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交談溝通精要 1
第九章交談溝通精要溝通高手引言:在交談中,除了吸引對方的興趣之外,還有一個任務,就是引導對方加入交談。
你必須注意:自己是否挫傷了對方的自信?是否對方留有發表他們見解的機會,而不是拒之於談話之外?
更重要的是你能否對他們的話表現出關注,而不是顯得隻對自己感興趣。
交談就像傳接球,永遠不是單向的傳送。如果其中有人沒有接球,就會出現一陣難堪的沉默,直到有人再次把球撿起來,繼續傳達,一切才能恢複正常。
進入交談中的溝通
一些青年學生常常訴說:他們在約會的時候才老是不能保證交談生動有趣。其實,這本來是一個非常易於掌握的技巧問題:問一些需要回答的話,這樣談話就能持續不斷。
但是,如果你隻問:“天氣挺好的,是嗎?”對方用一句話就可以回答了:“是啊,天氣真不錯!”有一回,馬克?吐溫一天之中聽了12遍完全相同的問題,“天氣真好,是不是,克列門斯先生?”最後,他隻好回答說:“是啊,我已經聽別人把這一點誇到家了。”
“天氣真好,是不是?”這也許是一個會產生僵局的提問,但是回答卻不一定都會導致僵局。不管怎麼說,大家還是關心天氣的,否則電視台的新聞節目也不會花上好幾分鍾來播放預告,而且還要圖表來說明了。如果感覺到很難讓你的談話對象開口暢談,不妨用下列問句來引導:
“為什麼……?”
“你認為怎樣才能……?”
“你怎麼正好……?”
“你如何解釋……?”
“你能不能舉個例子?”
“如何”、“什麼”、“為什麼”提問的三件法寶。
當然,如果回答還是個僵局,那就和提問是僵局一樣,交變仍然無法進一步開展。你必須盡一切努力把球保持在傳達之中,而不使它停在某一點。
有時,你的談話對象一開始不同你呼應,那也許是他還有些拘束,也許是他太冷漠,或者太遲鈍,或者你根本沒有接觸到他感興趣的話題。
在參加“激對”之前,如果能夠從主人、女主人那裏打聽到一些鄰座客人的情況,一定會對談話有所幫助。不過,即使如此,也未必能確保對方一定開口,打破矜持的氣氛。也許在用餐時,你不得不和一位高傲的律師同座,而你想方設法使他開口卻沒有辦到。那也不要灰心,接著再試試。你提到非法越境進入美國的的墨西哥人問題,他可能無動於衷。但你談起肺呼吸潛水,也許他就很有興趣。或許,你還可以提提鯨魚的生活習性呢!
如果上述一切全部無效,你還有最後的一招——你可以碰翻一杯水,讓水灑到他的腿上。要是這樣都不能讓他活躍起來,開口說話,那你至少可以借此發泄一下。
耐爾?柯華爵士曾經這麼說過:“我對於世界的重要性是微乎其微的,但從另一方麵講,我對於我自己卻是非常重要的,我必須和自己一起工作,一起娛樂,一起分擔擾愁和快樂。”
這完全正確,人類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
如果你對這個最基本的人類本性已不再感到震驚,你就會懂得如何調節自己適應談話了。坦率地說,和對方談他們感興趣的話題,實際上對你自己也是有益的,盡管他們所愛好的和你愛好的可能不盡相同。你可以先滿足他們的自尊心,然後於滿足你自己的。
這是一種自嘲嗎?完全不是。
如果你能夠謙恭誠懇地對待你的親人和朋友,想象著他們對於你有多麼重要,你就會發現他們在你生活中的意義的確不容忽視,同時你還會發現你自己對於他們也變得越來越重要了。我們大家都期望能得到別人的讚揚,而且還會因此更加追求上進。總有一天,你會欣喜地認識到這樣一個事實:任何一個看上去有缺陷、不聰明、或反複無常的人身上都存在一些美好的東西。
心理分析專家認為精神病患者一旦開始對別人及其他自我之外的事物產生興趣,就說明他已經進入了康複階段了。
如果說關注自我到了一定程度就是瘋狂的表現,那麼可以說沒有一個人是絕對正常的。然而,我們愈是同他人交往——給予而不是索取,那我們就會愈接近正常了,除此之外,你還會有一個收益:你越關心別人,別人也就越關心你;你越尊重別人,你也能更多地受到別人的尊重。
如果你能夠真正對別人產生興趣,這種興趣會自然地溢於言表。你會和他分享甘苦,在他需要時竭力相助。你將發現別人教給你的東西要遠遠超過你能教給別人的。
所以,請不要猶疑,盡快傳出你手中的球,保持傳遞,讓別人接住,傳回來。你傳遞的技巧越好,這場遊戲就越生動有趣。
簡潔而有條理的溝通
沒有準備的漫談是一種不太容易克服的語言習慣。
無論是和一位老朋友交談,還是在數千人的場合演講,如果說有什麼應該用紅顏色標出來的要點,那就是:“說話扼要切題。”
那些擔任企業行政主管職業的人幾乎都認為:在商業場合裏,最讓人頭疼的就是說話不安排條理的習慣。不知道有多少人的時光都因此被消蝕一空——浪費在那些信口開河,多餘無聊的話題中去了。有位工程顧問,他的任務是勸說製造商降低生產成本。他發現,有時隻需兩滴膠水就可做好的事,而人們往往要用五滴以至更多的膠水。這種浪費不僅將導致工廠的生產費用增加,而且,還需要工人們花費更多的時間去把多餘的膠水擦掉。
同樣,談話也往往會有多餘之處,一個字就可以說明白的話偏偏要用上整整一打字。特別是那些兒女已經長大成人,空閑時間開始越來越多的婦女,他們說話時,不惜在種種細枝末節上耗費大量口舌,投入無數的光陰,而這些話隻有理發師才會聽——也許是因為付給他們的報酬就包括這麼一項。
“約翰,”史密斯太太說。“我記得你打電話是在上禮拜二的11點,因為就在接你的電話前,瓊斯太太來向我借過麵粉。我記得清楚極了,因為她當時穿了件粉紅色的、綴著金鈕扣的新衣服……。”
希望這位史密斯太太的言談不會讓你聯想到自己。如果你說話的目的是要告訴別人一件事,那就直截了當地說出來,不必扯得太遠。
漫無邊際的談話,可能是思路混亂的表現,也可能是委婉曲折地達到目的的手段。不過,對更多人來說,那隻不過是一種壞習慣,糾正這種習慣其實比一個煙酒鬼戒掉多年的煙癮要容易得多。
如果你發現自己就有信口開河的習慣,不妨想象你是在花高價費打長途電話。
避免多“我”的溝通
“我”在英文中本來是身材最瘦小的字,千萬不要把它變成你自己語彙中個頭最大的字。學學蘇格拉底,不說:“我想”,而說:“你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