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劃拳
1.劃拳簡述
劃拳又作“豁拳”、“豁指頭”、“揞拳”。清代翟灝《通俗編》卷三十一《俳優·豁拳》:“(明代李日華)《六研齋筆記》:俗飲,以手指屈伸相搏謂之豁拳,蓋以目遙覘人,為已伸縮之數,隱機鬥捷。”清代郎廷極《勝飲篇》卷八:“俗飲以手指屈伸相搏,謂之豁拳,又名豁指頭。”清代“始寧竹秋氏”所著《紅閨春夢》四十七回:“方夫人又道:‘我們十人可行此令,那邊聶奶奶他們單搳拳就是了。’”別名“拇戰”、“拇陣”。行令的兩個人以手指的屈伸來鬥智,如兩軍之對壘,故名。明代王福征《拇陣譜》(一作《拇陣篇》),專述其行令的技巧。《紅樓夢》六十二回:“說著又著襲人拈了一個,卻是‘拇戰’。”趙翼的《甌北詩鈔·新春招程霖岩、湯蓉溪二丈……小集》詩則有“老拳轟拇陣,謎語鬥鬮戲”之詠。
清代曹雪芹《紅樓夢》六十二回:“湘雲等不得,早和寶玉‘三’、‘五’亂叫,劃起拳來。”它遠承漢代的藏鉤遊戲,而直接從唐代的“手勢令”演變發展而成。藏鉤是猜對方手中所握之物,這種意義的藏鉤演變成了後世的射覆;而劃拳在暗暗地猜對方所出手指之數的同時,自己也須迅速地伸出指頭,以二人所出指頭數的多少,按一定的規則判定輸贏,在遊戲方法上更趨複雜。明清以後,它形成多種行令方法。現介紹幾種比較典型的劃拳類酒令,以供大家欣賞。
2.典型酒令行令方法介紹
(1)小霸王拳
劃拳類酒令。此令因霸王拳令“殊欠雅道”而酌改更訂而成,它比“霸王拳”少劃一拳,故名。又叫“新霸王拳”。行令方法:甲乙二人猜拳,若甲負一拳,則甲起立;再負一拳,出位;又負一拳,向乙鞠躬一次;四負一拳,再向乙鞠躬;五負,則向乙行三鞠躬,並飲酒。反之,乙若輸拳,亦同上法。中間有交錯勝負時,則累計之。
(2)狀元遊街拳
酒令中另有“狀元遊街令”一種,二者不同。“狀元遊街令”是骰子令一類的酒令,它們在行令工具、行令方法上都有差異。
(3)五行生克令
行令方法:大拇指為“金”、食指為“木”、中指為“水”、無名指為“火”、小指為“土”。二人相對,同時出拳。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負者飲酒。
(4)五毒拳
民間有五毒之說,五毒所指曆來說法不一。這裏取蛤蟆、蛇、蜈蚣、蠍虎、蜘蛛為五毒的說法。行令方法:每根手指指代一毒,大拇指為蛤蟆,食指為蛇,中指為蜈蚣,無名指為蠍虎,小指為蜘蛛。規定:蜘蛛吃蠍虎,蠍虎吃蜈蚣,蜈蚣吃蛇,蛇吃蛤蟆,蛤蟆吃蜘蛛。二人劃拳,負者飲酒。
(5)搶三籌令
行令方法:斟滿一杯酒,將三支酒籌(無籌可以筷子代替)橫架在杯口之上。二人劃拳。若甲勝一拳,可取下一根酒籌;連勝三拳,搶下三籌,則甲勝乙敗,乙將杯中酒喝幹。假若甲先搶下一籌,第二拳卻輸給了乙,乙則從甲手中奪去這一籌。總之,三籌在手者才算終勝。與此令相類者有“搶兩令”一法,二者區別隻在於“搶兩令”比前者少用一支酒籌,餘法同前。
(6)抬轎令
行令方法:三人猜拳,同時出手,但不許出聲,出聲者先罰一杯酒。其中兩個人所出手指相同,叫作“抬轎”。第三個人為坐轎者,坐轎者飲一杯酒。
