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家人都不愛養花,大概是煩它們太需要人們的嗬護與打理了。自然也就沒有過
花繁緊簇的喜悅了。可我想我是個愛花之人,隻是平時忙於學習,無暇顧及這些盆中之物。事實上,我認為真正的花,不是花店裏用玻璃紙與彩帶裝飾的花,也不是被人們修剪得奇形怪狀的盆景。真正的花,應當是自然生長的,根紮在泥土裏的花。那些大街小巷賣的,隻是沾染了銅臭與塵囂氣息的“人性花”,算不得好花。 一個喜歡花的人,必定不會嫌棄花的種類。記得一次坐車回鄉下,從車窗外看到了一大片大片金燦燦的油菜花,陽光下閃爍著跳躍著歡快的金點。微風過處,蕩起一條條美麗的漣漪,像是在太陽裏微笑,有像是迎風向我招手。頓時讓我喜從心生,十分激動。我眯著眼睛凝視著那片開心的油菜花,感覺那麼清新自然。也許不久後它們也將要衰敗,可它們的敗落標示著農民的豐收,它們的花瓣落在土地上,又成了再優良不過的肥料。正如龔自珍所說的“落紅不是無情物,化做春泥更護花”。一地花落,落得有它們的價值;落花,在我心中不再代表悲傷與疼痛,也是一種愉悅,一種無私的奉獻。 一地的花飄落腳邊,美人回頭凝望,孤芳自賞,片片憂愁。時間仿佛回到許多年前。古佛青燈下,僧人輕輕撥弄燈心,淡淡地看著紙窗外隨風而落的花瓣,輕輕的歎息,輕輕的合上雙眼。手提袈裟,轉身而去。 花一旦下落,便沾染人世的塵埃,變為一些人的相思,一些人的疼惜,一些人眼中的熱淚,有一些人筆下的詩篇。或許,還有像我一樣的人,從落花中看到歡樂,從悲傷中看到希望。 一地花落,也有我留下的一地筆跡。
有風的日子
風,總是那樣柔柔的,涼涼的,它會輕輕跑過你身邊,偶爾卷起枯黃落葉的微微顫動聲泄露了秘密。 陽光裏,有風的薰香。 有風的日子真好,尤其是在夏季。 這時候,傍晚的天邊會有粉色的雲,將暮未暮的天空可以藍得如洗般澄碧;還在冒著熱氣的枝杈呀,會在炙熱的沙地上把月光切成一塊一塊的,再於光影疏離間渲染些煙的微痕。 這時候,如果有風,感覺那該多妙! 風來了,樹枝兒就會嘩啦嘩啦響;滿地的黃葉兒亂亂地飛,在長陽白日裏劃過激動的心顫。不遠處,可聽得見隱在草叢裏的小生物在涼涼的微風裏叫得更歡,一陣心動,一陣愉悅。它們的歌被風帶到很遠很遠的地方,越過青色的蔭,越過白頭的草,又被遠足的遊子在無意間捉住,思慮一陣,回憶一陣,止不住且喜且悲傷。 在如火的太陽底下,可以看見深遠的黑,透明的藍,一片淡青,一片銀白,還有幽幽的綠,可以撫平在浩浩白日裏躁動著憂鬱著的年輕的心。
在有月亮的晚上,可以看見月光在樹林間流動若水。透過幾許澄澈的藍汪汪,能看見
在山腳下嗚咽著流過的河水,還有星星的瞳子,淡淡的流雲——看,雲裏頭還有水裏白楊樹的倒影! 有風的日子.. “叮咚”,聽,風鈴在響。 這時我便要趕快睡去,沉醉於擁有斜陽微風的好夢,和春日的暖陽一道。
自誡
自誡 曰佛者四大皆空,曾子亦雲:“吾日三省吾身,”凡成大事者,必先知其身也。 挺而鑒,形可視。麵及外,心乃內。鑒不可視心,心正而直行。 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君子者,仁愛也。滴水甚小,聚而成河,人仁則和;具仁者,安天下也。囊熒映雪,鑿壁偷光,學乃人生之大事也,不學而無術也。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學而用之,其意無窮也。” 人生荊棘,獨闖而難行也。攜友齊進。所謂友人齊心,其力斷金也。友似推舟之槳,王勃興感:“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友多者,行天下也。 