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奇特的靈魂世界1(2 / 3)

以上所談的有關靈魂學方麵的故事,雖然也有深厚的迷信程度;但大致可確認的一點就是:西方人企圖以科學眼光來探索靈異世界,將靈魂視為有機體,並加以證實,這種實證主義或許可以引導人類研究出冥界的生活情況,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生死輪回之謎

生與死是人類無法釋疑的大事,盡管對於死後世界有莫衷一是的看法,但從人類流傳下來的文獻裏,可發現不分種族或文化,死後情狀之描繪都是生靈活現,但醫學界人士、科學家卻通常將其解釋為人類為滿足願望而產生的幻想產物,並未加以正視。

不過,當史坦尼斯拉夫和克莉絲汀娜·葛若福兩人在《超越死亡:意識之門》這本書中,以世界各國和不同的宗教信仰的文獻,來與現代人對心靈學和迷幻藥的研究相對照,他們以經驗的歸納來證明,盡管因種族、文化差異使得對死後世界有不同的描述,但其基本形態是一致的。

在東方諸如印度教、佛教、耆那教和西藏密宗等係統中,輪回扮演著吃重的角色,死可以看做比生還重要。死的知識與正確態度,對未來的化身影響很大。以佛教徒來說,有了肉體的存在,就必然受苦,最後的目標是要消滅生命之火,脫離生死輪回的鎖鏈。

死亡是精神或宇宙階層的向上一步,受人尊敬的祖先、威靈或半神的世界,或是當做從遭受塵世之苦的生命,轉移到太陽或諸神所賜福的境界。死後生命的概念,往往涉及到兩個極端,有地獄與滌罪所,有天國與天堂。

把死亡當做完整生命的一部分,而視為無比重要的體認,是所有古代與非西方文化的特征。非西方的文化保存了星相學、宗教係統與哲學的本來力量,而不把死亡看做是存在的、絕對的及無法避免的結果:諸如埃及、希臘、波斯等國家,他們對於死後生命的概念,涵蓋得非常廣大,從高度抽象的意識狀態,到另一個與塵世相像的世界的想像;但在所有的信仰裏,死是過渡或換個形象,而並非個體的最後寂滅。

一般來說,西方人麵對死亡,在各方麵都與其他種族截然不同,他們認為死後意識與死後靈魂之旅的信仰,是那些無法享受科學知識權利的人的原始恐懼及魔術思維的表現。直到1969年由羅絲寫了一本《論死與臨終》把臨終病人的心理過程分為:震驚與否認;憤怒:討債還債:憂鬱;接受等五個階段,更促使西方人士對東方宗教、哲學的尊敬。

“呼畢勒罕”意有“自在轉生”即“再來人”之意,也就是“身死後,能不昧本性,寄胎轉生,複接其前世的職位”。凡未除妄念者,隻能隨業轉生,不能自在,常轉常迷而不自知;若已除淨妄念,證實法性,便不為業轉,而能自主生死,自在轉生,隨緣度眾,即名之曰“呼畢勒罕”,藏語原名為“珠孤”。

此處所稱自在轉生的思想,是由輪回更生,加上佛陀三身的信仰而完成的。所謂三身即是①法身:此為無色無形,如無不動而又無不偏在的理想或本體的佛;②報身:此為圓滿功德的表征,即是修成福慧圓滿之時的結果;③應身:此即為由報身化現的色身,可化為眾生和人。例如釋迦世尊便是應身佛,縱然他是在此一身份的人而成為佛,成佛之時,他已另有圓滿的報身和偏在的法身,這個人間的色身,不過是應現成佛與化世的應身。此一應身人滅,也就永不再來,要來則為化現另外的身份,因為時節機緣處處不同,時時不同,這種由於悲顧濟眾而作的自在應現,就是“呼畢勒罕”。

活佛即稱呼畢勒罕,當他們前一身死亡之後,必定接受下一身的生命。可是,羅漢有人胎之悶,菩薩有隔陰之迷,他們雖然自在轉生於一處,但是一旦轉生之後,雖然不忘前生,也是恍惚迷離,如在夢中做夢,不能確定是何事?因此,凡一活佛圓寂不久,就要開始找尋其後身的工作。

