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千多年前的老夫子曾說:“夫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這話說得極是。人類之所以能生存下去,就離不開苦和累。至於那些無論是成大器者還是成小器者,無一不在苦中浸泡,在勞累中走過。
所以,忍苦耐勞,恐怕是人生這部黑白經中最基本的功夫了。數學家華羅庚之所以有那麼大的貢獻,做出那麼大的成績,就是用苦和累換來的。他念完初中,就在一個小雜貨店當夥計,他喜歡數學,櫃台上常常一邊放著賬本算盤,一邊放著數學書籍,沒有顧客時就捧起來鑽研,有時夜間睡著了,猛地想到一個解決數學難題的方法,便立刻點亮油燈,把它寫下來,後來,華羅庚發表了幾篇數學論文,引起清華大學數學係主任熊慶來教授的注意,便寫信將華羅庚邀請到北京,在清華大學數學係當管理員。在這期間,華羅庚一邊做著繁重的勤雜工作,一邊自學了英語、德語。24歲時,已能用英文寫數學論文。28歲時當上了西南聯大教授。華羅庚曾用這樣的詩句,總結自己的治學經驗:“發白才知智叟呆,埋頭苦幹是第一。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4)忍受苦難,成就功名
作為臣子,忠君愛國是他的職責,為了自己的職責,也為了保持自己的氣節,蘇武在北海忍受住了十幾年的艱苦生活的磨難,終於等到了回漢的那一天。
蘇武,西漢武帝時中郎將。公元前100年,漢武帝任蘇武為漢朝正使,護送匈奴使節回國,到達匈奴後,已完成皇命,準備起程回漢時,發生了一次意外事件。匈奴緱王和漢朝叛使衛律手下的虞常正在策劃叛亂,準備聯絡衛律投降匈奴時所帶來的原漢朝兵將,劫持匈奴單於的母親,逃回漢朝。虞常十分忠心於漢朝,痛恨衛律叛國求榮的可恥行徑,蘇武和張勝出使匈奴,虞常很高興,虞常在漢朝時就和張勝經常來往。虞常秘密地找到張勝說:“聽說漢武帝十分痛恨叛國的衛律,我可以暗地裏埋伏人除掉他。我的母親和弟弟都在漢朝,萬一我出現不測,希望你回漢後能夠照顧他們。”張勝同意了虞常的計謀,並給了虞常一些錢物,支持虞常的行動。不料虞常被人告發,單於發兵追捕,緱王等人被殺,虞常被活捉。
事情敗露後,張勝恐怕與虞常密談的話泄露,受到牽連,就將與虞常的事情告訴了蘇武。蘇武說:“事情已經到了這般時候,你才告訴我,看來我也難以不受到連累,我是代表漢朝出使匈奴的,如果我受到了淩辱,就等於是漢朝的恥辱,辜負了皇帝對我的信任,不如早些死了好。”說完拔劍刺向頸部。常惠等人急忙拉住蘇武,搶下佩劍。虞常在受審時,經受不住衛律地酷刑,不得已說出了張勝。單於聽到漢使張勝參與刺殺活動,大怒,準備殺死張勝和蘇武。匈奴左伊秩訾勸阻說:“處死漢使未免過分了,他們不過是想謀殺衛律,應該讓他們全部投降。”單於命令衛律召見蘇武,說明了單於的旨意,等待蘇武的回答。蘇武說:“我出使匈奴,是為了漢匈和好,如今讓我投降,玷汙了使命,縱然活著,還有什麼臉麵回國呢?!”說完拔出劍向胸膛刺去。衛律大驚失色,急忙上前抱住蘇武。見蘇武已經身受重傷,趕快召來巫醫,進行一番救治。過了很長時間,蘇武才蘇醒過來。常惠等人痛哭著將蘇武抬回營帳。
