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符號(2)
荔風穿越時空,縱橫四海,一座座都市以其獨特的符號呈現著她的風姿與氣質,探求與發展。今日的北京更是傲視群雄,獨具魅力。 如同躁動的紐約,一座莊重的自由女神像讓其擁有了一份理智。不斷向高空聳起的北京城,必須有這麼一座方正沉穩的故宮,才能鎮住它的方寸。不說它的帝王之氣,天子威儀,讓人趕緊收斂起那份傲慢,那股鋒芒;單深綠的琉璃瓦,赭紅的厚宮牆,還有那青灰的方磚地,就逼出了這現代的乃至後現代的刺目的玻璃幕牆,耀眼的白熾霓虹的輕浮與小氣。北京城因有了故宮這一莊嚴的符號,而從此不失高貴與氣度。
如同繁華的東京,依舊會回蕩著淺草寺的晨鍾暮鼓,留住人們匆忙的腳步。不斷向四
周擴展再擴展的北京城,必須有這一條條的悠長的胡同,才能留住它的靈魂。不說它鄰裏相助,發小兒之交,讓人頓時掃除掉那份孤獨,那股清高;單就那走街串巷的吆喝聲兒,那老槐樹下的幾段京胡兒,還有清藍色天空中的鴿哨兒,就勾起了你那抹不去的童年回憶,揮不掉的青澀年華。北京城,因有了這四通八達的胡同這一符號,而從此不失溫情與仗義。 如同浪漫的巴黎因矗立起一座埃菲爾鐵塔而增加了一份剛性,古樸含蓄的北京城因擁有了流光溢彩的王府井商業街,而展現出一份時尚。不說那琳琅滿目的名牌服飾、時髦的俊男靚女讓人意亂情迷;單那世界各地的遊客,激情爵士樂隊,就讓你感受到這座國際大都市的青春活力。 還有那彙集著世界頂極科技產品的中關村科技園:聯想、方正、紫光、搜狐、網易、新浪..高收人才薈萃,高端產品研製,中關村科技園,這一新的符號,向全球展示了北京的不懈追求與競爭實力。 北京的符號在發展中傳承,又在傳承中創造。缺少了傳承,就缺失了一種精神,就遺落了一份文化,心靈就找不到歸宿。缺少了創造,就失去了一股活力,喪失了發展的機遇,這個民族就無法生存。 北京的符號,北京的精神,北京的生命!
北京的符號(1)
小時候,在家玩耍時,聽到賣糖葫蘆的吆喝聲,就纏著媽媽買著吃。有時候還偷偷地跟著賣糖葫蘆的走街串巷。不是饞那糖葫蘆,而是饞那悅耳的吆喝聲。 經常來我家門口叫賣的是個老北京,一家子都是賣糖葫蘆的。據他講,他爺爺在清朝那會兒就賣糖葫蘆。所以,他的糖葫蘆絕對正宗,到底是不是無從考證。但他一口悅耳的吆喝聲,讓我深信不疑。那會兒我還小,還不懂什麼叫正宗不正宗,判斷的唯一標準就是誰吆喝得好聽就買誰的吃。 於是,我跟這個老北京混了個臉熟。那一段日子,隻要他經過我家的門口,他的身後就會跟著一個和他一起扯著嗓子吆喝的5歲小破孩兒。 老北京很喜歡我,每天收攤兒前都會給我一串糖葫蘆作為報酬。有一次,他摸著我的腦袋說:“多好的孩子啊!以後真成了賣糖葫蘆的,就毀嘍!”年幼的我不懂這些話的意思。於是認真地望著賣糖葫蘆的說:“趕明兒我一準兒幹這個。”老北京笑笑不語。 15年後,我長成20歲的大小夥兒。那個賣糖葫蘆的老北京再也見不到了。我每天都在為人生的前途奔波,現在的理想是當個白領,再也不想小時候賣糖葫蘆的事了。那悅耳的吆喝聲也隨著時代變遷被遺忘得幹幹淨淨。 終於,在一次春節的廟會上,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我又看到了那個陌生又熟悉的身影。雖然15年過去了,老北京的模樣依然沒變。我跑上前去和他打招呼,向他比劃15年前那個小破孩兒。
他驚異地望著我,然後慈祥地笑了,像發現了一個舊夢。他遞給了我一串糖葫蘆。“提
前付你的工資,像當年一樣跟我吆喝。”我仿佛又找到了自己的童年,然後我突然發現自己無論如何張不開口,原地呆了半天。那太丟人了,我已經是個20歲的青年了。 老北京笑了笑說:“怕了,我就知道。還是那句話,‘多好的孩子啊!以後真成了賣糖葫蘆的,就毀嘍!’”然後,他一個人吆喝開了。 冰——糖——葫蘆.. 葫蘆——冰——糖.. 那悅耳的吆喝聲悠悠揚揚進入我的腦海,像一縷殘夢——胡同深處、四合院、門墩兒——小破孩兒——媽媽..一股熱浪敲擊我的心房,終於我拋開一切,敞開喉嚨—— 冰——糖——葫蘆..葫蘆——冰——糖.. 吆喝,老北京的符號,有著老北京淳厚的味道。時代變遷,但北京那如歌的吆喝聲卻穿過歲月飄向2008,到那時候,讓世界友人都來聽聽地道的吆喝,品嚐這醉人的京韻吧—— 冰——糖——葫蘆.. 葫蘆——冰——糖..
