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遊曆過許多山川湖泊和名勝古跡,這不但開拓了他的視野,更使他的心靈得到了滋潤。他每到一個地方,總要結交幾個豪傑之士,或是接濟一些落魄文人。他不僅是詩人,也是豪俠。
李白的一生總是生活在現實與理想的衝實中。他對政治很有抱負,但因才盛遭忌,隻做了兩年的翰林學士,以致鵬鳥展翅翱翔的壯誌受挫。他終日沉溺在詩酒中,其實是“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曠世的詩仙李白,他的詩如長江黃河般直瀉千裏,波瀾壯闊,是中國文學史上不朽的奇跡!李白有著太多能令我們學習的地方,他對學習的態度、方法;他對政治的抱負、看法;他崇尚自由的生活態度;不畏權威的無畏精神……
www.lelemao.com整理作者:杭州綠城育華學校初一(7)水晶女孩
人生的挫折
海倫.凱勒,想必大家都知道吧。她出生於美國的俄把巴馬州塔斯岡比亞的凱勒家,取名為海倫,並得到很好的教養。她一歲半時,在房間裏摔倒了,當她的媽媽把她扶起來時,發現她發高燒了。他們請來了醫生,雖然他用心治療,但海倫的燒還是沒有退下來,她的父母不分日夜地看護被病痛折磨的海倫,幾天後海倫的燒終於退下來了。但因為發燒,她的眼睛看不見,耳朵也聽不見了,盲、聾困擾著她,導致她啞了。媽媽拚命懇求醫生,但沒有辦法。爸爸媽媽像對待正常孩子一樣教育海倫,告訴花是有香味的,動物的形狀。後來,爸爸給海倫請了一個叫莎利白的老師。她發現海倫吃飯不用勺子,便一次又一次地教海倫拿勺子,終於海倫吃飯會拿勺子了。她到過森林,到過離家很遠的保羅斯曼學校上課。海倫努力地進行著艱難地訓練,終於一點點地,她可以說出單詞了。她從優秀的大學畢業了,她從心底裏感謝莎利白老師。
盲、聾、啞的海倫為了幫助殘疾人找到自己世界,曾三次到日本。她說:“無論多少苦,都要充滿希望地生活!”她的聲音給許多絕望的心靈增添了勇氣和希望。她雖然是一個盲、聾二殘的殘疾人,但她比一些正常的人要堅強的多。
海倫的老師莎利白也很值得人尊敬。她在保羅斯曼學校教海倫時用的那種方法:讓學生把手放到老師的嘴裏,確定發音時的口型、移動方法,而且要把一個單詞無數遍地說,然後讓學生把手放在自己的嘴裏,作出同樣的移動方式發出聲音,雖說這對海倫有難度,但老師讓她他把手放進嘴裏的時候,難受得要吐出來,但她堅持住了。
海倫的父母在對待盲、聾二殘的孩子時,並沒有不喜歡她、罵她,甚至打她。而是像對待正常孩子一樣,給她請老師,教她知識……
海倫總是充滿希望,走完了輝煌的一生。我們在一些失敗時、傷心時,甚至被人辱罵時,一定要堅強地生活下去。
讓我們記住海倫吧!
知識如海
小詩《礁石》50字左右,很短很短;小詩《礁石》卻有很長很長,裏麵的道理可以一直傳下去,隻要人類在發展,這道理也就存在。究竟是什麼道理能與日月共存呢?說出來也就並不複雜:堅持不懈地追求下去。
把知識比作汪洋大海,這首小詩的作者不是第一個了。人類自從原始社會過渡到文明社會,就已經開始注意到了知識的浩淼,知識的無盡,知識的偉大......於是,古今中外不少人,都不約而同地用好漢的大海來比喻無窮無盡的知識。
然而,把孜孜不倦的求學者比作大海中的礁石,我相信本詩的作者還是第一個。古往今來,文人們不是把求學者喻成海邊的弄潮兒,就是比作泱泱大海中的一栗。把求學者比作大海中的礁石,想象是何等新奇,比喻又是何等確切。
礁石每天都置身與大海之中,無時無刻不在接受海水的洗禮;好學的人們每天都置身與知識的海洋中,貪婪地吸取著知識的滋養。我們也要做這種“海中的礁石”,每天都讓知識的海浪衝擊自己的心靈,讓自己的思想在這撞擊中得到啟迪。知識是永遠學不盡的,我們不但要學習,還要堅持不懈地學。礁石為了讀懂大海這部書,讀瘦了身體,讀出了“滿臉皺紋”。我們也要學它,讓知識陪伴我們一生一世,那將是一件多快樂的事啊!歲月在流逝,而我們卻越來越充實,像那海中之礁,任憑鬥轉星移,循環往複無窮,仍在海中頑強地讀著海之書。
生命的啟示——讀《平分生命》有感
我們有了生命,我們就有了神奇美麗的世界。我們可以整日成群結隊地在陽光下盡情地玩耍,這就是生命,生命誠可貴!
每一個人都熱愛自己的生命。而一個不足十歲的小男孩,他還沒有體會到生命的樂趣,厄運卻降臨了,病魔向小男孩的妹妹伸出魔爪,當醫生問他是否願意為妹妹輸血時,他沉默不言,因為他擔心輸血後會死去,畢竟他還是一個不足十歲的小男孩,他熱愛自己的生命。但他沉默了一會兒最終還是答應了,這說明了什麼?說明了他願意為妹妹奉獻是生命,難道這還不夠說明這個哥哥是怎樣擔起做哥哥的責任的嗎?
如果要我為妹妹奉獻出生命,我願意嗎?我願意離開我的老師同學嗎?我願意告別我的爸爸媽媽嗎?我願意放棄這個美麗的大千世界嗎?我沉默了……
這個小男孩之所以沉默是因為他熱愛自己的生命,可那些跳樓的初中生卻輕易地放棄了自己的生命,他不是也勝過了初中生嗎?
而得知自己有一百歲的生命時,他又要把生命平分給妹妹。而他與我們比起來不知要好多少倍,有些人為了自己長命百歲,不惜奪走別人的生命,雖說那不是自己的親人,但也不能太過分,不過,還有比這個更可惡的,老人們老了,要靠子女了,可他們倒好自己吃飽穿暖,絲毫沒有想到老人,還盡給他們白眼受,天冷了讓老人感到更冷了。難道血濃水真的隻
空口說說而已了嗎?
一個十歲的小男孩尚且懂得什麼是親情,什麼是生命的價值,什麼是勇氣,而比他更富有生活經驗的大人們卻不懂得。啊,難道這樣的人已經不複存在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