尋找轉生活佛的方法,有藉前一世活佛臨終時的遺囑;也有藉神媒或祭師的降神指示,訪尋其死後誕生的靈兒,以及各種征兆來判斷是否屬於某一活佛的轉生,如果該靈兒通過種種難題測驗,便可繼承他前身的身份。

以十四世達賴喇嘛被尋訪為例,可見靈魂轉世似乎真的存在:最先由高僧尋訪了十四個有神兆異像的孩童,結果,在宗喀巴的故鄉找到這位“真主”。首先,由當時的攝政雲蒸熱振呼圖克圖,到拉薩東北約90裏的曲科吉“拉蒙喇錯湖”,對康旺母女神,虔誠祝告和坐禪數日,才在湖中見到三個藏文字母,後來發現此三個字母是達賴出生地的地名,及附近寺名的縮語,同時,也清楚地看到了達賴出生地旁的寺院,金色和綠色的屋頂,以及達賴俗家那所綠鬆石瓦的房子——這是青海西寧之南的一個農家。

當尋訪的人員抵達時,十四世達賴才是將近兩歲的小孩子,但他竟然能認出來人的身份和名字,人們取出十三世達賴所用的黑念珠、黃念珠、喚侍者用的小鼓以及一根手杖,並每樣配一副假的。這個名叫“拉木登珠”的小男孩,絲毫不費力的選出真的一套,並將念珠掛於頸間。

以上經過乃是西藏政府向中央提呈,具有相當的可信度,同時也讓人更增信宗教力量的偉大。

在1958年土耳其的亞達那地方,發生了一件奇異的事件,一名約二歲的小男童伊土邁,有一天竟對其父表示:“我要回家去和我的子女團聚了:”頓時令全家人大吃一驚!不滿兩歲的幼兒竟用一種極蒼老的聲音,沙啞地說:“我是阿比·史茲爾姆斯。五十歲那年被人擊破腦袋而死。”

伊士邁的父親梅非默特和母親GFBA6媲哈兩人,不禁想起在前年確實有名男子被數名果園工人擊斃,其妻兒聞聲趕到舌。亦慘遭毒手:數個月後,GFBA6媲哈生下伊士邁,當時每個人均對初生嬰兒頭頂的一條黑色疤痕而深感詫異,難道伊士邁是阿比轉世?

伊士邁對前世家中的情況,了若指掌。並且不時表現出對家人的思念:除此之外,阿比的一切習慣都可在伊士邁身上發現,連阿比生前認識的人,他都記得一潔二楚。

當他三歲時,伊士邁的雙親終於攜帶他來到阿比的家鄉,伊士邁對這從未來過的崎嶇小道,竟能信步而行,他一直走到阿比的下堂婦家,呼喚“夏蒂絲”並擁抱她,他更把阿比的財產說得一清二楚,對於自己果園工人的名稱亦絲毫無差錯的說出……這件事震驚了全世界,印度拉查斯坦大學教授H·N·巴奈爾吉博士親赴亞達那訪晤這位再世少年,證實了伊土邁確實是再生的阿比。人類是以大腦記憶事物,伊士邁在當時根本未曾被周圍的人士灌輸知識,這種超常的“腦外記憶”的特殊例子,難道正說明人類生死輪回?

在泰國曼穀北部猜耶奔府“簡楮叻”縣,有一對夫婦乃庭與娘通,育有一名年僅三歲的兒子,名叫春,有一天男童對其父母說:“我的前生父母居於拉限區廊親村,父親名叫乃是,母親名為娘空,從前我有小雞和絲巾,請帶我回家拿。”其父母聽了大吃一驚,繼而想到小兒學語,必是有人胡亂教導,也不以為意,不料小孩子終日吵鬧,不得已,隻得帶著他來到廊親村。

