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口才實戰 1(1 / 3)

第二章 口才實戰 1

深諳口才實戰的技巧,你便能在演講、辯論、談判等口才實戰中,拋卻期期艾艾、惶惶恐恐,做到口吐蓮花、力挽狂瀾。

演講中的注意事項

所謂演講,即演與講也。是一門表達內心思想的行為藝術。

隻有經過充分的準備和醞釀後,你才可以揮灑自如。

說好演講的頭句話

說好演講的第一句話,也許意味著成功的開始。可是,就有人不知如何是好,開頭該說什麼和不該說什麼。

如今隨著人們生活節奏逐步加快,時間用分秒來計算,因而演說要適應時代的頻率,不能慢條斯理,用喝工夫茶的優哉遊哉來說。

有的演講者一上台就向聽眾道歉,用自己不會講話之類的詞自謙一番,實在是一種要不得的陋習。葉聖陶先生就此舉過一個例子。

一位演說者屁股沒坐穩就來一套,說:“今天本來沒有什麼準備,實在是沒有什麼說的。”葉先生說:“誰都明白,這其實是謙虛。可是,演說者未免少了一點思考,你說不曾準備,沒有什麼可說的,那麼為什麼要上講台耗費聽眾大量時間呢?如果沒有什麼可以說,台上那些長篇大論(或三言兩語),算不算‘沒有說的’呢?抑或是逢場作戲呢?如說得尖銳,一些連自己也信不過的話,卻說來給人聽,又算什麼品德呢?”

其實,演說者那種“自謙”並非一定出自本心,不過是因循了開場白的陳規,難怪有人一聽了這樣的開頭就說,再講下去的都是廢話了。

如果你真的沒有,聽眾決不會因為你事先這樣說便原諒你了,聽眾花費這麼多時間來聽你說話,是希望得到一點教育和啟發,絕非因為你謙遜一番就可以胡說八道。如果沒有,寧願不要開口;已經準備好了,就理直氣壯地講下去吧。

那種中國式的謙虛不宜提倡。過分的謙虛就是謙卑。

有人說,在聽眾麵前,五秒鍾之內就要獲得聽眾的注意力。當然,你要一直保持這種吸引力,是不容易的。而一開始連這種吸引力也沒有的話,那麼之後就是花九牛二虎之力,也難以把聽眾興趣拉回來。

所以第一段話十分重要,不要等第二段、第三段,而是第一段。高爾基說:“開頭第一句是最困難。它好像在音樂裏給了全篇作品以音調,往往費很長時間才能找到它。”

第一句講什麼?當然是永遠猜不著的謎底,如果真有這種格式,隻能害得你墨守成規,因而第一段也隻能就演說本身的內容、環境、聽眾的反應等等來決定。這完全取決於演講者自己,或者是提問式的,或者是號召性的,或者引用名言警句的,或者使用排比句。

比如下麵一段話:140年前,倫敦出版了一本被公認為不朽的小說傑作,很多人都叫它為“全球最偉大的一本小說”。當小說出版之時,使得市民在街頭巷尾與朋友見麵,都要彼此問一聲:“你讀過這本書嗎?”答案幾乎都是“是的,我已讀過了。”這本書出版的第一天,便銷售了一千本,兩周內銷售了一萬五千本。以後再出版了不知多少次,世界各國都有譯本。幾年前,銀行家摩根以連城的價值,買到了這本書的手稿,現在這本書原稿陳列在紐約市的美術館。

這段話的確是成功的,為什麼呢?因為它一開始就引起聽眾的注意,還使你的興趣逐步增加,在聽眾急不可耐的時候,演說者才點破謎底:

這一部世界名著是什麼呢?就是狄更斯19世紀40年代寫的《聖誕歡歌》。

人總有好奇心,也許這稱得上是天性。這一點演講者務必要記住。對於一些超出自己想象之外的事物,都有特別強烈的求知欲。因此,針對這種心理,在談話的開場白中設置一些懸念,會格外吸引人。

把一些罕見的問題提出來,也可以獲得這樣的效果,如:“你知道嗎?人可以與海豚對話。”

這一問,立即引起聽眾的好奇,還會使人大吃一驚:難道沒有思想的海豚可以與有思想的人對話麼?接著就產生非聽下去不可的興趣。

要開頭吸引人,還有一個較好的辦法,就是把一些事物向聽眾展示:模型圖片、物件向觀眾展示,都能迅速吸引全體聽眾。但展示的實物一要顯眼,二要位置有一定高度。否則,後麵的聽眾會因看不清而站立,至少聽眾相互詢問使場內嘈雜不堪。

當公司老總演講時就可以把本公司的產品,規則圖等一些實物展示在公眾麵前,這會一下子引起聽眾的注意力。

在開頭向公眾提幾個問題,請聽眾幫助其同思考,可以立即引導聽眾進入共同的思維空間。提出不久,你再把自己的意見講出來,自然可以使聽眾格外留神地把你的話聽下去。

1854年7月4日,美國紐約的羅徹斯特市舉行國慶節慶祝大會,著名的廢奴主義者道格拉斯在會上發表了批判種族主義的演說,他就是用提問式開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