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選擇理想的職業2(1 / 3)

第二章 選擇理想的職業2

走向創業的老板

創業是唯一的出路:當你理想中的生意或行業根本不存在或是你負擔不起時,選擇自行創業是你明智而有遠見的做法。

在嚐試去體會采取行動所帶來的有力感及控製感之時,卡耐基認為,必須先去探索究竟怎樣的步驟才有益你的工作生涯。預先知道這些步驟,不但使自己安下心來,還能讓你從周密的計劃中獲得良好的成果。

你的計劃過程中,極重要的一環就是仔細過濾能在工作職場中建立個人價值的所有法門。本書第二篇所討論的許多問題,將使你意想不到,但是,隻要你嚴謹地審視這些問題,你便能在心中擬出個腹案,了解到底你真正想走的路是什麼;而藉由了解你手上握有的選擇,如果你能在你的人生通路上周密計劃,走好第一步,那麼你就為自己的成功奠定了第一步。如此一來,你便不會在倉促及高壓力之下,隨便抓個工作機會來濫竽充數;你能有著對時態的觀察中保持敏銳的運大目光來分析現今的悲觀情緒及論調,而自己卻充滿樂觀和自信,積極地為前途奮鬥。

友誼往往是由一種兩個人比一個人更容易實現的共同利益結成的,隻有在互相滿足時這種關係才是純潔的。

——[瑞典]斯特林堡本篇所提及的各種選擇,從找工作到開個加盟店、從教書到退休,稱得上是應有盡有,麵麵俱到。同時,你可以全職工作,也可以兼職,甚至采用彈性工時的做法。隨著電子資訊的發達,工作的地點也多樣化了:在公司裏,在共用的辦公室,乃至自己家裏都可以。此外,你可以利用晚上多兼個差,也可以做個獨立契約工,社區服務的義工或是參選從政也是可行之路。換個不同的工作、換個公司、換工作地點,甚至轉行改業等也都是選擇之一。

本篇將依“擁有個有企業”、“傳統就業方式”及“另類就業選擇”三大類來仔細分細每個行業和業務是什麼。

在卡耐基細述創業這條途徑之前,必須先打破所謂“創業者性格”這種不科學的認識。

卡耐基也強調:所謂的“創業者性格”是不存在的。也就是說,性格特征和創業的是沒有多大的相互關係。基本上,每個人創業的能力及機會是平等的。

1992年全美有百萬以上的人決定自行創業,這樣高的創業率是80年代的兩倍。而另外也有350萬的人以下買下營業中企業的方式,而一時成為老板。

正當這股創業風潮盛行之際,公司行號的雇號的雇員率也行持續下降。也許有人會問:為什麼有許多人丟掉自己的工作,而投身自己創業的行列呢?其實,這背後的原因卡耐基在前文已經討論過了:這些人隻所以丟掉工作的原因並非他們真的願意這麼做,而是被全國各公司裁員遣散的聲浪所逼的。如前文所述,公司間並購、外國公司的加入競爭,或單是節省開支這樣的措施,就足以讓人覺得在公司上班已靠不住了。

不巧的是,就在各公司大肆裁員之際,又出現了眾多的年輕就業者,他們在這時湧上就業市場,應試各大公司選擇工作,讓在公司工作的飯碗更不好捧了。

除了被雇的有不安全感外,也有些正麵的原因促使創業人口激增。其中,個人電腦的出現便是一例。電腦家庭化使其價格更大眾化、使用起來更順手,因此使得以往隻有大公司才有能務承接的工作及挑戰,如今拜電腦之賜,這些創業者也可以在自家的辦公桌上順利完成了。

加盟店的出現讓企業也有了自己發展的機會。不僅經營方式有本可循、創業成本較低,所要冒的風險也相對的減少,這也是為什麼加盟店形態的企業能在此時如雨後春筍般的篷勃生長。據估計,到了2000年,全美半數的零售將是透過加盟店、代理商的管道。加盟店組織所提供的整套經營係統及周邊的一些援助資源是最吸引初次創業者之處。不但讓創業者能如願擁有自己的事業,而且不必凡事自己從頭摸索。目前,在美國的加盟店組織種類繁多、規模有大有小且加盟權利金也有很大差異。

網絡團體的出現是繼加盟店之後較為新興的創業組織。網絡團體基本上是一種交換創業訣竅及生意機會的組織。如今,在美國各地都有這樣的團體出現:有的甚為正式;有的則如社交場所。不管其形式如何,其主要目的皆是要提供商人固定聚會且專談生意的機會。

最後一個吸引人們獨力創業的因素,並不是什麼時代新產物,而是一般美國人追求獨立自主、自立自足的那股驅動力。

友誼的最大努力並不是向一個朋友展示我們的缺陷,而是使他看到自己的缺陷。

——[法]拉羅什夫科創業者的性格特征不是不可揣測的,它也是和常人一樣有多種類型的性格。當然,不可否認的是:良好的工作習慣、適度的冒險行動、路程的自我認知,以及堅毅的意誌力量都是極有利地創業的人格特征。但是,唯一不可或缺的條件卻是“渴望”:你必須從心中就想立誌創自己的一番事業。

先作個“創業測試”

“我能嗎?”

