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陸遊一生出任許多地方官吏,又專門作過茶官,因此,使他有機會遍嚐眾多名茶:“飲囊酒甕紛紛是,誰嚐蒙山紫筍香”,“春殘猶看小城花,雪裏來嚐北苑茶”,“建溪官茶天下絕,香味欲全試小雪”。蒙山、北苑都是出產名茶、貢茶的地方。
陸遊一生很不得誌,生活十分清貧,因此,他常以飲茶自慰。盡管陸遊所處的時代政局動藹,他的仕途又屢受挫折,可他卻以淡泊自慰,隻求“飯軟茶甘”足矣。因此,他仍然享年85歲。可見清茶淡飯的生活和淡泊名利的修養,是與健康長壽緊密相關的。
張岱自嘲“茶淫橘虐”
生活在明末清初的史學家張岱(公元1595~1679年),號陶庵,浙江山陰(今浙江紹興)人。他癬好飲茶,在《自為墓誌銘》中自稱為“茶淫橘虐,書蠢詩魔”。在張氏的許多文章中,都留下了對茶讚美的墨跡。在張岱的心目中,茶的重要性超過了柴米油鹽。如張岱的《鬥茶檄》中說:“八功德水,無過甘滑香潔清涼;七家常事,不管柴米油鹽醬醋。一日何可少此,子猷竹庶可齊名;七碗吃不得了,盧仝茶不算知味。一壺揮塵,用暢清淡;半榻焚香,共期自醉。”視品茶為最大樂趣。
張岱愛茶,因而對品茶鑒水、製作名茶等也頗有造詣。經張岱采用安徽休寧鬆蘿茶製作工藝改進生產的古鄉越州日鑄茶,取名蘭雪,因品質特佳,一時名聲大振,可惜至今已經失傳。
張岱在世80年,不但精於曆史,長於散文,而且著作齊身,堪稱“一代奇才”。這與他終生飲茶,而茶能益思、延壽不無關係。
乾隆“不可一日無茶”
愛新覺羅·弘曆(公元1711~1799年)既是大清的乾隆皇帝,也是一位品茗的行家。他曾六下杭州,觀看茶農采茶製茶,品飲西湖龍井,並5次為龍井茶提筆賦詩。他的《觀采茶作歌》、《觀采茶作歌之二》、《坐龍弁上烹茶偶成》、《荷露烹茶》和《再遊龍井作》等詩,充分反映了乾隆的愛茶之情,至今讀來,仍膾炙人口。在西子湖畔,傳說乾隆采過茶的18棵茶樹,被圍為“禦茶園”,至今依然存在。
乾隆一生愛茶,他不但廣嚐名茶,而且對宜茶用水也很講究。為了品評天下名泉水質,他命人精製了一隻小銀鬥。用銀鬥量出各種泉水的比重,然後排出泉水的優次,欽定北京的玉泉為“天下第一泉”,鎮江的金山寺泉為“天下第二泉”,無錫的惠山泉為“天下第三泉”。
乾隆在研究名茶、名水的同時,還對茶具的選擇有很高的要求。他十分欣賞江蘇宜興的紫砂茶具,認為紫砂茶具特別適合泡茶,而這種茶具本身又是具有文化意蘊的工藝品,所以,乾隆稱它為“世上茶具稱為首”。
在曆代皇帝中,乾隆是年齡最高的一位。傳說當他85歲讓位於嘉慶時,一位老臣不無惋惜地說:“國不可一日無君!”乾隆聽後哈哈大笑,撫摸著銀須,幽默地說:“君不可一日無茶啊!”可見茶在乾隆心目中的地位之高。乾隆亨年88歲,除了注重養生之道外,一生嗜茶,修身養性,也有很大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