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昭君到了匈奴,生兒育女,盡了賢妻良母之責。可是好景不長。沒幾年,呼韓邪單於駕崩。其子繼位。根據匈奴習俗,王昭君要嫁給他為妻。昭君不從,上書漢朝要求回漢宮。此時元帝已死,成帝即位,成帝敕令她從胡俗,昭君無可奈何,又成了後單於閼氏。據傳,王昭君積愁太深,最後服藥而死。
據傳王昭君死後,葬於匈奴,墓地在今歸化城南30裏處。北方秋冬草木枯落,王昭君墓旁樹木皆青,方向朝南。杜甫詩有“獨留青塚向黃昏”之句,後傳為“青塚”。
從上麵記傳的情況看,王昭君為何出塞應這樣解釋:王昭君因自傲,未買通畫工毛延壽,結果被醜化。美貌的昭君因此得不到皇上的寵愛。她久留宮中實在無聊,於是自請去匈奴。經漢元帝同意,便出塞去和親了。
曆史上也有人認為,王昭君所以出塞,是毛延壽設下的救國計策。據傳,竟寧元年,王昭君以良家女被選入宮中。宮廷畫工毛廷壽見其貌美非凡,生怕已經沉戀於女色的漢元帝更不能自拔而誤國,於是在畫王昭君肖像時,有意把她醜化了。漢元帝未能察覺。後來呼韓邪入朝要娶漢人女子為妻,漢元帝原想以醜送人,結果誤將王昭君送了出去。當見到昭君其真麵目後,曾想反悔。無奈君主出言,駟馬難追。於是,隻得忍痛割愛了。
曆史上一些文人認為毛延壽此舉實在高明。漢元帝好色,如果不把王昭君送出去,她有朝一日得寵,就會變為妲己式的人物,到時誤國殃民,後患無窮。有詩道:“延壽丹青本誑君,和親猶未斂胡塵。穹盧自恨嬪戎主,泉壤相逢愧漢臣。玉骨已消青塚底,香魂猶繞黑河濱。愁雲晴鎖天山路,野花閑花也怨春。”在這裏,毛延壽成了“忠臣唯有毛延壽,能送名妃出宮門”的大好人了。
據正史記載,王昭君出塞和親,對漢邊疆的安寧起了良好的作用。《漢書·匈奴傳》載:“王嬙字昭君,賜單於,號寧胡閼氏,生一男伊屠智牙師,為右日逐王。呼韓邪死,立雕陶莫皋為單於,複妻王昭君,生二女;長女雲為須卜居次,小女為當於居次。新都侯王莽秉政,乃風單於,“令遣王昭君女須卜居次雲入侍”。從這段記載中可以看出,昭君出塞和親,在呼韓邪父子當政時期,漢匈關係和睦,這說明政治聯姻還是有積極意義的。
可是也有人認為,漢室謀臣如雲,猛將如雨,用婦人去安邦息事,實在是有傷國體。有詩說:“當年遺恨歎昭君,玉貌冰膚染胡塵。邊塞未安嬪侮虜,朝廷何事拜功臣?朝雲鶴唳天山外,殘日猿悲黑水濱。十裏東風青塚道,落花猶似漢宮春。”漢朝當時外戚宦官當權,王昭君出塞“為救蒼生離水火,甘教薄命葬煙塵”,這與當時的漢奸李陵、衛律相比較,功罪忠奸、是非曲直一目了然。
王昭君為何出塞雖眾說紛紜,但她作為我國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的故事流傳至今,誰也不會有不同意見。
來曆不明的“陰”美人
之所以稱其為“陰”,是因為她懷著特殊的政治目的周旋於兩個男人之間,不費一兵一卒便鏟除了賊首。稱其為古代女諜亦不為過。
王昭君、西施、貂蟬和楊貴妃“四大美人”中,要數貂蟬最迷人,因為她竟使英雄豪傑為之神魂顛倒。也數她最不可捉摸,因為人們至今還不清楚她的真麵目。比較接近的說法,似有以下四種。