聖人曰:“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受磨礪者,必能容也。勾踐者,貴王之人也,為重振大業,亦臥薪而嚐膽也。曰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仁愛,好學,惜友,寬心,此皆易事也,在其所能為也。 太宗曾歎:“以銅為鑒,可正衣冠;以古為鑒,可知興衰;以人為鑒,可知得失。”欲使人之善者,樹其靶也,趕而超之。可謂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雖無完人,若為此,則亦可盡其妙也。 寓形宇內十六載,見聞不少,知若一苗,幼歪則長難直,幼直而長難彎也,非常一日三省,知其力而量行,知其錯而甚改之。 自誡所謂自知其心,非言語所能及也,以行而為之,尚能成就也。 本文是一篇上乘的文言文,全文古韻十足,寓證,例證等恰到好處,特別是飲用聖人之言,是文章具有哲理,以自誡來抒發自己的期望,主題在文末得以深化,將全文巧妙收尾。 需淺斟細琢,加以煉字,使文章更加形象,更具說服力,使讀者產生共鳴。
渴望成熟
語文課上講到《赤壁賦》,說起身在黃州時的蘇東坡,老師用了成熟二字,並引出餘秋雨先生的一段話:“成熟是一種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輝,一種圓潤而不膩耳的音響,一種不再需要對別人察顏觀色的從容,一種終於停止向周圍申訴求告的大氣,一種不理會哄鬧
的微笑,一種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種無須聲張的厚實,一種並不陡峭的高度。” 這話真是太好了!我不由感慨。讀到這種文字,我總會忍不住一遍又一遍地吟誦,心底產生一種難以言說的喜悅,仿佛混沌之中忽地射入了一道光,驅散陰霾;彷徨之際吹來了一陣風,趕走迷霧。生活中種種煩惱、瑣屑與一些近乎固執的不必要的堅持,都在這一刻被吹到了九霄雲外。心中空曠坦蕩,格外明朗。 老實說,我是一個渴望成熟的人。記得前幾日與幾個好友在閑聊時說起了成熟這個話題,結果好友一致通過:“我長相顯得比較成熟,但心理便還欠了些”——這並不是我想要的評價,我想要的恰恰相反。但我知道這事不能急,也急不出來,成熟需要沉澱,好比風雨之後方現彩虹。我想,我還需要慢慢學習,慢慢經曆,然後,是慢慢地走向成熟。 理解中,成熟自一個人身上體現出來,會是一種樸素溫暖的生活態度,一種遇事從容不迫麵對的氣度,一種少了幾分斤斤計較的胸襟,一種笑對自身境遇的淡定從容,一種對他人的真正理解..心中鼓蕩著天地間的“浩然之氣”,於是自然而然地就臻至了“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的境界。 仿佛一個人總是這樣,越長大,越發感到自己的無知,也就越發感到自己要學的還有很多。上個星期四偷閑片刻在家裏收看《藝術人生》對成龍的采訪節目,已經年介五十的成龍反複說:“我現在仍然是個大小孩,一直在不斷從其他人身上學習很多東西。”這話讓我記起了一個比喻:“男人就好比一鍋湯,總是越煮味越濃的。”也許人生就是一個不斷使自己變得更加成熟的過程。而“渴望成熟”的意義對於我來說,應該是希望能盡早地從那些成熟的人們身上吸取他們所具有的優秀品質,從而塑造自己吧。 於是我開始了解,為什麼自己寫的文章總感覺少了些能使之餘音繞梁、長久地在心中停留並引起共鳴的東西,為什麼自己的某些見解、看法總是難脫稚氣終欠周全。這不僅是文字或話語本身的問題,並非隻要“八風吹不動,抱定手中書”就能解決。也開始明白“書冊埋頭無了日,不如拋卻去尋春”是真正的見道語,生活就是一本比其他任何都更令人成長的書,讀透了它哪怕薄薄的一頁,也勝過讀書萬卷。 每個人都會渴望成熟,這是一條長路,或許漫長,或許坎坷,但每一步都會有簡單的領悟。而我,為了讓自己這鍋湯更有味兒,將會風雨無阻的前行。
