其不宜說:"現在還早得很嘛,你絕不能這麼早走,太不給我麵子了!"要知道多數人明晨都要起個大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