一說她是王允的歌妓。王允,東漢太原祁縣(今屬山西)人,字子師。初為郡吏,靈帝時,任豫州刺史,獻帝即位任司徒。王允為了剪除董卓,想用美人計來達到目的。可是一時又找不到合適的對象,因此常常悶悶不樂。歌妓貂蟬為了使王允開心,每每使勁歌舞,但也無濟於事。後來,王允對她說明了其中情由,並要求她助一臂之力。貂蟬知情後,表示願為王允效勞。她按王允連環計的要求,以她的姿色挑起了呂布和董卓的矛盾,最後,借呂布之手殺了董卓,為王允排除異己力量立下了汗馬功勞。事成後,貂蟬在花園裏為王允祈禱拜月,時值有一片彩雲遮月。王允見之曰:“貂蟬美色使月亮躲到雲後麵去了。”據此,後人都傳說貂蟬有“閉月”之容。
一說她是董卓的婢女。董卓,東漢隴西臨洮(今甘肅岷縣)人,字仲穎。本為涼州豪強,靈帝時,任並州牧。昭寧兀年(198年)率兵入洛陽,廢少帝,立獻帝,專斷朝政。曹操與袁紹等起兵反對,他挾獻帝西遷長安,自為太師,後來為呂布所殺。據《後漢書·呂布傳》載:“卓以布為騎都尉,誓為父子,甚愛信之。常小失意,卓拔戟擲之,布拳捷得免。布由是陰怨於卓。卓又使布守中閣,而私與侍婢情通,益不自安”。這段記載,就是平常傳說的風儀亭擲戟之事。可見,貂蟬是與呂布情通的董卓婢女。
一說她是呂布之妻。呂布,東漢末五原九原(今內蒙古包頭西南)人,字奉先。初從並州刺史丁原,繼殺原歸董卓,又與王允合謀殺董卓,後任奮威將軍,封溫侯。最後為曹操所擒殺。呂布之妻,據《三國誌·呂布傳》注引《英雄記》載:“布見備甚敬之,請備於帳中坐婦床上,令婦向拜,酌酒飲食。”從這段記載來看,呂布的妻子是隨軍生活的。上書又載:“建安(漢獻帝年號)元年六月,夜半時,布將河內郝萌反,將兵入布所治下邳府,詣廳事閣外,同聲大呼,布不知反將為誰,直牽婦,科頭袒衣,相將從溷上排壁出,詣都督高順營”。又載:“布欲令陳宮、高順守城,自將騎斷太祖(曹操)糧道,布妻謂曰:‘宮、順素不和,將軍一出,宮、順必不同心共守城也,如在蹉跌,將軍當於何自立乎?妾昔在長安,已為將軍所棄,賴得龐舒私藏妄身耳,今不須顧妄也’。布得妻言,愁悶不能自決”。這裏記述的這位科頭袒衣的婦人,應是呂布之妻貂蟬。
還有一說她是呂布部將秦宜祿之妻。據《三國誌·關雲長傳》注引《蜀記》曰:“曹公與劉備圍布於下邳,雲長啟公:‘布使秦宜祿行求救,乞娶其妻’。公許之。臨破,又屢啟於公,公疑其有異色,先遣迎看,因自留之。雲長心不自安”。從這段記載中可以看出秦宜祿的妻子是很有姿色的。另外,因為關羽原先想娶其為妻的,可是因為曹操“自留之”,因此引起關羽的妒恨。關羽畢竟是個烈性子,他火冒三丈,一刀便把秦宜祿的妻子給殺了。元人雜劇《關公月下斬貂蟬》就是以此事附會而成。因此,秦宜祿之妻也成了傳說中的貂蟬。
四大美人各人都因其有姿色而得寵於一時,但是她們都處在統治者爭鬥的鋒芒上,因此都成了政治鬥爭的犧牲品。她們的死,都不是壽終正寢。貂蟬也應了自古紅顏多薄命之說。
貂蟬的結局如何呢?貂蟬作為王允為剪除董卓的連環計中的美人,她正好是政治權勢鬥爭中的一個風雲人物,處於這樣地位的人,用“危在旦夕”這個詞是不會過分的。如果說貂蟬是董卓婢女,且與呂布情通已被董卓發現,那麼她也不會有好結果的。因為董卓既能對呂布擲戟,當然也會對侍婢飛刀。因此,貂蟬的性命遲早是難保的。若以呂布之妻作貂蟬推之,她過的是危險的軍營生活,最後也是香消玉殞。若以貂蟬是秦宜祿之妻推之,她引起了曹操和關羽不和,被關羽一刀結果了性命,成了屈死的刀下之鬼。
潘金蓮其人其事
不論曆史上是否真有其人,這一女性形象的發掘絕對是一大創舉,它為流傳數千年的文化大餐添加了一道香辣的“佳肴”。
