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中茶堿的含量一般為0.05%,它的主要功能與咖啡堿相似,但興奮神經中樞的作用較咖啡堿弱,而強化血管和強心利尿作用,弛緩平滑肌等作用比咖啡堿強。
茶葉中可可堿的含量一般為0.002%,它的主要功能與咖啡堿、茶堿相近,興奮神經中樞的作用比上述兩者都弱,但強心、鬆弛平滑肌等作用,強於咖啡堿而弱於茶堿;其利尿均勻作用,雖比咖啡堿和茶堿都弱,但持久性強。
由於茶葉生物堿的主要成分是咖啡堿,而茶堿與可可堿的作用與咖啡堿又非常相似,因此,人們在談及茶葉生物堿時,往往將茶堿和可可堿忽略不計,而僅指咖啡堿。
在茶葉衝泡時,大約有80%左右的咖啡堿可被水溶解,為人們吸收利用。如果成年人每天飲3~4杯茶,則從茶湯中攝取的咖啡堿約為0.2克。咖啡堿作用為藥用時。成人允許給藥量為0.65克,從茶中攝取的約占三分之一。同時咖啡堿又易與茶葉中的茶多酚類化合物相遇形成複合物,這種複合物在人體內不能積累,很快會被排出體外,因此,即使長期飲茶,咖啡堿也無蓄積作用。這一點已引起藥學界的注意。
多酚類化合物茶葉中的多酚類化合物,通常含量達20~30%。在這類化合物中,以各種兒茶素最為重要。所以,人們通常說的茶多酚,其實指的就是以兒茶素為主體的多酚類化合物。近年來,醫學界與學界圍繞著茶葉中的這一藥效成分,展開了多方麵的研究。結果表明,茶多酚類化合物能對有機體的脂肪代謝起重要的作用,可明顯地抑製血漿和肝髒中膽固醇含量的上升,並促進脂類化合物從糞便中排出,因此,對防治動脈粥樣硬化和減肥具有重要作用。其次,試驗表明,茶多酚對人體增強微血管的作用,要比維生素C的作用強得多。如單獨應用維生素C,毛細管的增強能提高1倍,那麼同時服用茶多酚,在相同時間內可以提高4倍。可見茶多酚對增強人體微血管壁的韌性,以及防止內出血等方麵的功能是不可低估的。為此,茶多酚已被廣泛地用作防治因微血管破裂而引起的中風等疾病。茶多酚特別是兒茶素還能降低血糖,因此用來防治糖尿病等亦已付諸實踐。第三,鑒於茶葉中茶多酚,特別是兒茶素類化合物具有明顯的抗氧化活性,包括我國在內的不少國家,已將茶葉中兒茶素的抗氧化活性應用於食品工業,即應用這類抗氧化劑生產防止和延緩脂質變質的食品。由於這類食品對人體也有一定的抗氧化、防衰老作用,因此,又稱之為保健食品。據稱,茶葉中的茶多酚,其抗氧化的作用比維生素E還強。以往,人們常用維生素E和維生素C等抗氧化活性物質來增強人體抵抗力,以延緩衰老。可以預見,在不久的將來,利用茶葉中的茶多酚或分茶素類化合物配製成的抗衰老藥物,將為人類的健康帶來福音,此外,茶葉中的茶多酚還有明顯的抗輻射作用,對因輻射引起的白血球降低的回升,具有良好的效果。盡管迄今為止人們對茶多酚抗輻射的機製仍不大清楚,但一般認為這與茶多酚參與體內的氧化還原反應、保護血相、修複生理機能、消炎和減輕重金屬對人體毒害的作用,自古以來,就已為人們所認識並在臨床中應用,且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特別值得提出的是,近代對茶多酚抗癌、抗突變的研究,已引起世人的關注。到目前為止,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國家,證明茶葉中的茶多酚類化合物,特別是兒茶素衍生物具有抑製癌細胞增生、抗癌、抗突變的功能。綜合各地研究的結果,茶多酚之所以具有這一功能,其機製大致可以歸納為如下幾個方麵:①抑製致癌物質的最終形成;②可直接與親電子的致痛代謝物作用;③能清除遊離基;④調整致癌引發物質的代謝過程;⑤抑製致癌基因與DNA共價結合。
