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心理谘詢與會談技巧5(1 / 3)

第四章心理谘詢與會談技巧5

(二)嚴肅事件中的詢問步驟

任何一起刑事案件,從審查立案依據到分析判斷案情,從發現偵查線索到查證犯罪嫌疑人,從收集證據直至最後破案,幾乎都離不開詢問,詢問是指偵查人員在案件偵查過程中為了獲悉案情,用問答形式依法向涉案人員所進行的調查取證活動,是詢問主體與詢問對象之間語言交流、心理接觸的過程。提高詢問藝術是使詢問工作獲得預期效果的關鍵。

如何提高詢問藝術呢?我從以下幾方麵談談看法:

1.了解案情。

主要通過舉報材料及自偵材料了解案件性質,造成的後果,作案手段及嫌疑人範圍;了解知情人,有關群眾和嫌疑人等涉案人員的自然情況和相互之間的關係等情況,減少詢問的盲目性。

2.擬製詢問計劃。

明確詢問目的、主要問題、提問綱要和提問方式,確定重點詢問對象,預測詢問中可能出現的情形及製定相應對策。

3.注意詢問場合。

應盡可能選擇被詢問人空閑的時間,心平氣和之際為佳。忌在被詢問人忙於工作的時候、會客、就餐、酒後及神情沮喪或大發雷霆之際詢問。這樣會引起反感及不必要的衝突,使詢問難以奏效。針對不同對象,選擇適應的詢問場所往往有助於詢問取得良好的效果。

4.巧用詢問語言。

詢問離不開語言,運用語言藝術,能引導對方暢所欲言,打破詢問僵局。詢問主體應發音清晰、標準,措辭須謹慎、確切,語氣應不卑不亢,談話盡量做到簡潔明了。要讓被詢問人多陳述,詢問人還得少開口。詢問人應使用不加限製的特殊疑問句式發問,例如“你是怎麼處理這筆錢的?”因為這種詢問是開放式的,得到的反饋信息較多,容易從被詢問者的語言中篩選出對偵查破案有用的信息。尤其在案件調查初期,詢問人手頭證據不多,某方麵了解較少時應多使用特殊疑問句提問,盡可能少用限製性的簡單疑問句式和選擇疑問句式提問,否則僅僅得到對方“是”、不是”的省略答複,無法了解更多的案情。但是,在複查案情或線索時,則應選用後兩種形式,答複明確而且省時。

5.駕馭詢問心理。

詢問人自身必須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懂得控製自己的情緒,詢問過程要始終保持自信、耐心、同情等積極的心理狀態,不受詢問對象的消極心理影響。應該揣摩詢問對象的心理,猜到他心裏想什麼,以便在詢問中因勢利導。在詢問初始階段,詢問人應以自己的正義感去影響、感染詢問對象,目地在於使詢問對象心理放鬆,激起情感和倫理意識。

下一步應給詢問對象以策略性、啟發性的心理接觸,目的在於形成從詢問對象處獲得真實陳述的良好環境,促使他的思維活躍起來。再利用詢問對象個性的積極因素,如工作中有過貢獻、刻苦耐勞、關心他人、熱愛家庭或勇敢、直爽等品質,實施鼓勵性的心理引導,激發其自尊和承擔責任的勇氣,消除其說實話後果嚴重、怕報複、怕麻煩、不關我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等心理。

(三)問與答之間的家園選擇

問:李博士,現在各種樓盤精彩紛呈,各式各樣,真讓人有些霧裏觀花,拿不定主意。您認為能夠利用傳統文化的一些方法來更好地勘察樓盤嗎?

李:當然可以古為今用了。

一般勘察樓盤首先應該注意“五個點”。

一是時間點。古人的“土圭法”就是利用日出日中日落來觀察測定日照量,所以看樓盤最好在早上7點,中午12點和下午5點三個時間去勘察日照情況。即東麵日曬多少時間,南麵日曬多少時間和西麵日曬多少時間。這個很重要,因為樓房的朝向不同,它的日照量當然也隨之不同。按古人的標準,住房一整天的日照量不得低於6小時。

二是外觀點。古人認為住宅周邊最好是“依山傍水”、“負陰抱陽”。因此,要稍遠離該樓盤去觀察周邊的環境如何。譬如,北麵有否高大的樓盤可做“玄武”,以抵禦冬天之風;東西兩麵是否有稍低於北麵樓盤的其他建築物可做“青龍白虎”,以“藏風聚氣”;南麵最好沒有高大的建築物,以使中國地理的特具氣候東南風能夠“進風進氣”。再看一下周邊有沒有水係,如河、溪、人工水渠等,其方向最好在東、南、西也可以,但北邊不宜。

