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口才——社交的風格(2 / 3)

"他為什麼對朕笑?"

劉墉答道:"皇上是文殊菩薩轉世,是當今活佛,佛見佛故笑。"

實際上彌勒佛笑口常開,對誰都一樣。乾隆如此問,意在刁難劉墉。劉墉歪問歪答,機智地回答乾隆的難題。不料乾隆突然又問:

"他為什麼對你笑?"

劉墉答道:"佛笑臣成不了佛。"

語言的確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學問,運用得好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產生不可抗拒的魅力。

談話技巧因人而異,然而我們堅決反對以詞藻為重心的論點。若有人說:

"我們必須把話說得漂漂亮亮,惟有這樣才能使我們左右逢源。"

言下之意,似乎在說:

"要想在社會混出個名堂,不是伶牙俐齒的人,休想飛黃騰達。"

乍聽之下頗有道理,因此有所謂的商業訓練班出現,教人如何把話說得完美無瑕,如何運用交際手腕以求拉到更多客戶。有人會憑一席之談而探究:"你受過談吐訓練吧!""你是政治係畢業的吧?"

其實事實並非如此,但是很顯然,一切不了解個中真相者,總以為談話氣氛來自特殊的專門訓練。

也許有人抱著"我要把話說得好聽些"的動機,去找老師學習,問他為什麼學口才,其回答多是:"我要用最美妙的聲調,把最完美的詞藻說出來,讓別人對我刮目相看。"

其實語言的積累是在日常生活中逐漸得來的,並非一日之功。所謂積累,就是汲取先人的精華,多聽多學。

著名影星英格麗·褒曼美麗動人,演技超群。1974年她榮獲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獎。在領獎時,她發現因《美國之極》一片而名聲大噪的女演員瓦倫蒂娜·科特希也坐在台下,便對觀眾說道:

"奧斯卡先生太沒眼光,把應當給科特希的獎錯發給了我,對此,我實在無可奈何。瓦倫蒂娜,你千萬要原諒我呀"。

話音剛落,包括瓦倫蒂娜在內的台下所有人都開懷大笑起來。

布絲萊是美國50年代的著名女演員。在一次重大的頒獎活動中,她急步登上舞台,沒想到在台階上絆了一下,險些跌倒在地,全場觀眾都為她吃了一驚。隻見她不慌不忙地穩住了身體,站在舞台中央,平靜地說道:

"女士們,先生們,你們剛才都看到了,我是經曆了什麼樣的坎坷,才達到事業巔峰的。"

全場觀眾頓時掌聲如潮。

我們說話,自然希望對方有所反應,不然與對木頭說話有何兩樣;其次要想到此話說出結果如何?是否達到預期效果?

首先我們要了解,談話在人與人之間會產生什麼作用?若你能如此設想,必能理解漂亮的詞藻並不是最重要的。隻要你有好口才,你的語言表達之源將是源源不斷如口若懸河。

好口才自然有個性

真正的說話,是人心在生活中鮮明的意識表達,而不是為形式的完美,好口才自然有自己的個性。

四大名旦之一的梅蘭芳,是一代京劇大師,他之所以能榮獲文學博士,即緣於其演技充分融合了生活百態。雖然他是堂堂七尺之軀,演起花旦卻惟妙惟肖,如果一個舞台工作者,卸了裝之後即完全走出戲劇,到頭來充其量也不過是個依樣畫葫蘆的表演者。能把藝術工作融人生活之中,才能將其表現得更生動。梅蘭芳閑暇之餘,不喜逢迎應酬,他寧願拜師學畫畫,閉門苦修國劇新境界。由此可知舉世聞名的聲譽,並非憑空而來。

談話正是如此,缺乏心意,再美的詞藻也不過是徒有其表的演習;再委婉有致的抑揚頓挫,也不過是隨節拍喊出的唱腔。初出茅廬的小演員尚未有人事曆練,所以他隻能照老師教的身段唱腔來表演,如果一二十年後仍是如此,則梨園後起的優秀之輩必定會將之擠出藝壇。未經文飾的言詞誠能感人肺腑,就像名角兒唱苦旦穿破衣衫,唱豪門之女穿金戴玉般,無損其原有內涵。虛心的表達意誌,與拙樸的表達方式,勝過毫無意義的詞藻堆砌。

