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1
哎……真慘
“哎……回到家又要被老媽罵了!”我哀聲歎氣的說道。還不都是因為這次考試嗎我考的不好嗎,所以隻有這樣來安慰自己了。
果真,我一回到家,把成績告訴老媽後,就被狠狠地K了一頓,連拖帶打地把我鎖進了小房間,讓我反省,這時,我傷心到了極點,“嗚嗚嗚”地大哭了起來,真想找個人來訴苦。
被關在小房間的那段時間裏,我想了好多好多……是因為自己的粗心呢?還是自己的底不夠牢固。有時我甚至還責怪自己笨、不靈活。後來,我又仔細一想,坐在這兒也不是個辦法,還是來檢查檢查試卷吧,閑著也是閑著。想到這,我便將試卷拿了出來,一道道認真地看下去,這招可真靈,一下子就使我茅塞頓開,心中的那股怨氣也漸漸地消失。居我觀察發現,導致錯誤而是上課沒有把知識鞏固好,再一點就是課外知識太少,這兩點錯誤才使我的得分慘不忍睹,遭到毒打。不過,經過這次考試,也使我明白了很多,考試不光是要靠課本上的內容就行了,課外知識也要吸收這就是其中的一個。
雖然說這次考試我得的分數很不理想,但是我吸取了教訓,等到下次考試時我多看些課外書,不就行了嗎。同學們,如果你考試的結果和我一樣慘的話,你千萬不要老是盯著那個分數看,分數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了解了沒有。
我最喜愛的一句名言
“失敗是成功之母。”這是毛澤東在教育下一代學生時,曾經說過的一句話,這也是我最喜愛的一句名言。
他告訴人們失敗並不可怕,隻要我們以積極的態度去對待,那麼他就一定能轉失敗為成功。綜觀古今中外,凡是在事業上取得成就的人,又有誰不經過“摔打”就隨便的成功呢?
細菌學家歐立係,為了醫治當時流行的昏睡病,發明了一種叫“阿托慎爾”的化學藥品,可殺死引起昏睡病的蛀蟲,但是這種藥品又會給人帶來雙目失明。歐立希和他的助手堅韌不拔的經過606次實驗,失敗了605次,終於成功的製造出一種即能挽救昏睡病人,又不傷害人視覺的藥品,所以取名叫“六零六”。
我們試想一下,如果歐立希在失敗了前幾次以後,就氣餒了,摧毀了他的精神支柱,那麼他還能發明成功“六零六”藥品嗎?歐立希並沒有這樣做,他把失敗當作對自己的考驗和磨礪,認真總結經驗教訓,奮起迎接失敗的挑戰,去爭取成功。他的所作所為不剛好驗證了“失敗是成功之母”這句話嗎?
在我們周圍也有許多這樣的人,他們總是怨天尤人,一遇到失敗就無法接受,愁眉苦臉,情緒低落,甚至悲觀失望,一蹶不振,失去了上進的信心和勇氣,更談不上去努力拚搏、創造。
社會上的萬事萬物,無不在曲折中前進。親愛的朋友,讓我們以“失敗是成功之母”這句話,在前進的路上自勉。
保護水資源,從我做起
保護水資源,人人有責。
前幾天,我們學了《訪問環保專家方博士》,我了解到一些關於我國水資源的情況。我國的水資源總量在世界上並不少,但人均占有量卻隻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是全球少數幾個貧水國之一。同時,我國的水汙染狀況十分令人擔憂,保護水資源已刻不容緩。
保護水資源,應從我做起。
我家一向是惜水如金。我的奶奶經常把洗完了菜的水去澆灌花草或拖地,把拖地後的髒水衝馬桶。奶奶說:“這招叫‘一水多用’。”前幾天,我發現新村裏的公用水龍頭壞了,我看著一滴滴晶瑩透亮的自來水白白地浪費,像淌著血一樣心疼。於是,我叫來了媽媽,媽媽馬上拿出手機給爸爸打電話,爸爸接到到電話,才幾分鍾就到了水龍頭邊,三下五除二就把水龍頭修好了。
我家不但節約用水,而且還義務參與水的治理。媽媽是我的鐵杆朋友,在我的創導下,媽媽說服了爸爸,我們一家三口利用雙休日義務為附近河道清理漂流物,堅持每星期一次,每次至少半天,我們每人扛著一根長長的竹竿,竹竿頂上綁著一個網袋,在河岸上巡視,隻要看到一點垃圾就伸出竹竿把它們網起來,一次下來也能網掉一大筐垃圾。我看了一下,主要是一些各式各樣的包裝袋。過路的行人見了我們目光有點異樣,也許他們猜不出我們的身份,因為環衛工人都是穿著統一的紅馬甲,而我們是穿著便裝,且連孩子也一起出動。有的人還以為我的爸爸媽媽是環衛幹部,出來巡查工作呢!環衛工人見了我們都說:“我們是工作,爭口飯吃,你們圖個啥,何苦呢!呆在家裏無聊嗎?”我媽媽自豪地說:“這是我女兒的意思,算是為城市環保出一點力吧!”盡管幹得有點累,但我們看到河道那麼清潔,也就心滿意足了!我們常熟市剛被評為國際花園城市,我將克服困難把這項工作堅持下去,用實際行動來影響更多的朋友,為提高市民的環保意識出一點微薄之力。隻要市民們都有了很強的環保意識,那麼,河道也就不治也清了。
我不但從我做起,從我一家做起,而且還要呼喚更多的朋友,一起來保護水資源!請不要把汙水排入河流,請不要把白色汙染物拋入河中,我們得截斷汙染源,讓我們的河水再變得碧波蕩漾、清潔甘甜起來吧!
