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即睡覺時打鼾)的患者一大特點就是白天精神不好,老想打瞌睡。這原因很簡單,一個晚上多次呼吸暫停,吸入的氧氣自然比正常人少很多,腦部缺氧,白天精神能好起來嗎?我的室友正是這樣,白天上班時經常伏案打盹,讓我們看了憤憤不平:這小子晚上睡這麼香,白天還打瞌睡,真是懶蟲一條!
其實,我這室友並不懶惰,人也聰明,但沒辦法,當時的課本並沒有提到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這種疾病。幾年後我偶然看到一本講睡眠醫學的書,才恍然大悟,明白當年是大大錯怪了此君。
(二)嚴重打鼾也是病
其實,治這個病倒很簡單,既然是氣流通過的通道狹窄,那麼把這個通道弄寬就行。比如減肥,比如用牙齒糾正器、舌托,或者做個小手術,如齶垂齶咽成形術、鼻部手術等。最終目的就是讓氣道通暢,則鼾聲自然減輕或消失,呼吸暫停也就基本無蹤。但是,打鼾實際上牽涉到多個器官,治療起來總體療效尚不滿意。
長期以來,許多人雖然對打鼾者深惡痛絕,但隻會覺得這人習慣不好,基本不會想到這人有病。事實上,這個病也是近年才在醫學界引起重視並單獨列出的,早上若幹年,你要是想治打鼾而去找醫生,估計就會被對方一句“打鼾不是病,不用看”的答複打發回家了。
現在看來,打鼾當然是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的患者年輕時夜裏會吵著別人,影響同學朋友關係,甚至導致離婚;白天哈欠連連,工作效率低下,可能丟掉工作。到了中老年,情況要更糟,長期患此病的人,很可能會在睡眠期間發生心律失常、心肌梗死、中風,甚至“長睡不起”——就此死亡。
所以,套用“牙痛不算病,痛起來真要命”的俗話來說,“打呼嚕不算病,打起來真要命!”
據調查,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患者中,有50%以上並發有高血壓,而原發性高血壓病患者中,有30%的人合並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
長期間打撲克
打撲克,能給予我們精神上一定的刺激,給我們帶來緊張和興奮的感覺。有的時候具有給我們轉換心情的優點。
可是太在意勝負,人就會失去冷靜,會沉迷於其中,這也是極普遍的現象。可是永遠取勝是不可能的,與之相比,失敗是客觀存在的,所以一味追求勝利,往往就會完全深陷其中而無法自拔。
這樣的結果,就會使血流加速,躁動不安,就會不斷地使血壓上升。
情緒高漲,精神緊張,興奮傳遞給自主神經,刺激交感神經,使血壓上升的物質去甲腎上腺素就會分泌。
沉迷於勝負,集中精力,握著的手心濕漉漉的。這種手心握汗的狀態,就是由去甲腎上腺素的分泌導致的。
結果,如果高壓是20千帕(150毫米汞柱),這時候就會接近26.7千帕(200毫米汞柱),低壓也從13.3於帕(100毫米汞柱)上升到接近17.4千帕(130毫米汞柱)。
就連血壓正常的人,都是這種狀態,血壓高的人,上升的幅度就更大,更嚴重的是,往往還會出現腦中風和心絞痛。
所以說,把撲克全部從生活葉中取消,對於小好此道的人來說是最好不過了。對於生活中沒有什麼變化同時又喜好玩的人來說,過分抑製增加的精神緊張,反而會帶來相反效果。
鑒於此,采取不過分沉迷的方法是必要的,不拘泥於勝負足理想的。如果不能控製自己,就不要沉迷於其中。如果發現自己過分投入,就要歇一會兒,把身體健康放在首位是重要的。小能遵守這種方法,就要放棄,否則就是拿生命做賭注。
長時間打麻將
打麻將是老年人喜愛的一種娛樂活動,它能調節精神,豐富生活,開動腦筋,減緩智力衰退,延緩機體內器官老化,對身心健康是有一定益處的。但足同其他娛樂活動一樣,必須適可而止。因為,老年人有著年老體弱的種種生理特點,若是日久成癮,就會給身心健康帶來極大的危害。
同學小王常年在外工作,難得假期回家,去年春節一家人歡歡喜喜地度過了除夕,接下來的日子就是考慮怎麼娛樂。小王的嶽父、嶽母是麻將迷,早已退休。無奈平日老兩口加上小王太太是“三缺一”,少了一隻“鐵腳”,所以除了每日三餐,剩下的時間往往是在玩門球、養花種草中度過。小王難得回家一趟,剛好湊齊一桌。嶽母建議小王和太太陪他們玩上幾圈,過把癮。但這一上桌,就難離開了,每天除了買菜做三餐飯外,其餘的時間幾乎都泡在麻將桌上,開始幾天小王玩得還比較“歡”,接下來就感覺不對勁,坐在那裏,肩、頸、腰部酸痛。為了不掃兩位老人的興,小王隻有堅持著,那滋味真是“茶壺裏裝餃子,他心中有數”。可嶽父、嶽母卻忍不住“哎喲喲”直呻吟。雖是這樣,他們卻“勇往直前”,絲毫沒有歇手的意思。
