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個關鍵問題。
這件事事出突然,她事先完全沒得到一點音訊,而事發之時她又遠在漠北,根本來不及派人回去麵授機宜,一切隻能靠皇貴妃和萬衍兩個人。
不過,她對他們倆還是有信心的,這兩個人都在權力漩渦中心摸爬滾打這麼多年,不至於連這點政治嗅覺都沒有。
“陛下本想放在慶熹宮裏養著,皇貴妃娘娘卻說滎陽公主年紀太小,自己又忙於宮務,實在帶不過來兩個孩子,就婉拒了。”張瑾就答道,“隻讓放在德妃娘娘的永和宮裏養著,又給周宮女晉了正六品才人的位份,一同搬過去住,就近照看四皇子。”
一番話說完,王徽就放心了,笑意加深,點頭道:“如此甚好。”
張瑾也笑著附和,他和孔全祿如今都算是燕雲侯這一係的人,自然不會看不出來,皇貴妃娘娘這樣的安排,是絕對有利於王徽的。
首先,皇貴妃絕對不能親自養育這個皇子,一來是為了避嫌,二來也是為了小皇子和皇貴妃自身的安全,畢竟眼下中宮暗弱,慶熹宮如日中天,後宮和朝堂之所以還能勉強維持平靜,坐視付氏掌權,說到底還是因為太子康健,陛下沒有廢儲之意,而且皇貴妃膝下也沒有皇子。
可皇貴妃一旦要是把四皇子養在了慶熹宮裏,那就會瞬間打破這種微妙的平衡,到時前朝後宮必定會掀起波瀾,就算王徽、萬衍、皇貴妃等人合力壓下去,最後肯定也會元氣大傷,實在得不償失。
其次,四皇子也不能撥到任何一位沒有子女的妃嬪手裏,在這樣古早的封建社會中,不論哪朝哪代,兒子都是金疙瘩,是後宅女子安身立命的根本,不論哪個無所出的妃嬪得了四皇子,那地位就必然會有所提升,若那妃子再有幾分聰明,好好調|教四皇子,隻怕不出幾年,後宮裏就又要崛起一股新的勢力了。
皇貴妃是要維持平衡不假,卻也不代表她閑得無聊想給自己另樹強敵。
故而就隻能從兩位育有成年皇子的妃嬪中間挑一位了。
劉昭儀生了晉王,然而早年畢竟擺明了車馬是皇後那一派的人,為人張揚卻愚蠢,中宮圈禁之後雖然收斂了一些,見了皇貴妃卻仍舊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若是把四皇子交給她,指不定會被教成什麼樣子呢。
而王徽需要的,是一個聽話、孱弱、沒有主見、也沒有任何勢力可以依靠的四皇子。
故而挑來揀去,也就隻有常年臥病的陳德妃了。
陳德妃身子弱,不可能親自帶孩子,就算四皇子住在永和宮裏,也還是跟著周才人一起生活,等閑見不著陳德妃的麵。
而且如今太子健在,吳王晉王也是春秋正盛,各自都在為皇位鑽營使勁,在這三位麵前,年僅六歲的四皇子,可謂是一點競爭力都沒有。
故而也不怕吳王會去把孩子教壞了。
周才人性子溫婉恬靜,不好與人相爭,兒子生下來之後,又帶在身邊手把手教養了六年,那性子隻怕也不會跟母親差得太遠。
故而……養在永和宮裏,是最穩妥,也最合王徽心意的選擇。
她聽到四皇子之事的那一瞬間,腦海裏就湧出了這些想法。
宮裏有人——而且還是聰明人——這感覺真是再美妙不過。
這位四皇子,當真是天上掉下來的餡餅,原先很多曲折迂回的道路瞬間明朗了起來,有些難辦的法子就可以立刻舍棄,轉而走這條筆直簡單的通途大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