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先說說這南路的總指揮官,總兵李如柏,字子貞,李成梁第二子,由父親推薦到超體,所以加封李如柏為錦衣千戶。
{嚐與客會飲,炮聲徹大內,下吏免官。再以廕為指揮僉事。數從父出塞有功,曆密雲遊擊,黃花嶺參將,薊鎮副總兵。萬曆十六年,禦史任養心諫言:“李氏兵權太盛。姻親廝養分操兵柄,環神京數千裏,縱橫蟠據,不可動搖。如柏貪淫,跋扈尤甚。不早為計,恐生他變。”
萬曆帝乃解如伯任。於是成梁上書乞罷,並請盡罷子弟官,萬曆帝慰留不許。過後起故官,署宣府參將,引疾歸。
李如鬆之禦倭朝鮮也,詔如柏署都督僉事,先率師赴援。既拔平壤,如柏疾趨開城,攻克之,斬首百六十有奇。師旋,進都督同知,為五軍營副將。尋出為貴州總兵官。二十三年,改鎮寧夏。著力兔犯平虜、橫城,如伯邀之,大獲,斬首二百七十有奇。進右都督。再以疾歸,家居二十餘年。會遼東總兵官張承廕戰歿,文武大臣英國公張惟賢等合疏薦如柏,詔以故官鎮遼東,蒙古炒花入犯,督諸將擊卻之。}
上述這些節選自曆史文獻,那麼我是如何來講評李如柏呢。
先引用《明朝那些事》裏的一句;‘說他不會打仗,那是冤枉他。說他會打仗,那是扯淡’。
再引用我小學老師的一句格言;‘那就是一瓶不滿,半瓶子逛蕩’。
說起李如柏還得從他的父兄身上談起。他的父親李成梁,長兄李如鬆,那都是明朝中後期赫赫有名的戰將。
他的父親李成梁鐵嶺人,在遼東任總兵幾十年,老爺子活到九十歲高齡,在古代能活到九十歲那就是老壽星了。
在當時還有句順口溜;‘南有戚繼光,北有李成梁’,可見李成梁的名氣可以跟戚繼光相提並論。
說道這我想起在京劇界也有句相似的順口溜,大約在二十世紀四五十年代;‘南麒北馬關外唐’。‘南麒’指的是上海的周信芳(藝名麒麟童),‘北馬’指的是北京的馬連良,‘關外唐’是遼東的唐韻笙。這三位老生在當時算是出名的。
那麼李如柏的長兄李如鬆更了不起了,那是咱們的民族英雄,比他老子還要厲害。
萬曆三大征其中的抗倭援朝就是李如鬆任總指揮,他所指揮的軍隊在朝鮮於倭寇作戰,取得了輝煌的戰績。後來回國之後,在一次突襲當中不幸身亡,為此萬曆老兒還痛心數日,說句不恰當的比喻,萬曆心疼這位愛將,為了祭奠李如鬆的亡魂,居然在百日之內沒碰過任何女人。
那麼,他的父兄如此之狠,這李如柏是否繼承了他們光榮的戰鬥精神。
依我看來,李如柏還是有點猛勁的,畢竟參加了抗倭援朝,在與倭寇的戰鬥中身先士卒,也沒少打勝仗。
不過了,當時他是一員武將,並沒有單獨指揮什麼戰役。而是又他長兄李如鬆指揮。所以,隻能說李如柏是一名較為合格的戰將。
李如柏本以為自己退歸林下隱身形,過一個安定祥和的晚年也就心滿意足了。
可恰恰樹欲靜而風不止,意識形態非人能改變。
這不正巧偏偏趕上遼東戰事,朝中無人可派,就這麼地想起來還有個李如柏呢,委任他為南路指揮官,撥給李如柏當地的遼東鐵騎一萬,精銳步兵一萬。
那麼戰將都有誰了?副將賀世賢、李懷忠,遊擊尤世功、戴欲光、於守誌、吳貢卿、張昌,都司馮應魁、張應昌、李克泰,守備徐成名,監軍閻鳴泰,軍機參讚鄭之範。
南路的任務非常明確,出清河穿過鴉鶻關,在南麵直搗赫圖阿拉城。
四路分兵合圍關鍵在於這南路,因為他們這一路離著赫圖阿拉最近,隻要過了鴉鶻關前麵就是赫圖阿拉城,基本上後金就無險可守。
事先約定三月初一會師赫圖阿拉,可這位總兵李如柏磨磨蹭蹭、磨磨蹭蹭的三月初一才動身起兵。
那麼為什麼他這麼晚才動身呢?難道不怕落得個出兵延遲之罪名嗎?既然人家敢這麼晚出兵,就說明人家有老豬腰子,人家上麵有人。
你起兵時間晚了些也還說的過去,最可恨的是這李如柏走一段歇一段,太陽出來老高才動身,太陽還沒下山呢就安營寨紮。另外,自己還真會照顧自己,天冷下大雪,李如柏命人抬著小火爐為自己取暖,您說這得擺多大譜。
於是自己帶著這幫軍卒好似逛大街一樣,悠哉悠哉。
那麼究竟這李如柏到底是怎麼想的呢?為何不像其他三路去搶這頭功呢?
就這一看法史學界有兩種說法,第一種說法是;李如柏被貶回家後賦閑多年,也沒有功名利祿的紛爭,一心一意做個平頭百姓,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久而久之被這奢靡的生活所腐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