正月初八深夜,嶽父大人的“手氣”特別好,連和幾把後,突然高叫一聲:“和了,清一色”,還沒來得及倒牌,人卻滑到桌子底下去了。一家人見狀嚇慌了,七手八腳把老頭子扶起來一看,老頭子已不省人事,口角都歪了。急忙送往醫院急診,正好我值班,聽完小王的講述,趕緊給老爺子做了腦CT檢查,竟然是腦出血。而小王緊張之餘,邊說邊晃脖子、伸懶腰。我心裏嘀咕“年紀輕輕,送一個人到醫院,也不至於累成這個樣子。”一問原因,小王直吐苦水,還說看東西,好像視力都比以前差了。於是我順便給他檢查了一下視力。結果把他嚇了一跳。回家前,他兩眼視力均為1.2,現在卻明顯下降。唉,看來,凡事都要有個度,不要樂極生悲。
對於老年人和高血壓患者來說,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1)忌飯後即打。老年人消化液分泌減少,消化功能減退,飯後應稍事休息,讓血液更多地供應腸胃,以促進食物的消化吸收。如果放下碗筷即搓麻將,緊張地用腦,就會減少腸胃的血液供應,導致消化不良和腸胃病的發生。
(2)忌時間過長。如果打麻將一坐就是半天甚至一天,會使下肢血液回流速度緩慢,出現下肢麻木、疼痛、水腫等症狀,甚至發生下肢靜脈栓塞。所以,坐1小時左右,應適當地站起來活動一下肢體。
(3)忌情緒波動。老年人血管彈性差,有的患有動脈硬變、高血壓、冠心病等血管疾病。如果過度興奮、緊張,則會刺激體內交感神經,使心跳加快,血壓升高,容易誘發中風、心絞痛、心肌梗死,甚至發生猝死。所以,搓麻將作為一種娛樂、消遣,應心平氣和,不要為一張牌爭得麵紅耳赤,不要把勝負看得太重,更不要賭錢。
(4)忌熬夜打牌。有些中老年人的夜生活常常是以打麻將的方式消遣掉的。要知道,老年人的生理功能減退,容易疲勞,而且不易恢複,故應有足夠的睡眠時間。否則就會出現頭昏眼花,精神疲勞,誘發出其他疾病來。
(5)忌忽視衛生。人到老年,身體的免疫功能減退,抗病力差,一旦遇到微生物感染,就容易發病。因此在打麻將前後應該洗手,中途不要嗑瓜子或用手拿食物吃,同時還應將麻將經常放在陽光下暴曬。此外,患有肝炎、痢疾、肺結核等傳染病的人,最好不要去打麻將,以免傳染給他人。
長時間下棋
弈棋,是一種“鬥智”的藝術,是鍛煉智力的一種娛樂活動,它有助於提高人的記憶力,使大腦皮層的活動功能增強,還能提高理解和判斷能力,加強運算能力。運算能力越強,越準,獲勝的機會越大。紋枰對坐,從容談兵,奧妙莫測,“樂在棋中”,會把人帶到豐富多彩的精神世界裏,享受到無窮的樂趣。同時,對那些智力遲鈍、減退,注意力不集中的老人,弈棋則是最佳的治療方法。
但是娛樂必須適度,對於高血壓患者來說更是如此,切記不要下棋時間太久,或與人爭執。因為下棋時間太久,勢必減少活動量,使運動係統的功能減退。在“棋逢對手”,競爭激烈時,全神貫注,目不斜視,頸部肌肉和頸椎長時間固定於一個姿勢,血液局部循環不良,肌肉勞損,易發生緊張性頭疼和頸椎病,還可降低胃腸的蠕動,導致心肌的收縮力以及身體的免疫功能都會減弱,有損身體的健康。因此,下棋每次不宜超過1小時,消遣消遣足矣。同時有些人弈棋爭強好勝,常為一兵一卒爭執,乃至“唇槍舌劍”,互不相讓,這樣會使交感神經興奮性增高,心動過速,血壓驟升,心肌缺血。原有高血壓或隱性冠心病的人,便有可能突然發生意外招致不幸。
貪玩遊戲機
美國公共健康中心的科學家研究發現,電子遊戲與兒童高血壓有密切聯係。科學家們曾對附近兩所學校的1400名學生進行跟蹤調查,詢問了他們家庭的高血壓病家族史。經過比較有關血壓資料,結果發現,經常玩電子遊戲的兒童患緊張性高血壓病的比例高於不玩的兒童。
研究還發現,兒童期高血壓病對成年後的血壓有很大影響。他們比起正常的同齡人,包括那些具有高血壓病家族史的同齡人,更容易成為真正的高血壓患者。因此,對家長來說,一定要控製好孩子,莫貪玩電子遊戲。
長時間看電視
隨著電視的普及,如今看電視已成為人們業餘文化娛樂生活的重要內容。然而,電視對人體健康有沒有影響,這是人們普遍關心的問題。據國外研究,電視機在工作時,其顯像管會發射一種較強的電子束,對人體健康有一定的影響,尤其對血壓的影響更大。長時間看電視後,可引起機體耗氧量增加和神經係統疲勞及感官能力減退,使人的工作效率下降,連續看電視5個小時以上時,血壓明顯升高,此稱之為升壓反應。一般健康人在看過電視後不久,升壓反應即消失,血壓很快便恢複正常;但高血壓患者的升壓反應卻可持續10~15小時,少數人還會出現顱內刺激症狀,甚至誘發腦卒中或急性心肌梗死等。據柏林心血管病中心研究所報告,所有高血壓患者在看完電視之後,血壓均上升,大約有1/3的患者的血壓直至次日還不能恢複到原有水平。