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依靠這部法典,漢謨拉比統治下的古巴比倫成為古代東方奴隸製國家中統治最嚴密的國家。
也許漢謨拉比在世時並沒有預料到:他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製定的這部法典,成為現存世界上最古老最完備的法典。這部法典後來成為閃米特其他各族,如亞述人、迎勒底人和希伯來人製定法律的基礎。
漢謨拉比死後,依靠武力征服建立的統治開始出現危機。帝國內烽煙四起,北方有加喜特人入侵,南方有伊新、烏魯克等地暴動。公元前1600年左右,赫梯人攻入古巴比倫首都古巴比倫城,古巴比倫國家滅亡了。法典石柱的命運同樣曆盡坎坷:公元前1163年,埃蘭人攻占巴比倫之後,將法典石柱作為戰利品帶回蘇撤;埃蘭被波斯所滅後,波斯國王大流士一度將蘇撒作為帝國首都,《漢謨拉比法典》又落到波斯人手中。到今天,它靜靜地置身在巴黎的盧浮宮博物館。在顛沛流離中被埃蘭王毀去的正麵七欄文字,可以根據泥版文書進行校補,因此它可以說還很完整。
圖騰加滿王死因之謎
20世紀初的埃及,是一個令眾多考古學家和探險家向往的地方,那裏眾多的法老墓葬吸引著人們去發現更多的秘密。1915年,英國考古學家霍爾德·卡特即開始在尼羅河西岸的路克索一帶探尋珍寶。1922年11月,卡特和讚助人加納凡一同來到了路克索的“帝王穀”,一次偶然的發掘,他們發現了圖騰加滿王墓穴的入口,當他們終於啟開陵墓巨門時,閃現在他們麵前的幾個大字令他們大驚失色——“死亡將張大翅膀扼殺敢幹擾亂法老安寧的任何人!”但墓室內豪華的陪葬品使他們的恐慌感消失,因為對苦苦找尋的這些考古學家和探險家來說,到手的珍寶才是最重要的。打開用黃金鍛打的人形金棺,隻見已製成木乃伊的圖騰加滿王躺在那裏,臉上罩著和他生前容貌一模一樣的金麵具,黑寶石般的眼睛仿佛在訴說著一切。就這樣,本來默默無聞的圖騰加滿法老一下子引起了人們的注意,而他的死因亦引起人們眾多的猜測。
圖騰加滿是古埃及新王朝第十八朝的一位國王。第十八朝創立於公元前16世紀,是古埃及曆史上最繁榮的時代。當時的埃及正處在所謂“阿馬納”宗教改革的混亂時期,由於第十八王朝向外擴張和掠奪,使貴族和祭司階層財富激增,底比斯阿蒙神廟的祭司成為威脅王權的主要勢力。圖騰加滿的父親易克唐納(安門荷特普四世),為了擺脫祭司對國家政權的控製,削弱阿蒙神廟祭司的勢力,開始了宗教改革,創立了新的太陽神“阿頓”,用一神教來代替傳統的多神教,並把國都從底比斯遷到了另一個小城,命名為“阿肯塔頓”,曆史上稱這一時期為“阿馬納時期”。然而,由於易克唐納過分熱衷於太陽神阿唐的信仰與藝術,疏於治理國家,以致喪失了埃及在亞洲的殖民地,國內政局也出現了動蕩不安的局麵。易克唐納死後,九歲的圖坦阿唐繼承了王位,舊朝元老將他改名為圖騰加滿,重新恢複了對阿蒙神的信仰,補償了阿蒙神廟的損失,還都底比斯,這些元老掌握了王國的政治大權,圖騰加滿徒有虛名,從未真正統治過他的王國,十九歲時便結束了他短暫的一生。
當揭開圖騰加滿木乃伊臉上的最後一層亞麻布時,人們完全驚呆了,在圖騰加滿臉上靠近左耳的地方有一處致命的創傷,這自然讓人們想到了圖騰加滿的早逝,他是否是被謀害致死?凶手是誰?
