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口才——社交的風格(1 / 3)

第八章口才——社交的風格

一個人如沒有具備良好的口才,一旦走上社會,走上獨立發展的道路,很難在事業上、愛情上、生活上建立自己獨特鮮明的風格進而取得自己滿意的效果。人們通過交談表達自己的思想和願望,表達自己的喜悅和憂傷。情趣盎然的交談,可以增加了解,促進友誼;細致縝密的交談,有利於工作的開展;一家人親密交談,天倫之樂共享;朋友品茗談心,溫馨感覺常伴。

口才是社交的紐帶

口才不僅是處理國與國之間關係的有力武器,更是生活中人際交往的紐帶。人們通過交談表達自己的思想和願望,表達自己的喜悅和憂傷。情趣盎然的交談,可以增加了解,促進友誼;細致續密的交談,有利於工作的開展;一家人親密交談,天倫之樂共享;朋友品茗談心,溫馨感覺常伴。

隻要你懂得和掌握口才的奧秘,你的生活必定充滿陽光!

美國飛機發明家萊特兄弟,是一對很善於思索、又刻苦鑽研的兄弟,可是他們卻是一對最不善於交際的難兄難弟,他們最討厭的就是演講。有一次在某個盛宴上,酒過三巡,主持者便請大萊特發表演說。

"這一定是弄錯了吧?"大萊特為難地說,"演說是歸舍弟負責的。"

主持者轉向小萊特。於是還是不放過兄弟倆,經各界人士再三邀請,小萊特隻說了這樣一句話:

"據我所知,鳥類中會說話的隻有鸚鵡,而鸚鵡是飛不高的。"

口才是調合劑

機智和口才如果運用得當,是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樂,並在危急的時刻化險為夷的,它是矛盾出現時的調合劑和緩衝劑。

機智是以智力為基礎。憑著機智可以把通常不相關的事情,巧妙地使之聯係在一起。它可以在文句上搬弄花樣,但是不一定會使人發笑。

至於幽默口才,和機智是不相同的。幽默所構成的條件,並不是字眼方麵的玄虛。所謂幽默是得體的自我玩笑。

幽默與機智,在交際上可以壓倒別人,顯示出你的聰明才智,也可以引起別人的興趣,並可以緩和緊張的氣氛,使大家快樂。

用機智和幽默去鼓起他人的興致,別人對於你將會十分感激的。你說一句笑話可以像一縷陽光似的驅散重重的烏雲。一切懷疑、鬱悶、恐懼都會在一句恰當的笑話中煙消雲散。

美國第26位總統西奧多斯福有一次被偷去許多東西。他的朋友寫信安慰他,他給朋友回信說:

"謝謝你來信安慰我,我現在很平安。感謝上帝,因為:第一,賊偷去的是我的東西,而沒有傷害我的生命。第二,賊隻偷去我部分東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慶幸的是,做賊的是他,而不是我。"

創造性地發揮口才

下麵是一個不具備交談條件的場麵。

愛爾蘭作家蕭伯納成名之後,門庭若市使他苦於應付。

一天,英王喬治六世前去訪問這位文豪。寒暄之後,由於興趣愛好和文化修養的懸殊,兩人很快就沉默無語了。

蕭伯納看英王遲遲沒有離去的舉動,便慢慢從口袋裏掏出懷表,然後一個勁地盯著表看,直到英王不得不告辭。

事後,有人問他喜不喜歡喬治六世,蕭伯納饒有風趣地微微一笑,答道:"當然,在他告辭的時候,確實使我高興了一下。"

從上麵這個事例中,我們可以看出,勉強的交談,是會令人很尷尬的。

沒有共同的情趣,愛好,就不會有共同的語言。也就難以產生融洽的氣氛,沒有和諧的氣氛,還能有心靈的溝通嗎?話不投機半句多啊!

其實,惹人煩惡總有些傷人自尊的潛因存在。倘若一個女孩自稱能幹,卻對人責備:"你呀!連這點小事都做不來,得好好學學啊!"如同當頭棒喝,深深打擊了對方自尊,也許他會反擊說:"嗬!你算老幾?有什麼好神氣活現的!"也許還會恨那自以為是的女孩呢!