《龔大明戒“藥”》讀後感
每個小朋友大概都“喝”過一種神奇的“藥”。看不見,摸不著,也不用嘴去喝。隻要稍一不留神兒,就把“藥”給“喝”進去了。它就會讓你嚐嚐苦的味道。這叫什麼藥呢?大概小朋友們可能想到了,這叫——“懊悔藥”。
我今天讀的這本書裏講的就是一位小學生“喝”懊悔藥的故事,這裏也告訴我以後要小心懊悔藥,因為不留神兒的時候出現的。
這位小學生叫龔大明,他對這種“藥”特別愛好,說實在的,他是不知不覺……真的,好幾次連他自己也沒清楚,就這麼喝上了。
有一次是一個暖洋洋的天氣,而且還是個課外活動,同學們圍坐在一起,聽著故事。隻有龔大明靠在一棵柳樹旁,自己看著連環畫。但是他覺得沒意思便往李惠林的脖子裏放了一塊泥塊,沒想到李惠林猛一轉身發現了。於是一個跑一個追,在操場打起了“泥仗”。
唉,事情就這樣巧。龔大明也不管什麼就往李惠林那個地方一扔,李惠林一閃身躲開了,卻打到一個二年級正在跳皮筋的女孩的額頭上了,女孩一下子哭了,龔大明過去一看,我的天,是塊瓦片。
事情鬧大了,老師找他談話;那同學的家長上門告狀;他被他爸爸擰著耳朵一頓“訓”……
唉!又吃懊悔藥。這種“苦味”可苦到心裏去。
這種是常事,“吃”懊悔藥都不知道多少次了。龔大明決心要改掉“吃”懊悔藥的習慣。
同學們也真好,都幫他改掉“吃”懊悔藥的習慣。上課他不注意聽講,看窗外的鴿子,王娟輕輕地拉了拉龔大明地衣角,龔大明也不生氣,是嘛,注意聽講才能不“吃”懊悔藥。
當我讀完這個故事地時候,我就覺得“懊悔藥”並不可怕,隻要我們自己注意了就沒事了。在日常生活裏,我們幹什麼事情之前先想一想後果怎樣,就能不“吃”懊悔藥。要不就想一想“吃”懊悔藥地時候那“苦味道”。就像龔大明說地:“對!這個壞習慣,一定得改!”
自己麵對人生——讀《十五歲之夏》有感
大家一定知道秦文君這個著名作者吧,她的許多著作都頗受全國兒童及成人的好評,今天我也有幸欣賞到了她的作品——《十五歲之夏》。
抽穗拔節的痛楚與快樂,羽化成蝶的美麗與憂傷。在那個朦朧而清晰的夏季,勿忘我綻放在記憶的山穀。這幾句就是《十五歲之夏》的簡單狀況。它主要寫了一群少男少女文學愛好者歡聚在海邊。在那些心裏不設防的日子裏,多才多藝的男生女生,多姿多彩的夏令營生活,親情與友情的糾葛,幻想與現實的碰撞,使他們曆經了意誌的磨練、情感的體驗,使青春的思緒在十五歲的夏天被喚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