粗聲粗氣的口氣,或尖如豬叫,沉如蛙鳴,我們自然不愛聽。我們寧可把詞藻當附帶的裝飾作用,加在某種條件之上,如此就能更接近理想。一個平日不喜梳洗的姑娘,卻強紮個蝴蝶結上去,給人的感覺如何呢?如果她懂得須先把頭發梳理整齊,再做個花樣,以蝴蝶結點綴其上,即可收到畫龍點睛之效。人際關係的建立,是否需以某些條件為前提呢?考慮到生活與心意,必能跨出成功的一步。

波奇是法國著名的鋼琴家,有一次應邀去聖路易斯舉行個人演奏會。但沒想到是,等到他上台時,卻發現台下聽眾隻有座位的一半左右。看到這情景,他心裏自然有點沮喪,但他沒有表露,而是微微一笑,對台下聽眾說:"感謝各位的光臨,特別是看到你們每個人都買了兩三張票來聽我演奏,本人更是感到不勝榮幸!"話一說完,台下立刻大笑起來,接著又是一陣雷鳴般的掌聲。

演講的才能體現在口才和即興發揮,體現在如何抓住對方的心理上,下麵通過如實的事例去說明,展示演講中的激情,個性與風度。

一天,美國總統羅納德·裏根正在一次聚會上發表演說。不知為什麼,坐在主席台的第一夫人南希突然連人帶椅一齊翻倒在地,但她反應極快,馬上站了起來。全場先是一片驚呼,繼而為南希鼓掌。

裏根總統看見夫人安然無恙,立刻風趣地說:"親愛的,不是說好了,當我演講沒有任何掌聲的時候你才來這一手的嗎?"而在演講中用一下技巧,效果會更佳。

艾迪·康特是美國著名的喜劇演員,他在電影、電視兩個藝術領域都取得了輝煌成績。康迪還有一個突出的成功之處,那就是他從不擺大明星的架子,能經常到民間去演出,因而他廣為普通群眾所擁戴。

有一次,艾迪·康特一個人來到一所退伍軍人醫院,並專門為那裏的病人進行了喜劇表演,結果自然引得大家哈哈大笑。

然而,正當表演進入高潮,大家樂不可支時,康特卻突然停止表演,戴上鴨舌帽,一聲不吭地走了。

病人們莫名其妙,但心裏都盼他早點回來。沒想到這一等就等了兩天,直到第三天,康特才重新在醫院露麵。他一進門,便問那些病員:"這幾天諸位都想我嗎?"

"想!"大家異口同聲地大聲回答。

接著,康特便和他們笑到一起去了。

如果發現會場冷場,這種吊胃口的技巧,不妨學一學。

有許多人往往喜歡模仿那些成功者的言行,以吸取別人的經驗,來彌補自己的不足。但是把別人的言行和經驗全部模仿過來,恐怕是無法行得通的,也有可能你由此而壞了自己的名聲。

因此,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樹立自信心,否則就無法塑造自身的形象,或是建立屬於自己的良好名聲。

美國紐約鐵路快速代理公司的副總經理金賽·N·莫裏特先生,曾提到一位在禮儀、溫厚、誠實等各方麵都比別人更有修養的人。莫裏特先生曾對這個人說過這樣的話:"20多年來,我接觸過並且和他們談過話的人何止數千!但是,每一次我都以自己的本來麵目和他們說話,我絕不模仿任何人。因此,我才能獲得成功,而且當時我說的話也最具有說服力。"

絕大多數成功的人,他們都是本著自己樸實的本性生活,在人生舞台上,所表演的完全是他們自己的舉止,絕不刻意去模仿他人或假扮成別人。他們始終埋頭工作,虛懷若穀。他們非但不炫耀自己,也絕不擺出一副大人物的架子來,反而像普通人一樣誠實上進、虛心好學。最重要的一點是,他們從不自以為是這個世界上的一個天才,他們隻需要一個最適合自己工作的場所,然後努力工作使自己成為令人尊敬的人。

