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心理谘詢與會談技巧2(3 / 3)

首先,使來訪者充分表達。

心理谘詢的根本目的是鼓勵、幫助來訪者自強自立,谘詢中有必要使來訪者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待和認識自己、別人和世界,這樣,才能使來訪者不斷地成長。同時,許多的來訪者之所以產生心理矛盾、衝突、壓抑、焦慮,往往與其缺乏傾訴、溝通有關。在谘詢中,充分使用傾聽技術,如提問、鼓勵、說明等技巧,則能使來訪者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更好地認識自己的狀態,也能使谘詢員了解更多的信息和更深層次的內心世界。

其次,充分了解來訪者的成長背景、經曆。

人的心理、情感、狀態與個體的成長經曆有著相當的關聯,成長經曆對個體的發展產生著相當的影響,這種影響是潛移默化的,並且植根於潛意識之中的,人們往往還意識不到這種影響,甚至否定這種影響。無論意識與否或承認與否,這種影響是客觀存在著的。當然,相同的經曆對於不同個體的影響也是不一樣的,有的可能是積極的,有的可能是消極的。在谘詢中對於成長經曆對個體發展影響的分析,對於有些來訪者是非常必要的,所以,在會談中,使用一些沉默、一些提問,可引導來訪者對過去經曆的聯想或回憶及分析,使來訪者可以正視自己的過去,正視自己的家庭式谘詢、心理學及各種經曆,隻有這樣,谘詢員才能更好地幫助他。

第三,體驗來訪者的情感狀態。

作為社會化程度極高的人來講,對其情感的反映是最難把握的,不同的人對於同一事件或經曆的情感反映很難一致;同一種表情,其內心的感受也未必相同。但準確體驗、反映來訪者的情感狀態卻是谘詢成功的一個條件。掌握了來訪者的情感狀態,也就像主谘詢者測準了求助者的心跳和體溫一樣,是谘詢員進一步了解來訪者的基礎。如果谘詢員準確體驗和反映因此,傾聽中,應準確反映而不是隨意或主觀臆測地反映,否則,起不到效果,甚至會出現相反的效果。

第四,掌握來訪者對問題的態度。

心理學和社會學的研究表明,態度決定一切。態度是個體對人或事能否滿足自己需要的一種看法或體驗,通過人的態度可以反映出人的內心需求,也可以反映出個體的人生觀、世界觀,了解態度的發展,也可以了解一個人成長的過程和經曆。當然,了解來訪者對所存在問題持有的態度,也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對於來訪者,在其思想觀念中,存在著許多非理性或者不合理的觀念,這些非理性的理念導致他們對於生活、學習或工作中的事或人存在著非理性的態度,這也可能就是他們痛苦的根本原因。當然,並非說對於所有的來訪者或所有的事件,態度都是關鍵的。也並非隻要改變了態度就是解決了問題,但是對於有些人來講,對於有些問題來說,通過了解其態度,進而改變態度,也是個重要的環節。

第五,捕捉來訪者細微的情緒與體態的變化。

大都數來訪者,初次來訪大多帶有一種複雜的、矛盾的、試探的心理情緒狀態。一方麵,其既想得到谘詢員的有效幫助;另一方麵,其有可能帶有一些疑慮,例如,谘詢員能力能行嗎?尤其是當涉及隱私問題時,更擔心是否能有效保密而刻意回避或欲說又止。這些表現,通過細微的觀察是可以捕捉的,而且隻有突破了這道關口,才能了解到問題的實質。在谘詢過程中,傾聽必須是用心聽,必須關注來訪者,關注所有細節,尤其要觀察來訪者細微的、微妙的語言或臉色或體態的變化,捕捉出細節中隱含的問題,這又是一個解決真正問題的關鍵,對於有些來訪者來說,充分挖掘並利用來訪者本身的資源,對於進一步幫助解決來訪者的問題是很有必要的。