武鬆殺嫂是大家都很熟悉的故事,潘金蓮是人們憎惡的淫婦形象。她私通西門慶,害死武大郎,最後被武鬆殺死。她雖然年輕貌美、口齒伶俐,但卻是一個水性楊花的反麵人物。曆史上是否真有潘金蓮其人,也是讀者們所關心的。
《水滸傳》、《金瓶梅》都寫了潘金蓮,但兩書故事情節和潘金蓮的性格卻不一樣。
佚失的元雜劇《雙獻頭武鬆大報仇》,可能是最早寫武鬆殺嫂的文藝作品。創作於元末明初的《水滸傳》小說,把潘金蓮寫成既是私通奸夫害死本夫的淫婦,又是封建剝削和封建婚姻製度的犧牲品。造成武鬆殺嫂這一悲劇的主要根源是罪惡的封建社會製度。書中寫潘金蓮原是清河縣大戶人家的使女,因為不肯依從男主人的調戲而向女主人告狀。男主人懷恨在心,把她嫁給一個麵目醜陋、身材短矮、頭腦可笑的、比她大十幾歲的武大郎。這種不相稱的強迫結合,當然談不上婚後的幸福。武大郎在清河縣因一般無賴子弟糾纏其妻,不得已隻好遷到陽穀縣居住。武大郎在陽穀縣遇到打虎的兄弟武鬆,把武鬆領到家中。潘金蓮第一次見到儀表堂堂的小叔子,便產生了愛慕之心。武鬆是一個正統思想很重的人,潘金蓮沒有達到目的。武鬆出差以後,她經不住老奸巨猾的王婆和有錢有勢、奸詐刁鑽的西門慶的引誘,落入了他們的圈套,毒死了自己的丈夫。武鬆出差回來,弄清了事實真相後,殺了潘金蓮和西門慶為兄報仇。
寫於明代隆慶、萬曆年間的《金瓶梅》,把潘金蓮寫成了一個殘忍、刻薄、嫉妒、說謊、毒辣的淫婦。她毒死武大郎嫁給西門慶,整天過著花天酒地的腐朽生活,經常毒打丫環秋菊,甚至連她親生父母,也常遭到她責罵。西門慶第六房妻子李瓶兒生了兒子,潘金蓮非常嫉妒,用貓嚇死了小孩,從而使李瓶兒本人也因思念兒子而死去。武鬆沒有殺死西門慶,而是誤殺李外傳被刺配孟州。西門慶縱欲身亡後,潘金蓮在王婆家暫住待嫁,被遇赦而回的武鬆殺死。武大郎、潘金蓮原住陽穀,以後遷居清河,西門慶是清河惡霸。《金瓶梅》裏的潘金蓮比《水滸傳》裏的潘金蓮更壞,雖然在西門府中,也曾遭到西門慶的打罵,她也是一個由丫頭而變成為惡霸西門慶的幫凶。
在評話、戲劇舞台上,潘金蓮的形象與小說相比也有許多不同。明人沈《義俠記》傳奇中的潘金蓮,基本上是根據《水滸傳》小說改編的。一方麵寫她初嫁武大郎時是無可奈何的,但對自己的丈夫還有一定的感情。說什麼:“夫雖醜,義非輕,一夜夫妻百日恩。”另一方麵卻寫潘金蓮作丫頭時,即私通家主,被主母發現,強迫她嫁了武大。京劇《挑簾裁衣》、《武鬆殺嫂》等,也都是根據《水滸傳》和《義俠記》而改編的。揚州評話、杭州評話、山東快書等曲藝都有潘金蓮私通西門慶、武鬆殺嫂為兄報仇等曲目,主要情節雖也是根據《水滸傳》小說改編的,但也敷演了許多詳細情節,勸潘金蓮增加了許多醜惡、毒辣性格的描寫。例如武大捉奸,是潘金蓮挑逗西門慶打傷武大;寫潘金蓮給武大灌了毒藥以後,用被子把武大裹起來,自己上去坐著,不大一會兒就把武大憋死了。
五四運動以後,在反封建和追求個性解放、婚姻自主的思潮影響下,歐陽予倩於1926年創作了五幕話劇《潘金蓮》。劇中寫潘金蓮是一個敢於反抗張大戶淫威的聰明伶俐的美麗丫環,被逼與武大郎成婚。她由於橫遭摧殘,才產生了變態心理,為西門慶引誘,才謀殺了丈夫。她是值得同情的封建剝削製度和封建道德觀念迫害下的受害者。劇中認為武鬆是一個封建道德觀念很重的人。劇中潘金蓮有一句說白:“我想夫妻不相配,拆開了再配過,又有什麼要緊!”這是代表作者思想的台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