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中世紀政壇懸案全破譯 1(2 / 3)

斯坦·福舒夫伍德的這種觀點得到很多人的認同也被廣泛地流傳著。但亦有持反對觀點的。美國醫學家羅伯特就認為拿破侖並非死於慢性中毒,而是死於男性雄性激素嚴重障礙。英國曆史學家戴維斯·瓊斯則認為拿破侖的死因,是由於其居室中含砷牆紙慢性揮發所導致的砷中毒所致,加拿大學者為此對拿破侖的頭發進行了測試,發現並未含有過高的砷含量。還有不少人認為,拿破侖可能是死於一種特殊的熱帶病,而這種病毒早在他進攻埃及和利比亞時就染上了,被流放到聖赫勒拿島上後舊病複發,最終命歸黃泉。

後來又有人把拿破侖的頭發進行了化驗。這個實驗是由法國原子研究中心進行主持的。化驗結果是,拿破侖頭發中砷含量高達3956%,而正常人發中應是08%。這與1995年美國聯邦調查局對拿破侖另一些頭發的化驗結果幾乎完全一致。

根據病案記錄,拿破侖的死前症狀與砷中毒是一致的。這無異於向世人證明了拿破侖是被謀殺的。難道拿破侖之死的背後真的掩蓋著一個歐洲政治史上銷聲匿跡的陰謀?

伊凡雷帝暴死之謎

1584年3月18日,俄國曆史上的第一位鐵腕沙皇伊凡雷帝在下棋的時候猝死,享年54歲。其實以他當時的年齡來說,突然去世也應該屬於正常範疇,但他的猝死卻在當時的俄國引發了種種猜測和議論,以至於官方出麵對伊凡雷帝之死做了正式的說明。

伊凡雷帝在位51年,在他執政期間,對外,瘋狂地實施侵略擴張政策;對內,高壓恐怖,排除異己,殘酷地鎮壓大貴族們的反抗,結了很多仇家。因此,伊凡雷帝是自然死亡還是他殺?自然而然地成為人們心中的疑團。

在伊凡雷帝抑死兩個月後,他的兒子費多爾·伊凡諾維奇繼位加冕。在加冕儀式上,費多爾向他的子民們鄭重宣告:按照上帝的意旨,我們的父親,已經仙逝的偉大沙皇,全俄羅斯的大公專製的君王伊凡·瓦西裏耶維奇留下了地上的王國,領受了天使的聖像升入天國。而他自己也以自己統治全俄羅斯諸王的名義給他的兒子以祝福。

這無疑是向世人宣布,伊凡雷帝是自然死亡。為了比較充分地說明自然死亡的理由,人們對伊凡雷帝的猝死原因進行了分析說明。具體解釋認為:伊凡雷帝猝死的原因,是因為心理壓力太大造成。

伊凡雷帝3歲登基,過早地目睹了宮廷的黑暗,在爾虞我詐、血雨腥風的環境中學會如何保全自己,防備他人,心智一直處於高度緊張的狀態。17歲正式加冕以後,連年的戰爭,耗費了大量的財物,使得國庫虧空,財政危機,伊凡雷帝的威信也直線下降。沙皇直屬軍團的成立,雖然在一定程度上鞏固了沙俄帝國中央集權的統治,但不間斷的恐怖暗殺使得國內怨聲載道,政局動蕩不安。再加上晚年痛失愛子和疾病的折磨,伊凡雷帝身心皆憊,神誌恍惚,身體和心理的承受能力都處於崩潰的邊緣,隨時可能撒手歸西。

