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我留戀的歲月2(3 / 3)

試想這樣的一群“鷹”飛出籠子,還要如何生活?他們除了感覺到生活的麻煩與沉重外,還能怎樣,清華大學曾辭退了一個學生,原因是該生在學校竟不知如何穿衣服,係鞋

帶。另有報道說,曾有一女生在校不知如何吃雞蛋,隻好哭著握著兩個雞蛋回家。這樣可笑的事情居然是現實生活中活生生的。奇怪嗎?不奇怪!有這樣的教育,就會有這樣的孩子。 並非用甘蔗汁澆灌出來的甘蔗就是甜的。孩子的成長需要磨礪,孩子的能力隻有在磨礪中才能形成。馬卡連柯曾一針見血的說“過份的溺愛,對孩子而言是一種毀滅。”這並非聳人聽聞。 可曾見過傲立懸崖的孤鬆?在寒風中它的莖為何巋然不動?那是由於他從巨石中探出身體的時候,已經飽受了苦難的摧殘。 可曾見過蹁躚飛舞的蝴蝶?在陽光下它的雙翅為何那麼雄健?那是由於破繭而出的時候,它用盡了一生的力氣把體液擠往雙翅。 “寶劍鋒從磨勵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白玉不毀,孰為珪璋”。古人雖已遠去,但言猶在耳啊! 有人說:國家的前途與其說握在掌權者手中,不如說握在母親手中。家庭教育,關係國家命運。希望天下父母把孩子籠中放飛,讓他們去經曆風雨,讓他們去打造雄健的雙翅。

生命是一朵常開不敗的花

——題記 快樂的人生,也會有痛苦,有的人能直麵挫折,化解痛苦,而有的人卻常常誇大挫折,放大痛苦。不一樣的選擇,不一樣的人生之旅,而要讓我們心裏的戈壁荒原開滿鮮花,就隻有直麵挫折,而不是放大痛苦。 一枚貝殼要用一生的時間才能將無數的沙粒轉化成一粒並不規則的珍珠,雨後的彩虹綻放刹那的美麗卻要積聚無數的水汽。如果把這些都看成是一次又一次挫折,那麼是挫折成就了光彩奪目的珍珠和美麗的彩虹。 冰心說:“成功的花兒,人們隻驚羨它現時的美麗。當初它的芽兒浸透了奮鬥的淚水,灑遍了犧牲的細雨。”如果遭遇挫折,仍能以奮鬥的英姿與之對抗,那麼這樣的人生是輝煌的。 當蘇武被流放到北海時,北海的羊群咩咩地叫著,似在歡迎這位堅貞不屈大漢臣子。這十幾年的痛苦如果可以當作是一次挫折,那麼這次挫折無疑是痛苦的,可是這位放羊老人從未曾放大痛苦,於是十幾年後,大漢的丹青上書寫下了民族不屈的堅貞氣節。 昭君出走大漠,絲綢之路上又多了一串駝鈴的丁冬聲,“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不應該是她真實心態的寫照吧!如果不賂畫師,終至出塞算是一次挫折,那麼是挫折換來了漢匈兩地人民的短暫安寧。 蘇武和昭君的舉動應該是對直麵挫折,縮小痛苦的心理的詮釋。人生隻有走出來的美麗,沒有等出來的輝煌,因此直麵挫折,化解痛苦才是我們的最佳選擇。

沒有必要因葉落而悲秋,也沒有必要因挫折而放棄抗爭。因為一花凋零荒蕪不了整個

春天,一次挫折也荒廢不了整個人生。 人們常說,風雨過後,麵前會是鷗翔魚遊的天水一色,荊棘過後,麵前會是鋪滿鮮花的康莊大道。既然如此,我們還有什麼理由“放大人生的痛苦”。 生命是一朵常開不敗的花,那挫折必是滋潤花的養分,沒有經曆過挫折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沒有滋潤它養分的花遲早也會枯萎。 痛苦和挫折是人生必然要遇到的兩大難題,要想讓我們的心的戈壁荒原開滿鮮花,隻有在遭遇挫折時排解痛苦,積蓄人生的力量為新的目標而奮鬥,生命之花才會常開不敗,生命的存在才會有新的更深刻的意義!

