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天災就是天災,跟人其實沒什麼關係。

如果說趙玠在這些年中有什麼所得,那就是他知道了,人並不是這片天地之間的主宰。哪怕他們數量很多,種類各異,但是在這之上,自然的威力永遠都令人望塵莫及。

假如人能夠對自然進行各種研究,終於有一天重新透徹的認識這個世界,也許那時候,才能夠勉強稱一聲主宰吧?

趙玠本人對這些東西其實是很感興趣的。他身邊常年帶著兩個出身漁家的人,他們是經驗豐富的漁民,對大海本身就有所了解,而趙璨又教他們讀書識字,每次航行的時候都讓他們將種種數據記錄下來,以供研究。

他很期待,當自己揭開大海神秘麵紗的那一天,究竟會發生什麼?

古代傳說,倉頡造字時神鬼皆哭,因為這東西不該是人能夠使用的。那麼趙玠想,這自然之中的力量,恐怕也不是人類可以了解的。到時候,會不會天降雷罰,懲罰他這敢於窺看神域的普通人呢?

趙玠很期待。

雖然海上航行十分枯燥,日複一日的景色不便,仿佛永遠都走不到頭,這種日子令人十分煩躁,但是跟那些期盼著趕快著陸,下去修正一番的水手們不同,趙玠更喜歡待在海上,而不願意去接觸那些土著。

不說語言不通的問題,就是在這個過程之中,彼此你來我往是算計和手段,就令他覺得厭煩。

趙玠覺得自己變成了一個粗人。他開始更喜歡簡單直白、淺顯易懂的東西,就像是大海裏能夠看到的那些東西一樣,他們就在那裏,隨便你看,而不需要花費心思手段。

好在除了最開始的幾年之外,隨著大楚的聲威遠播,當然最重要的是大楚派出來的人越來越多,所以漸漸的,不少當地的人們都開始學習大楚官話,甚至以會說這種官話為時尚,貴族之中,更是對此趨之若鶩。若是誰不會說,出門交際的時候,一定會被人嘲笑蔑視。

而且他們對待船隊的態度,也從一開始的戒備試探,變成了後來的歡迎期盼,雖然更加矚目,但到時不需要趙玠再多廢什麼心思了。

一切都像是平安所預料的樣子。

平安管這個叫做:文化入侵。

……

對趙玠來說,平安是個很神奇的人。

從出過海,見識了外麵的世界之大後,趙玠心中原本對趙璨這位皇兄的敬畏就開始逐漸減少了。畢竟他已經明白,皇帝並不真的是“天下共主”而這世上還有太多東西是他所接觸不到,深知根本不可能知道的。

尤其是在接觸了越來越多的其他國家的國主之後,這種感覺就越發的強烈了。

趙璨也不過是國主之一。也許他的國家更大,也許他自身能力更強,也許他更有手段,但他終究不是“神”,而是人。

既然是人,就會有缺陷,有過失,自然也就不需要將他看得高高在上,遙不可及。這種認知是在潛移默化當中出現的,就連趙玠自己也說不清楚究竟是怎樣形成,又是什麼時候出現。

但平安卻不同。

越是見識到外麵的世界,趙玠卻越覺得看不透他。

幾乎每一次趙玠回國,都會發現國內又增加了一些新的東西。其中他最感興趣的,便是“自然”這一學科所發現的那些東西。那跟趙玠所設想的認知世界,似乎異曲同工。

趙玠沒辦法形容這種感覺。在他內心深處,未嚐沒有一點自傲,因為覺得自己是唯一一個走出去,接觸到不同東西的人,所以總覺得再回到大楚來,麵對國內的這些人時,心理上會有一種莫可名狀的優越感。

即使是麵對趙璨,也是一樣。趙玠偶爾甚至會想,他這位兄長身為皇帝,隻能一輩子都被困在這皇宮之中,雖然掌控著無上權柄,但又有什麼意思呢?

偏偏在平安麵前,這種優越感總是立不起來。

因為不管他說什麼,平安都能夠接得上話,甚至能夠發散開去,將之運用到更多的東西上。後來平安還給他介紹了好幾本雜誌,說是上麵的內容都是研究這些東西的,經常看看有好處。而且平安甚至還給他引薦了兩位專門研究這些東西的人,讓他帶上船去,對海洋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趙玠心驚於國內也有那麼多人開始研究這個東西,不過一番調查之後,他卻發現,其實背後掌控這件事情的人,是平安。

甚至除了這些東西之外,平安手裏還掌握著更多的令人震驚的東西。

這些東西在別人看來是掌握在朝廷手裏的,平安隱於幕後,很難查出來。知道這些之後,趙玠覺得不可置信。

明明一樣從來沒有離開過這個地方,但他卻好似知道許多別人都不知道的東西。以至於趙玠偶爾會疑惑,莫非這世上真的有生而知之者嗎?

等到後來,隨著火炮、火車等東西一一出現,趙玠都已經麻木了。

總之不能將平安當做普通人來對待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