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認為隻有A方案才是應該采用的,但聽了各位的發言後,似乎覺得B方案也不錯。不過對於我來說,B方案毫無經驗,甚至可說根本不懂,因此我也不發表意見。隻是B方案也可以試一試。”
結果,原本伺機以待,準備大加反駁的人們(B方案的支持者)聽到這話後突然悄悄地商量起來,最後發言說:“事實上,對於B方案我們也不敢說有足夠的經驗,所以,目前仍無法斷定B方案絕對好,我們隻是覺得B方案不錯而已。”
這樣,持有不同意見的雙方彼此間的距離便拉近了一步。向來為反對而反對的人們,都把思路調整到反省方案的軌道上來了,會議得以正常地進行下去。這種方法,猶如武術門派的爭鬥一般,當一方揮起拳頭攻擊對方時,對方卻將手放在背後,毫無應戰跡象,進攻方頓覺索然無味,最後雙方很可能化幹戈為玉帛,真正友好地回到取長補短、切磋武藝上來。
貼心提示:
人們在爭論時,隻要觀點不同,很容易產生激烈的語言衝突。這時就必須保持一顆平常心將問題擱一擱,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與領導溝通的藝術
在處世中,尤其是在工作中,服從領導、有禮有節等也不難做到,另毛遂自薦也不錯,敢於推銷自己,見機行事,就能聰明處世。
靈活結束談話
有的領導有這樣的習慣,分配工作經常是隨意性的,不考慮職員現在在做什麼,隻要看到什麼工作,隨便指派給某個人。作為職員,當然不喜歡這種臨時安插的工作,因為這會打亂自己的工作安排,那麼怎樣同這樣的領導周旋呢?以“低度鬥爭”為妙。
當職員有空閑時,對於領導所托付的事情,當然應該輕鬆愉快答應,但是在忙碌時,特別是自己的本職工作沒有完成時,應該適時地向領導表達自己的困境。有事實在眼前,領導也會通情達理的。通常,領導不但會理解你,而且能與你產生一種親切感,當然前提是你的方法要得當,在訴說自己的困難時,要有所控製,不能造成訴苦、抱怨。這樣進行“鬥爭”,便常常會起到喜人的“戰果”。
還有這一類領導,非常健談,一旦說起來,便沒完沒了。在旁邊“恭聽”的職員,有時明知事務很忙,但又不知如何打斷這種冗長的談話。
我們以為他必須“鬥爭”一下,不要過於客氣也不要畏懼,理直氣壯地表示自己的想法。你可以在談話間斷時,不失時機地說:
“噢,您跟我講過的。”
“對了,那件事我不知道。”
這樣,便可以大大削減談話的內容,又有可能掌握談話的主動權,以便及時提出“結束談話”的要求。
當然,這些“鬥爭”方式,都是在工作繁忙時可以采取的。在閑暇時間,陪領導聊聊天,也是身為職員的禮儀之一。
貼心提示:
通常來講,如果你有興趣和時間陪領導談話當然很好,如果又沒時間又沒興趣的話,那就得學會靈活的鬥爭。
有禮有節虎不怒
俗話說:伴君如伴虎。上司畢竟不同於一般同事。何況一般同事之間也應該注意分寸,不能太無所顧忌,所以對於領導,應該更為注意,平時說話交談之中,彙報情況的時候,都要多加小心。
有一些令領導不快的話,現列舉如下:
(1)對領導說:“您辛苦了!”
說“您辛苦了!”這句話,本來應該是領導對於下級表示慰問式犒勞時說的。如今反過來倒由下級對上級說,這樣的話語產生的作用可能是負麵的效應。
(2)相類似的一句話是對領導說:“您的做法真讓我感動!”或說:“經理決策果斷,我很感動!”
事實上,“感動”一詞是領導對下級的用法,例如說:“你們工作認真負責不怕耽誤自己的事,我很感動!”
這樣用語是不恰當的,尊重領導,應該說“佩服”,例如說:
“經理,我們都很佩服您的果斷!”
(3)對上級的問題回答說:“隨便,都可以!”
領導會認為現在的年青人冷漠,不懂禮節,對說這句話的人,自然就看低了。
(4)對領導說:“這事你不知道!”或“那事我知道!”
“這件事你不知道!”“這事你不懂!”這樣的話會傷害領導的感情,對領導產生不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