史書中對圖騰加滿的死沒有任何記載。圖騰加滿在新王國第十八朝的曆代法老中是最微不足道的人物。一個尚未成年的男孩,所在位的十年是埃及曆史上毫無建樹的年代。圖騰加滿的後期,一個老練的大臣——阿伊掌握了實權。1954年,在卡納克發現的一塊石碑上寫著阿伊是圖騰加滿的共同攝政王。又在一個被發現了的戒指圈上看到了阿伊和安克賽納曼二人的名字,後者是圖騰加滿王的王後。據傳說,當圖騰加滿年少早逝後,安克賽納曼王後悲痛欲絕,決心用最盛大的殯禮儀式來厚葬其夫,使其夫在陰界能享盡榮華富貴。圖騰加滿王墓中有一幅浮雕,上麵刻著王後和丈夫在禦花園裏柔情蜜意地散步。安眠在金棺裏的圖騰加滿額上套著一個小小的花環,這是王後送給丈夫的臨別表記。看來這對夫婦感情篤深,而為什麼王後的名字會和老臣阿伊的名字刻在一起呢?有的曆史學家據此分析,在圖騰加滿法老死後,阿伊娶了圖騰加滿法老的寡妻,實際上操縱了國家的權力。另外,有些專家從赫梯人方麵的史料分析,在圖騰加滿暴斃後,仍然年輕迷人的安克賽納曼王後(當時隻有二十多歲)給西亞的強國——赫梯王國的國王寫了一封信,信中說:“我失去了丈夫,沒有男孩子。請把您的王子送給我一個,做我的丈夫吧……”赫梯國王滿足了這位可憐王後的請求,送給他一個年輕健壯的王子。不料,王後的計劃敗露了,赫梯王子在敘利亞被埃及的軍隊殺死。最後,阿伊繼承了王位,而不是由王室中任何一位成員繼任。王後安克賽納曼也不知所終。人們紛紛猜測:圖騰加滿法老和安克賽納曼王後都死得不明不白,而且他倆死時都非常年輕,會不會都和老臣阿伊相關?
或許你要發問,看看安克賽納曼王後的木乃伊,如果也像圖騰加滿王的木乃伊一樣,有明顯的致命創傷,答案不就明了了嗎?考古學家和探險家也不是沒做過這方麵的嚐試,但至今也沒找到這位皇後的墳墓或木乃伊。因為根據古埃及奇特的墓葬風俗,男性法老可以在自己墓中安排大量的少女殉葬(圖騰加滿王墓中就有殉葬少女300名),卻不能與自己的王後共穴,所以安克賽納曼王後死後並沒能和亡夫安葬在一起。在底比斯的“王陵之穀”南麵數公裏外,專門設有後妃墓,人稱“王後穀”。“王後穀”裏的後妃墓與法老墓不僅形製不同,而且規模也相去甚遠。安克賽納是王後的墓葬就散落在這“王後穀”中,至今未見蹤影。
圖騰加滿法老和安克賽納曼王後的身世和死因,仍然裹在曆史的迷霧中,或許隨著考古工作的深入,這團迷霧總有一天會煙消雲散。
示巴女王真假之謎
在《聖經》的《舊約全書·列王記》第十章和《曆代誌》第九章裏麵都記載了示巴女王的故事:
公元前10世紀中葉,統治以色列國的是所羅門王,他的財富無人能比,並以智慧聞名四方。他治理的以色列國泰民安,天下諸王紛紛從四麵八方來到以色列,聆聽所羅門智慧的語言,並向他獻上珍貴的禮物,如金器、銀器、衣服、軍械、香料和騾馬等等。有一個國家的統治者是位女王,名叫示巴,擁有美貌與智慧。她聽見所羅門王的名聲,就攜帶大批香料、寶石和黃金,帶著眾多隨從,來到耶路撒冷,向所羅門王提出各種難題,以便考核所羅門王的傳聞的智慧名聲是否名實相符。對她那些刁鑽古怪的問題,所羅門王——給予明白無誤的解答,令她非常滿意,她對所羅門王的智慧極為歎服,獻上香料、寶石和黃金。在她回國時,以色列所羅門王也將禮物回贈了示巴女王。
那麼曆史上是否確有示巴女王其人呢?