但更多的人們似乎並不滿足這樣的解釋,這樣的解釋對有“雷帝”之稱的伊凡之死似乎過於平淡,甚至有些遺憾。於是,對伊凡雷帝死因的探究在繼續著。

1963年,在修複莫斯科克裏姆林宮的阿爾罕格爾斯克大教堂時,人們趁機打開了伊凡雷帝和其他一些貴族的陵墓,並對伊凡雷帝的遺骸部分進行了化學分析。分析結果表明,在伊凡雷帝的遺骸裏殘存著大量的水銀分子。據法醫分析論證,“不能完全排除是有人用藥物一下子,或緩慢地毒殺伊凡雷帝的可能”。據此,一位研究伊凡雷帝的專家首次提出他殺的看法:伊凡雷帝並非自然死亡,而是被他自己的兩個寵臣——波·別伊斯基和波·戈杜諾夫害死的。但由於這種說法缺乏確鑿翔實的史料證明,並未被更多的人接受或進行更詳盡的研究。

近幾年,有關伊凡雷帝猝死之謎的史料不斷地被發現,這些史料提供了伊凡雷帝非自然死亡的依據。如:“伊凡四世比人們預料的要死得更早,他雖身患重疾,身體一天比一天更衰弱,但還看不出瀕臨死亡的跡象”,“沙皇伊凡死得很快”,“波·戈杜諾夫收買了給伊凡雷帝治病的英國醫生後,謀害了伊凡四世。因為,如果不搶在沙皇之前,他自己就會和其他顯貴一樣被處死”等等。據此推斷出伊凡四世是被波·別伊斯基給他的一份由醫生配置,可是裏麵放進了毒藥的飲料毒死的。一時間,伊凡雷帝死於宮廷謀殺之說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根據史料分析,波·戈杜諾夫的嫌疑最大,因為他對沙皇早已懷恨在心。伊凡雷帝在年過半百,身患疾病之時,還正式向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的侄女求婚,這對身為貴族的波·戈杜諾夫及其親屬構成嚴重威脅。一旦伊凡四世和英國王室聯姻,將對戈杜諾夫伊琳娜的丈夫,王儲費奧多爾·伊凡諾維奇極其不利。據說,有一次,暴怒的沙皇不知為什麼事情要嚴懲王儲,戈杜諾夫想替王儲求情,沒曾想竟也被雷帝一同痛打,致使戈杜諾夫在家躺了好多天不能到王宮去,還請了醫生進行治療。而雷帝不僅對此事不感懊悔,反而對他有了猜疑。此外,雷帝還對伊琳娜有過非分之舉,也使戈杜諾夫對雷帝產生了仇恨心理。

以上種種使得王儲周圍那些最親信的大公和貴族們,也就是戈杜諾夫家族對此感到受辱並產生怨恨。他們在尋求一些秘密措施,企圖消除伊凡四世的聯姻意圖,推翻伊凡四世已達成的協議和陰謀。

至於別伊斯基的作案動機,則與沙皇冷酷殘暴的性格不無關係。據說,伊凡雷帝在晚年的時候變得非常的脆弱,他非常害怕自己在沒有懺悔,沒有領受聖餐禮的情況下突然撒手人寰。因此,他從全國各地招募來六十多名巫師和巫醫,由衛隊嚴加看管。每天,雷帝都派別伊斯基去巫師和巫醫那裏了解他們的占卜、預告情況,然後回來向自己彙報。可是女巫們居然告訴別伊斯基,天上最強有力的星宿都反對雷帝,並且他們還預測出了雷帝的死亡日期。別伊斯基哪敢向雷帝彙報這些啊!他隱瞞了事實。可是雷帝還是知道了占卜和預言。伊凡雷帝暴跳如雷地叫嚷,他要在預言他死亡的那一天把巫師和巫醫們統統燒死,把隱瞞預言的別伊斯基推出去砍頭!別伊斯基真正被沙皇逼上了絕路。於是別伊斯基和戈杜諾夫聯手,把他們自己的死期變成了雷帝的死期。

不難看出,上述說法,多為推理、判斷,缺乏詳盡、可靠的史料依據。既然沒有定論,伊凡雷帝之死也就成為一個未解之謎,有待後人的進一步論證。

漢謨拉比製定法典之謎

1901年12月,由法國人和伊朗人組成的一支考古隊,在伊朗西南部一個名叫蘇撒的古城舊址上發掘出三塊黑色玄武岩,依次將它們拚合起來,恰好是一個橢圓柱形的石碑,石碑高225米,底部圓周19米,頂部圓周165米,上圖下文。