可靠不可靠

人類是一種講究理智與感情的動物,在認知事物時,人們總是期望在兩者之間獲得某種平衡,事實上在更多時候,人們很容易走向一極——或是感情蒙蔽了理智,或是理智脫離了感情。 其實,光從感情這一角度出發,感情對於事物的認知是一種不可靠又不可不靠的關係,也就是說,人們在認識事物時,應該持有這樣一種態度:在理智允許的基礎上,做到通情達理、有情有義。 感情的親疏遠近對於人們判斷、認知事物的能力是有很大影響的。依靠感情判斷、認識事物有其不確定性和風險性,這與個人的品德修養,與環境氛圍有很大關係,因此,並不完全可靠。譬如,我們在現實生活中,常聽到“感情用事”怎麼怎麼壞事兒,也常見到某某徇私舞弊,某某領導提拔小舅子,某某單位評先進又是領導的親戚,這些就是感情扭曲了一個人判斷能力、蒙蔽了人的理智的實例。笛卡爾在《心靈的感情》中寫道:“一個人為感情所支配,行為便沒有自主之權。”而沒有自主行為能力的人,自然是要犯錯誤了,特別是這個人位高權重時,就會給國家、社會帶來不幸。也許還有人會說,正直的人是不會被感情的親疏遠近蒙蔽的。這種看法是絕對錯誤的,曆史上不論是偉人還是小人,都有因感情而誤事的時候。因此,感情的不可靠性每個人都有,有所區別的隻是正直的人會更多地以理智來判斷認知。 但是,一個凡事都很理智的人又會怎樣呢?沒有情感,沒有人性的光輝,有誰願意和這樣的冷血人相處呢?帕斯卡爾的《思想錄》中寫道:“理智的最後一步,就是要承認有無限的事物是超乎理智之外的。”也就是說,在許多時候,不光是理智,人們也必須依靠感情來認知事物,這同樣符合人類思維的原理。

如題中所舉的例子,宋國的富人對於同樣一句話,為何偏偏相信兒子而懷疑鄰居呢?也許古往今來,許多人都對此一笑了之。但仔細想來,也並非全無道理,富人正是從理智與感情兩個方麵出發,得出這個結論的:從理智上來說,富人的兒子是家裏人,要錢可以直接向父親拿,沒有作案的動機;而鄰居是外人,又偏偏是個知情者(知道牆被損壞了),嫌疑的確很大。而這些結論的得出,是與富人對兒子及對鄰居從感情上的了解分不開的,

正是因為富人父子關係親近,而富人與鄰人關係疏遠,富人才會得出此結論;又假如富人的兒子對父不孝、父子關係疏遠,或者富人與鄰居是至交、關係親密,那富人可能就會得出相反的結論了。我們對於與自己不熟悉的人,當然要采取謹慎的態度,先懷疑再調查;同時,也當然要信任自己熟悉的人。同樣,在處理某些問題時,從理智上分析結論並不惟一,通過某些個人感情的輔助,是可以得出合情合理的推論的。從這一點來說,感情的親疏遠近對人們的認知是有幫助的——不可不靠. “不可靠,也不可不靠”,這句挺拗口的話正說明了感情是正確認知事物必要卻不絕對的條件,在認知、判斷事物的過程中感情與理智缺一不可,這正如雨果說的“邏輯隻是理智,感情往往是良心;前者是從人類本身來的,後者是天上來的。”最後,“所有的感情在本性上都是好的,我們應避免的隻是對它們的誤用和濫用。”笛卡爾也告訴我們在認知事物時,應謹慎地基於理智,輔以情感,努力使感情的親疏遠近在認知事物的過程中發揮正麵的作用。