示巴女王到底來自何方?她出身於哪個民族?《聖經》當中沒有記載。隻是在《舊約全書》中提到示巴是以從事香料、寶石和黃金貿易而聞名的國家。
由於示巴女王在《聖經》中曇花一現地帶過一筆,因而後世有關她的傳說很多。一種傳說是,示巴女王由於容顏俏麗,聰穎過人,所羅門王對其一見鍾情。埃塞俄比亞流傳的故事中說,盡管所羅門王落花有意,示巴女王卻是流水無情。但以智慧廣大著稱的所羅門王並沒有被示巴女王的表麵淡漠所難倒,他巧施妙計,使示巴女王被迫就範,從而成就了一段金玉良緣。他們在一起共度了半年多幸福的時光。
在中世紀廣為流傳的一個傳說裏,示巴女王被認為是那位預言耶穌基督將受難於十字架的女先知。當她去耶路撒冷拜見所羅門王的途中,路過一座小橋,她預見到救世主被這座木橋上的木板釘死的情景,她便繞道而行,並將她預見到的情況告知所羅門王,所羅門王急忙派人把橋板取下並埋到地底,以避免那樁不幸的罪惡發生。但是後來這塊橋板卻被人挖了出來,成為了罪惡工具。
但在非基督教信仰的國家裏,示巴女王的形象遭到極大貶斥,甚至被描繪成麵貌醜陋的女巫。
示巴古國到底存不存在呢?經過學者們長期考察,一種觀點認為,示巴古國位於今阿拉伯也門共和國境內,處於瀕臨紅海的阿拉伯半島西麵。在公元前10世紀時曾經盛極一時。它盛產香料、寶石、黃金,又緊靠當時的古代通商要道紅海,與以色列、埃及、埃塞俄比亞、蘇丹等國進行廣泛的貿易往來。而示巴王國的首都據考證就是現在的阿拉伯也門共和國的東部城市馬裏卜,公元前1世紀的希臘史學家奧多勒斯曾經形容馬裏卜是個用寶石、黃金和象牙裝點起來的城市。傳說中的馬裏卜的規模巨大的蓄水壩的遺址也被人發現了。
1867年,德國人莫克宣稱,大津巴布韋廢墟就是示巴女王的王宮。但很多考古學家並不讚同莫克這一說法。
有意思的是,示巴古國還有可能就是埃塞俄比亞王國。1955年頒布的埃塞俄比亞憲法中曾寫有這樣一段話:“薩爾·塞拉西國王的家係不間斷地傳自埃塞俄比亞女王,即示巴女王和耶路撒冷所羅們王的兒子孟尼裏克一世的朝代
據說,示巴女王和所羅門王的兒子埃布納·哈基姆繼位以後改名為孟尼裏克。其子孫成為埃塞俄比亞後來的統治者。以後,每一位埃塞俄比亞國王也都以自己是所羅門王和示巴女王的後代而感到自豪。他們還給自己加上“猶太之獅”的稱號。
由於《聖經》中對示巴女王僅僅點到為止,故而示巴女王的有無以及她的國籍問題成為一個難解之謎。
那麼智慧廣大的所羅門王究竟以何巧計征服了示巴女王?
據說所羅門王曾為示巴女王舉行隆重盛大的宴會,在宴會上,所羅門王向她發誓說,由於她出身高貴,如果她同意在她離開以色列時不帶走任何他的東西,他就不會占有她的貞操。所羅門王在宴會上讓示巴女王吃了放有大量香料的食物。示巴女王宴會後回到自己的帳篷中休息,午夜醒來感到十分口渴,就喝了所羅門王事先放在她帳篷中的水瓶裏的水。早有準備的所羅門王睡在示巴女王鄰近的帳篷中,此時便提醒女王已經食言,他因此有理由解除自己的誓約,遂占有了示巴女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