茶葉中茶多酚的含量,大致說來,綠茶多於烏龍茶與紅茶;夏、秋多於春茶。
礦物質迄今為止,已發現茶葉中的礦物質元素有40餘種。其中包括人體生活活動必需的常量元素鉀、鈣、鈉、鎂、磷、氯、硫和微量元素氟、硒、鋅、鋁、矽、鉻、鐵、錳、釩、鈷、銅、砷、鉬等。此外,還有對人體生理代謝有著重要作用的鍶、溴、銣等。特別是茶葉中的有些礦質元素,對人體的健康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成年人每天飲上5杯茶,那麼從茶湯中攝取的錳、鉀、硒和鋅,一般就可分別滿足人體需要量的45%、25%、25%和10%左右。
在茶葉所含眾多的礦質元素中,鉀的含量最高,達1.5~2.5%,這與海產中的海帶、紫菜的含量大致相當。鉀對人體細胞新陳代謝、維持滲透壓和血液平衡有著重要作用。茶葉中的硒是其他食物中少見和不可多得的,它能刺激免疫蛋白及抗體的產生,增強人體對疾病的抗拒力,並對治療克山病和抑製癌細胞的發生有重要作用。據測定,我國陝西紫陽和湖北恩施的綠茶,含硒量高達1.5~3.5ppm,被稱為富硒茶,各地茶葉中的鋅含量差異不大,通過在35~50mg/g之間。以茶而論,綠茶稍高些,紅茶次之,烏龍茶低些,但都比較接近。鋅能直接影響人體內蛋白質和核酸的合成,缺鋅會使青少年生長發育受阻,還會影響垂體分泌,使性腺機能減退。因此,鋅對人體健壯有著重要的作用。茶葉中氟的含量較高,一般達200~300ppm,高的可達500ppm左右。茶葉中氟的含量不但與茶類有關,還與茶葉老嫩形狀密切。一般說來,就茶類而言,黑茶含量最多,綠茶最少,烏龍茶和紅茶介於兩者之間。以茶葉老嫩而論,則低級的粗老茶含量多於高級的細嫩茶。茶葉中的鈣、鎂、鐵、錳等礦質元素,既是人體的必需營養,又與人體的健康相關。這些礦質元素在茶葉中的含量,一般就來紅茶稍高於綠茶。
脂多糖茶葉中的脂多糖是脂類與多糖結合在一起的大分子複合物,在茶葉中的含量大致為3%左右。茶葉中的脂多糖組成成分中,脂類占36—58%,糖類占26—47%,蛋白蛋占3—6%,氮素占0.5—1%,磷素占0.7~1.2%。
脂多糖能增強機體的特異性免疫能力,而且尤副作用、所以,脂多糖具有明顯的抗輻射功能。另外,脂多糖還具有改善改造功能,保護血相的作用,
糖類、蛋白質和脂肪糖類、蛋白質和脂肪,被認為是人體三大主要營養物質。
據測定,茶葉中的糖類含量為10—13%,其中,有葡萄糖、果糖等單糖;也有蔗糖、麥芽糖等雙糖;還有澱粉、纖維素等多糖。不過這些糖類大多不溶解於茶湯,能溶於茶湯的僅占4—5%。為此,按照茶葉的這一特性。杷茶葉列入低熱量飲料,可供糖尿病和忌糖患者飲用。
茶葉中的蛋白質含量高達20%以上。但茶葉中的蛋白質基本不溶於茶湯。據測定,溶於茶湯中的蛋白質隻占茶中蛋白質總量的1~2%。
至於茶葉中的脂肪,含量很少,對人體影響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