遙望晶瑩近觀纖瑕
在夜的懷抱中,我仰望星空,把星星的晶瑩寫進心扉,然後,靜靜地感受那份美.. 好像,我收藏的是一種遠觀的美。海風拂過我的麵頰,我聽見耳畔的低吟:遙望晶瑩,近觀纖瑕。 晶瑩的心,晶瑩的淚,晶瑩的江水.. 我把屈子說成是晶瑩的,遠觀他朝搴之木蘭,遠觀他夕攬州之宿莽。何為晶瑩?遠遠望去,他的赤子之心,那顆“來吾道夫先路也”的剔透之心。那,他的纖瑕呢?我寧願把他的纖瑕比作與常人一樣的複雜而飽受折磨的靈魂近觀,看他的纖瑕,上官大人的爭寵,楚王的昏庸使其心靈苦痛,然而,幾人能看到他的纖瑕? 晶瑩,是一種赤子之心,纖瑕是一種苦難之果,可是,晶瑩的同樣是一種信仰,纖瑕的又是一種信仰之後的艱辛。 似乎,我還能聽到那汽笛的鳴響,一個追夢者的倒伏,我似乎同樣看到他那顆為著自己信仰而隨車輪遠去的晶瑩之心。他——海子,一個追求者,信仰著的詩者,一顆遠望晶瑩的星。 可是,他的纖瑕呢?是否是他那執著至死的艱辛?靜靜地,走進海子,我能看到他滿是寂寞與苦澀的靈魂,其實他情感的纖瑕與你我一樣。 此刻,我想站在向日葵下,我想靜靜地凝望著《星空》,我不恐怖那聲槍響,因為,我知道那是梵.高晶瑩的心,晶瑩的靈魂。
他的畫,他的信仰在當時無人問津。於是,他晶瑩地離開了;他的情,他的追求在星空下如星般熠熠生輝,那是他晶瑩的描繪..然而,他的纖瑕正浮上水麵,像一條渴求空
氣的魚,但,終究是一種艱辛,他那份獨有的纖瑕。 我是一個仰望星空的人,我知道星星的晶瑩,遙望,遠遠地思索;晶瑩的是心,是靈魂,是追求,同樣是信仰與成就。 我未飛上過星星,但我心曾知,那兒同樣有纖瑕,近觀之中有灰塵,有石渣。於是,我閉目沉思:纖瑕是近觀時那份孤寂,那份抑鬱,如屈子一般;纖瑕是近觀時的那份落寞,那份傷感,那份執著的艱辛.. 遙望星空,真的,真的很美;近觀星空,的確,的確很是複雜。..一顆心,思索人生;一份情,回報生活。遙望會是晶瑩,而近觀同樣有纖瑕。海風拂人,我想起遙望時星星的晶瑩。我在遙望與近觀中慢慢長大..
美,距離的憂傷
從倉頡造字開始,中國字一直是表意的象形文字。老祖宗造字,不僅融會了字的靈動美觀,更糅合進了字的喜怒哀樂。一個字是一幅圖畫,那麼一個詞便是視感極強的世界了。比如“距離”,透過這複雜的橫橫豎豎,我似乎看到一股幽怨之氣的氤氳上行,伴隨著古典的美感漸行漸遠,若即若離,忽明忽暗。 有人說“詩是痛苦的結晶”,而文學則爆發於強烈的情感,而距離則是橫亙在現實與美之間的通途。而當今這信息高速發達的社會卻大大縮短了本應天水相隔的距離。手機,網絡隨時將信息迅速傳遞,火車飛機將相愛的人立刻送到對方身邊,網絡上各種體驗讓愛情、閱讀這本應嚴肅而投入的內容“快餐化”、“泡麵化”,並黯淡化,讓本應結集於心,奔突於胸的塊壘並非用酒或詩澆灌,而是自行崩潰,永遠不再。 沒有了距離,沒有了強烈的情感,沒有了尖銳的鋒芒,所有人都是鵝卵石,在互相促進更為圓滑中失去了古典美麗,隻留下現代的憂傷。 沒有了征人送行,又怎會有為良人縫寒衣的怨婦在七月流火中的歎息?沒有了君臣相隔,怎會有“文死諫,武死戰”的激昂正氣和《出師表》的赤子忠心?沒有了父親去無所侍的小兒女“清輝之臂”的月下守望,沒有了朋友遠離塞外風寒的痛苦,又怎會有一出出《陽關三疊》,一枝枝折柳贈別,一漣漣十裏長亭的淚,一句句“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的相安互慰? 秋雨先生說“由山脈相隔的遙遠是一種絕望,由水道相通的遙遠是一種憂傷”,現代剝離了“山脈”,“水道”,黯淡了“遙遠”,“憂傷”,在文學與美的領域,我們隻能淡淡絕望點點悲哀,願距離還在,人情還在,美,還在。
窗欞邊的梔子花