三是綠化點。即樓房周邊種了多少綠化植物,其疏密度是否合適。在南方一般最好有香樟、銀杏、桂樹、桃樹或者是毛竹。古語雲:“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四是鄰居點。就是該樓房旁的其他樓房的布局與造型是否和諧美觀。尤其是不要在正前方或視野最開闊之處有什麼高物或形狀怪異的電線杆等物體。古人雲:“借景為佳。”即該樓房選在景色環境俱佳之處,而其自身的造型也當美觀宜人,形成與周邊環境“相得益彰”之勢。

五是周邊點。古語雲“遠親不如近鄰”。就是說居住的樓盤周邊要有便利生活的有關設施而不能有對居住質量有影響的一些不利因素。譬如,周邊有散發出難聞的氣味、發出大噪聲或者有傳染病醫院、垃圾中轉站、娛樂場所和早晚菜市場等單位。

問:您說的這“五個點”確實是勘察樓盤的好方法,那麼除此之外還有需注意的問題嗎了?

李:選擇的樓盤,尤其是你居住的那幢樓房,一般要避免周邊有高架橋或高速公路;要避免有路、河、橋直衝你的樓房;也要避免周圍有高壓線環繞和變電所;更要避免正北或正南有“間隙穿堂”對著你的樓房,這會形成很強烈的“穿堂風”。也要避免去買底層為通道的上邊的房屋,這在古時叫“騎樓”,不宜在上居住生活。如果是別墅、排屋,要避免選擇與其他人家大門對大門、臥室對臥室、廁所對廁所和廚房對廚房的房屋。

問:最後,請問樓盤的布局怎樣為宜?我們選擇大樓盤的哪些方位的樓房為好呢?

李:樓盤的布局還是應該選擇古代傳統文化中所說:北最高,東西次之,南最低、水環繞的“風水寶地”。退一步說:要選擇既“縱橫有序”,又“錯落有致”的樓盤。因為真正的健康人居是既顧及到人的生理衣食住行的低端要求,也顧及到人的心理喜怒哀樂的高端要求,這才是“以人為本”的優秀人居。

至於哪些方位的樓房好,我可以告訴你一個方法:在北方樓房的最好的方位是朝南,而在南方(比如在江、浙、滬)最好的方位是南偏東約12~15度。這種朝向的樓房往往最能夠在冬天擋住凜冽北風和引入暖陽,而在夏天引入涼爽東南風和避開炎日。這就是我們傳統文化中所說的“因地製宜”和“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的道理。其中包含著我們祖先千百年來對自然的探索、了解、利用和改造的、極為寶貴的豐富經驗和教訓。這應該為我們當代人所繼承並發揚光大。

六、詢問技術的應用

詢問技術的適應症狀

現代戰爭條件下的心理——環境刺激物,交互,重複,持續作用於作戰群體,使之產生創傷性焦慮與恐懼喚醒,導致其心理與生理的綜合性適應失衡反應。作為擔任應急保障任務的特殊人群,應急保障隊員需要快速出動,緊急進行角色轉換,因而麵臨各種環境壓力,難免產生抑鬱和焦慮等負性情緒。因此,在保證完成應急保障任務的同時,也應注意改善應急保障隊員自身的負性情緒,及時進行適應性的心理訓練和幹預。

(一)對象與方法

1.對象隨機抽取參加應急保障旅衛生營演練的我院隊員50名進行現場測量。其中男27名,女23名;年齡18~40歲,平均29歲。既往身體健康,無精神疾病及其他身心疾病。

2.方法應用Zung抑鬱症自測量表(SDS)和Zung焦慮症自測量表(SAS)進行心理測量,Zung量表總分>40分即要考慮是否存在焦慮或抑鬱。也可按照抑鬱評分指數(總分為80)判定是否有抑鬱症或焦慮症及其嚴重程度。如指數0.5以下為無抑鬱;0.5~0.59為輕度抑鬱;0.6~0.69為中至重度抑鬱;0.7為重度抑鬱。

