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茶的保健功能與原理 2(3 / 3)

林語堂深知飲茶能“延年益壽”

文化名人林語堂(公元1895~1976年),不但熟悉茶葉曆史,而且喜歡品茶論茶。在他的(茶與交友)一文中,認為飲茶已經成為社交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環。

林氏還根據飲茶實踐,總結了有關茶葉貯藏、水品選擇、茶的衝泡、茶品次第等十條經驗。特別是他的“三泡”之說,更是形象生動,惟妙惟肖。他認為茶“第一泡譬如一個十二三歲的幼女,第二泡為年齡恰當的十六歲女郎,而第三泡則已是少婦了。”因此,他主張“茶在第二泡時為最妙”。

林語堂熟知茶性,深知茶的作用,故極力推崇飲茶,他在《生活的藝術》一文中寫道:“飲茶為整個國民的生活增色不少。它在這裏的作用,超過了任何同類型的人類發明。”他還認為飲茶“會使每個人的情緒都為之一振,精神也會好起來。我毫不懷疑它具有使中國人延年益壽的作用,因為它有助於消化,使人心平氣和”。為此,在林氏的一生中,不但尚茶、崇茶,而且寫茶、論茶。他一生與茶結緣,茶對他的回報是使他壽齡八十有二。

吳覺農的長壽秘訣是“每天適量喝茶”

著名茶葉專家吳覺農(公元1897~1989年),浙江上虞人,一生以茶為業,與茶為友,被尊為“當代茶聖”,享年92歲。

吳老1919年畢業於浙江甲種農業專科學校,後在日本農林水產省茶葉試驗場研究茶葉。1922年回國,一直從事茶葉生產、教學和科研工作,曾先後去印度、斯裏蘭卡、印度尼西亞、日本、英國、法國,以及前蘇聯等國考察種茶和茶葉貿易。他於1936年建議成立了中國茶葉公司。1940年創立我國第一個高等院校的茶葉專業。1941年又在福建崇安設立我國第一所茶葉研究機構。1947年創辦了之江機械製茶廠,後又任中國茶業公司總經理。直到他90高齡時,還撰寫了他最後的一部著作《茶經述評》。在半個多世紀裏,吳覺農為振興華茶作出了重要的貢獻,在茶葉界享有崇高的威望。

吳覺農是一個“愛茶成癖”的人,他把振興我國茶葉事業作為他人生的“最大樂處”。他自稱“茶人”,取名“覺農”,具有終身為茶葉事業奮鬥的含義。在他92歲高齡壽前幾天,在北京參觀“茶與中國文化展示周”,並親切地和觀眾交談,當有人間他長壽的秘訣是什麼,他含笑回答說:“每天適量喝茶。”

張大千吃早點佐茶

國畫大師張大千(公元1899~1983),四川內江人,享年八十有五,他習慣於吃早點和點心時佐茶,而且要佐以好茶,自稱“無茶不歡”。

張大千一生嗜茶,而且要喝好茶。在大陸時,崇尚喝西湖龍井、廬山雲霧;在台灣時,鍾情啜鐵觀音、凍頂烏龍;去日本時,喜喝玉露茶。喝茶時,還講究茶與具的搭配。啜烏龍茶時,選用扁平的鐵砂壺衝茶,再用陶土製的小茶碗品茶;喝綠茶時,先用白色瓷杯衝茶品飲,認為用這些茶具衝泡而成的茶,不會變性走味。

用茶佐食,古已有之,它對幫助消化、去脂、除膩、降壓,很有裨益。特別是老年人進食時,若能適當佐以好茶,實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事,應該予以提倡,這對降脂、減肥、降血壓以及延年益壽,大有好處。後人說張大千的高壽,與他主張的“吃點佐茶”是有關係的。

下篇酒 文 化下篇酒 文 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