生命中我們常常忽略窗欞邊的梔子花,而去徒然想象鄰家花園中的花一定更為馥鬱芬芳,就如同我們明明就住在一個星星上,卻總以為夜空中的星辰如同寶石般晶瑩透亮。漫
漫人生中,我們不也總認為自己的生命總是坎坷荊棘不斷,而別人的生命總充滿花兒般的芬芳?!然而,沒有誰可以拒絕痛苦,沒有哪個生命不烙刻苦痛的傷痕。別人的微笑中也可能隱藏深深的痛楚,隻是在寂靜的暗夜,你未曾聽過他的嗚咽的哭泣。 你是否羨慕過東坡的人生?是啊,他樂遊赤壁,醉飲山林,寫下光照千秋的激昂文字。然而,你是否看到他內心的累累傷痕?作為一個人,他肩負著出將入相,封妻蔭子的期許,卻接連慘遭貶謫。他的不平,他的鬱悶,他的痛苦,他的無奈,你看到了嗎? 是啊,你把蘇軾生命中的傷痛忽略了,隻看到了他的光環,看到了世人對他的敬重與讚揚,於是羨慕他的生命,於是恨自己生命的蒼白乏味。你何時才懂得去欣賞自己,去嗅一下窗欞旁梔子花的芬芳? 你是否羨慕過陶淵明的人生?是啊,他歸隱田園,品鄉間淡酒,觀風中寒菊,活得多麼瀟灑自在!然而,你是否感受到他內心的無奈?他也有濟事的抱負,卻無從施展,在那個黑暗的時代容不下這一錚錚的魏晉風骨,於是他在無盡的無奈中選擇出世。他的無奈,他的焦灼,他的傷痛,你懂嗎? 是啊,你未曾看到,你隻顧嗅五柳先生舍前寒菊的芬芳,你隻顧陶醉於南山的山水,於是你羨慕他們的生命,同時埋怨自己生命的焦灼與勞累。你何時才懂得正視自己生命的歡樂,嗅一下窗欞邊梔子花的芬芳? 不要總認為自己的生命苦難重重,而別人的生命充滿陽光,生命中的苦難是每個人都會經曆的,而在不順的生命裏你也會有歡樂的蹤影。 正視自己的生命,欣賞自己的命運,縱然命途多舛也要淡然,坦然。曆史的河流中,沒有不受傷的船。多希望明早醒來,你可以麵帶微笑,去嗅一嗅窗欞上的梔子花,人麵與梔子花交相輝映,或許會構成這世界上最美麗的風景。
夢想在現實中起舞
仰望星空,那似乎沒有纖瑕的星辰在銀河中閃耀,而給了我們無限的遐想。那不染纖塵的星空裏,放飛了多少人美麗的夢想。飛上星星的人知道,那裏像地球一樣,也有灰塵和石渣,於是他們失去了幻想的自由和權利。我們不能一味沉溺於自己的幻想之中,卻也不能讓自由飛翔的思想湮沒在無情的現實裏。 阮籍目睹世間的渾噩不堪和好友的身首異處,借醉酒逃避現實。他的一生一直在逃避、逃避、逃避,卻終因一篇《為鄭衝對晉王箋》被人唾棄。嵇康則完全生活在現實之中,不肯向生活做出任何妥協,最終一曲《廣陵散》成為絕響。其實人生由阮籍的醉酒向前一步便是嵇康的《廣陵散》,人生由嵇康的《廣陵散》向後退一步便是阮籍的醉酒,殊途同歸的境遇竟是如此迥異。若是兩人各向中間邁出一步,將幻想與現實稍加中和,也許就不會落得生者隱入迷幻,死者融入蒼穹,隻留給後人無盡的悵惘。 我們如何才能讓仰望星空的人了解現實,又如何才能讓飛上星星的人保留夢想呢?
在那個人人埋怨的時代,沈從文先生目矚現實的殘酷卻依然將那個江南小城寫成了山
美、水美、人美的世外桃源。現實沒有湮沒他對人生的希望,他用一份最原始的情感和一顆赤子之心看待這個社會,看待自己的人生。他沒有沉醉於自己的幻想亦沒有讓現實麻木自己的心靈。 張允和先生亦是一位智慧的老人,她一生經曆了大富大貴,也經曆了戰火紛飛、十年浩劫,而她卻永遠保有一副悲天憫人的情懷、一顆永不衰老的童心。她那悲天憫人的情懷使她正視現實並戰勝現實,而她那顆永不衰老的童心則使她在任何艱難的情況下都不放棄幻想和權利。 川端康成淺淺的一句“淩晨四點鍾,看到海棠花未眠”瞬間感動了多少心靈。這是夢和現實完美的結合,讓那些世俗之物頃刻間土崩瓦解,讓多少在現實中日漸麻木的心靈得到了溫暖。 正視現實,但不委身於現實;保持幻想,但不沉溺於幻想。讓夢想在現實中跳一曲酣暢淋漓的舞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