誰知才踏進廊親村,小童即飛奔到一處住宅,直衝人內,任意尋找玩具及絲巾,當屋主從田裏歸來,小童竟呼其為父母,當時屋主一愣,幸而乃庭及娘通將事情經過略述一番,此屋主夫婦頓時淚流如雨,並說:“我夫婦八年前有一兒子,名叫巴實,到四歲時,因患痢疾而死,下葬時,忘了把兒子最愛使用的絲巾與他同葬,現在仍存放箱中。”才取出絲巾,小童一把搶過,這對屋主由於思子心切,乃詢問孩童一些舊事,小童竟然應答如流,並說要留在屋主身邊,霎時使乃庭與娘通夫婦傷透了心……

1958年冬天,在伊利諾州的瓦達西加地方,有個名叫羅蘭文納姆的十四歲小女孩,有一天她突然陷人神誌昏迷的狀態,當她恢複知覺後,她變成鄰家亞瑟洛甫夫婦十二年前逝去的女兒——瑪莉洛甫。

一個外向、活潑、頑皮的羅蘭,在性格上起了一百八十度大改變,她變得文雅、溫順、有禮,正如洛甫夫婦以前的十八歲女兒一般。羅蘭從未見過瑪莉,然而她卻不認識自己家中的任何人,吵著要回洛甫家。

當羅蘭來到洛甫家中,她立即認識每個瑪莉生前所知道的人,她能喚出瑪莉朋友的姓名,她能清楚知道瑪莉的生活習慣、愛好,使得洛甫家人不得不承認:“她的確是瑪莉。”然而過了幾個月,這個身體是羅蘭而個性是瑪莉的怪女孩,突然開始叫喚並哭泣:“羅蘭回來了。”又過了一陣子,她恢複羅蘭的身份,並對過去幾個月的事情全無記憶,沒有人了解究竟如何會有這種情形發生?

未鮮開的“靈氣”之謎

人的外在形體隻是一係列微妙靈魂反應而出的景象,這種目不可見,但卻相互融貫的靈體,完全反映了上帝的神性。雖然正統的醫學不肯承認人體有靈氣(aura)的存在,但他們卻無法對一些醫學界的現象提出適當且合理的解答。

有少數醫師排除主觀意識,開始對靈氣做了研究,結果有驚人的發現。首先是服務於倫敦聖·托瑪斯醫院電療部主任華特·契爾拿,他於1908年以硝子板做實驗,使得人體的靈氣得以肉眼看見。三年後,他將他的發現寫成一本書,名為《人體氛圍》,裏麵不但有詳細說明外,還有精彩的圖片為證。

根據契爾拿的說法,靈氣的構成很清楚的分為內外層,一旦身體有了病變,立刻會產生明顯變化,而醫療時即以此為準,他並表示,這完全是肉體或物理的性質,絕非什麼神秘奇跡。

近來一位紐約生物能力分析研究所的主任約翰·皮耶拉柯斯,已經不必借助任何塗料板,直接可看到靈氣。他於是大膽的將自己的觀察所得,引用於診斷業務上。

還有一位傑出的醫師夏菲卡·卡拉古拉他也窮盡心力研究人體的靈氣氛圍,以及各種靈體和脈輪。目前已有許多記載患者實際的病例,均與這種靈氣有直接的關係。

治療病患基本上有兩大類:正統與非正統。

1950年,英國牛津德拉瓦實驗室中,拍攝到一幅尚未成形嬰兒的強大靈氣,更證明人體外圍確實具有一股特殊的“形體”籠罩。

這張以電子攝影的照片,是一位身懷三個月身孕的婦女,在距離攝影機54裏之外的地方拍下,其間絕無任何光線觸及底片,但當照片顯像後,不但可看到這個尚在子宮內的胎兒媒體正在靜靜地吸收生命能力和宇宙模式,來決定他出生後的資質和特性外!更可發現,它的影像印在底版上那種能力之強大,竟使若幹部分的感光乳劑都蝕透了玻璃!

正統的醫療乃是以嚴格的物理方法來對付保健的預防和疾病問題的解決。

非正統則是指以精神或靈的指導為手段,而以完整的人為著想目標:截至今日,正統的醫學體係仍然漠視靈的治療術,其實,如果這兩大類的醫術稍加綜合,則人世間的病患便能得到更妥當的治療。

吉爾伯特·安德森是個有名的以靈術治療病患的“醫師”,他能以掌心觸碰病患,使患者構成個人全身的複雜能力恢複調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