(7)擺擂台令
行令方法:某人擺擂台,先自飲一大杯酒,高坐宣戰;席間不拘何人,均可應戰。應戰者先飲一杯酒,再與擺擂者劃拳,敗則退去;勝則擂主退位,勝者繼為擂主。百戰百勝,合席再無應戰者,封擂完令。
(8)啞拳
行令方法:二人拇戰,隻許出手,不準張口,出言者罰。一方認“五”,二人出指數之和為“五”,則該人勝;一方認“對”,二人出指數相同,則該人勝。猜拳之數,由令官臨時酌定。
(9)添減正拳
行令方法:二人拇戰,假如兩個人各出一指,和起來為“二”,甲猜“三”為“添”,乙猜“一”為“減”,甲勝。若乙猜“一”而甲猜“二”,乙勝。若甲猜“二”而乙猜“四”,甲勝。猜中為“正”,多一為“添”、少一為“減”。餘可類推。
(10)內拳
行令方法:二人拇戰,以不出的手指作數。比如甲、乙各出一指,口呼“八”者中。各出一拳,則猜“十”者中,負者飲酒,餘可類推。
(11)空拳
行令方法:二人對壘,隻劃拳不飲酒,而席間其他人飲酒,故名。有三項規定:第一,二人戰成平局,他們的左右鄰各飲一杯酒。第二,彼此所出手指相同,口中叫的數也相同,叫“手口相逢”,合席每人飲一杯酒。第三,猜中不算。如二人各出四指,而一人口叫“八”,為猜中,雖中也不必飲酒。
也可這樣:有人猜中,負者罰酒一杯。
(12)走馬拳
行令方法:挨著坐的兩個人劃拳,若無勝負,則分別與鄰座劃拳,負者飲酒。飲完酒,再向次座劃拳。通席戰畢,完令。比如甲乙二人劃拳,甲負則甲飲酒,同時乙再與丙戰,餘可類推。
(13)通關拳
簡稱“通關”,又叫“打通關”。一個人分別與席中每個人劃拳,猶如將軍過關斬將一樣。按輸贏決定能否過關。行令方法有三:第一,“贏通關拳”,規定隻有贏對方一拳,才許過關,再與下一人接戰,負者飲酒。第二,“輸通關拳”,必須輸給守關者才許過關,贏了反倒要留關,並罰酒一杯,飲後再戰。第三,“無勝負通關拳”,規定雙方打成平手,方準過關,或輸或贏,均需留關再戰。過關時,二人碰杯,各飲一杯。
(14)竹節通關拳
行令方法有二:一是一人與席間諸人輪流劃拳,每次劃一拳,勝則過關。若能一直勝到底,勢如破竹,則完令。輸在某關,便從某關退回,再從第一關重新打起。每拳均有勝負,負者飲酒。二是打關者在某關輸拳,則由勝者代替其接著打以下各關,餘法同前。此法又名“脫卸竹節關令”。
(15)鵝毛扇拳通關令
行令方法:每人為一關,一人分別與眾人劃拳,一關一拳,勝則過關。假如已勝三關,至第四關而敗,則退至第三關重打;若再敗於第三關,需退至第二關,依次再打。此法猶如編鵝毛扇,故名。
(16)霸王拳
行令方法:二人劃拳,甲勝一拳,乙站立起來;甲再勝,乙向甲作揖;甲三勝,乙向甲深深鞠躬;甲四勝,乙一膝跪地;甲五勝,乙雙膝跪地;甲六勝,乙叩頭,飲酒。乙勝同此。有時二人對跪,竟一杯沒飲。
(17)七星趕月令
又名“流星趕月令”。
行令方法:備七隻小杯,一隻大杯;小杯叫“星”,大杯為“月”。斟滿各杯,先由小杯起找人劃拳,勝則對方飲,負則自飲,最後負者飲大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