若你向朋友拜托一事,卻十萬火急地催:

"你這家夥老是慢吞吞的,拜托你手腳利落點啊!"

言下之意,似乎嫌其怠慢,有反賓為主之嫌,並傷害對方尊嚴,於是他生氣地說:

"既知我慢,要不要另請高明?"

有些母親管教小孩,認為隻要打擊小孩自尊,即可有效激其向上,因此:無論何事,莫不以責罵口氣說:

"你怎麼這麼笨呢?就算你數學考100分,仍然無法和隔壁的阿牛相提並論。你呀!不用功怎麼行呢!"

小孩稍微懂事後也會分辯:"你說我笨,你看過白癡會考好數學嗎?"因為大人不給他保留麵子,而且還言過其實地指責他,即使是以愛為出發點,仍是徹底失敗的教育方式。難怪他會反抗,甚至不願用功了。

不妨換個口氣試試,又將如何?

"你的體育成績真不賴!媽媽好開心,體育好表示身體棒,身子強壯就有本錢念書,改天也努力把別科功課趕得跟體育一樣好,那麼媽媽就更高興了!"

聽了這番話,小孩心中一定會想:"好!下回做給您看。"他一定會下決心表現一番。

嚴格的教育未必就是錯誤的,然而傷人自尊的教訓,連小孩都反抗,更何況是大人呢?

如果說話如自來水,聽者即如盛水之杯,因此杯子有其限製,太滿則盈,太少又嫌不足。在倒水之時,又有急緩從容之別,或是太猛而水溢四濺之虞。創造性發揮自己的口才在一些社交場合中能夠收益匪淺。

善辯也不失禮貌

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也是禮儀之邦,在物質生活極度豐富的今天,更應重視精神文明。在人與人的交往中,如果都能注重文明禮貌,大家的心情也會更加舒暢、精神也會更加愉快。在社交活動中,禮貌成為交談者不可缺少的東西。

爽快的言論人皆愛聽,能尊重別人的人,亦受尊重,雖然事理不盡相同,但隻要我們心懷謙遜,隨時注意說聲"請"、"對不起"、"謝謝",必能減少不必要的誤解。

你當然明白這些字眼的意義,但何時適用呢?上班時小妹為你倒杯茶,隨口就說:

"謝謝!你看茶梗還浮在上麵,新泡的吧!嗯!由你倒來的茶特別香。"

她必是歡欣無比,心想以後就是一日泡三、四次也是願意的。

某次我們在百貨公司上廁所,正逢清潔工在打掃,其中一人隨口對那位瘦小的清潔工說:

"辛苦你啦!"

她竟激動得望著他的臉說:

"謝謝!您真是好人。"

也許至今未曾有人對她說句"辛苦啦!"的話,大部分人隻想到她是個掃廁的工人,甚至嫌她髒。

而一句簡單的"謝謝",足以讓她欣慰,讓她感到溫馨,鼓勵與支持的。

有人曾做過100份問卷調查訪問送報者,詢問他們送報工作何時最快樂,其中20人答稱領薪水時;而70人答道:當顧客說:"辛苦你了"時最感欣慰,這個調查顯示感謝的力量之大。

當我們請人做一件事時,必說:

"辛苦你了!因為你的幫忙,讓我受益匪淺。"

如果我們不知感恩圖報,反說:

"什麼?有這種辦事效率?既然答應幫忙又為何拖泥帶水的?"

這麼一來,即使對方有意突破困難,助我們一臂之力,見此情景也心灰意冷,心想:"這種人誰會再幫你第二次忙?"不管我們是否心情愉快,多說"辛苦了"、"謝謝你"之語,總不會惹人厭煩,說不定別人臉上的微笑,可讓我們的情緒開朗呢!

"對不起,實在是我自己不小心啊!"

"對不起!我並非故意的,請見諒!"

如此道歉,大概就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會節外生枝,惹些意外的糾紛。越常用這些禮貌語,越表示尊重對方,若因此而引起人家對你禮貌周到的好感,不也是意外收獲嗎?如果被人如此指指點點,豈不糟透了?

"那家夥的一張嘴,大概不知道'對不起'三字應怎麼發音!"