“我會喜歡嗎?”

“我該這樣做嗎?”

以上這三個問題是任何想嚐試創業者的最佳起跑點。

第一個步驟,告訴你要肯定自己有實力、有方法來創業成功。本書將詳述創業知識及技術的自我分析過程,而你現在該做的是確定創業所需的知識和技術。此時,仔細的分析是十分重要的。

從創業條件上還是從個人背景上來講,財務管理是項很重要的內容。你個人的理財經驗可能僅包括財務資料的整理及分析,但創業所需的則是懂得在資金短缺時如何跟銀行打交道。

此外,你可能認為業務管理是做好市場調查、訂定年度目標、建立全國銷售計劃,或是實行某項業績報酬計劃。但是,對一般小公司而言,財務管理卻可能是要你親自跟著業務員跑幾趟,以便了解市場的需求及業務員的需要。意思告訴你,你要放下公司領導的架子,為了業務需要,你要像業務員那樣演兩種不可缺少的角色。

同樣地,如果你從事製造業,你就要能夠擬定出一套產業計劃。而在經營之中你也需依賴事業工程師的協助。

以上所列舉的例子提出兩個有趣的重點:第一,大部分的公司主管人員都隻專精一兩項事務,而一般創業者則需要熟悉各項基本的事務。第二,有經驗想到獨力創業的公司主管常是有下屬代勞處理瑣碎工作的資深人員。但是在小型企業裏,身為經理老板你要全麵考慮或力求做到總攬處理客戶信用調查、公平分配員工周末上班時間等大大小小的事務。

上述兩點提醒你:一定要全盤了解經營一個企業所需的本事。不過,也不必方方麵麵都精通,你可以慢慢學習,也可以請人代勞。不過,借他人之手的結果你也得注意,因為成本可能相對提高。而且落得日後要一直依賴他人的地步。

在創業過程中,一個不可忽略的事實是:創業者本身的角色扮演比經營能力足夠與否更值得深思,因為成就感與快樂有時是跟辦事能力上是不相聯。以下卡耐基便列出一張可能影響你對擁有自己企業喜歡與否的清單。

①你需要賺多少錢

②你想要賺多少錢

③地點

④風險

⑤成長潛力

⑥同業競爭

⑦工作環境

⑧地位與形象

這幾項因素中,也許有一兩項或全部都對你非常重要,但最後三項是卡耐基特別提出來的。

友誼是人生的調味品,也是人生的止痛藥。

——[美]愛默生剛剛開始時,創業者可能不會對工作環境過分挑剔,他們會顯得忍讓。可是,一旦初始的新鮮感及興奮熱度逐漸退燒,你可能就會有另一番感受了。剛開始,你那又小又寒酸的開放式辦公室,好像有其獨特可愛之處,但久而久之,你會不滿意你的工作環境認為有不如意的地方。為了節省資金,你每次出差旅行總是挑最劃算的床位和飯店,想起當初在公司上班出差時的派頭,更不由得怒從心來。還有一個大家都注意到的問題,就是工作時間。有些老板常自我調整侃地說:“我一天隻工作半天——從早上7點到晚上7點而已。”頭幾個星期或幾個月,新官上任的拚命三郎精神或許會讓人忘卻工作之繁重,可是激情的衝動之後,會開始叫苦不迭。

不管你喜歡與否,人們的地位與形象要視所從事的工作而定。有些時候,在一般公司上班確實能享有一些象征身份地位的東西,例如:俱樂部的會員身份、豪華轎車接送服務、社會媒體曝光的機會等等。今天,如果你自己是老板,就認識到自己的身份是不能和大公司人員的身份相媲美。

人們對人事管理方麵往往是持懷疑態度。有些地方或有些行業是要費很大的勁才雇得到人的,而就算雇請員工不是問題,小企業裏的人事管理也夠讓你精疲力竭的。在一般公司上班過的人,一時可能還無法適應次數這麼頻繁的麵對麵溝通,甚至是衝突;最後,人事管理之費時費力,你會認為這嚴重阻礙著企業經營的前進,不過,作為企業,你必須不能拋棄人事管理的職能,否則,你會遺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