四、傾聽技術的應用

好的谘詢員會傾聽

谘詢員在心理谘詢過程中扮演著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它是整個谘詢過程的主導者,對谘詢過程能否順利進行有著決定性的影響。如果谘詢員能迅速取得來訪者的信任,則能使來訪者有效傾訴自己的困惑、苦惱和痛苦,與谘詢員分享谘詢中成長的快樂與幸福,使來訪者能夠深入地放開自己,並樂意接受谘詢員的輔導,與谘詢員形成良好的互動關係。隻有這樣谘詢才能深入進行,才能使來訪者對自身原有問題形成新的認知反應,對自己進行反思,改變一些消極的認知觀念及思維方式,重塑自己的行為模式,使來訪者快速成長。

因此,在心理谘詢過程中,谘詢員充分發掘並利用自身的有利資源,對心理谘詢的開展,對促進來訪者的傾訴都是非常必要的。對谘詢員來講,經驗技能、情感態度、年齡性別等資源的充分展開利用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豐富的社會閱曆和嫻熟的谘詢技能是谘詢員所必須具備的,谘詢員在心理谘詢過程中會遭遇到具有不同家庭式谘詢出身、心理學、文化、宗教信仰、社會閱曆等背景的來訪者,他們的問題各不相同,相同問題出現的背景也可能有所差異,他們的個性特點千差萬別,就決定了谘詢員在工作時,必須擁有豐富的社會閱曆和嫻熟的谘詢技能,並利用它去準確判斷、分析來訪者的真實情況,采用正確的手段和技巧來幫助來訪者。

心理學研究表明,情感態度是具有感染和傳導功能的。谘詢過程中,谘詢員對待來訪者的情感態度會引來來訪者的一定的情感態度的回應。而且,來訪者在來訪之前,也有一定的期望和顧慮,既期望受到谘詢員的熱情接待和幫助,也擔心受到冷遇和嘲笑,具有一種矛盾心態。因此,谘詢員應該充分了解並理解來訪者的心態,熱情地、真誠地、平等地對待來訪者,以較強的親和力來化解來訪者的疑慮。這樣,來訪者才能完全袒露自己的心跡,把真實的自己剖解在谘詢員的麵前。

當然,谘詢員還可以利用年齡、性別等方麵的特殊條件作為可用資源,對於谘詢員的年齡、性別對谘詢效果的影響,本人未見到係統深入的研究,但從谘詢經驗及本人並不成熟的隨機調查來看,在心理谘詢實踐中,年長的女性和中青年的男性較受青睞。合理發掘並利用谘詢員自身的資源是傾聽策略中的重要方麵,充分合理地利用谘詢員的經驗技能、情感態度、年齡性別等資源,可以與來訪者快速地建立起心理谘詢所需要的和諧的谘訪關係,以利於谘詢進程的推進。

適當使用傾聽技巧

在心理谘詢中,充分挖掘來訪者本身的資源是傾聽策略的具體要求,而合理利用谘詢員自身的資源則是傾聽策略實施的前提條件,隻有充分而合理地利用谘詢員自身的資源,才有可能達到充分挖掘來訪者本身的資源的要求。

但合理利用谘詢員自身的資源隻是傾聽策略實施的前提條件,適當使用傾聽技巧才是傾聽策略實施的關鍵。適當使用目光追隨、沉默、提問、情感反映、鼓勵等言語或非言語的傾聽技巧能使來訪者感受到尊重、理解和關懷,能營造一種安全的、溫暖的氛圍,使來訪者最大程度地表達自己的情感,袒露自己的過錯或隱私,有效地促進谘訪雙方的互動。國外對傾聽技巧有比較多的研究。因此,在心理谘詢中應適當使用目光追隨、沉默、提問、情感反映、鼓勵等傾聽技巧。

谘詢員的目光恰當地追隨來訪者,往往會被來訪者認為谘詢員在認真傾聽的標誌之一。雖然,專心的目光追隨未必就能說明谘詢員在真正認真傾聽來訪者的訴說,但的確會給來訪者以安慰和自信,因此,真誠地注視求助者並尊重求助者,在心理谘詢中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在注視來訪者的同時,也要考慮避免長時間地盯視求助者,避免目光的壓迫性,應適當地轉移視線,再繼續目光追隨,間隔循環地進行目光交流,不過,這種轉換的頻率要適宜,否則,容易被誤解為遊移不定、心不在焉。