命運
話說在很久以前,有一個人,又瘋又傻,連話都說不太清楚,也不知道她叫什麼名字,從什麼地方來,家在何方。於是人們就簡單地稱她為傻瘋子。 在那個勾心鬥角的年代,傻瘋子的直白、善良,留住了冷漠的人們心中殘存的情。有人自發的為傻瘋子尋找那個本屬於她的家。一天一天,失望的人們離開了,希望的人們又加入尋找的行列。終於在某一個晴空萬裏的午後,從異地傳來好消息:傻瘋子的家人找到了!是大城市中一戶很有名氣的人家,家裏條件什麼的都很好。
當晚,傻瘋子就被送到城市裏去了。當地人都很為傻瘋子感到高興。在車上,傻瘋子
瞥著了路邊的一個人,那人身穿白色衣裳;不大聲,卻能清楚聽到他在唱著歌。借著月色,傻瘋子記住了他那雙深情的眸子。 第二天消息便傳開了,說某某家來了一個又瘋又傻的人。家裏人沒料到消息這麼快就傳遍,還沒來得及想好說法,一怕,立馬放話出去,說傻瘋子隻是他們好心收養的人,跟本家毫無關係。人啊,就是這樣的趨利動物,在利益麵前,就連濃與水的血緣關係都不認了。但他們還是顧及了一點點可憐的親情,幫傻瘋子收拾打扮了一下。這一弄出來,不說傾國傾城吧,至少也算得上驚豔了。 家裏人看管傻瘋子看得很嚴,基本都不準她出門,怕她做出什麼讓家裏丟臉的事兒來,隻晚上允許她在有人跟隨的情況下出去走走。傻瘋子可高興了,她白天之所以很聽話是因為她想去找那個唱歌的人。在傻瘋子眼裏,那個人就是憂鬱的詩人,是寂寞的將軍,敗落的國王。她想和他在一起,不需要任何理由。這是她偉大而又單純的願望。隻一眼,便已足夠。 傻瘋子努力回憶著來時的路,憑感覺,和一種心的召喚的力量,她,找到了他。憂傷的調子,傻瘋子跟著一起和。那人忽然轉頭,眼神相撞,刹那間電閃雷鳴!隻一眼,便已足夠。在他眼中,她就是他的新娘,是照亮他生命的太陽,甚至是唯一能解開捆綁在他身上咒語的巫婆。可以清楚地看見,那人的眼中閃過一絲光亮,是解脫,也是拯救。 隻一眼,便已足夠。他們相愛了。這對傻瘋子來說是件多麼大的事啊! 在誰也不知道誰的情況下,他們便相愛了。他們甚至連對方的名字都不清楚。 回家之後,隨從把傻瘋子的事當笑話一樣說:“她今天出去,原來就是為了找一個人。你們猜猜是誰?是那個天天晚上在路邊上唱歌的那個白癡!哈哈哈哈..”全家笑成一片,獨獨傻瘋子沉浸在自己小小的愛情裏。說也奇怪,自從有了白癡,傻瘋子說話都順暢多了。 可是好景不長,傻瘋子因為被說是收養的人,所以終究是要被送回去的。白癡很著急,兩個人卻都隻能默默地流淚。白癡看著傻瘋子的眼睛一點一點哭腫,毫無辦法。或許是刺激起了作用,傻瘋子此刻異常的清醒,忽而想起來自己是為什麼而來的。大叫一聲:我是他們家的!為什麼又要把我送回去啊!我不要!我不要! 消息依舊傳得很快。那家人迫於輿論的壓力,還是將傻瘋子留了下來。但因此也蒙受了許多不必要的損失。家人越發憎恨傻瘋子了。他們想方設法地折磨她,一但出去就不讓她進門,盡一切可能打擊她,好讓她自己回去,也不會有什麼對他們不利的流言了。 可事實並為能如他們所願。傻瘋子一天天正常起來了,白癡也恢複了理智。他們意識到不能再像現在一樣生活下去了。於是兩人決定共同創業,打造出一片隻屬於他們的天下。工夫不負有心人,不多時日,一個小小的公司慢慢發展壯大,白癡和傻瘋子的生活也漸入了正軌。
一天,傻瘋子的家人找到了白癡和傻瘋子。原來,他們離開以後,發生了很多事,他們的家族事業也日漸衰敗了,他們是來求助的。當初那樣對待傻瘋子,現在倒還有臉來求助?!真是厚顏無恥。可他們畢竟是傻瘋子的親人啊,血濃於水啊。他們決定幫助。在他
們的幫助下,那家人很快度過了困境。 於是,傻瘋子和白癡一直很幸福快樂地生活下去..