3.心理幹預伴有輕度焦慮或抑鬱症狀的隊員分別給予支持性心理幹預,通過自我放鬆、調息和暗示等方法來控製和調整自己的情緒,以消除應激因素,促進心理康複。

4.統計學分析用t檢驗和方差分析比較心理幹預及疾性質對情緒障礙的影響。

(二)結果

1.抑鬱症SDS評分50名中SDS評分正常38名;達到抑鬱狀態12名,其中輕度抑鬱11名、中度抑鬱1名。

2.焦慮症SAS評分50名中SAS評分正常44名;達到焦慮狀態6名,均為在抑鬱狀態基礎上合並的輕度焦慮狀態;共病率達50%。

3.焦慮及抑鬱狀態與擔負任務的關係12名伴有抑鬱症狀的隊員分布順位次序為外科醫師6名、內科醫師3名、急診護士2名,分類後送組隊員1名。合並焦慮症狀6名隊員全部為外科醫師。焦慮及抑鬱症狀與職業特點及擔負任務存在明顯差異(P<0.05)

4.心理幹預的療效評價抑鬱症狀改善9名(75%),無效3名(15%)。對/焦慮症狀改善效果較為明顯,顯著改善5名(83.3%),無效1名(16.7%)。

(三)討論

近年世界局部戰爭表明,高技術武器的軍事打擊與心理戰、信息戰的有機配合,已構成現代戰爭的重要形式;強大的生理與心理複合性損傷是現代戰爭性損傷的重要特征。提示心理防禦能力的強弱,不僅成為影響戰爭進程和結局的主因條件,而且是形成特定時期群體身心健康問題與社會問題的重要因素。

為了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軍事訓練的需要,擔任應急保障任務的隊員需要經常進行實戰演練,由於應激刺激和工作壓力增大,少數隊員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抑鬱或焦慮症狀。常常表現為情緒低落、無緣無故的疲乏、睡眠障礙、壓抑、焦慮、精神不集中、悲觀失望、全身某一部位或多處不定位不定時的疼痛、食欲下降伴有腹痛便秘、腹瀉等。本組資料證實有近1/4隊員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鬱症,其中1/2以上合並焦慮症,嚴重影響了訓練任務的完成。

針對官兵在訓練中容易出現的緊張、恐慌等心理特點,根據不同的訓練階段和訓練內容,實施分類心理幹預,增強官兵自我調控能力和適應能力,使官兵始終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確保官兵在執行重大任務麵前臨危不懼、處險不驚。通過談心觀摩、鬆弛訓練等方法,降低訓練事故和訓練傷的發生,可確保演習任務的順利完成。

實踐證明,上述療法通過改變個體的認知觀念和應付方式達到了調節負性情緒、矯正不適行為和防病治病的目的。

對青少年的詢問

青少年時期是人生成長的關鍵時期,容易受到各方麵的影響。青少年的心理活動在當今時代同成年人相比,更具有複雜性,因此,對中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開展學校心理谘詢是對中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種有效途徑。我自1997年11月以來,一直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小組成員,主要負責學校心理谘詢工作和接待來信來訪的同學,先後接到學生來信四百多封,接待來訪師生六百多人次,組織心理谘詢約百餘次,多次開辦幾個年級的心理講座、班級心理輔導和心理谘詢現場會以及家庭心理講,座經過近十年的心理谘詢實踐,主要有以下體會:

(一)重視開頭,來訪學生建立和諧的關係

我認為心理谘詢作的開頭對谘詢成敗起著關鍵作用。作為學校谘詢教師,前來谘詢的學生初次相識,開始的關係在很大程度上將為今後的關係染上特定的色彩。因此,谘詢教師應該與前來谘詢的學生建立和諧的關係。要建立和諧的關係,首光要分清角色從事學校心理谘詢的人員多是老師,而教師要扮演一個成功的谘詢師,就必須分清自己的角色,擺脫自己的權威教師身份。教師常常會規定學生該說什麼,什麼時候說,對學生的思想、行為給予好壞之類的評定,並以紀律來約束學生的行為。

因此,教師從事心理谘詢必須徹底改變原來的風格,分清自己的角色,以寬容、非支配、非評判的態度來對待來訪學生,谘詢教師要學會更多地傾聽,及時為當事人創造必要的條件,他們自己決定想說些什麼,想怎麼說,谘詢教師必須向前來谘詢的學生表現出一種無條件的接受和開放性的態度,對當事人所談的一切都表現出興趣,盡一切努力讓當事人放鬆。隻有當他們確信自己將會得到無條件的理解、接受,他才會讓別人了解自己的真正情感。

(二)采用合適的交流方式,引導學生談出自己的問題

我認為心理谘詢的關鍵是幫助當事人談出自己的問題。這往往是谘詢中比較困難的事情;因此,在首次谘詢中,谘詢教師就必須將學校心理谘詢的創辦緣由、創辦基礎以及創辦的目的和作用向前來谘詢的學生做通俗的講述,同時谘詢教師必須拿出愛心和耐心,並采用一些溫和的、合適的開口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