你知道有所成就的人,他們所恪守的法則是什麼嗎?現將這些法則簡述如下:(1)態度自然。絕不玩弄過分勉強的技巧。

(2)言而有信。沒有根據的話絕對不說。能夠建立這方麵的名聲,就能取得大家的信賴。

(3)說話簡明扼要。隻說自己想說的話,絕不添油加醋、故弄玄虛。

(4)處事公平。即使對方的意見和自己不一致,也應寬大為懷。

(5)運用機智。沒有一件事不能以合乎禮儀的態度說出來,因此,必須因時因地選擇適當的語言。這樣一來,尊敬你的人定會與日俱增。

好口才能聲情並茂

能把握時機說話,還要讓你的聲音富有表情。你不妨注意聽聽廣播劇、看看電視劇或舞台劇中的演員們,他們那種充滿激昂頓挫的聲調和表情豐富的說話語感,甚至那些口才奇佳的政治家們,一個個無不是能把聲調、音量等各方麵控製自如的人。由於他們高度的說話技巧,使我們很容易就分辨出事情的是非曲直;反之,如果始終用相同的聲調、速度,那麼這種演說是多麼平凡而乏味啊!如何讓自己的表達能夠達到聲情並茂呢?

不知你是否聽過經驗豐富的公司主管或政治家的演說?你是否分析過他們何以能講得那麼生動有趣?他們究竟使用了什麼特殊的技巧?

其實良好的聲音表情就是說話人的發音、強調方法、語氣頓挫和語調的變化。能事先仔細了解話題的意思和涵義,然後才能以恰當的聲調將其表達出來,兩相配合、相輔相成。有些時候我們說話要慢,例如訴說慎重的提案、令人痛心的事件、難讀的詩和宗教問題等等;相反,容易使人明白的朗讀、有速度感的說明、中途順便插入的例子以及警句等,為了使其節拍能配合內容,必須有較快的速度。人的聲音天生就賦予各種變化,語氣、速度和音量的不同,立即就能反應出內心的情感和態度。

所以,當我們聽到一段動情的演說時,我們就可以認定那位演說者掌握了良好的說話時機和技巧。也就是說,他知道該在什麼地方緩緩說話,什麼地方作有效的中斷;也知道該在什麼地方加快速度,把聽眾帶入高潮。具有這些條件的人,就是一位高明的演說家。那些口才優異的推銷員,也一樣要具備這些條件才能大大地提高成功率,並得到上司的賞識和器重。

文爾頓和湯姆遜兩人合著的《演說根本》一書中有這麼一段話,是告訴人們怎樣把握說話時機的很好例子。

"演說最漂亮的進行速度,完全在於發音是否清晰明了。有時為了采取歌唱似的語調,則會降低速度;但能夠加快速度,同時又能使聽眾明白的人,可能隻限於發音特別清楚的少數人。"

"不過,凡是能保持高速度的人,其主要原則還是在於多求變化。變化多,自然能夠吸引聽眾。該強調的時候就強調,決不裝模作樣。因為演說的主要目的,就是白始至終把你的意思傳達給聽眾。如果想要說的事既簡單又明了,那當然可以很快地交代過去;但如果需仔細說明的事,卻快馬加鞭、迫不及待地一口氣說完,那麼隻能留給聽眾一般性的印象而已。此時如果侃侃而談,聽眾聽來自會覺得你所說的每一個問題都是重要的。而如果是內容歡快、充滿幸福或者令人毛骨悚然的冒險故事,講到高潮之處或者情感將要進流而出之時,就必須加快說話的速度才能達到預期效果。當然,主題嚴肅、感情壓抑或者充滿懸念氣氛的部分,還是應該慢慢地敘述。"

(1)拓展話題的領域。

開始第一句話要注意的是使人人都能了解,人人都能發表看法,由此再探出對方的興趣和愛好,拓展談話的領域。如果指著一件雕刻說:"真像某某的作品!"或是聽見鳥唱就說:"很有門德爾鬆音樂的風味",除非知道對方是內行,否則不僅不能討好,而且會在背後挨罵的。

如果不知道對方的職業,就不可胡亂問他。因為社會上免不了有人會失業。如果你想開拓談話的領域而希望知道他的職業,隻能用試探他的方法:"先生常常去遊泳嗎?"如果他說"不",你就可以問他是否很忙,"每天上哪兒消遣最多呢?"接下去探出他是否有固定工作。如果他回答"是",你便可加上一句問他平時什麼時候去遊泳,從而判斷他有無職業。如果他說是星期天或每天下午5時以後去,那無疑是有固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