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說服人的獨家配方 3(1 / 3)

第六章 說服人的獨家配方 3

走為上策

在說服過程中,常會遇到各種阻撓你取得成功的因素。如果這些因素是通過努力可以克服的,那麼你盡可以大膽地往前闖;如果這些因素是無力改變的,那麼還不如理智地撤出戰鬥,硬撐麵子是無益的,有時甚至是有害的。

例如下麵的例子。

上司:“這份報告很重要,你一定要複印得清晰些。”

部屬:“公司裏的複印機很舊,清晰程度大概隻能這樣。”

上司:“你說很舊?應該有保養吧!”

部屬:“有是有,但經常有故障,維修人幾乎每兩天就得來一次。”

上司:“會不會是使用太頻繁了?一天平均複印多少張?”

部屬:“經常不停地使用,幾乎沒讓它休息過。”

上司:“你怎麼回答得這麼草率?如果使用年限已到,你說應該根據可靠的資料,申請換一台複印機。”

部屬:“可是,畢竟它還可以使用啊!在提倡節約的角度看,更換新的,恐怕……”

上司:“你沒有提出申請,怎麼知道能不能批準,申請和批準根本是兩回事。”

部屬:“那麼,我這就去寫申請報告。”

上司:“喂,我又沒有叫你馬上去申請。你不是說,不可能複印得更清晰嗎?所以,我隻是在告訴你,萬一複印機不能使用時,應該怎麼做。”

部屬:“嗯……”

在這個例子中,部屬顯然已被上司駁倒了。部屬愈強辯,隻會愈加深彼此的裂痕。上司想尋求具體的事實(證據),以便駁倒部屬所說“不可能複印得更清晰” 的說法。因此,在這種情況下,部屬除了也尋求事實加以反駁外,別無他途。

首先,部屬作退讓。當上司針對複印機的使用次數欲求證時,部屬應明白表示:“好,我這就去查核。不管怎樣,我會設法把文件印得更清晰,請你放心。”這樣的處理,情況就會改觀。同時,上司也知道馬上就換複印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所以不應將話題扯到這一點上來。越扯下去,愈有強辯的嫌疑。常言道,三十六計,走為上策。此例中的部屬應該及時地撤退。其“走” 的最佳時機是既講出了複印得更清晰的難度(複印機不好),使上司了解實情,又表示設法將這次報告印得更清晰。至於換複印機,盡可以在下一次再提出。

上麵的對話,部屬實際上有一次“走” 的良機。而在很多情況下,人們還難以尋得這種良機,對方窮追不舍而自己又無以脫身。這是令人非常難堪又難受的局麵。當然,有時造成這種局麵的並非是對方的窮追不舍,而是自己“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下麵是發生在一家乳製品廠的事。

有一次,一位消費者跑到這家公司經理室,怒氣衝衝指責該公司製造的奶粉中混入一隻活蒼蠅。而事實上,在製造過程中根本不可能發生這樣的事。這件事很明顯是消費者的錯,但公司方麵即使戰之能勝,也不可避免地會把事情搞大,這並無多大益處。而如果承擔這一事實,又是嚴重損害公司信譽、喪失產品市場的大事。

這家公司經理作了如下答複:

“如果這是本公司的疏忽,而導致在奶粉中混入蒼蠅,問題當然十分嚴重,我們自然會停止所有的生產,進行徹底的整頓。”經理的口氣嚴肅而又果斷,毫無含糊之意。但經理接著又認真地說了下麵一段話:

“不過,本公司的產品都密封在鐵罐中,而且還會經過抽出空氣灌入氮氣的步驟。因此,我們確信,絕不可能有一隻活蒼蠅被裝在罐中。我想,這件事應盡快進行調查,看問題發生在哪裏。現在,請你詳細地告訴我,有關你打開奶粉罐時的狀況以及開罐後的保管等細節情況。”

這樣的態度是積極認真的,答複的內容既排除了生產過程出差錯的可能性,又給對方心理上麵留有餘地,消費者比較容易接受,同時公司產品的信譽也未受到影響。所以,有時即使戰之能勝,倒不如采取退而不戰的策略更簡單,更便於從速解決問題。可以想見,如果公司經理直截了當地對消費者說,這完全並且肯定是你自己出了差錯,那麼對方無論如何是不能接受的,火藥味就越來越濃。這應該說是十分笨拙的下下策。

在一次會議上,公司的中層管理人員為A、B兩個方案的選擇爭論不休,討論漸趨於白熱化。主張A方案或B方案的人都固執己見,不肯讓步,會議陷入僵局。這時一直主張A方案的張先生突然站起來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