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忌“少捧場” 8
吃了宵夜後,四人又繼續挑燈夜戰。
熟悉了各家的打法後,劉不才是盡量壓住另外兩位,並極力幫助龐二和牌,爭取挽回敗局,並有所贏餘,這也是胡雪岩給他安排的任務。他扣住另外兩位牌路,而極力給龐二喂張。龐二的牌風頓時順了起來,亂吃亂碰都有理,他開始和牌了,並接連和了幾次大牌,打得另外兩位額頭直冒汗。
劉不才見另外兩位也企圖做大牌來換回敗局,他就以和小牌的方式來阻止他們,要不就寧願舍“身”,點給龐二。結果,那兩位是越和不了牌,打得越急躁,越沒有章法,最後慘敗而歸。龐二是大獲全勝,贏了三萬多兩銀票,劉不才也贏餘了一萬多兩。
對於劉不才在牌桌上的暗中相助,龐二是早已心領神會。牌局散後,龐二拉了一把劉不才的手,說:“劉兄牌德不錯!”
大家稍事休息,準備回府。離開之前,龐二說他後天請客吃飯,再找幾位朋友來好好玩一場。於是即席約定,這次的牌友後天都赴龐二的約。告辭時,龐二一再關照劉不才,後天務必光臨,劉不才當然慷慨答應。
在兩日後的牌局上,劉不才再次暗中協助龐二,使他再度大獲全勝。趁龐二得意之時,劉不才乘機把胡雪岩準備與他在絲業上聯合的意思向他轉告,龐二慨然應允。
於是江南一帶的絲業形成了壟斷之勢,而龐二是闊少作風,遇事需要拿出果斷時,則全權委托胡雪岩辦理,所以江南一帶的絲業實際上操縱在胡雪岩一人手中。
沒有劉不才在牌桌上的努力,龐二不一定會答應在絲業上與胡雪岩聯手,他這種紈絝子弟僅靠說理,他即使知道,明白這種道理,也未必願意這麼做,關鍵還在於取其歡心,隻要是能投其歡心,他就什麼事情都願意做。而劉不才在牌局中的暗中協助,恰到好處地達到了這種效果。這說來說去,還是在於胡雪岩善於用人,在別人的眼裏,劉不才是個令人鄙夷不屑的賭棍,但被胡雪岩收用以後,劉不才卻成了一個頗有作用的人才。所以俗話說得好“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如何充分發揮其長處的作用,盡量抑製其短處的負麵影響,這才是用好人才的關鍵之處。
因此,並不是長期起作用的人才算是人才,在關鍵時刻,關鍵場合能起關鍵作用的人也應該算是人才,正如胡雪岩啟用劉不才一樣。
胡雪岩會考察人,能夠啟用人才,重用人才,還善於依仗他人,因人成事。他深刻知道個人的能力是十分有限的,僅僅依靠個人的拚搏與努力,難以成就大事,要想成就大事,還需要學會依仗他人之勢,利用他人為己辦事。
王有齡是胡雪岩第一個依靠的對象。當時王有齡窮困潦倒,但胡雪岩卻認準了他,認為以其骨相當大貴,所以他不顧自己的飯碗丟失的危險,毅然傾囊資助王有齡進京“投供”。雖然他為此受累不少,但他的目光卻是準確的,王有齡不僅在京順利投了供,還遇上了他的總角之交,時今正少年得意的江蘇巡撫何桂清,於是王有齡補了浙江海運局“坐辦”這個肥缺,一下子便飛黃騰達了。可以說,這既是王有齡的幸運,也是胡雪岩的幸運。
依靠王有齡在官場中的鼎力協助,胡雪岩做成了一樁又一樁的生意,資本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多。開設起了自己的阜康錢莊,並轉而做起絲繭生意、軍火生意,其商業勢力日漸龐大。
如果沒有王有齡的最初支持,胡雪岩不可能在商界這麼迅速地立穩腳跟,並取得如此輝煌的成果,其很可能還是錢莊裏的一名尋尋常常的夥計。當然,如果沒有胡雪岩的最初資助,王有齡也不可能走上仕途,其任官後,胡雪岩對他的幫助也是不少。這就叫做“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