一場關於文字的邂逅
幼年時,喜愛童話,那些美好如糖果的故事告訴我們,公主一定會嫁給英勇的王子,醜小鴨會變成白天鵝,仙度瑞拉是灰姑娘也將是王後。如果你遇見了穿靴子的貓,那麼你走運了。童話的世界裏,豌豆的藤能夠穿破雲霄,南瓜可以變成馬車,海上的薔薇色泡沫都是小美人魚所幻化的。這個美好的世界使我陶醉,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文字的魅力。 文字,仿佛一個窗口,把它打開,便能看見一個嶄新的世界。於是,留戀於那般美好的文字裏,那樣不凡的世界中。 四年級那年,看了《紅樓夢》,黛玉驚才絕豔,寶玉占盡風流,驚異於曹雪芹天才的文筆,使那一個個人物躍然紙上,那樣一個故事,隻覺得如落日煙華般淒涼。如此書,總不願放手,來來回回,至今已看了五、六遍。 後來,也漸漸看了不少小說,也曾喜歡過不少作家,在他們所諦造的世界裏,我感到那麼安心與美妙。我想,在幼年,我輕輕推開的是一個如此神奇的世界,在這裏,我感到自由,仿佛沒有了肉體,隻剩下這輕盈的靈魂,輕盈地仿佛能夠飛翔起來。 2003年,我開始寫些文章,最初是幼稚的筆調,後來漸漸變得平淡。但是,總免不了憂傷,那些大抵是關於青春的感歎。有時寫多了,也有人說是“為賦新詞強說愁”。我自己卻不這樣認為,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陰暗的地方,每個人都免不了哀愁,惟一不同的是我把它們記錄了下來,僅此而已。 與文字相遇是美好的事,它像你最親密的夥伴,它緊緊貼著你柔軟的心窩。它說,親愛的,我最懂你了,是嗎? 有時候想起文字,就會覺得自己並不孤單,這是美好的感覺。小時候我是不善與人相處的小孩,朋友總是少得可憐。常常是一個人孤單地上學、放學,背一個碩大的背包,城市的霓虹燈灑在臉龐上,顯得有些虛偽而孤寂。總以為自己是淡漠的人,可是骨子裏卻是渴望溫暖的。於是,便義無反顧地投奔了文字。 我的語文老師非常喜歡我的文字,她說我的文字不符合我的年齡,她說我是一個在書山文徑中舞蹈的小仙女,用極其細膩的筆墨去表達自我的情感。她是少數能理解並欣賞我的老師。她會用半節課甚至一節課去讀我幾千字的文章,她柔軟的聲音讓我異常喜愛。她告訴我的同學們,她很喜歡我的文字,她說她沒有見過我那麼愛文字的孩子。她說她恐怕再也找不到我這樣的學生了,她很珍惜這一切,當然我也一樣。她是個好老師,因為我也喜歡她,她把我當親人看待。她一直將我的課堂作文作為範文,每當這時,我聽到她的朗讀都會很感動,心中暖暖的,眼眶有一種發熱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