蘇武忠貞不屈、視死如歸的氣概,單於深感欽佩,更希望能勸降蘇武,為匈奴效命,早晚都讓人去問候,以此軟化蘇武。蘇武恢複健康後,單於命令衛律審問虞常和張勝,並將蘇武帶去聽審,想借機逼降蘇武。在審問中,衛律將虞常當堂殺死,蘇武鎮定自若地說:“隻要你有膽量敢殺漢朝正使,我並不怕死,請殺吧。”
蘇武麵對威脅利誘,始終恪守為臣之道,忠君愛國,保持自己高尚的氣節。所以盡管衛律使盡了各種手段,終未能使蘇武有絲毫動搖,無奈,隻好回報單於。單於聽說蘇武如此堅貞不屈,就越想得到蘇武,於是命人將蘇武關到一個大地窖裏,不給飲食,想以肉體的折磨迫使蘇武屈服。匈奴的氣候很寒冷,北風夾著大雪呼嘯不止。蘇武躺在地窖裏,渴了吃把雪,餓了就吞吃氈毛,居然活了幾天沒有死。蘇武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中,沒有飲食,還能活下來,使匈奴人感到很驚奇,以為蘇武是神派來的。單於對蘇武無可奈何,於是將蘇武流放到北海牧羊,並對蘇武說:“等到公羊下了小羊,就送你回漢朝。”蘇武十分明白單於的用意,是決意不會放自己回漢朝的。
北海是一片原始大地,千裏沒有人煙,氣候異常寒冷,積雪常年覆蓋,鳥獸罕至,蘇武來到北海後,沒有糧食,沒有飲水,餓急了就挖鼠洞,將洞中的草根、野果取出充饑。蘇武手持節杖放羊,晝夜不肯放下象征漢使身份的節杖。時間長了,節杖上的旄、毛全部脫落,蘇武仍然不肯丟掉。就這樣,蘇武伴著節杖和羊群,在這荒無人煙,與世隔絕的北海,度過了艱難漫長的歲月。
蘇武在北海期間,曾經和蘇武在一起做過漢武帝侍中的李陵,投降了匈奴。李陵很想去探望蘇武,又怕單於怪罪,後來單於聽說李陵和蘇武有過交情,就派李陵去北海勸降蘇武。李陵來到北海後,對蘇武說:“單於一直在等待你回心轉意,今生今世你恐怕再難回到漢朝了,在這萬裏荒原之中白白受苦,又有誰知道你的忠義呢?近些年來,皇帝年事已高,總是做出反複無常的事來,大臣中沒有什麼過錯就被滅族的有幾十人,您還為誰效忠呢?希望你能聽我的勸說,不要再推辭了。”蘇武說:“我甘心情願以身報國,如果單於一定要我投降,那麼,我隻有一死示忠心了。”最後,李陵沒有辦法說服蘇武,隻好告別了他,離開北海。
此後,李陵讓妻子給蘇武送去過幾十頭牛羊,表示與蘇武的舊情不忘。李陵再次到北海看望蘇武時告訴他皇帝死了,蘇武聽後,麵向南方大聲痛哭,一連哭了幾個月。
漢昭帝即位後,又過了幾年,匈奴又向漢朝表示恢複和親,漢朝要求匈奴放回蘇武等人,匈奴謊稱蘇武已經死了。後來漢朝又派使者去匈奴,常惠設法買通了看守他的匈奴兵,趁著黑夜去會見了漢朝使者,將蘇武被囚的全部情況告訴了使者,並獻計告訴使者如何揭穿單於的欺騙。
第二天,漢朝使者麵見單於,又提出了放回蘇武的要求。單於說這件事我早已告訴你們,蘇武已經死了。漢使者說:“你們明明是不講信譽在欺騙我們,我們皇帝在打獵的時候,射中了一隻雁,雁的一腳上係有一條綾綢,是蘇武寫給皇帝的信,信中說被到回到北海牧羊,怎麼說死了呢?!”單於聽後,大吃一驚,隻好說實話,並立即派人去北海將蘇武接回來,送蘇武回漢朝。
公元前81年春天,蘇武帶著剩下的9個人回到了漢朝京城長安。漢昭帝下令,為蘇武準備了牛、羊等大批祭物,拜祭了漢武帝的靈位,將節杖交還到漢武帝靈前。