"世界上竟有這種人存在,他不要做人啦?連句謝謝都不會說,還盡罵人呢!"

在社會中欲謀一席之地,必學有專長,如此方能站穩腳步。因此無論對誰,必對其人抱存尊重之念。

"你連這個都不懂啊?"

當上司如此責罵時,我們無須忿忿地說:

"如果我能,早拿博士學位了!"

應改口說:

"對不起!這是我一時的疏忽。"

如此定能平息對方之怒,也不致惹火燒身。

住集體宿舍的人必有這樣的經驗,早上起來刷牙洗臉,發現洗麵池站滿了人,於是我們要稍後再洗,不然誠懇地說聲:

"對不起,請挪個地方讓我洗把臉!"

對方一定會客客氣氣地說:

"好好!沒問題,我馬上就好了。"

於是愉快的漱洗清爽,揭開一天序幕。如果我們一聲不響地擠進去,對方一定在想:"哪裏來的冒失鬼?連個招呼都不打就硬擠,誰要讓你?"於是堅持不讓空位,如此你擠我推,不成鬥牛了?隻要說一聲"對不起",問題不早就解決了嗎?

當小孩哭泣時,長輩說幾句安慰的話,多半能讓他破涕為笑;與人交談說些尊重對方的話,其作用亦如春風拂麵般令人舒暢。簡單地說句由衷言詞:"對不起!我真是糊塗透了,如此不留心!"相信對方必能平息怒火。

當你回到宿舍,希望能靜下來開夜車,但房內卻還有別的室友,此刻須說:

"各位!很對不起,讓你們無法安眠,我很快就看定的,多包涵了。"

別人自會尊重你的用功而回答:"沒關係,無妨",或是"亮著燈反而好睡呢!"來平定你的不安。

夫妻爭吵,常是一人先認錯道歉,另一人即停止吵架,雙方和好如初,不然意氣用事的結果,可能導致長期冷戰,甚至摔起盤子摔壞杯子了。就像宿舍室友之間不相互體諒,吹胡子瞪眼睛,偏不讓人開夜車地怨道:"還不快熄燈!"或"好亮呀!是不是已經天亮了?"或者更不堪入耳之話。

要把禮貌隨時使用得恰到好處,就會有許多朋友漸漸走到身邊,因為能肝膽相照的朋友,必有虔誠的心靈,而為所當為。所以能將誠懇、謙虛隨情意表現,必使生活舒暢無比。

俗話說:"好話一句三冬暖","禮多人不怪。"在交往中得體地使用禮貌語言和謙詞可以給對方留下良好的印象。如與好久不見麵的人見麵說"久違";與不相識的人初次見麵說"久仰";有了過失求人原諒說"請包涵";請人幫忙說"勞駕";有事找別人商量說"打擾";請人勿遠送說"請留步";求教於人說"請指教";不能陪客人說"失陪";送還物品時說"奉還";陪同朋友叫"奉陪";影響他人工作和休息說"打攪了";當別人表示謝意時說"別客氣"。

請確實體會"謝謝"之神奇力量,即使旅行於外國,隻要你學會當地"謝謝"的說法,即可增添許多人情味,而於自己本身亦是受益多多。

好口才就是口若懸河

有人問羅斯福在政界中如何處世,羅斯福回答:

"帶大棍子,小聲說話。"

風趣的語言帶來了效果,在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隻要潛心學習,一定會成功。

我們再看看下麵幾個例子。

1958年,林肯在競選中擊敗了他的對手道格拉斯,其實林肯的口才遠不如道格拉斯,相貌也極其一般,但當道格拉斯攻擊他是兩麵派時,林肯巧妙的運用了語言。

他說:"這個題還是留給聽眾來答吧。如果我真的有兩張麵孔的話,還用得著老是帶著這張並不英俊的臉嗎?"

這就是說話的魅力,可想而知。隻要說錯一句,或者針鋒相對,林肯能贏得聽眾的讚賞嗎?

一次乾隆皇帝與愛臣劉墉在避暑山莊看到了一尊彌勒佛像,忽然乾隆起了想為難一下劉墉一下的念頭,指著佛像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