遭遇挫折,笑對痛苦

人之一世,殊為不易。在看似平坦的人生旅途中充滿了種種荊棘,往往使人痛不欲生。痛苦之於人,猶狂風之於陋屋,巨浪之於孤舟,水舌之於心髒。百世滄桑,不知有多少心胸狹隘之人因受挫折放大痛苦而一蹶不振;人世千年,更不知有多少意誌薄弱之人因受挫放大痛苦而誌氣消沉;萬古曠世,又不知有多少內心懦弱的人因受挫放大痛苦而葬身於萬劫不複的深淵……麵對挫折,我們不應放大痛苦,而應直麵人生,縮小痛苦,直至成功的一天。 “老當亦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誌。”初唐四傑之一的王勃,可謂:“時運不濟,命途多舛,”然而直麵挫折,他卻能達人知命,笑看人生。試想,如果沒有王勃開朗闊達的胸襟,哪能有他吟放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千古絕唱?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浪漫詩仙李白,在遭遇仕途不順的挫折後,他沉寂了嗎?消沉了嗎?沒有。“長安市上酒家眠,”笑對痛苦,麵對挫折他拂袖而去,遍訪名山,終於成就了他千古飄逸的浪漫情懷! 由此看來,麵對挫折,我們不應過分地沉迷於痛苦失意的陰影中不能自拔;麵對挫折,我們不應整日浸泡在悲傷痛苦的泥陷中越陷越深;麵對挫折,我們不應長期頹廢不振而迷失眼前的方向。遭遇挫折,縮小痛苦,才是明智的選擇。相反,若一味沉迷於挫折的痛苦中,結果將不堪設想。 劉備麵對失去二弟的挫折,因兄弟之情無法釋懷,放大痛苦,結果在痛苦中做出錯誤決定,貿然出兵伐吳,落得“白帝托孤”的千古悲劇。可悲可悲!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古人已經為我們做出了太多的榜樣,也留下了太多的遺恨。在現在競爭日益加劇的社會裏,挫折無處不在。若因一時受挫而放大痛苦,將會終身遺憾。遭遇挫折,就當它是一陣清風,讓它從你耳邊輕輕吹過;遭遇挫折,就當它為一陣微不足

道的小浪,不要讓它在你心中擊起驚濤駭浪;遭遇挫折,就當痛苦是你眼中的一顆塵粒,眨一眨眼,流一滴淚,就足以將它淹沒。 遭遇挫折,不應放大痛苦。擦一擦額上的汗,拭一拭眼中欲滴的淚,繼續前進吧!相信總有一天你會看見藍藍的天,白白的雲,青青的草,還有你嘴角邊的甜甜的笑……

———題記 張副市長的妻子辦事沉穩,胖胖的身材給人以敦厚的感覺。她對張副市長很是體貼,生活上的照顧無微不至;她對張副市長也很順從,購置個三五十塊錢的家當也得張副市長開口同意。 張副市長不抽煙不喝酒,閑時就愛個畫畫。 這天,張副市長正在家裏畫興正濃呢,“得意樓”酒樓的孫老板找上門來,“喲!市長雅興高啊,畫得不錯嘛,我雖是個生意人,可對畫也是略懂幾分呢。”一聽是位“畫友”,張副市長高興了,放下架子,沏了兩杯茶,與孫老板談得很是投機。 臨走時,孫老板看著案上那幅未畫完的《奔馬圖》說:“酒店剛好缺幅畫,這張正合適,不如市長您就割愛把它賣給我吧,市場價,兩萬五!” 張副市長雖然平時畫畫自我感覺不錯,但兩萬五的高價還是讓他吃了一驚,忙擺手說:“不行不行,我畫藝不精,這畫是畫著玩的,你還是去正規地方買幅畫掛在店裏吧。” “市長您就別謙虛了,您看這幅畫雖然還未作完,但氣勢不凡早就看出來了,莫非您是舍不得割愛?” 爭執不過,張副市長隻好答應他三天後來取畫。 不一會兒,張副市長的妻子買菜回來了,張副市長把事情跟她說了一下。她聽了,不置可否,隻是說:“你前幾天在市裏參賽的《百竹圖》。在一千多幅參賽作品中隻排了六百多名。”張副市長一聽,心裏大吃一驚,原來那姓孫的是想找借口賄賂我哪!張副市長連忙把未完成的《奔馬圖》收起,再也沒跟孫老板提拿畫的事。 不久,張副市長轉正。 多年後,已退休的張市長收撿老伴的遺物,一本燙金的《獲獎證書》掉了出來。張市長翻開一看,“百竹圖”、“一等獎”幾個字映入眼簾。 張市長頓時明白了,敦厚的妻子怕自己抵擋不了誘惑,收下不該收的錢;向來不說謊的她也“機靈”了一下,對自己說了謊…… 張市長撫摸著通紅的證書,禁不住老淚縱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