蘇武出使匈奴時,年齡不過四十幾歲,經過19年的磨難,頭發已經全白了。蘇武忍屈受辱,忠貞不屈,永不失節的感人事跡,震撼了朝野,漢朝的百姓。他那忠臣之道,傳頌千年。
(5)梅花香自苦寒來
現實人生中有許多這方麵的青年楷模供我們學習、效仿。腿有殘疾不影響你成為一個電子專家;眼睛失明也許會促使你成為音樂家;個於高可以去當職業球員,個子矮可以成為造詣很高的兒藝演員。總之,人生道路千萬條,不必去鑽牛角尖,能忍善忍定會化腐朽為神奇,同樣可以繪製一幅美妙的人生藍圖。
艱苦的情形,不利的環境,貧窮、饑餓以及種種缺陷,都是造成偉人的因素。著名相聲大師侯寶林是個孤兒,很小的時候就被送人了。
養父先是在大宅門裏當廚於,後來失了業,一家子窮得沒飯吃。侯寶林從五六歲起就開始求職謀生了。他賣過冰核、煮過豆汁兒,賣過報紙,揀過煤核,上粥廠排隊打稀粥,還要過一年多的飯。最後他還是選擇了賣藝的道路。
賣藝的最初動機並非出於“熱愛藝術”,而是出於一個“餓”字。侯寶林先是拜師傅學唱京戲,除了學“唱念做打”之外,還得給師父做飯洗衣,端茶倒水、端屎端尿,正所謂“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學了兩年半的京戲,侯寶林可沒少挨師傅的打,因為當時學戲也叫“打戲”,不打不成材,挨打是天經地義的。從開始學戲後的第三個月起,侯寶林就上台演出了。不到一年就拿上戲份(酬金)了。不過戲份得全交給師傅,這是規矩。
唱戲掙錢也不容易,平地茶園的買賣是“刮風減半,下雨全散”,藝人餓得前心貼後心是常有的事。為了多掙幾個錢,除了唱京戲之外,侯寶林偷偷地學起了說相聲。相聲有兩人就能說,不比唱戲連演員帶伴奏總得七八個人。
侯寶林開始學相聲沒有拜師傅,隻靠聽別人的,回去後自己再琢磨,頭天聽了第二天就能學著說。當侯寶林成為相聲大師後,有人誇他“無師自通”、“聰慧過人”,侯寶林心裏想:“哪兒啊?還不是餓逼的。要想吃上頓窩頭、貼餅子,就得下苦功夫學。”
侯寶林讓餓給逼成了相聲大師,趙忠祥嗓子沙啞卻成了自成一派的播音專家,都是因為殘缺形成了特殊的刺激力量,構成反彈,並通過爆發發生作用。
在今日的世界中,不知有多少人,他們的種種成功,都受賜於他們種種缺陷的刺激。這種缺陷刺激,使得他們發揮出75%以上的潛在能力;假如沒有這種缺陷,則恐怕連25%能力的發揮也達不到!
在強大的動力、非常的變故、重大的責任壓上一個人的肩膀時,隱伏在他生命最內層的種種能力,往往會突然湧現出來,而無堅不克地做出種種大事來。
曆史上這樣的例子很多:為了要補救自己身體上的缺陷,許多人因此而造成了可敬的品格、奇異的成功。感覺到自己其貌不揚、甚至醜陋的女子,往往能在學問事業上英雄般的努力奮鬥,做出種種在平常的情形下絕不能做成的事業。
特殊缺陷的刺激不是人人都有,所以世界上真能發現“自己”,把內在的最好最高的能力發揮出來的人也不多見。我們總是不明白我們自己的“生命產業”的豐富。我們往往擱置我們大部分的“生命產業”,一輩子也不去發現利用它。真是可惜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