在石碑上半段那幅精致的浮雕中,古巴比倫人崇拜的太陽神沙馬什端坐在寶座上,正在將一把象征帝王權力的權柄授予畢恭畢敬站在他麵前的古巴比倫國王漢謨拉比。石碑的下半段是用楔形文字刻寫的法律條文,這就是世界上著名的《漢謨拉比法典》。

法典的序言中說:“安努與恩裏爾為了人類福祉,命令我,榮耀而畏神的君主,漢謨拉比,發揚正義於世,滅除不法邪惡之人,使強不淩弱,使我有如沙馬什,光耀大地。”

漢謨拉比何以製定出這部世界上最古老的法典?這首先要從漢謨拉比王的雄才大略與文治武功說起。

漢謨拉比是古巴比倫第一王朝的第六代國王。巴比倫意為“神之門”,位於幼發拉底河中遊,扼西亞貿易要衝。土地肥沃,水源豐足。但當漢謨拉比繼承王位時,古巴比倫的領土範圍長不過120公裏,寬不過三十餘公裏,而且還經常臣服於其鄰國。

漢謨拉比登基伊始,首先整頓內部、發展經濟、積蓄力量。他以卓越的政治軍事才能,審時度勢,遠交近攻,將強敵逐一擊破,先後滅掉南方的伊新、埃什努那、拉爾薩,又征服北方的馬裏,並迫使亞述向其稱臣,建立了南至波斯灣,北逾土耳其南境,東起紮格羅斯山,西至敘利亞的大帝國。

漢謨拉比在位四十二年(前1792~前1750),統一偉業幾乎耗盡他畢生精力。由於每天要處理的申訴案件太多,他便萌生了一個想法:讓臣下將過去的零零散散的法律條文加以整理,並融進社會上已形成的習慣,編成了一部法典,作為管理國家的法律規範。漢謨拉比命人把法典刻於石柱上,豎立在巴比倫馬都克大神殿裏。

這部法典共五十二欄,四千行,約八千字。由序言、正文和結語三部分組成。序言宣揚漢謨拉比受命於神;結語頌揚漢謨拉比的功績;正文部分共282條,對訴訟手續、盜竊處理、租佃、雇傭、商業高利貸和債務、婚姻、遺產繼承、奴隸地位等給予明確規定。

《漢謨拉比法典》反映了古巴比倫社會由三個階層組成:全權自由民(阿維魯),包括僧侶、貴族、高級官吏和商業高利貸者,也包括自由民、獨立手工業者;無權自由民(穆什根努),包括依附王室經濟的納貢人及其後代、充當常備軍的士兵等;第三個階層就是奴隸。巴比倫的奴隸來源於戰俘和債務者。

這部法典的很多條文是用來處理自由民的內部關係,處理原則就是“以牙抵牙,以眼還眼”。比如,兩個自由民打架,一個人被打瞎一隻眼睛,法律就要判決對方同樣被打瞎一隻眼睛作為賠償。

總的來說,該法典有五大特點:一是施行同態複仇法,即奉行以牙還牙的原則;二是公開維護不平等的階級製度;三是施行嚴格保護商業財產的規定;四是頒布許多類似社會生活保障的法令;五是較之蘇美爾法律,增加了反對國家的罪名。

《漢謨拉比法典》對奴隸主、自由民、奴隸有著不同的判罪規定:如果奴隸主把一個自由民的眼睛弄瞎,隻要拿出一定數量的銀子就可了事。如果被弄瞎眼睛的是奴隸,就不用任何賠償。奴隸如果不承認他的主人,隻要主人拿出他是自己奴隸的證明,這個奴隸就要被割去雙耳。

此外,法典還規定:逃避兵役的人一律處死;幫助奴隸逃亡或藏匿逃亡奴隸也要被處死;如果有人在酒店裏密謀而店主人不把他們捉起來,則店主人將被處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