提問是常用的技巧之一,通過提問,谘詢員可以了解關於來訪者更多的信息,也可以借此使來訪者澄清問題,使谘詢員更好地把握影響來訪者的各因素或事件之間的關係。提問有多種形式,如開放式問題、封閉式問題、投射性問題,等等。各種提問方式都有一定的作用和優缺點,應根據需要來使用。在提問中,可以用開放式問題來促進來訪者的表達,也可以用投射性問題來幫助來訪者發現、表達和探索無意識或部分能意識到的衝突、價值觀和感受。

沉默,是心理谘詢初涉者最害怕出現的情境,許多人對沉默的情境感到尷尬並努力保持談話,感到一種沉重的負擔。當然,有時,來訪者也會對沉默感到一種壓力,出現焦慮狀態。事實上,出現沉默有時未必是件壞事,也不必感到壓力或總是要努力保持談話。關鍵是要分析出現沉默的性質和原因。有時,來訪者沉默是在思考一些相關問題,或是剛才的談話使他受到某種震動而產生的沉默,此類沉默,不必打破,因為來訪者在一般情況下,都會繼續傾訴;有時,來訪者可能想要訴說某種隱私問題有所顧慮而出現的沉默,則需耐心等待和鼓勵;如果是因來訪者出現對抗性質的沉默,谘詢員則需要反思自己的谘詢過程,適當加以調整。總之,沉默,並不可怕,需要正確認識和處理,必要時,還需創造沉默。

當然,傾聽技巧有許多,無論哪種,谘詢員都需加以研究並在谘詢中適當使用。

在心理谘詢中,盡管谘詢員本身可能是影響谘詢效果的最重要的因素,但其他的或外在的環境因素也會對心理谘詢的效果產生重要的影響。因為,環境因素總是給人一種潛移默化的暗示作用,影響人的情緒和認知,因此,心理谘詢室的布置在心理谘詢中就顯得比較重要了。溫馨而舒適的環境可以使來訪者產生安全愉悅的感受,在此環境中,能夠使來訪者疲憊的身心得到放鬆、焦慮的心情得以緩解、痛苦的情緒得以釋放。因此,谘詢室布置應具有隔音效果,以避免被外界噪垢的幹擾或谘詢內容的外泄,室內布置應簡潔而溫馨,主導色應符合人的心理需求,給人以輕鬆感;室內牆壁上或辦公桌上應有介紹谘詢員身份和簡曆的布置,等等。如此布置谘詢環境,主要目的是在來訪者身上培養對谘詢員的信任感和信心,使之達成默契幫助來訪者開誠布公地交流。

在心理谘詢中,傾聽策略的使用無疑是非常必要的,傾聽的效果直接影響著谘詢過程的進展和最終效果,谘詢中的許多因素都可能影響來訪者的心理變化,影響他對谘詢員的信任度及對心理谘詢效果的信任度,影響傾聽的效果,

影響谘詢的過程和結果。開展對傾聽策略的研究不僅對心理谘詢的實踐具有重要意義,對傾聽理論的發展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傾聽青少年的心聲

有關言語交際功能的資料表明:在人們日常的言語活動中,人們有近一半的時間在聽,可見它在日常交際活動中的重要地位。事實表明,善於傾聽的人常常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蒲鬆齡因為虛心聽取路人的述說,記下了許多聊齋故事;唐太宗因為兼聽而成一代明主;齊桓公因為細聽而善任管仲;劉玄德因為恭聽而鼎足天下。在現代社會中,善於傾聽也成為成功人士所提倡的一項準則。人際關係學中就有說三分,聽七分的法則。戴爾·卡納基也曾說過:專心聽別人講話的態度是我們所能給予別人的最大讚美。所以你要得到別人的認可,就要讓別人表現得比你優秀。同時,用心傾聽,不是隻聽到求助者的言辭,還要獲得那些話裏的真正意思,把握求助者的心理,知道他需要什麼、關心什麼、擔心什麼。隻有了解他的心,自己講話才會增加說服的針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