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酒令大觀 2(2 / 3)

(11)一字換半合成語成字令

又名“花樣翻新令”。行令方法:每人舉出一個字,用一句成語將該字某些部分撤換後形成另一個字。如:奏——偷“天”換“日”為“春”字;臂——飛“土”逐“肉”為“壁”字;砂——點“石”成“金”為“鈔”字;椿——“春”行“夏”令為“梗”字;波——脫“皮”換“骨”為“滑”字。

(12)一字藏六字令

行令方法:每人舉出一個字,要求能將該字分成包括本字在內共六個字。合席輪說,不成則罰。如:

章:剖為“六”、“立”、“日”、“十”、“早”及“章”。

查:剖為“十”、“木”、“日”、“旦”、“一”及“查”。

王:剖為“一”、“十”、“二”、“土”、“幹”及“王”。

歪:剖為“一”、“不”、“丕”、“正”、“二”及“歪”。

此令實則藏了五個字,本字不應計算於內,然原書如此,故文中未作改動。

(13)一字中有反義詞令

又名“一體反對令”。行令方法:每人舉出一個字,要求這個字是由兩個反義詞或對義詞構成的。合席輪說,不成輒罰酒一杯。如:“俄:‘人’與‘我’義相對。”“捉:‘手’與‘足’義相對。”“斌:‘文’與‘武’義相對。”“傀:‘人’與‘鬼’義相反。”“明:‘日’與‘月’義相對。”

二、字令典型酒令行令方法介紹

(1)一字象形令

又名“象形令”、“改一字令”。行令方法:不拘幾人,每人先說一字,再根據該字的形狀,說出一句話,要求與先說的那個字同韻,又要貼切,緊扣該字,不能者罰酒。唐代四川節度使高駢與酒佐薛濤曾行此令。高駢說:“口,有似沒梁鬥。”薛濤道:“川,有似三條椽。”高駢問“為何一條曲?”薛濤答:相公為四川節度,尚使一個沒梁鬥,至於一個酒佐,有三條椽,其中有一條彎曲,又有什麼奇怪的呢?”清代李汝珍《鏡花緣》第九十三回眾才子們在行“雙聲疊韻令”中穿插此令:“蘭芝道:‘天時尚早,好姐姐,你的把象形酒令宣宣罷。’春輝道:‘我說一個甘字,好像木匠用的刨子。’閨臣道:‘果然神像,此令倒還有趣’。……豔春道:‘我說一個且字,像個神主牌。’褚月芳道:‘我說非字,好像篦子。’……”清代郎廷極《勝飲編》卷八:“《三餘雜記》:高駢命酒佐薛濤改一字令,駢曰:“口,有似無梁鬥。”

(2)一音無二字令

行令方法:每人讀出一個字,要求沒有第二個字與該字讀音相同。合席輪說,不成輒罰酒一杯。如:水、打、脞、命、抹、釀、妞、擰、拗(niu)、牛、弄、暖、捧。

(3)二字兩半同音令

行令方法:每人舉出兩個字,這兩個字如果是左右結構,則左麵的兩個字的讀音相同,右麵兩個字的讀音也相同;如若是上下結構,則上麵的兩個字讀音相同,下麵兩個字讀音也相同。合席輪說,不成輒罰酒一杯。如:“幢、銅:巾、金音jin,童、同音tong”;“嗔、楨:目、木音mu,真、貞音zhen”;“翌、靂:羽、雨音yu,立、曆音li”

(4)二字音同字異令

又名“似是而非令”。行令方法:每人舉兩個字的詞要求兩個字音同而字不同。合席依次輪說,不成輒罰酒一杯;本無此詞,純由說者杜撰的,也罰酒一杯。如“授受”、“蠅營”、“狗苟”、“仁人”、“鄯善”、“成城”等。

(5)二字俱非本音令

行令方法:每人舉兩個字,要求這兩個字的讀音都不是該字的本音。合席依次輪說,說不出者罰酒一杯。如:“於戲:即鳴呼,讀wuhu”;“方良:即魍魎,讀wangliang”;“可汗:讀kehan”;“閼氏:讀yanzhi”

(6)三奇令

行令方法:每人舉一個字,要求此字可分為兩個字,而且分開的兩個字與本字均在同一韻部,合為三奇。合席輪說,不成輒罰酒一杯。如:

虹:分為“蟲”、“工”二字,三個字均在上平聲“一東”韻。

璜:分為“王”、“黃”二字,三個字均在下平聲“七陽”韻。

琅;分為“王”、“良”二字,三個字均在下平聲“七陽”韻。

以上各例均依“平水韻”,此法對今人來說太難,行此令者若按今天的聲韻舉字,就容易多了。

(7)三合五行令

行令方法:每人舉出一個字,這個字必須是由三個字組合而成,同時,這三個字又都是“五行”中的字,即金、木、水、火、土。合席輪說,不成輒罰酒一杯。如:“鑫:音Xin,由三個‘金’字組成”;“淋:音lin,由一‘水’、二‘木’組成”;“垚音yao,由三個‘土’字組成”;“焚:音fen,由一‘火’、二‘木’組成”。

三、寫字令典型酒令行令方法介紹

(1)疊並字令

行令方法:每人說四字,前者要兩字相疊成另外一個字;後者要兩字相並列而成另外一個字。合席輪說,不成輒罰酒一杯。如“兩山相投便是出,兩木相挨便是林;若無山山出,哪有木木林。”“麻石相投便是磨,米分相挨便是粉;若無麻石磨,哪有米分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